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全世界都在跪求我煉丹 作者:言西早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元瑞大咧咧往客廳紅楠木椅子上一坐,歪頭看向易天,那眼神簡直像在參觀一個活古董。
“所以你的意思是你一直住在山裏,從沒離開過,直到兩天前才下山?”
“對呀。”易天坐在他對麵,捧著那本家譜看了好幾眼,“咦,這書裏麵怎麽有好些字我不認識呐?”
張元瑞兩條長腿往桌子上一架,聲音懶散不屑:“這個是簡體字,建國以後才推行的。”
他看了這鄉巴佬一眼,伸手,“算了,給我。”
……
半小時後,易天基本把這邊的情況弄清楚了。
原來張元瑞的祖先易行軒就是師祖他老人家的同門師弟,丹鼎派奉行雙修,主陰陽調和,師祖被罰入山禁閉十多年後,易忠軒便和當地的張姓俗家弟子結為雙修之好,並入贅張家,至此後人均改了張姓。
到底擔心師兄一脈傳人迴到此處,於是叫後人謹記萬不可搬離,中間或許還交待了關於道觀之事,但由於時間相隔太久,導致信息缺失,到了張元瑞這一代,便隻記得不可搬離的遺訓。
易天尋思著:“師叔祖沒有丹方傳下來嗎?”
“丹方倒沒有。”張元瑞聳肩,指了指前廳,“不過我家世代行醫,這個中醫館也是祖傳下來的。”
據說清朝時有幾位祖先都醫術了得,還做過禦醫,但是後來好像經曆了什麽變故,祖傳的秘方失了蹤影,後人的醫術逐漸沒落,到張元瑞爸爸這輩兒,便隻能勉強維持生計。
因著老祖宗的遺訓,不敢輕易改行。張父過世後家裏沒了醫生,於是閉了館。
易天終於明白過來:“原來是這樣。中醫本就從屬於道醫,而道醫則多出自我們丹鼎派。你們那傳說中丟失的秘方估計就是祖師爺留下來的丹方吧。”
說完,往前廳走去。
十多平左右的長條形屋子,水泥地,進屋靠左是一麵整整齊齊的小抽屜,從左到右、從上至下,依次標上了名稱。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熟地……
大約上百種藥材,應有盡有。
隨意打開幾個抽屜,有的已經空空如也,有的卻還有些許庫存。
易天伸手,抓一把牡丹皮在手心掂兩下,湊在鼻間輕嗅幾秒,滿意地放迴去,關上抽屜。
張元瑞跟過來:“你幹什麽?”
“這些藥材還能用。”易天雄心勃勃,握緊拳頭:“師侄,從明天起,我們齊心協力,把門派發揚光大!”
“等會兒,師侄??”張元瑞沒怎麽跟上他的節奏。
易天臉上堆滿了慈愛的笑容:“對啊,我剛看你家譜才知道,你比我矮了輩兒。來,叫師叔。”
張元瑞一臉便秘:“操,想得美。”
剛說完,就見易天從包裏摸索出一塊拇指大小的白玉,笑嘻嘻地遞過到他眼前:“來,這是師叔給你的見麵禮。”
這玉通體潔白不含一絲雜色,光澤盈潤,狀如凝脂,水頭十足,把張元瑞的眼都看直了。
易天還嫌不夠,掂著腳尖舉高了點,正好對著屋頂的白熾燈,燈光下的白玉呈半透明狀,隱約有粉色的霧感遍布玉身,竟是上好的羊脂白玉。
張元瑞默了片刻,屈辱道:“……師叔。”
易天滿足了,微笑:“乖。”
“……”
下午,師侄張元瑞揣著新收獲的羊脂白玉美滋滋軍訓去了,師叔易天留在家裏收拾屋子,先趁著太陽正好,把能用的藥材翻出來,挨個往壩子裏一曬。
有些已經發黴的、被蟲啃了的,易天就忍著肉痛,直接一股腦扔掉。
接著將幾間房裏裏外外打掃了一遍,竟然從臥室的某個角落翻出幾十雙臭襪子,差點沒把他熏得暈過去。
傍晚,張元瑞拎著打包的肉串兒走進屋,低頭就看見滿地的藥材,攤開了分門別類地擺在壩子裏。
抬頭又看見幾間房門口的晾衣繩上,掛滿了衣服、床單、被套,最壯觀的是一隻隻緊密相排的襪子,在他臥室門前交叉而掛。
襪子們一些排著人字,一些排成一字,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十分可愛(並不)。
臥室也已經煥然一新,床單潔淨,書桌整潔。
他邊感歎邊走進客廳,易天正把手裏的盤子放到餐桌上,招唿他:“正好,剛做完飯。”
桌子上,一盤土豆絲,一盤小白菜,還有兩碗米飯。
張元瑞表示很驚訝:“你這個鄉巴佬還會用煤氣?”
“我研究了會兒,感覺挺簡單的,應該沒用錯吧。”易天說完往他手裏看一眼,有點感動:“還給我帶了烤肉啊。”
說著接過肉串,裝盤子裏。
看他這熟門熟路的樣子,張元瑞差點以為自己是來做客的,他也沒客氣,坐下來嚐了兩口,味道竟然還很不錯。
易天吃得特別香:“對了,沒米了師侄。”
張元瑞微微一頓:“那白玉你還有沒?”
“沒啊,就那一塊,師父留給我的。”
張元瑞歎口氣,往嘴裏塞了一筷子土豆,意外深長地看他一眼:“珍惜這頓吧。”
“啊?”
張元瑞埋頭發微信:“明天周末,跟我一起發傳單去,晚上領了工資就可以買米買菜了。”
他給解釋了一番發傳單的意思,遭到易天的據理力爭:“我們可以開道醫館掙錢。我這裏有些現成的丹藥,可以換成錢,很多病症我都可以治好,相信我,我們丹鼎派一定可以重拾輝煌。”
張元瑞冷笑:“上午還沒被人罵夠呢?你那什麽丹胡玲已經吃了,有效果沒?你在山上待太久了,還不知道現在醫學多發達,等以後你見識了保準嚇一跳。”
易天辯駁:“雪顏丹是慢慢見效的,一般七日便會有明顯改善,我們隻要……”
張元瑞已經和負責人溝通好了,放下手機,拍拍他的肩膀:“我們隻要明天去發傳單,就能吃上飯了。明兒早點起來,整利索點兒,你這發型……算了,咱也沒錢剪頭發,將就看吧。”
易天伸手摸了摸自己腦袋上的小揪揪:qaq
——————
第二天,下午四點,饑腸轆轆的師叔侄兩人就發完了傳單。
傳單是按發出去的份數給結工資,結果一算賬,易天可以領122塊。
張元瑞……45塊。
領班一邊給兩人發工資,一邊感歎,同樣是年輕人,怎麽差距這麽大呢。
昨晚張元瑞跟她說要帶一個人的時候,她還不樂意了,好說歹說才同意了。而現在,她隻想把張元瑞給辭了,就留易天一個就夠了。
他們今天發的這家傳單是一家做中式紅木家具的,剛好易天的這身裝扮很符合家具店的形象,他長得好看,嘴還甜,一口一個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討人喜歡得很。
這些路人有的會跟他聊會兒天,有的還要摸摸他的發髻,沒一會兒就看他把人帶到店裏去了,店裏因為有他拉客,顧客絡繹不絕,老板臉上的笑一整天都沒斷過,直誇她會找人,特地交待給那小道士多發十塊錢的高溫補貼。
張元瑞很憤怒:“我發這麽久傳單,怎麽從來沒有高溫補貼?”
領班將他從上到下掃一眼,扔給他一個自己體會的眼神。
轉頭,對易天柔聲道:“小天,明天早點過來喲。”
張元瑞:“……”
還沒傷心夠,經過包子鋪時,見胡大叔熱情地給易天撿了幾個包子:“來小天,這是鮮肉餡的,嚐嚐看!”
轉身又見李嬸好說歹說,非是往易天懷裏塞了倆蘋果:“小天,這是李嬸剛買的蘋果,拿著啊!”
張元瑞看著左手包子,右手蘋果,口袋裏還揣著一百多塊巨款的易天,默默流了會兒淚,他現在嚴重懷疑過去二十年住這兒的不是他,而是這個小道士!
他狐疑地看向易天:“你之前真沒走出過山溝溝?”
這對付大姐大媽大爺的社交手腕,能是待在山裏就練得出來的?
“對呀。”易天點頭,對著中年女人露出一嘴大白牙,“謝謝李嬸!”
李秋大大咧咧的:“就兩蘋果謝啥呀,我昨天說話不怎麽好聽,你別見怪就好。”
易天笑眯眯地和她寒暄兩句,臨走之時腳步兀地一頓,朝她臉上多看了兩眼。
李嬸這人麵相生得還不錯。
天庭飽滿,額高而圓潤寬廣,一副心寬良善之相,隻是人中較短、且嘴皮薄,這樣的人沒心眼什麽,但心直口快好逞強爭辯,易遭口舌之災。
而此刻她眉心命宮處和嘴角周圍均隱藏著一絲淡灰之氣,這兩日怕是會有些小糾紛。
易天往紅彤彤的蘋果上咬一口,嘎嘣嘎嘣後說道:“李嬸,我看您這麵相是個性子直爽、心直口快的人,隻是近日易卷入是非之爭,許會有肢體上的衝突,您就盡量謹言慎行,切勿爭強好勝,否則隻怕禍從口出。”
張元瑞冷冷的:“裝神弄鬼。”
李秋倒是滿不在乎地笑著:“喲,你還會看相呢?行了行了,我得迴家煮飯去了,迴見啊。”
她完全沒當迴事,迴家後把這事兒當玩笑話講給她男人聽了,第二天收拾收拾準備出門,迴頭見女兒還在家睡大覺,氣不打一處來,嘴上嘮叨個沒完。
她女兒平時性子溫柔,知道媽嘴碎也由著她,可這迴剛失戀正難過著,脾氣一上頭,母女倆大吵一架,偏生婆婆晨練完迴來,見不得孫女受委屈,撒潑打滾地哭著把她罵了一頓。
這還不算完,她越想越氣,戰火一不小心又燒到了她男人身上……
於是大上午的,一家四口一哭二鬧三上吊地吵了個雞飛狗跳。
好不容易熄了火,終於出了門,沒過半小時又和菜市場一小販吵了起來。
起因是……一毛錢。
小販說找了8塊7,李秋堅持隻收到了8塊6,兩個人都覺得自己不可能算錯,越爭辯越來勁,周圍都是些老街坊,自然幫著李秋說話,最後小販給逼急了,一把把李秋推開:“你這人怎麽蠻不講理,我真找了你8塊7!”
菜攤前地板濕滑,李秋被她一推,一個不小心直接跌坐在了地上,腳尖還恰好卡在攤位下的石頭縫裏,當即“哎喲哎喲”直叫喚。
眾街坊一起把她扶起來,隻聽有人大喊:“這裏有錢!”
李秋低頭一看,一個一毛錢的硬幣安靜地夾在那石頭縫裏……
小販頓時揚眉吐氣:“我說我找了你8塊7吧?你還不信!分明是你自己弄掉了,還賴我!”
這場烏龍後,自然去診所看了下,所幸沒什麽大礙,便一瘸一拐地往家走去,路上突然想起易天的話,越想越覺得匪夷所思。
講真,她雖是個直腸子,但平時熱心助人,和街坊鄰居處得挺好,多少年沒吃過這虧了?關鍵是這事兒她和小販兩邊都有錯,兩個人都得理不饒人,就像魔怔了一般,非要爭出個你強我弱。
再想到早上和家人大吵一架的事……
幾件事情聯係到一起,怎麽都覺得太過巧合。
莫非那叫易天的小道士還真是會看相不成?
不知不覺走到包子鋪,正巧碰見老胡的女兒胡玲放學迴家,依舊是低著頭,用細若蚊足的聲音叫了她一聲。
李秋心不在焉地應了聲,擦肩而過之時,視線不經意地落在了胡玲臉上,頓時愣在了原地。
小姑娘還是老樣子,頭發把整張臉擋了大半兒,露出的部分雖然依舊慘不忍睹,但顏色已經明顯淺淡多了。
李秋忍不住驚歎:“小玲,你的臉……”
“所以你的意思是你一直住在山裏,從沒離開過,直到兩天前才下山?”
“對呀。”易天坐在他對麵,捧著那本家譜看了好幾眼,“咦,這書裏麵怎麽有好些字我不認識呐?”
張元瑞兩條長腿往桌子上一架,聲音懶散不屑:“這個是簡體字,建國以後才推行的。”
他看了這鄉巴佬一眼,伸手,“算了,給我。”
……
半小時後,易天基本把這邊的情況弄清楚了。
原來張元瑞的祖先易行軒就是師祖他老人家的同門師弟,丹鼎派奉行雙修,主陰陽調和,師祖被罰入山禁閉十多年後,易忠軒便和當地的張姓俗家弟子結為雙修之好,並入贅張家,至此後人均改了張姓。
到底擔心師兄一脈傳人迴到此處,於是叫後人謹記萬不可搬離,中間或許還交待了關於道觀之事,但由於時間相隔太久,導致信息缺失,到了張元瑞這一代,便隻記得不可搬離的遺訓。
易天尋思著:“師叔祖沒有丹方傳下來嗎?”
“丹方倒沒有。”張元瑞聳肩,指了指前廳,“不過我家世代行醫,這個中醫館也是祖傳下來的。”
據說清朝時有幾位祖先都醫術了得,還做過禦醫,但是後來好像經曆了什麽變故,祖傳的秘方失了蹤影,後人的醫術逐漸沒落,到張元瑞爸爸這輩兒,便隻能勉強維持生計。
因著老祖宗的遺訓,不敢輕易改行。張父過世後家裏沒了醫生,於是閉了館。
易天終於明白過來:“原來是這樣。中醫本就從屬於道醫,而道醫則多出自我們丹鼎派。你們那傳說中丟失的秘方估計就是祖師爺留下來的丹方吧。”
說完,往前廳走去。
十多平左右的長條形屋子,水泥地,進屋靠左是一麵整整齊齊的小抽屜,從左到右、從上至下,依次標上了名稱。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熟地……
大約上百種藥材,應有盡有。
隨意打開幾個抽屜,有的已經空空如也,有的卻還有些許庫存。
易天伸手,抓一把牡丹皮在手心掂兩下,湊在鼻間輕嗅幾秒,滿意地放迴去,關上抽屜。
張元瑞跟過來:“你幹什麽?”
“這些藥材還能用。”易天雄心勃勃,握緊拳頭:“師侄,從明天起,我們齊心協力,把門派發揚光大!”
“等會兒,師侄??”張元瑞沒怎麽跟上他的節奏。
易天臉上堆滿了慈愛的笑容:“對啊,我剛看你家譜才知道,你比我矮了輩兒。來,叫師叔。”
張元瑞一臉便秘:“操,想得美。”
剛說完,就見易天從包裏摸索出一塊拇指大小的白玉,笑嘻嘻地遞過到他眼前:“來,這是師叔給你的見麵禮。”
這玉通體潔白不含一絲雜色,光澤盈潤,狀如凝脂,水頭十足,把張元瑞的眼都看直了。
易天還嫌不夠,掂著腳尖舉高了點,正好對著屋頂的白熾燈,燈光下的白玉呈半透明狀,隱約有粉色的霧感遍布玉身,竟是上好的羊脂白玉。
張元瑞默了片刻,屈辱道:“……師叔。”
易天滿足了,微笑:“乖。”
“……”
下午,師侄張元瑞揣著新收獲的羊脂白玉美滋滋軍訓去了,師叔易天留在家裏收拾屋子,先趁著太陽正好,把能用的藥材翻出來,挨個往壩子裏一曬。
有些已經發黴的、被蟲啃了的,易天就忍著肉痛,直接一股腦扔掉。
接著將幾間房裏裏外外打掃了一遍,竟然從臥室的某個角落翻出幾十雙臭襪子,差點沒把他熏得暈過去。
傍晚,張元瑞拎著打包的肉串兒走進屋,低頭就看見滿地的藥材,攤開了分門別類地擺在壩子裏。
抬頭又看見幾間房門口的晾衣繩上,掛滿了衣服、床單、被套,最壯觀的是一隻隻緊密相排的襪子,在他臥室門前交叉而掛。
襪子們一些排著人字,一些排成一字,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十分可愛(並不)。
臥室也已經煥然一新,床單潔淨,書桌整潔。
他邊感歎邊走進客廳,易天正把手裏的盤子放到餐桌上,招唿他:“正好,剛做完飯。”
桌子上,一盤土豆絲,一盤小白菜,還有兩碗米飯。
張元瑞表示很驚訝:“你這個鄉巴佬還會用煤氣?”
“我研究了會兒,感覺挺簡單的,應該沒用錯吧。”易天說完往他手裏看一眼,有點感動:“還給我帶了烤肉啊。”
說著接過肉串,裝盤子裏。
看他這熟門熟路的樣子,張元瑞差點以為自己是來做客的,他也沒客氣,坐下來嚐了兩口,味道竟然還很不錯。
易天吃得特別香:“對了,沒米了師侄。”
張元瑞微微一頓:“那白玉你還有沒?”
“沒啊,就那一塊,師父留給我的。”
張元瑞歎口氣,往嘴裏塞了一筷子土豆,意外深長地看他一眼:“珍惜這頓吧。”
“啊?”
張元瑞埋頭發微信:“明天周末,跟我一起發傳單去,晚上領了工資就可以買米買菜了。”
他給解釋了一番發傳單的意思,遭到易天的據理力爭:“我們可以開道醫館掙錢。我這裏有些現成的丹藥,可以換成錢,很多病症我都可以治好,相信我,我們丹鼎派一定可以重拾輝煌。”
張元瑞冷笑:“上午還沒被人罵夠呢?你那什麽丹胡玲已經吃了,有效果沒?你在山上待太久了,還不知道現在醫學多發達,等以後你見識了保準嚇一跳。”
易天辯駁:“雪顏丹是慢慢見效的,一般七日便會有明顯改善,我們隻要……”
張元瑞已經和負責人溝通好了,放下手機,拍拍他的肩膀:“我們隻要明天去發傳單,就能吃上飯了。明兒早點起來,整利索點兒,你這發型……算了,咱也沒錢剪頭發,將就看吧。”
易天伸手摸了摸自己腦袋上的小揪揪:qaq
——————
第二天,下午四點,饑腸轆轆的師叔侄兩人就發完了傳單。
傳單是按發出去的份數給結工資,結果一算賬,易天可以領122塊。
張元瑞……45塊。
領班一邊給兩人發工資,一邊感歎,同樣是年輕人,怎麽差距這麽大呢。
昨晚張元瑞跟她說要帶一個人的時候,她還不樂意了,好說歹說才同意了。而現在,她隻想把張元瑞給辭了,就留易天一個就夠了。
他們今天發的這家傳單是一家做中式紅木家具的,剛好易天的這身裝扮很符合家具店的形象,他長得好看,嘴還甜,一口一個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討人喜歡得很。
這些路人有的會跟他聊會兒天,有的還要摸摸他的發髻,沒一會兒就看他把人帶到店裏去了,店裏因為有他拉客,顧客絡繹不絕,老板臉上的笑一整天都沒斷過,直誇她會找人,特地交待給那小道士多發十塊錢的高溫補貼。
張元瑞很憤怒:“我發這麽久傳單,怎麽從來沒有高溫補貼?”
領班將他從上到下掃一眼,扔給他一個自己體會的眼神。
轉頭,對易天柔聲道:“小天,明天早點過來喲。”
張元瑞:“……”
還沒傷心夠,經過包子鋪時,見胡大叔熱情地給易天撿了幾個包子:“來小天,這是鮮肉餡的,嚐嚐看!”
轉身又見李嬸好說歹說,非是往易天懷裏塞了倆蘋果:“小天,這是李嬸剛買的蘋果,拿著啊!”
張元瑞看著左手包子,右手蘋果,口袋裏還揣著一百多塊巨款的易天,默默流了會兒淚,他現在嚴重懷疑過去二十年住這兒的不是他,而是這個小道士!
他狐疑地看向易天:“你之前真沒走出過山溝溝?”
這對付大姐大媽大爺的社交手腕,能是待在山裏就練得出來的?
“對呀。”易天點頭,對著中年女人露出一嘴大白牙,“謝謝李嬸!”
李秋大大咧咧的:“就兩蘋果謝啥呀,我昨天說話不怎麽好聽,你別見怪就好。”
易天笑眯眯地和她寒暄兩句,臨走之時腳步兀地一頓,朝她臉上多看了兩眼。
李嬸這人麵相生得還不錯。
天庭飽滿,額高而圓潤寬廣,一副心寬良善之相,隻是人中較短、且嘴皮薄,這樣的人沒心眼什麽,但心直口快好逞強爭辯,易遭口舌之災。
而此刻她眉心命宮處和嘴角周圍均隱藏著一絲淡灰之氣,這兩日怕是會有些小糾紛。
易天往紅彤彤的蘋果上咬一口,嘎嘣嘎嘣後說道:“李嬸,我看您這麵相是個性子直爽、心直口快的人,隻是近日易卷入是非之爭,許會有肢體上的衝突,您就盡量謹言慎行,切勿爭強好勝,否則隻怕禍從口出。”
張元瑞冷冷的:“裝神弄鬼。”
李秋倒是滿不在乎地笑著:“喲,你還會看相呢?行了行了,我得迴家煮飯去了,迴見啊。”
她完全沒當迴事,迴家後把這事兒當玩笑話講給她男人聽了,第二天收拾收拾準備出門,迴頭見女兒還在家睡大覺,氣不打一處來,嘴上嘮叨個沒完。
她女兒平時性子溫柔,知道媽嘴碎也由著她,可這迴剛失戀正難過著,脾氣一上頭,母女倆大吵一架,偏生婆婆晨練完迴來,見不得孫女受委屈,撒潑打滾地哭著把她罵了一頓。
這還不算完,她越想越氣,戰火一不小心又燒到了她男人身上……
於是大上午的,一家四口一哭二鬧三上吊地吵了個雞飛狗跳。
好不容易熄了火,終於出了門,沒過半小時又和菜市場一小販吵了起來。
起因是……一毛錢。
小販說找了8塊7,李秋堅持隻收到了8塊6,兩個人都覺得自己不可能算錯,越爭辯越來勁,周圍都是些老街坊,自然幫著李秋說話,最後小販給逼急了,一把把李秋推開:“你這人怎麽蠻不講理,我真找了你8塊7!”
菜攤前地板濕滑,李秋被她一推,一個不小心直接跌坐在了地上,腳尖還恰好卡在攤位下的石頭縫裏,當即“哎喲哎喲”直叫喚。
眾街坊一起把她扶起來,隻聽有人大喊:“這裏有錢!”
李秋低頭一看,一個一毛錢的硬幣安靜地夾在那石頭縫裏……
小販頓時揚眉吐氣:“我說我找了你8塊7吧?你還不信!分明是你自己弄掉了,還賴我!”
這場烏龍後,自然去診所看了下,所幸沒什麽大礙,便一瘸一拐地往家走去,路上突然想起易天的話,越想越覺得匪夷所思。
講真,她雖是個直腸子,但平時熱心助人,和街坊鄰居處得挺好,多少年沒吃過這虧了?關鍵是這事兒她和小販兩邊都有錯,兩個人都得理不饒人,就像魔怔了一般,非要爭出個你強我弱。
再想到早上和家人大吵一架的事……
幾件事情聯係到一起,怎麽都覺得太過巧合。
莫非那叫易天的小道士還真是會看相不成?
不知不覺走到包子鋪,正巧碰見老胡的女兒胡玲放學迴家,依舊是低著頭,用細若蚊足的聲音叫了她一聲。
李秋心不在焉地應了聲,擦肩而過之時,視線不經意地落在了胡玲臉上,頓時愣在了原地。
小姑娘還是老樣子,頭發把整張臉擋了大半兒,露出的部分雖然依舊慘不忍睹,但顏色已經明顯淺淡多了。
李秋忍不住驚歎:“小玲,你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