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發法令的地方,一個老婦人刷地哭倒在了地上,嚎嚎大哭,“我可憐的女兒啊,就是因為太年幼嫁給了他人,難產而死,為什麽這條法令不早點頒布啊。” 徐長生也歎了一口氣,希望以後這種悲劇少一點吧。 又有人緊張地道,“我家娃兒和他表哥定了親,這可如何是好?” 那宣講新法令的人說道,“這條法令是強製執行,也就是說無論定親與否,你家娃兒和表哥的親事在三代近親之列,衙門都是不承認的,也過不了戶籍,強行在一起就是苟合。” “……” 有人勸道,“不是說三代以內近親婚嫁很可能生出殘缺的後代嗎?你還是盡快死了這條心思吧,我們家鄰裏家就有一個智障兒子,現在想想他們父母就是表兄妹。” 那人臉都嚇白了,“我這就去退親。” 反正衙門都不承認,也是婚嫁不了的,她也不掙紮了,還不如處理好。 當然這些都是比較開明的。 而一部分人,看向徐長生的眼神就不怎麽友善了。 小聲道,“都說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徐家子這是拆了多少人已經定好的婚姻,就不怕報應嗎?” “就是啊,16才能婚嫁,我家女兒本來就訂好日子了,這不就得推遲?要是我那親家以後反悔,我女兒還還找不找得到這麽好的婆家?” “你這還是好的,我聽說不少人家以年幼不適合婚嫁為由,已經退婚了,現在不知道多人在偷偷咒罵徐家子。” 他們的聲音很小,但就是剛剛讓徐長生聽得見而已。 徐長生一皺眉,然後就鬆開了,看向那群長舌婦,一本正經地道,“長生無錯,問心無愧。” 是非曲直,自有時間來判斷對錯。 徐長生走在路上,到處都是對他的指指點點。 他抬起了頭,昂首挺胸,他無錯。 但內心還是有些感歎的,那些宣講法令的人其實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但陳舊的觀念在這些人心中早已經根深蒂固。 長柏哥兒也跟在徐長生身邊,“長生,我爹說你是為了他們好,可為什麽他們還這樣?” 徐長生心道,是啊,為什麽會這樣?他心中也有些迷茫, 說他們太愚昧? 或許是吧。 這裏還是長安,比較開明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地方,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罵徐長生的恐怕就更多。 誰喜歡被人罵? 徐長生反正不喜歡。 居然敢罵他,徐長生氣鼓鼓的,他可是拚了好大的力氣在幫助他們,他非得讓這些無知的人知道,他主張的這兩條大唐律是正確的。 至於怎麽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為什麽要主張這兩條大唐律? 光靠那些站在布告欄下宣講新法令的人根本不夠,他剛才就看了,圍著聽講的人雖然不少,但相比整個長安乃至整個大唐的人口,那才幾個啊。 也就是說,知道為什麽頒布這兩條法令的人少之又少。 這可不行,不理解的人還不得天天罵他。 徐長生心一動,就往家跑,他準備辦一個大唐都市報,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到底該不該被罵。 他要把他主張這兩條法令的理由寫在大唐都市報上,當然隨便也能宣傳宣傳他們徐家村的新品,還有他的一些小科學知識。第58章 徐長生準備辦報紙, 也不是沒有考慮過現在的條件。 他們徐家村現在就有一個很小的印刷廠,廠也算不上吧, 就一個小房間。 他的兒童科普讀物和《西遊記》的票就是在那個小房間印刷出來的, 而且還是彩色印刷。 所以, 地方雖小,工藝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辦報紙, 第一需要內容,第二就是印刷了, 大量的印刷,至少要滿足長安之地的需求。 第一期的內容他已經想好了,主要是講解為什麽要16歲以後才能婚嫁,以及三代近親為何不能婚娶。 他現在被罵得可慘了, 他得為自己正名, 讓罵他的那些愚民自己打自己的臉去吧,哼。 當然,光是這樣肯定吸引力還不夠, 要成為暢銷的報紙,一定得有有趣的東西。 他準備將報紙分成好幾個板塊。 第一個板塊就用來寫大唐最新發生的大事件,被他稱為新聞板塊。 所謂新聞,當然是寫大家都關心的內容了, 這樣才有熱度,他現在是朝官, 正好可以接觸到一般人接觸不到的新聞。 第二個板塊,就是小說板塊, 正好將他的《西遊記》連載完畢,西遊記現在都還是口口相傳,雖然說口口相傳也精彩無比,但其中未免遺漏和傳得似是而非,讓聽的人摸不著頭腦。 這中情況不用想,都知道肯定存在,他正好用紙質的方式來補足這一方麵。 小說板塊也是最不用擔心的,光是《西遊記》都能連載好久,更不要說他還有好多動不動幾百萬字的牛逼小說。 這個板塊也是最能黏住用戶的,他還不信大唐的人看了他的小說,會忍住不買下一份,所以,他的大唐都市報,他一點都不擔心賣不出去。 第三個板塊,被他稱為科學小講堂,用來講述一些科學小知識,算是傳播科學基礎吧。 第四個板塊就留給大唐的大儒們吧,用來刊載他們的學問作品之類,也可用用來刊載先賢的作品,這個板塊就讓大祖父負責,他不是特別懂。 最後一個板塊,是廣告板塊,他們徐家超市,神仙食府這麽多好東西,肯定要廣而告之一下,而且有新品上市,也是要廣而告之的。 光是這五大板塊,已經足夠一張報紙的內容了。 徐長生迴到家就興衝衝的開始動筆。 首先也不是寫什麽文章,而是將報紙的樣式和排版畫出來,這樣他將內容傳迴徐家村後,徐家村的人才能弄出報紙來。 然後才開始寫他的內容。 因為時間有點趕,所以他寫了好久。 然後將寫好的紙張裝進信封,讓族叔快馬加鞭的送迴徐家村,將第一期的報紙做出來,印刷。 畢竟是第一期,銷售量無法估計,先印刷兩千份吧。 別覺得兩千份少,徐家村的印刷室就那麽大,光這兩千份也得不少時間。 徐長生傳迴信後,就和往常一樣上朝去國子監學習。 兩條新的法令內容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對他的質疑也越來越多。 光是長安,他走在路上都能聽到一些不好的言語,更不要說其他地方。 朝堂上,不少官員還在嘲笑他,“徐家子,如今可知突然的變革是什麽後果了?我們當初阻攔你也是為你好。” 法令雖然已經通過,但徐長生也得罪了不少人,看好戲的也有不少,因為這兩條法令利益受損的人能給他好臉色? 徐長生一歎,他這幾天的確不好過,質問謾罵還是輕的,聽說徐家超市和神仙食府都受到了波及,大庭廣眾之下都被人群起而攻之。 虧得巡邏的士兵來得及時,不然不知道要造成多少損失。 徐家村的人看不過有人汙蔑徐長生,還和人起了衝突,打了起來,都受了點傷。 長柏哥兒現在都不敢出門,聽說有小孩子在大人的教導下對他扔石頭,腦袋上都被打了一個包。 所以的矛頭似乎都對向他,他就像一個人們發泄的出氣筒一樣。 想想也是,這事是他和太子弄出來的,他們敢懟太子嗎?估計分分鍾能讓他們將牢底坐穿,不敢懟太子,所以他就是那個唯一的出氣筒唄。 徐長生這兩天也生著悶氣,但沒辦法,他人單力薄,隻有等他的大唐都市報給他平反了。 徐長生看著嘲笑他的幾個官員,抬頭,“幾位是對陛下和三省六部的決定有看法嗎?” 法令可是陛下和三省六部都通過的,現在還來拿捏他有意思嗎? 那些百姓不知道為什麽要施展這兩條法令,他們能不懂? 徐長生不怎麽生那麽百姓的氣,但對這些落井下石的官員就沒那麽客氣了。 冷哼一聲掉頭就走,表麵上的客氣都不想維持了,心道,這樣的人注定和他走不到一起,還維持個什麽勁。 幾人麵麵相覷,然後臉都黑了,“徐家子,以為受太子和陛下隆恩,就心比天高了?別忘了,你徐家在朝堂上也就你一個人,毫無根基可言。” 這也是他們明知道徐長生現在得太子和陛下重用,還敢來挑釁的原因。 朝堂之上,世家官員之間關係複雜,有時候連陛下都不得不妥協,更別提他一個徐家子。 徐長生根本不想理這些人。 不就是動了他們利益,現在想看他被人唾罵嗎? 他偏不隨了他們的願。 那個小小的身影,走路都是筆直的,在這件事情上,他沒有錯,想讓他露出什麽懊悔失落的表情,不可能。 李承乾看著那個有些孤傲的小身影,眉頭一皺,對旁邊的近侍道,“不是讓加大對那兩條法令的宣傳?為何市井中還有這麽多針對徐家子的言論?” 近侍答道,“稟太子,已經按你的要求,讓各地官員盡最大能力在宣傳了,可畢竟宣講法令的官員有限,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興趣去聽宣講法令,他們更多的憑自己的感受在做出理解。” 的確,去聽宣講法令的人,一般都是一些讀書人,而平民百姓都在過自己的小日子,哪有那個閑情去聽。 而這兩條法令影響又太過深遠,他們能立馬接觸到,比如本來要婚娶的兩人,突然就不可以了,這樣的事情傳得最快,八卦的本性肯定會讓他們去看熱鬧。 一問原因,就知道是新出的法令,徐家子帶頭弄出來的,一知半解的他們當然憑借他們的想象來理解了。 這就造成了頒布這兩條法令的原因傳達得不及時,無論是當事人還是聽八卦的人,肯定要對徐長生心生埋怨,更有甚者會牽連到與徐長生有關的人和事。 比如徐家超市和神仙食府,就是被牽連,這兩天可不好過。 徐長生現在出門,都得跟著好幾個族叔。 這樣的氣氛下,又過了幾天。 這一天,整個長安似乎和往常一樣,但似乎又有些不同。 一群穿著統一衣服的小孩子,衣服上麵印著“報童”二字,如果是長安本地人,肯定能認識這些小孩子,因為他們就是長安小巷子裏麵的一些小乞丐。 小乞丐們十分珍惜身上的衣服,這恐怕是他們穿過最好看最幹淨的衣服了。 他們還難得的洗了一個澡,將身上手上臉上洗掉幹幹淨淨的,因為不洗幹淨的話,他們怕將手上的“報紙”弄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