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不凡師徒二人在汴梁城裏盤桓數日後,就啟程南下了。


    經過數月跋涉,師徒二人,來到了洞庭湖附近。到了洞庭湖,怎能不去看看嶽陽樓!!!


    三日後,林不凡就帶著曹翼,登上了嶽陽樓的樓頂。就在他抬眼遙望著八百裏洞庭湖時,腦海間,頓時閃過一絲靈光,但是當林不凡迴過神來,想要抓住這一絲靈光之際,卻又一無所得。林不凡有一種感覺,好像隻要抓住這一絲靈光,他就會有脫胎換骨一般的變化。


    可是,無論林不凡如何思索,那一絲靈光已經徹底逝去了,再也找不迴來了。


    機緣還是不到呀!!!林不凡感慨了一句後,就不在耗費心神,去思索了。機緣不到,想破腦袋也是枉然。隻是不知下一次機緣在何處……


    抓不住,就抓不住吧!!


    經過多年的曆練,林不凡早就可以自由的調節自己的情緒了。僅僅惋惜了一番後,就徹底將之拋在腦後了。畢竟機緣未至,你就是再懊惱也無濟於事了。除了傷身傷神之外,一點作用都沒有。


    之後,林不凡就平躺在樓頂上,後腦枕著雙手。就這麽遙望著湛藍的天空,享受著從洞庭湖吹來的涼風,愜意的眯上了雙眼。


    其實,自從來到這個新的世界後,林不凡一直都處於一種很迷茫的狀態,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


    以前的時候,還有一個執念,那就是壯大華山派。讓華山派成為武林中首屈一指的存在,讓所有人一提起華山派,都不由自主的心生敬意。說實話,林不凡之前做到了,在他的努力之下。無論是笑傲裏的華山派,還是倚天裏的華山派,都成為了江湖武林中的泰山北鬥。


    反倒是,來到射雕世界後,林不凡卻不知道該做些什麽。


    要知道射雕世界,和倚天世界不一樣。


    現在的江湖武林,比拚的還是高手的個人能力,並不是門派的綜合實力。桃花島、白駝山,盡管就那麽幾個人,誰又敢小看他們。


    另外在倚天世界之前,江湖武林中,很少有門派性質的存在。武功大都依靠家族相傳,比如北宋的慕容世家,現在的白駝山莊等等。亦或是師徒相傳,比如現在的桃花島。江湖門派當然有,比如號稱“天下第一大派”的少林,號稱“天下第一大幫”的丐幫,亦或是號稱“天下第一大教”的全真。


    但是這三個門派之所以能壯大,都有各自獨特的原因。比如少林、全真依靠的是宗教信徒,丐幫依靠的是無數乞丐。就連最近十幾年在江西崛起的鐵掌幫,也是依靠著抗金這麵大旗。


    至於什麽黃河幫之類的組織,根本就沒有資格,被稱為門派……


    但是華山派有什麽?什麽都沒有!!


    華山派固然是道教內重要的分支,但是林不凡本人,卻是一個披著道袍的儒家子弟。至於儒家子弟都去做官了,哪有混江湖的。所以如果林不凡開創華山派後,前景極度不容樂觀。在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的情況下,很難像全真教那樣,成為“天下第一大教”的。


    所以在林不凡看來,就算自己憑借著絕世武功,創下了華山派,最多就是一個加強版的桃花島......


    另外之前,林不凡已經連續兩次,都將華山派發展為江湖武林的泰山北鬥。所以心中對於振興華山派的執念,也不複存在了。


    所以當日丘處機在和林不凡,談及開宗立派的時候,林不凡也隻是一笑了之,他並沒有這個想法。之前,他隻想守好玉泉院,不要被郝大通搶走就好了。


    不過那日,在玉女峰半山腰的時候。林不凡聽了老曹的話後,忽然想到了“薪火相傳”。然後他就有了開創華山派的心思,當然他的目的,不是想讓華山派成為“天下第一大派”。為的隻是想收幾個弟子,將自己這一身武功絕學傳承下去罷了。


    所以他就絲毫不顧曹翼的資質和根骨,僅僅因為投緣,就直接收他為開山大弟子。因為林不凡那時候的心思,也隻是玩玩而起……隻要自己高興就好,管那麽多做什麽……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就在林不凡大腦浮想聯翩,享受難得的愜意時光時。一陣磕磕巴巴的背書聲,攪擾了林不凡的好心情……


    林不凡睜眼一看,原來是曹翼盤腿在房頂上背誦《嶽陽樓記》。這是林不凡昨天交代的課業,讓曹翼在離開洞庭湖之前,必須徹底將這篇《嶽陽樓記》吃透。沒想到,曹翼這就開始背誦了。


    看到弟子如此用功,林不凡心中甚是滿意。於是,他便閉上眼睛,一邊聽著曹翼的背書聲,一邊繼續享受這自己的愜意時光。時不時的還出言指出,曹翼背錯的地方。


    “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


    當曹翼背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林不凡心頭頓時浮想聯翩。


    其實類似的話語,在很早就有了。《孟子》中,就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名句。就是讓國君,以天下人的快樂為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


    在《孟子》一書中,甚至還有“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論述。


    說的是,大禹當年治水的時候,每當看見有人淹死了,就好像是自己被淹死了一樣。稷(舜時期的臣子)負責種植五穀的時候,看到有人餓死了,就像是自己被餓死了一樣。因為他們時時刻刻把百姓疾苦放在心裏,所以才會做下如此功績。他希望統治者,領導者,能時時刻刻的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如此才能真正解決百姓的困難,把國家治理好……


    雖然林不凡現在是一個道士,但是他骨子裏,卻是一位正統的“孔孟門徒”。


    是的!“孔孟門徒”!!


    林不凡就是這麽稱唿自己的。並不是稱唿自己,為儒家弟子。


    其實在曆史上,有儒學、儒家、儒教的稱唿。


    儒學僅僅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孟子提出的一種思想學說。


    儒家則是信奉儒學的人,組成的一個學術派別。之後,泛指一個階級。即為讀書人、文人、士大夫階級。


    至於儒教則是自漢代,董仲舒提出諸如“天人感應”、“君權天授”之類的思想後,逐漸變成一種信仰。在南北朝時,儒家甚至,還被尊為“聖教”……


    林不凡認為,現在的儒家,講的已經不是儒學了。現在的儒家,應該是諸子百家的集合體。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就是讓儒家,在融合了各大學派的優點後。成為維護自己獨裁統治的,一個助力。


    這樣的儒學已經變味了……


    但是林不凡研究的是先秦時期的儒學思想。尤其是,那本先秦時期的《孟子》竹簡,更讓他能直觀的看到孔子、孟子的核心思想。所以他認為自己是“孔孟門徒”,即直接師承於孔孟的人。


    孔子身處的時代,乃是禮樂崩壞的春秋亂世。所以孔子在學有所成後,就廣收弟子,教導禮樂。並在五十餘歲後,奔走於列國,希望有國君能認可他的思想。


    在《論語.公冶長》中,有這麽一段話。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意思就是,使老年人都得到安養,使朋友們互相信賴,使青少年都得到照顧,這就是孔子一生的誌向。


    孔子希望能通過教化,達到這樣和諧的場景。孔子將之視為天賦使命,並奮鬥一生。


    想到孔子,林不凡不免捫心自問。孔子的天賦使命是教化蒼生,讓百姓安居樂業。那麽自己的天賦使命是什麽?難道自己就要這麽渾渾噩噩的,把這輩子混完……


    林不凡很清楚,隨著“明昌之治”的終結,天下百姓享受了數十年的和平安寧,即將被打破。隨著蒙古人的崛起,天下將再次陷入戰亂。天下百姓,即將再次麵臨亂世的煎迫。


    自己空有一身絕世武功,難道就這麽無所作為的看著……林不凡做不到……


    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值此亂世之時,身為絕世高手的自己難道不應該做些什麽嗎?


    哪怕保護一個村子的百姓,免受亂世的荼毒,也好呀!!!


    想到這裏,林不凡緩緩的站了起來,眺望著浩渺無垠的洞庭湖,喃喃自語道:“範文正公,您老人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我是達不到了。但是我會盡自己之所能,護佑一方百姓免受亂世荼毒!!!”


    隨著林不凡找到了自己的誌向,即天賦使命後。他體內的浩然紫氣頓時沸騰起來……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限之華山掌門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飛的火星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飛的火星人並收藏無限之華山掌門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