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衝鋒?難道他們想自殺吧?嚴綱得意的哈哈大笑。然而下一刻,嚴綱就笑不出來了,因為他看到了,在那八百手持大戟士兵的兩側,出現了數千張強弩。
“放!”千弩齊發,萬箭齊射,在如此近的距離之下,白馬義從來不及反應,被一片片射倒在地。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八百手持大戟的先登死士已殺入了潰退的白馬義從之中,將一個個騎兵從馬上掀翻下來。
“快撤退!”嚴綱大吼著,然而,一排弩箭一瞬間射中了他的身體,嚴綱隻覺眼前一暗,從馬上墜了下來,一名先登死士跑了過去,一刀砍下了嚴綱的頭顱。
“嚴綱授首!”士兵高舉著嚴綱的頭顱大叫。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八百精兵橫衝直撞,兩側萬弩齊發,五千白馬義從,這一戰,幾乎全軍覆滅。
真的敗了嗎?那可是追隨自己征戰殺場的白馬義從啊,那可是立下了無數的戰功,所向披麾的白馬義從啊,而今天,竟然全部折到了這裏,這些行登死士,是哪裏冒出來的,鞠義,竟然這樣的厲害,自己還是小瞧了他。
隨著白馬義從的覆滅,公孫瓚的軍隊混亂起來,不斷的後退,鞠義軍已發動了全線的攻擊,公孫瓚軍一觸即潰,不斷的後退逃跑著。
“殺!”鞠義揮了揮手,身後大旗招展,八百先登死士像八百頭猛虎帶著山唿海嘯般的呐喊向公孫瓚軍亡命的衝擊著。遠處,韓猛、淳於瓊、張郃三人各帶數千騎從側翼掩殺過來。
敗了,真的敗了,公孫瓚軍已完全崩潰,不斷的後退。這一仗,以公孫瓚的大敗收場,最為精銳的白馬義從全軍覆沒。
界橋一戰公孫瓚大敗,損失了近萬人的精銳,退往幽州故安,從此,從主動轉入了被動之中。而袁紹也借此占據了整個冀州,實力愈加的強大起來,不光是對並州,而且對幽州也虎視眈眈,大有一統何北的架式。
公孫瓚正在袁紹派部將崔巨業率兵攻打公孫瓚的故安,不下,在引軍南歸時,在巨馬水被公孫瓚大軍追上,大敗,七八千人陣亡。公孫瓚想乘勝追擊,卻又在龍湊被袁紹打敗,雙方戰成均勢。
公孫瓚與袁紹戰成了均勢,陳玉與袁紹也僵持不下,這讓陳玉心裏很不爽,自己辛辛苦苦的打敗了呂布,馬上就要占據並州,想不到卻讓袁紹摘了桃子。
這口氣陳玉咽不下去,不過,袁紹兵力雄厚,陳玉知道,還不是和袁紹全麵翻臉的時候,自己也沒有這樣的實力,現在,自己隻能休養生息,等遼東新兵練成,再找袁紹的晦氣。
而袁紹此時主力正與公孫瓚大戰,也不想與陳玉搞的太僵,於是派使者郭圖前來求和。
當看到郭圖之時,陳玉眼前一亮,郭圖也是穎川人氏,與自己是老鄉,郭圖是個好謀士,一個人才,不過心胸狹窄了一些而已,可惜,這樣的人才自己不能為之所用,陳玉不由長歎。
郭圖見了陳玉也是一笑,口中說道:“我在十年前,曾到陳家當門求教,那時,你還是有名的穎川傻瓜,想不到,現在卻成了一方諸候,真是物是人非啊。”郭圖一歎,嘴裏頗有些挖苦的意思。
陳玉身旁的郭嘉微微一笑,嘴裏說道:“親不親,家鄉人,公則(郭圖字)與我本是同鄉,想不到現在卻分屬兩派,真是可歎,如果公則不棄,可否為我家主公效力?”郭嘉遊說著。
郭圖哈哈一笑,口中說道:“忠臣不仕二主,我雖與你是同鄉,但現在已投明主,豈可再投到陳玉的帳下?”
“明主?你說袁紹是明主?”郭嘉哈哈大笑,半晌,郭嘉冷聲說道:“袁紹,不過是有謀無斷,反複無常的小人而已,他是成不了大事的,我聽說荀彧原來也投靠於他,不過現在卻投了曹操,難道,這還不說明問題嗎?公則,我料袁紹雖一時得勢,但卻不是雄居天下的明主,你還是投奔於我家主公吧。”
“奉孝不必多言,我主意已定,不必再勸我了。”郭圖說道。
郭嘉不由長歎一聲,看了陳玉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
陳玉輕出了一口氣,口中說道:“即然公則主意已定,那說什麽也沒有用了。”
“我來此,是為了表明我家主公修好之意,我家主公不想與陳大人為敵,希望陳大人能與我家主公和睦相處,兩家共保漢室太平。”郭圖說道。
陳玉冷哼了一聲,口中說道:“這並州,本來是呂布的,我殺了呂布,即將占領並州,支孫想讓你家主公得了晉陽、太原和上黨,袁紹的作法很是欠妥啊,要我和睦相處也容易,告訴袁紹,把晉陽、太原、上黨、西河給我讓出來,我自然與他和睦相處,否則,我必發兵攻打這些地方,直到拿下為止。”陳玉寒聲說道。
郭圖哈哈一笑,口中說道:“我家主公,手下帶甲之士百萬,戰將千員,以陳大人的實力,統治地域雖廣,但人口稀少,又怎麽能與我家主公相抗衡?如果要打的話,那陳大人真是不自量力了。”
“要是這麽說,就沒有什麽可說的了,我是不會讓出並州的。”陳玉寒聲說道。
“那就隻有一戰了!”郭圖寒聲說道。
“我想,在戰場上分個勝負,會讓陳大人明白,並州究竟屬於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好吧,不送!”陳玉寒聲說道。
郭圖冷冷一哼,拂袖而去。
“主公,你真的想與袁紹開戰?以我們的軍力,與袁紹相比還要差很多啊。”郭嘉愁容滿麵的說道。
“你以為袁紹會老老實實的與我們和平相處嗎?不打痛他,他一定會窺視北並州的。所以,這一戰,勢在必行,一定要把袁紹打痛!”陳玉說道。
“即然主公決定了,那我也不好再說什麽,郭嘉一定助主公一臂之力!”郭嘉一拱手說道。
“奉孝,遼東軍我不想動,他們還要監視公孫瓚,中部鮮卑,還有守遼東,所以,這一戰,我想讓張遼率領並州軍出戰。”
“張遼行嗎?”郭嘉問道。
“張遼是一員驍將,有勇有謀,這一仗,他一定可以打好,不求占多大的地方,隻要把袁紹軍打怕了,打服了就可以。”陳玉說道。
“郭嘉明白了。”
初平三年九月,張遼率並州軍與袁紹部將顏良、文醜在並州會戰,雙方大戰十餘場,張遼勇冠三軍,大獲全勝,顏良、文醜敗走,袁紹無奈,隻好讓郭圖請求休戰,陳玉趁機又向袁紹又要下了西河郡,袁紹應允,如此,陳玉就在南並州安下了一個楔子,同時控製了壺關,在並州居於了有利的態勢,雙方至此休戰。
於是,陳玉留張遼守並州,自帶遼東軍迴到了遼東,他的目標,盯到了遼東東麵的高句麗之上。
高句麗一直是遼東的心腹大患,每次遼東用兵,都要顧忌高句麗抄襲後路,所以,陳玉想平了這個後患,另外,陳玉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平滅高句麗之後,再平了朝鮮半島的三韓,將整個朝鮮半島納入大漢的領地,從此讓朝鮮半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上一世,陳玉對三韓地區有很大的怨恨,這些高麗人,動不動就說,李時珍是韓國人,連孔子在他們的嘴裏也成了韓國人,所以,陳玉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一旦朝鮮半島納入了大漢的版圖,之後推行漢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朝鮮半島的人自然會漢族化,最終會融入到中華民族之中來。不過對另一個民族,倭國,陳玉卻沒有打算那麽客氣,他打算在滅掉三韓之後,派一支軍隊進兵倭國,將倭國徹底征服,至於處置島上百姓的方法,陳玉自有其辦法,不過這要是後話了。
“放!”千弩齊發,萬箭齊射,在如此近的距離之下,白馬義從來不及反應,被一片片射倒在地。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八百手持大戟的先登死士已殺入了潰退的白馬義從之中,將一個個騎兵從馬上掀翻下來。
“快撤退!”嚴綱大吼著,然而,一排弩箭一瞬間射中了他的身體,嚴綱隻覺眼前一暗,從馬上墜了下來,一名先登死士跑了過去,一刀砍下了嚴綱的頭顱。
“嚴綱授首!”士兵高舉著嚴綱的頭顱大叫。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八百精兵橫衝直撞,兩側萬弩齊發,五千白馬義從,這一戰,幾乎全軍覆滅。
真的敗了嗎?那可是追隨自己征戰殺場的白馬義從啊,那可是立下了無數的戰功,所向披麾的白馬義從啊,而今天,竟然全部折到了這裏,這些行登死士,是哪裏冒出來的,鞠義,竟然這樣的厲害,自己還是小瞧了他。
隨著白馬義從的覆滅,公孫瓚的軍隊混亂起來,不斷的後退,鞠義軍已發動了全線的攻擊,公孫瓚軍一觸即潰,不斷的後退逃跑著。
“殺!”鞠義揮了揮手,身後大旗招展,八百先登死士像八百頭猛虎帶著山唿海嘯般的呐喊向公孫瓚軍亡命的衝擊著。遠處,韓猛、淳於瓊、張郃三人各帶數千騎從側翼掩殺過來。
敗了,真的敗了,公孫瓚軍已完全崩潰,不斷的後退。這一仗,以公孫瓚的大敗收場,最為精銳的白馬義從全軍覆沒。
界橋一戰公孫瓚大敗,損失了近萬人的精銳,退往幽州故安,從此,從主動轉入了被動之中。而袁紹也借此占據了整個冀州,實力愈加的強大起來,不光是對並州,而且對幽州也虎視眈眈,大有一統何北的架式。
公孫瓚正在袁紹派部將崔巨業率兵攻打公孫瓚的故安,不下,在引軍南歸時,在巨馬水被公孫瓚大軍追上,大敗,七八千人陣亡。公孫瓚想乘勝追擊,卻又在龍湊被袁紹打敗,雙方戰成均勢。
公孫瓚與袁紹戰成了均勢,陳玉與袁紹也僵持不下,這讓陳玉心裏很不爽,自己辛辛苦苦的打敗了呂布,馬上就要占據並州,想不到卻讓袁紹摘了桃子。
這口氣陳玉咽不下去,不過,袁紹兵力雄厚,陳玉知道,還不是和袁紹全麵翻臉的時候,自己也沒有這樣的實力,現在,自己隻能休養生息,等遼東新兵練成,再找袁紹的晦氣。
而袁紹此時主力正與公孫瓚大戰,也不想與陳玉搞的太僵,於是派使者郭圖前來求和。
當看到郭圖之時,陳玉眼前一亮,郭圖也是穎川人氏,與自己是老鄉,郭圖是個好謀士,一個人才,不過心胸狹窄了一些而已,可惜,這樣的人才自己不能為之所用,陳玉不由長歎。
郭圖見了陳玉也是一笑,口中說道:“我在十年前,曾到陳家當門求教,那時,你還是有名的穎川傻瓜,想不到,現在卻成了一方諸候,真是物是人非啊。”郭圖一歎,嘴裏頗有些挖苦的意思。
陳玉身旁的郭嘉微微一笑,嘴裏說道:“親不親,家鄉人,公則(郭圖字)與我本是同鄉,想不到現在卻分屬兩派,真是可歎,如果公則不棄,可否為我家主公效力?”郭嘉遊說著。
郭圖哈哈一笑,口中說道:“忠臣不仕二主,我雖與你是同鄉,但現在已投明主,豈可再投到陳玉的帳下?”
“明主?你說袁紹是明主?”郭嘉哈哈大笑,半晌,郭嘉冷聲說道:“袁紹,不過是有謀無斷,反複無常的小人而已,他是成不了大事的,我聽說荀彧原來也投靠於他,不過現在卻投了曹操,難道,這還不說明問題嗎?公則,我料袁紹雖一時得勢,但卻不是雄居天下的明主,你還是投奔於我家主公吧。”
“奉孝不必多言,我主意已定,不必再勸我了。”郭圖說道。
郭嘉不由長歎一聲,看了陳玉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
陳玉輕出了一口氣,口中說道:“即然公則主意已定,那說什麽也沒有用了。”
“我來此,是為了表明我家主公修好之意,我家主公不想與陳大人為敵,希望陳大人能與我家主公和睦相處,兩家共保漢室太平。”郭圖說道。
陳玉冷哼了一聲,口中說道:“這並州,本來是呂布的,我殺了呂布,即將占領並州,支孫想讓你家主公得了晉陽、太原和上黨,袁紹的作法很是欠妥啊,要我和睦相處也容易,告訴袁紹,把晉陽、太原、上黨、西河給我讓出來,我自然與他和睦相處,否則,我必發兵攻打這些地方,直到拿下為止。”陳玉寒聲說道。
郭圖哈哈一笑,口中說道:“我家主公,手下帶甲之士百萬,戰將千員,以陳大人的實力,統治地域雖廣,但人口稀少,又怎麽能與我家主公相抗衡?如果要打的話,那陳大人真是不自量力了。”
“要是這麽說,就沒有什麽可說的了,我是不會讓出並州的。”陳玉寒聲說道。
“那就隻有一戰了!”郭圖寒聲說道。
“我想,在戰場上分個勝負,會讓陳大人明白,並州究竟屬於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好吧,不送!”陳玉寒聲說道。
郭圖冷冷一哼,拂袖而去。
“主公,你真的想與袁紹開戰?以我們的軍力,與袁紹相比還要差很多啊。”郭嘉愁容滿麵的說道。
“你以為袁紹會老老實實的與我們和平相處嗎?不打痛他,他一定會窺視北並州的。所以,這一戰,勢在必行,一定要把袁紹打痛!”陳玉說道。
“即然主公決定了,那我也不好再說什麽,郭嘉一定助主公一臂之力!”郭嘉一拱手說道。
“奉孝,遼東軍我不想動,他們還要監視公孫瓚,中部鮮卑,還有守遼東,所以,這一戰,我想讓張遼率領並州軍出戰。”
“張遼行嗎?”郭嘉問道。
“張遼是一員驍將,有勇有謀,這一仗,他一定可以打好,不求占多大的地方,隻要把袁紹軍打怕了,打服了就可以。”陳玉說道。
“郭嘉明白了。”
初平三年九月,張遼率並州軍與袁紹部將顏良、文醜在並州會戰,雙方大戰十餘場,張遼勇冠三軍,大獲全勝,顏良、文醜敗走,袁紹無奈,隻好讓郭圖請求休戰,陳玉趁機又向袁紹又要下了西河郡,袁紹應允,如此,陳玉就在南並州安下了一個楔子,同時控製了壺關,在並州居於了有利的態勢,雙方至此休戰。
於是,陳玉留張遼守並州,自帶遼東軍迴到了遼東,他的目標,盯到了遼東東麵的高句麗之上。
高句麗一直是遼東的心腹大患,每次遼東用兵,都要顧忌高句麗抄襲後路,所以,陳玉想平了這個後患,另外,陳玉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平滅高句麗之後,再平了朝鮮半島的三韓,將整個朝鮮半島納入大漢的領地,從此讓朝鮮半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上一世,陳玉對三韓地區有很大的怨恨,這些高麗人,動不動就說,李時珍是韓國人,連孔子在他們的嘴裏也成了韓國人,所以,陳玉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一旦朝鮮半島納入了大漢的版圖,之後推行漢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朝鮮半島的人自然會漢族化,最終會融入到中華民族之中來。不過對另一個民族,倭國,陳玉卻沒有打算那麽客氣,他打算在滅掉三韓之後,派一支軍隊進兵倭國,將倭國徹底征服,至於處置島上百姓的方法,陳玉自有其辦法,不過這要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