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雲柯,你這便隨我進宮稟報給父皇!」
文帝聽到稟報後,反應與溱王如出一轍,激動的差點打翻茶盞。
「好!好!好!天佑我大梁!有食裹腹,有衣避寒,此乃天下之幸,百姓之福!傳旨下去,賜平陽侯國公爵位,封號為『福』,這是天降福星,晏卿他當得起這個封號!」
溱王眉開眼笑,「父皇英明!維安確實是天降福星!」
孟雲柯卻有些不明所以,雖然這個棉花是小侯爺發現的沒錯,但皇上這反應也太大了吧?對前來稟報的他和溱王不管不問,倒是先封了小侯爺為福國公,這是怎麽迴事?
他哪裏知道,這是晏卿厚積薄發,積攢的功勞實在太多了,這一次的棉花更是把這些功勞推向了一個高潮。讓文帝忍不住把之前計劃的封爵之事提前了。
當然,文帝也沒忘了孟雲柯,也做了一番賞賜。把他提到了戶部,頂了個實缺,接下來輔助棉花推廣一事。
但就像之前改進煉鐵技術的宗祿、發現嫁接好處的孫淼、研究出火藥的溱王一樣,文帝也都會賞,但在他心裏功勞最大的還是晏卿。
盡管他弄出東西大多是為了玩樂,但並不妨礙文帝把他當做福星。
有這個福星在,讓他在位期間增添了不少功績。有了這些功績,足夠讓他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名揚千古!
-
平陽侯一躍成為福國公的事,驚掉了全京城上下的眼珠子!
別看如今京城裏勛貴眾多,看起來公爵遍地,但這些都是當年跟隨先帝打天下後分封的。
等到天下太平後,皇帝認識到分封的劣勢,就再也沒有封過任何一個爵位,更沒有給人提過爵位。就等著三代一降爵,然後最終把分封出去的爵位封地都收迴來。
當年封的八公十六侯等,如今剩下的不到一半。
國公爵位更是僅剩三個,其他都是死的死,降爵的降爵,這些爵位隻有往迴收、往下降的,從來沒有過再給出去的先例。
卻不曾想,皇上竟然為小侯爺破例了!
到底是什麽原因?!
這兩年小侯爺雖然有些長進,但依然穩坐京城第一紈絝的交椅,沒有任何作為,吃喝玩樂倒是十分精通,而且越玩越新鮮了。
這樣的一個紈絝子,緣何能讓皇上破例給他提爵?
「難道是因為小侯爺獻的琉璃、水泥、煙花方子?」
「這都已經過去很久的事了,要封也早就封了,怎麽會現在才提起?」
「難道是小侯爺最近又弄出了什麽好東西?」
……
別說外人了,連自家人都不能理解。
「晏卿,皇上怎麽會突然封你為國公,是發生了什麽我們不知道的事?」老夫人憂心忡忡的問道。
提爵原本應該是好事,但因為這旨意來的莫名其妙,就讓她們人心惶惶了。
晏卿一臉迷茫道,「我也不知道……」
他自然知道皇上是因為棉花的事才會龍顏大悅,給他封了個福國公,但是他隻能假裝不知道。
「祖母,母親,明月,你們莫要擔心,總歸是好事。皇上如果要罰我,又何必大費周章的先給我封了爵?」
「這倒也是。」
棉花的事,文帝沒打算藏著掖著,這是造福百姓的好事,自然傳遍天下才好,這樣才能讓人稱頌他的功績。
眾人恍然大悟,這才知道皇上為什麽提了小侯爺的爵。
「這確實該賞,誰能想到當初那個不起眼的棉花,還有這樣的作用?讓天下百姓有衣禦寒,這是大功一件,難怪皇上會破例升了小侯爺的爵位。」
「怎麽就沒讓我發現棉花的這個用途呢?那孟雲柯原本一個庶吉士,如今憑藉這個功勞一躍成了戶部員外郎,還跟溱王搭上了關係,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啊! 」
「他比起小侯爺還是差了點,要論前途無量誰能比得上小侯爺?光靠這個功勞,就算他什麽都不會,沒有任何建樹,皇上也會保他一世平安富貴。」
「嘖嘖,小侯爺這運氣,可真不是一般的好。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竟然就被封了國公爺!」
「可不是嗎,紈絝子弟做到這個份上,當真不負他第一紈絝的名頭!」
從前說起晏卿的第一紈絝時,眾人是調侃、不屑、嘲諷的語氣。如今再提起,已經變了一番光景,充滿了佩服、敬仰、羨慕。紈絝做到晏卿這個份上,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
文和二十七年春,聖上欲立七子梁祐溱為太子,聖旨發出後,淳王逼宮造反,意圖謀權篡位。
那一日京城血流成河,京城的大街小巷處處都是血跡,血腥味半個月都沒散去。
晏卿也不知道這事是怎麽發生的,去年祖母去世,福國公府閉門守孝,這一年十分低調,很少與人來往。所以事發之前,毫不知情。
還是事情結束後,溱王專門來找他,才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中宮沒有嫡子,所以大哥一直覺得他這個長子應該繼承皇位。但沒想到父皇立了我為太子,他可不就坐不住了?
不過他向來剛愎自用,又衝動易怒,匆匆忙忙的就起兵,所以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兵敗被俘後,父皇把他貶為庶民,終身幽禁。
但父皇經此一事,大受打擊,一夜之間頭髮白了很多。」溱王嘆道。
</br>
文帝聽到稟報後,反應與溱王如出一轍,激動的差點打翻茶盞。
「好!好!好!天佑我大梁!有食裹腹,有衣避寒,此乃天下之幸,百姓之福!傳旨下去,賜平陽侯國公爵位,封號為『福』,這是天降福星,晏卿他當得起這個封號!」
溱王眉開眼笑,「父皇英明!維安確實是天降福星!」
孟雲柯卻有些不明所以,雖然這個棉花是小侯爺發現的沒錯,但皇上這反應也太大了吧?對前來稟報的他和溱王不管不問,倒是先封了小侯爺為福國公,這是怎麽迴事?
他哪裏知道,這是晏卿厚積薄發,積攢的功勞實在太多了,這一次的棉花更是把這些功勞推向了一個高潮。讓文帝忍不住把之前計劃的封爵之事提前了。
當然,文帝也沒忘了孟雲柯,也做了一番賞賜。把他提到了戶部,頂了個實缺,接下來輔助棉花推廣一事。
但就像之前改進煉鐵技術的宗祿、發現嫁接好處的孫淼、研究出火藥的溱王一樣,文帝也都會賞,但在他心裏功勞最大的還是晏卿。
盡管他弄出東西大多是為了玩樂,但並不妨礙文帝把他當做福星。
有這個福星在,讓他在位期間增添了不少功績。有了這些功績,足夠讓他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名揚千古!
-
平陽侯一躍成為福國公的事,驚掉了全京城上下的眼珠子!
別看如今京城裏勛貴眾多,看起來公爵遍地,但這些都是當年跟隨先帝打天下後分封的。
等到天下太平後,皇帝認識到分封的劣勢,就再也沒有封過任何一個爵位,更沒有給人提過爵位。就等著三代一降爵,然後最終把分封出去的爵位封地都收迴來。
當年封的八公十六侯等,如今剩下的不到一半。
國公爵位更是僅剩三個,其他都是死的死,降爵的降爵,這些爵位隻有往迴收、往下降的,從來沒有過再給出去的先例。
卻不曾想,皇上竟然為小侯爺破例了!
到底是什麽原因?!
這兩年小侯爺雖然有些長進,但依然穩坐京城第一紈絝的交椅,沒有任何作為,吃喝玩樂倒是十分精通,而且越玩越新鮮了。
這樣的一個紈絝子,緣何能讓皇上破例給他提爵?
「難道是因為小侯爺獻的琉璃、水泥、煙花方子?」
「這都已經過去很久的事了,要封也早就封了,怎麽會現在才提起?」
「難道是小侯爺最近又弄出了什麽好東西?」
……
別說外人了,連自家人都不能理解。
「晏卿,皇上怎麽會突然封你為國公,是發生了什麽我們不知道的事?」老夫人憂心忡忡的問道。
提爵原本應該是好事,但因為這旨意來的莫名其妙,就讓她們人心惶惶了。
晏卿一臉迷茫道,「我也不知道……」
他自然知道皇上是因為棉花的事才會龍顏大悅,給他封了個福國公,但是他隻能假裝不知道。
「祖母,母親,明月,你們莫要擔心,總歸是好事。皇上如果要罰我,又何必大費周章的先給我封了爵?」
「這倒也是。」
棉花的事,文帝沒打算藏著掖著,這是造福百姓的好事,自然傳遍天下才好,這樣才能讓人稱頌他的功績。
眾人恍然大悟,這才知道皇上為什麽提了小侯爺的爵。
「這確實該賞,誰能想到當初那個不起眼的棉花,還有這樣的作用?讓天下百姓有衣禦寒,這是大功一件,難怪皇上會破例升了小侯爺的爵位。」
「怎麽就沒讓我發現棉花的這個用途呢?那孟雲柯原本一個庶吉士,如今憑藉這個功勞一躍成了戶部員外郎,還跟溱王搭上了關係,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啊! 」
「他比起小侯爺還是差了點,要論前途無量誰能比得上小侯爺?光靠這個功勞,就算他什麽都不會,沒有任何建樹,皇上也會保他一世平安富貴。」
「嘖嘖,小侯爺這運氣,可真不是一般的好。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竟然就被封了國公爺!」
「可不是嗎,紈絝子弟做到這個份上,當真不負他第一紈絝的名頭!」
從前說起晏卿的第一紈絝時,眾人是調侃、不屑、嘲諷的語氣。如今再提起,已經變了一番光景,充滿了佩服、敬仰、羨慕。紈絝做到晏卿這個份上,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
文和二十七年春,聖上欲立七子梁祐溱為太子,聖旨發出後,淳王逼宮造反,意圖謀權篡位。
那一日京城血流成河,京城的大街小巷處處都是血跡,血腥味半個月都沒散去。
晏卿也不知道這事是怎麽發生的,去年祖母去世,福國公府閉門守孝,這一年十分低調,很少與人來往。所以事發之前,毫不知情。
還是事情結束後,溱王專門來找他,才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中宮沒有嫡子,所以大哥一直覺得他這個長子應該繼承皇位。但沒想到父皇立了我為太子,他可不就坐不住了?
不過他向來剛愎自用,又衝動易怒,匆匆忙忙的就起兵,所以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兵敗被俘後,父皇把他貶為庶民,終身幽禁。
但父皇經此一事,大受打擊,一夜之間頭髮白了很多。」溱王嘆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