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這聲音已知來人是誰,淩若隻想不到會在這種情況下與這位享有府中頭一份尊貴的女子相見。


    轉頭,果見大腹便便的年氏在綠意的攙扶下站在不遠處,神情漠然地盯著自己。淩若不敢有所怠慢,上前依禮屈聲道:“妾身見過年福晉,福晉吉祥!”


    從淩若迴府至今,年氏一直沒有露過麵,一則是因將近臨盆身子不便;二則也是因為她並不願見淩若,在她看來,一個曾發過瘋的女子如何有資格迴雍王府。


    今日她心血來潮,想起哥哥前些日子送來的那批馬,有心來挑一匹,雖然眼下不能騎,但也盡可先選出來,另行飼養;不曾想剛一到馬房就看到淩若在那裏,還選著她哥哥送來的馬。


    “誰許你來這裏挑馬的?”年氏也不叫起,美目冷冷落在淩若頭頂。


    “迴年福晉的話,是……”狗兒見年氏麵色不善,唯恐她借故生事,忙要解釋,不想年氏已冷眼掃來,喝道:“我與淩福晉說話,你插什麽嘴,退下!”


    年氏來府中威信極高,狗兒雖是胤禛身邊的人,卻也不敢造次,隻得閉嘴退到一旁。


    淩若低頭道:“讓妾身來選馬是王爺的意思。”


    在聽到這句話時,年氏的神色有些許扭曲,盡管身在朝雲閣少有踏出之時,然府中的消息卻經由下人之口一一傳到她耳中,自然曉得胤禛多有帶淩若外出騎馬的事,而這本是專屬於她一人的榮耀!


    手緊緊捏著扇柄,用力地似要將之捏碎一般。綠意見其臉色不對,忙小聲勸道:“主子當心腹中的小阿哥,鄧太醫說了,您不可太激動。”


    年氏長吸一口氣,強抑下心中的怒意微笑道:“王爺對妹妹可真是好。正好,我對馬也些認識,不如讓我這個做姐姐的,替妹妹選一匹良駒如何?”


    “能得姐姐慧眼選馬,妹妹自然求之不得。”


    她的恭敬令年氏嫣然一笑,彎起嬌豔如桃花的唇畔指了馬房最裏麵的一匹馬道:“依我看,就那匹好了,去,把它牽出來。”


    初九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神色怪異,嘴唇蠕動了一下但沒敢發出聲音,依著年氏的話將她指的馬牽出來。待得看清那馬的模樣後,淩若與狗兒皆有種愕然之感。


    倒不是說這匹馬不好,又或者跛腳瞎眼,恰恰相反,論血統此馬絕不下於裂風,問題隻在於這匹馬太小,顯然是剛生出不久,論個頭尚不足其餘馬的一半。


    “妹妹身嬌體弱,那些高頭大馬怕是會傷到妹妹,所以依姐姐看來,這匹幼馬既不會摔著也跑不快,最適合妹妹不過。”


    年氏撫著高高隆起的肚子睨了淩若一眼不無諷意地道:“往後妹妹就牽著它在府裏四處走走,至於府外還是不要去了,否則萬一被別的馬一個看不順眼踩死了,可別怪我這個做姐姐的沒提醒你。”


    “福晉如此關懷備至,實在令妾身受寵若驚。”淩若不卑不亢地欠一欠身,對她的刻意蹊落恍若未聞,“這馬妾身會好好讓人照顧,至於府外……”她頓一頓含了幾許笑意道:“再小的馬總有長大的時候,不可能永遠甘心待於馬廄之中。”


    她的笑令年氏感覺無比礙眼,冷然道:“不甘心?笑話,一個畜生也會知道什麽是不甘心嗎?再者說了,妹妹好歹也是一個大活人,難道還製不了一個畜生,它不聽話打斷它的腿就是了,沒了這幾隻賤蹄子看它如何再去外麵撒野鬧騰!”


    這番話已是極為難聽,明裏說馬,實則指的是誰,眾人心裏一清二楚,連初九也聞到了彌漫在空中的濃重火藥味,頭低低垂著不敢抬起,唯恐被無辜波及。


    淩若捺下心裏的怒意,淡淡道:“多謝福晉教誨,妾身記下了。”


    年氏眼波一轉,毫不客氣地道:“可要真記住才好,別嘴裏說說心裏卻存了別的心思,到時候隻會害了自己。”


    扔下這句暗含警告的話語,年氏在綠意的攙扶下緩步離去,待她走得不見人影後,狗兒方才長出一口憋了許久的濁氣,直起身對神色漠然的淩若道:“淩福晉,您還是重新選一匹馬吧。”


    “不必了。”淩若拒絕了他的好意,手輕輕撫過那匹通體赤色的小馬,那馬兒睜著一雙如嬰兒般通透的大眼,親呢地拿大頭蹭淩若的手掌,嘴裏還發出嗚嗚的聲音,仿佛在撒嬌。


    “就它吧,好好養著,過個幾年便是一匹出色的良駒,這段時間,若需要騎馬就讓初九在馬房裏隨意給我挑一匹就是了。”初九提及這匹小馬尚未取名,略一沉思道:“既然一身赤色,就叫它赤練吧。”


    見她賜了名,初九連忙道:“淩福晉盡管放心,奴才一定好生照料赤練,不讓它出一點事。”


    從馬房出來已是日正當中,淩若停下腳步眯眼看向頭頂似火的驕陽,明明熱得渾身冒汗,眸底卻依然一片冰寒,一個個盡皆容不下她,但那又如何,這本就是一條舉目皆敵的路。


    數日後,康熙四十八年的五月初五,年氏再度產下一子,取名福沛,排行第三。曾經失去過一子的年氏對這個孩子越發珍視,早在臨盆之前已命綠意他們去民間討來百家布,親手做成小衣給福沛穿上,盼著這個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養大。


    也就在這一月,京城開始出現太子與皇上嬪妃私通的傳言,等朝廷有所覺時,這個傳言已是人盡皆知,無從查起;隻知這個傳言似乎非起於一處,而是幾處相疊,使得流傳範圍極為廣泛。


    此時,太子已經被釋了禁足,康熙念在孝誠仁皇後的份上,再加上太子在禁足中數度呈信痛訴悔意,終是原諒了他。為保皇家顏麵,當時在場的幾個宮女太監被秘密處死,其餘人等亦被康熙下了禁口令,言稱若敢在外泄露半句,格殺勿論。


    然就是在這樣的禁令前,事依舊被傳了出來,雖然是在民間流傳,難辯真假,但這已經足夠了,朝中百官對此事猜測紛紛,尤其是在通過各種渠道得知鄭貴人確被廢黜至辛者庫之後,再聯想到那段時間康熙突如其來的罷朝,此事的可信度一下子提高了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宮熹妃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解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解語並收藏後宮熹妃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