「也是我不好,那時候就應該攔著你,怎麽也不能讓你去。」徐母又是後悔又是自責。


    晏卿一拍腦袋,這才想起來,他忘了囑咐水生報喜不報憂了!這孩子太實誠,問什麽答什麽。


    隻是現在說什麽都晚了,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被水生禿嚕出去了。


    他隻能勸慰徐母,「娘,都已經過去了,我現在不是好好的?」


    「好什麽好,娘差點都見不到你了!你就是太懂事,報喜不報憂,以後不管好的壞的都得告訴娘。」


    「好好好,以後什麽事都告訴你。」


    晏卿安慰半天,總算讓徐母暫時翻過了這篇。


    吃過早飯,正好水生過來找他,晏卿笑道,「來的正好,我正打算去找你,我看家裏有蝦米,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教你做蝦醬吧。」


    第112章 在海上刷淘寶6


    蝦醬的做法比較簡單,很容易學, 晏卿隻做了一次, 水生就學會了。


    「製作簡單,最重要的是發酵, 需要每日進行翻攪,直到它熟好為止。不過這個需要時間,不用急,你要是有什麽不懂的, 隨時過來問我。」


    「好好, 我迴去就試試。」


    水生千恩萬謝的走了,他走了之後, 徐母才問道, 「晏卿你從哪學會的做這個?有這樣一門手藝, 你自己留著當個營生不好嗎?怎麽教給了水生?」


    晏卿早就想好了說辭, 「這是我在船上時,偶然聽人說起的,所以就試了試。水生在船上救過我的命,教給他也算報恩了,娘您不用覺得可惜。除了蝦醬,我還學了其他手藝,等會兒大哥二哥迴來了, 我就教他們一種叫魚露的調味品, 也是用小蝦小魚為原料做成的。若是好賣, 以後大哥二哥就不用出海了, 在家安安穩穩的就能賺錢,也省的爹娘再為他們擔心。」


    他隻說他們,沒加上自己,因為他知道自己肯定不可能安安穩穩的。


    不過徐母被晏卿描繪的美景吸引了,沒注意到他話中有話,她激動道,「好好好,要是真像你說的,娘就放心了。即便少賺點,也比去海上讓人擔驚受怕的好!」


    「嗯,先試試吧,反正隻用一些小魚蝦,咱們又不缺這個。」


    「對對,又不是什麽稀罕物,咱們這多的是。不過家裏的小蝦你們剛才用完了,我讓你大哥再去撈點去。」她說完,就風風火火的出門了,顯然十分上心。


    晏卿失笑,這一世的父母家人都是普通漁民,大字不識,老實憨厚。若是做什麽大的買賣,他們也未必撐的起來,還不如做一點這樣的小營生,不用大富大貴,小康安穩即可。


    至於他自己,既然穿到了海邊,還在海上走了一遭,那就隻能努力點亮海洋相關的科技樹了。


    首先,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必須c位出道!


    在這樣一個沒有導航的年代,不管是陸地上還是在海洋上,遠行沒有指南針怎麽行?


    雖說這個時代,指南針的前身——司南已經有了,但這種司南攜帶不方便,而且使用時必須在平穩的地方,船上顯然不合適。晏卿想要的是現代意義上的指南針。小小一塊,攜帶方便,隨時能用。


    這個製作起來不難,有磁鐵就能做。晏卿打算明日去縣裏買了磁鐵再研究。


    徐母出去一趟,很快帶著魚蝦迴來,連同徐老大和徐老二也叫迴來了。


    「晏卿,你看看這些行不行?」


    徐母帶迴來的小魚蝦十分新鮮,晏卿看了看,點頭道,「行,做魚露需要的小魚蝦沒那麽講究,加工留下的下腳料都行,但是一定得新鮮。」


    三人連忙點頭,表示記下了。


    晏卿教他們處理了魚蝦之後,就開始加鹽醃漬。


    做魚露跟做蝦醬一樣,最重要的一部就是發酵。不過魚露的發酵方式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天然發酵。加鹽暴曬,讓原料慢慢自溶發酵。但這種方法極其緩慢,製作周期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


    除此之外還有低鹽發酵、內髒發酵、加曲發酵等,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所以晏卿打算用複合方法來製作魚露,即結合幾種方法的優缺點。


    這也是現代社會常用的辦法。


    這樣一來,步驟就比較繁瑣了。但能節省大量時間,也是十分值得的。


    晏卿一邊做,一邊仔細的給三人講解,手把手的教他們每個步驟。這個東西說難也不難,再笨的人多看幾遍也就會了。


    一直忙到半下午,才算把第一道程序做完。


    「晏卿,這樣就算好了?那什麽時候才能出那個魚露?」徐母問道。


    「這才是第一道工序,後麵還有呢,最快也要個把月才能出魚露。」


    「這麽久?」徐母咂舌,「不過隻要東西好,花點時間不算啥,就是有點廢鹽。今天用的這些鹽要花不少錢呢。」


    晏卿忽然心思一動,或許,他可以趁機把曬鹽法弄出來?


    晏卿從原主的記憶中得知,如今的大燕,鹽業還沒有收歸朝廷管控,民間是可以私自製作、售賣的。


    不管是哪朝哪代,食鹽都是剛需。上到天子,下至貧民,人人都離不開鹽。


    但如今的製鹽技術不夠發達,用的還是煮鹽法,也就是將海水放在容器裏煮,煮幹之後得到鹽水結晶。


    用這種方法製鹽,產出一石鹽,需要四五百斤的柴,再加上人工和鍋具的消耗,成本太高,因此鹽的價格十分高昂,甚至有「一兩食鹽一兩金」的說法。很多窮苦人家根本用不起。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淘寶快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聿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聿見並收藏帶著淘寶快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