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我老婆超兇的[快穿] 作者:八步蓮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兩者其實沒任何邏輯。
但是葉欣聽了,還是瞬間被吸引注意力,甚至有些:「那當然。這世上,隻怕再沒有比他們更恩愛的了。」
於是,開始滔滔不絕地向譚玉描述他們夫婦的恩愛日常……
聽完她的描述後,譚玉還真有些羨慕了。
唔,在大部分人都是搭夥過日子的現代,能擁有他們那樣的感情,實在太難得了。
這個世界的譚父和譚母還挺時髦,是最早的那一代網戀。
那時候,還是「第一次親密接觸」、「輕舞飛揚」的時代。上網的人並不多,都是些高素質文青,或者偽·高素質文青。
不管是真的還是偽的,大家都在網上小資、憂傷得很盡興。
這個世界的譚家父母,是真文青。
不過,情況卻有所不同:譚母是高學歷學霸型文藝愛好者,而譚父是從少年時期就開始耍個性的典型憤青。
前者在外人眼裏是乖乖女,讀的是名牌大學,走的高精尖道路,隻是有一顆放不下的文藝之心;而後者,因為在最適合讀書的年紀選擇了耍個性,成績並不好,讀的是大專,走的是大專生的普通道路。
但一切,在兩人相遇時發生改變。
很多人說過:真愛,可以讓一個人變好。
其實是真的。
兩人在網絡邂逅,一遇傾心、三觀相融,他沉迷於她身上散發出的知性文雅,而她也心動於他的個性灑脫。
於是,兩人十分自然地相愛。
而相愛後,十九歲的年輕譚父,為了能配得上女朋友,也為了能真心給女朋友更好的未來,開始了自己的努力之旅。
當然,那時候他還小,很多事情原本還需要父母支持。
但偏偏,他父母是自私到極點的,雖出身農村,卻沒有半點農村人的勤勞,而是怎麽懶怎麽來——
以前在農村種地的時候,他們都覺得帶孩子太累,就把小小的譚父丟在別人家。因為婆媳不和,還不是丟在公婆家,而是丟在一些所謂的叔叔家。那所謂的叔叔家自然並不會真心歡迎這小孩,礙於麵子,又揭不開狗皮膏藥,隻能忍受著,但也沒少給小小的譚父白眼。
也正是在那時候,小小的譚父受盡了白眼和人情冷暖。
後來,原主的爺爺奶奶覺得在農村種地太累了,就出來打工,這原本沒什麽,但他們仍是丟下唯一的兒子出來的,孩子還是被丟在各種所謂的叔叔家。
而這還不算。關鍵是他們還不願受累努力掙錢。所謂的出去打工,不過是逃避做農活的藉口,基本都是出去打幾個月工,口袋裏稍微有了點錢,就辭了工迴家休息。等口袋裏的錢都花完了,又出去打幾個月工。
就這麽著,兩人竟是沒有存下一分錢。
譚父除了小學義務教育,後麵讀書的錢走的都是助學貸款。
——當然,原主的爺爺奶奶其實更想走低保申請國家援助。但他們有手有腳又年輕,若是能申請到低保走國家援助,那就真是天方夜譚了!
兩人隻好被迫給孩子助學貸款,但早早就跟孩子說了:這是你讀書的錢,將來你讀出來了要還的。
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才養成了譚父複雜的性格:孤傲、個性、卻又有看透一切的灑脫。
隻是,出身在這樣的家庭,他原本是沒有了奮鬥的心思的。
畢竟,他父母的口頭禪,就是「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掙大錢,好好孝順我們。我們將來就靠你了。」
愛從來都是相互的。
絲毫不肯為孩子付出的父母,孩子自然也不想為父母付出。
所以,聽了父母的那些話,年少的譚父並沒有半點奮鬥的欲望。
但是,有了譚母後,就不一樣了。
那麽優秀的女朋友,卻不嫌棄自己的各種不好,依然對自己專心不移、不離不棄,
譚母叫邱雲夢,譚父叫譚見。
後來的「夢見」公司,就是取自他們兩人的名字。
不過,譚見其實原本不叫「譚見」,而是叫「譚建」。
這個名字很普通,是他父親隨口給取的。
原本取這名字沒什麽,但因為他爸嫌麻煩,在登記的時候又直接填了個更容易寫的「譚見」。
就這麽著,他叫了「譚見」。
一個很奇怪的名字。
不過,沒想到竟與邱雲夢的名字吻合得天衣無縫。
邱雲夢,譚見。
一個「夢」、一個「見」,竟是組成了一個極端夢幻、充滿希望的詞語:夢見。
這個詞,也成了他們一生的寫照。
為夢想而奮鬥,最終,也見著了。
這一路,他們走得很不容易。
因為完全沒有父母的支持,譚見的一切,都是靠自己。
一分一毛,都是自己去掙。而父母,除了不給半毛錢的支援,也沒有半點人脈可幫助。別說人脈,甚至連人緣都沒有。因為他們夫妻實在太懶又太愛占便宜,跟狗皮膏藥一樣,別人見了都怕。相應地,別人也連帶著譚見,都不想接觸了。
可以說,譚見這一路走來,格外艱辛。
好在,並不孤獨。
他從大二那年做兼職開始,就一直有邱雲夢陪伴在側。
雖然那時候隻是在電腦另一端雲陪伴,但也足以溫暖譚見的心。
</br>
但是葉欣聽了,還是瞬間被吸引注意力,甚至有些:「那當然。這世上,隻怕再沒有比他們更恩愛的了。」
於是,開始滔滔不絕地向譚玉描述他們夫婦的恩愛日常……
聽完她的描述後,譚玉還真有些羨慕了。
唔,在大部分人都是搭夥過日子的現代,能擁有他們那樣的感情,實在太難得了。
這個世界的譚父和譚母還挺時髦,是最早的那一代網戀。
那時候,還是「第一次親密接觸」、「輕舞飛揚」的時代。上網的人並不多,都是些高素質文青,或者偽·高素質文青。
不管是真的還是偽的,大家都在網上小資、憂傷得很盡興。
這個世界的譚家父母,是真文青。
不過,情況卻有所不同:譚母是高學歷學霸型文藝愛好者,而譚父是從少年時期就開始耍個性的典型憤青。
前者在外人眼裏是乖乖女,讀的是名牌大學,走的高精尖道路,隻是有一顆放不下的文藝之心;而後者,因為在最適合讀書的年紀選擇了耍個性,成績並不好,讀的是大專,走的是大專生的普通道路。
但一切,在兩人相遇時發生改變。
很多人說過:真愛,可以讓一個人變好。
其實是真的。
兩人在網絡邂逅,一遇傾心、三觀相融,他沉迷於她身上散發出的知性文雅,而她也心動於他的個性灑脫。
於是,兩人十分自然地相愛。
而相愛後,十九歲的年輕譚父,為了能配得上女朋友,也為了能真心給女朋友更好的未來,開始了自己的努力之旅。
當然,那時候他還小,很多事情原本還需要父母支持。
但偏偏,他父母是自私到極點的,雖出身農村,卻沒有半點農村人的勤勞,而是怎麽懶怎麽來——
以前在農村種地的時候,他們都覺得帶孩子太累,就把小小的譚父丟在別人家。因為婆媳不和,還不是丟在公婆家,而是丟在一些所謂的叔叔家。那所謂的叔叔家自然並不會真心歡迎這小孩,礙於麵子,又揭不開狗皮膏藥,隻能忍受著,但也沒少給小小的譚父白眼。
也正是在那時候,小小的譚父受盡了白眼和人情冷暖。
後來,原主的爺爺奶奶覺得在農村種地太累了,就出來打工,這原本沒什麽,但他們仍是丟下唯一的兒子出來的,孩子還是被丟在各種所謂的叔叔家。
而這還不算。關鍵是他們還不願受累努力掙錢。所謂的出去打工,不過是逃避做農活的藉口,基本都是出去打幾個月工,口袋裏稍微有了點錢,就辭了工迴家休息。等口袋裏的錢都花完了,又出去打幾個月工。
就這麽著,兩人竟是沒有存下一分錢。
譚父除了小學義務教育,後麵讀書的錢走的都是助學貸款。
——當然,原主的爺爺奶奶其實更想走低保申請國家援助。但他們有手有腳又年輕,若是能申請到低保走國家援助,那就真是天方夜譚了!
兩人隻好被迫給孩子助學貸款,但早早就跟孩子說了:這是你讀書的錢,將來你讀出來了要還的。
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才養成了譚父複雜的性格:孤傲、個性、卻又有看透一切的灑脫。
隻是,出身在這樣的家庭,他原本是沒有了奮鬥的心思的。
畢竟,他父母的口頭禪,就是「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掙大錢,好好孝順我們。我們將來就靠你了。」
愛從來都是相互的。
絲毫不肯為孩子付出的父母,孩子自然也不想為父母付出。
所以,聽了父母的那些話,年少的譚父並沒有半點奮鬥的欲望。
但是,有了譚母後,就不一樣了。
那麽優秀的女朋友,卻不嫌棄自己的各種不好,依然對自己專心不移、不離不棄,
譚母叫邱雲夢,譚父叫譚見。
後來的「夢見」公司,就是取自他們兩人的名字。
不過,譚見其實原本不叫「譚見」,而是叫「譚建」。
這個名字很普通,是他父親隨口給取的。
原本取這名字沒什麽,但因為他爸嫌麻煩,在登記的時候又直接填了個更容易寫的「譚見」。
就這麽著,他叫了「譚見」。
一個很奇怪的名字。
不過,沒想到竟與邱雲夢的名字吻合得天衣無縫。
邱雲夢,譚見。
一個「夢」、一個「見」,竟是組成了一個極端夢幻、充滿希望的詞語:夢見。
這個詞,也成了他們一生的寫照。
為夢想而奮鬥,最終,也見著了。
這一路,他們走得很不容易。
因為完全沒有父母的支持,譚見的一切,都是靠自己。
一分一毛,都是自己去掙。而父母,除了不給半毛錢的支援,也沒有半點人脈可幫助。別說人脈,甚至連人緣都沒有。因為他們夫妻實在太懶又太愛占便宜,跟狗皮膏藥一樣,別人見了都怕。相應地,別人也連帶著譚見,都不想接觸了。
可以說,譚見這一路走來,格外艱辛。
好在,並不孤獨。
他從大二那年做兼職開始,就一直有邱雲夢陪伴在側。
雖然那時候隻是在電腦另一端雲陪伴,但也足以溫暖譚見的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