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秀對波蘭的三個曆史人物很看重:一個是大科學家哥白尼,一個是居裏夫人,一個是大音樂家肖邦。由於這個原因,她把東歐的最後一站選在波蘭。
飛機飛抵華沙上空,憑窗俯視,映入眼前的是一幅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銀波粼粼的維斯杜拉瓦河,宛如一條玉帶環繞在華沙的腰際;雄偉壯觀的華沙古城屹立在河岸上,歐洲中世紀紅色尖頂建築群鱗次櫛比,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城市大街兩側,房屋高聳,綠樹成行,草坪連片,伸向遠方,整座城市猶如一艘停泊在綠色海洋之中的巨輪。
她事先已經做足了功課,對這個國家有了一定的認識。
波蘭共和國是東歐重要的國家之一,位於中歐東北部,麵積31.2683平方公裏,人口3900萬,98%為波蘭人,波蘭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信奉羅馬天主教。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而又煥發青春的國家。
波蘭人才輩出,天文學家哥白尼,大音樂家肖邦,大科學家居裏夫人等都是波蘭人的驕傲。波蘭雖然是東歐國家,但是這個國家自古以來與西歐關係密切,在許多方麵比其他東歐國家更“西化”,更接近西方的價值觀。波蘭經濟發展呈現出向上的趨勢,教育與科研發展勢頭良好,被歐洲一些智庫看好,甚至有學者認為波蘭經濟在幾十年時間內能追趕甚至超越德國經濟。
波蘭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內需。盡管出口貿易對於波蘭經濟的貢獻不斷上升,但波蘭仍在加快實施由出口向內需的戰略轉型。龐大的中產階層為波蘭提供了穩定的消費市場。
大量高素質人口成為波蘭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波蘭35歲以下人口占50%,是歐洲最年輕的國家。每10個波蘭人中就有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半數人受過中等教育。波蘭每年有40萬大學生畢業,其中90%都能掌握至少一門外語。《歐洲雇主聯盟》的調查顯示,波蘭的勞動力成本是歐盟國家中最低的。
波蘭公民的社會保障等體係始終很健全。波蘭探索了一條獨有的成功之路。從某種程度上講,波蘭成功的秘訣是:相信自己,昂首向前。
在曆史上,波蘭是一個飽受歐洲列強侵略和壓迫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華沙有70萬人遇難,整座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波蘭本可以在廢墟上重新建設一座嶄新的城市;但波蘭建築設計師出於對國家建築文化遺產的熱愛,恢複了城市的原貌,曆史名城華沙得以再生。二戰時,華沙大學建築係的師生們把華沙古城的主要街區、重要建築物都作了詳細的測繪記錄。戰爭一爆發,他們把這些圖紙資料全部藏到山洞裏,房屋街道雖然毀了,但它們的形象資料卻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戰後,許多華沙居民聚集在市政府前議論華沙重建問題,他們認為華沙應該恢複原貌。華沙大學的師生們把戰前繪製的城市圖紙拿出來展覽,讓市民看到了華沙古城的原貌;人們逐漸形成了一致的意見,要恢複華沙古城的原貌。政府尊重市民的意願,改變了原來重新建設新城的決定。當恢複華沙古城的消息傳開後,在國外的波蘭人一下子迴來30多萬人,他們要和華沙人一起恢複華沙的原貌。波蘭政府順應了人民的要求,組織民眾投身重建華沙的勞動中,整個波蘭掀起高漲的愛國熱潮,人民的家園得到重建,這就是戰後著名的“華沙速度”。華沙古城後來作為特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一般拒絕接受重建的古跡文化,但華沙人民自發地起來保護民族文化和曆史傳統,為世界所有文化古城做出了榜樣,也對歐洲的古城保護產生了重要影響。
她遊覽華沙時,對這座城市有了很好的認識。
華沙是一座恢複得很好的古城。維斯杜拉河穿過華沙市中心,把城市分為兩部分。左岸經過精心修建,成為遊客觀光的好地方。這裏的舊集市從13世紀開始就十分興隆;如今仍然是人們最喜歡觀光遊覽的一個地方。在這個風景如畫、藝術氣息濃厚的的地帶,藝術家在街頭出售他們的作品,古玩店和畫廊招攬了許多藝術愛好者。人們坐在五顏六色的咖啡廳,看著戶外輕便馬車在鵝卵石路上發出清脆的馬蹄聲,倒是有一種很輕鬆、很別致的感覺。不遠處的聖約翰大教堂是華沙最古老的教堂。
二戰後,華沙建築師從廢墟中恢複了教堂14世紀初的原始風貌。皇家城堡是華沙最重要的建築之一,1944年被摧毀;1971年開始重建,由於工程浩大,那時還沒有完工。華沙古老建築的重建顯示了波蘭建築設計師的古典建築的藝術才華:那些重建的古典建築沒有一座不是經典作品,沒有一座不散發著古典氣息。
今天的華沙市依然保持著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種曆史紀念物、華沙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老城區,特別是宏偉的宮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樣的箭樓、城堡等,都是外國遊客觀看的重要內容。
中世紀巍峨壯觀的紅色尖頂建築群集中在老城區,四周環繞著采用紅磚砌成的13世紀的內牆和14世紀的外牆,四角有高聳的古式城堡。著名的古老建築有:被譽為“波蘭民族文化紀念碑”的昔日皇宮、華沙最美麗壯觀的巴羅克式建築克拉辛斯基宮、波蘭古典主義建築傑出代表作瓦津基宮以及聖十字教堂、聖約翰教堂、羅馬教堂、俄羅斯教堂等。城區到處聳立著紀念碑、雕像或鑄像,河畔的美人魚青銅雕像是華沙的城徽圖案。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居裏夫人出生的佛裏塔大街的寓所已辟為博物館。
在新城區,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各種商店、飯館、旅店比比皆是。環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區,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蒼鬱,花草茂盛,宛如花園。市內交通四通八達,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現代藝術館、影劇院、體育場分布各區,充滿生機和活力。230米高的文化科學宮頂端是觀看城市全景的最佳觀光點。
在華沙遊覽了三天,她來到克拉科夫遊覽。
克拉科夫是波蘭最重要的曆史名城,人口80萬。它曾是波蘭昔日的首都,在二戰中逃過浩劫,沒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如今它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定的全世界12個文化中心城市之一。
克拉科夫依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在瑪麗亞教堂的尖塔上,每隔一小時就會響起四聲短處的號角聲,然後是悠久的尾聲,提醒人們這是一種古老的吹奏法。據稱,這種吹湊法與13世紀時一位瞭望台哨兵吹奏的警報聲一模一樣。當時那位士兵發現蒙古軍隊正準備進攻,便連忙吹號報警,結果被蒙古人一箭射中咽喉,當場死亡。早在蒙古鐵蹄將克拉科夫洗劫一空之前,克拉科夫已是一座具有300年曆史的貿易重鎮了。公元1000年,克拉科夫成為主教轄區;從1083年起,波蘭曆代國王就將瓦維爾城堡作為他們的寢宮。1611年,國王西格斯蒙德三世將首都遷至華沙。建於1364年的嘉基羅尼安大學是中歐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天文學家哥白尼畢業於該大學,他的塑像聳立在大學學院博物館對麵的花園裏,供世人瞻仰。博物館內有一個嘉基羅尼安地球儀。地球儀製作於1510年,這是第一次標出美洲大陸的地球儀,因而顯得尤為珍貴。
克拉科夫最重要的建築群是集市地舊城廣場,廣場中央有一座高90米的哥特式布商大廈,建於14世紀。瓦維爾城堡和大教堂聳立在維斯杜拉河的山丘上,直到今天依然是克拉科夫的地標性建築。城堡建於10世紀,中心是一座正方形文藝複興建築,共有71間大廳,庭院四周是美麗的拱廊。城堡對麵的大教堂建於14世紀,波蘭曆代國王均在此加冕,死後也葬於此地。大教堂的鍾名為西格斯蒙德,用1520難繳獲的大炮鑄成,現用於重大活動。
在克拉科夫,梁曉秀給亨特爾特打了電話,告訴他,她的旅行即將結束,她要迴家了。亨特爾特建議她來一趟慕尼黑,他想和她討論出書問題。
飛機飛抵華沙上空,憑窗俯視,映入眼前的是一幅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銀波粼粼的維斯杜拉瓦河,宛如一條玉帶環繞在華沙的腰際;雄偉壯觀的華沙古城屹立在河岸上,歐洲中世紀紅色尖頂建築群鱗次櫛比,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城市大街兩側,房屋高聳,綠樹成行,草坪連片,伸向遠方,整座城市猶如一艘停泊在綠色海洋之中的巨輪。
她事先已經做足了功課,對這個國家有了一定的認識。
波蘭共和國是東歐重要的國家之一,位於中歐東北部,麵積31.2683平方公裏,人口3900萬,98%為波蘭人,波蘭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信奉羅馬天主教。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而又煥發青春的國家。
波蘭人才輩出,天文學家哥白尼,大音樂家肖邦,大科學家居裏夫人等都是波蘭人的驕傲。波蘭雖然是東歐國家,但是這個國家自古以來與西歐關係密切,在許多方麵比其他東歐國家更“西化”,更接近西方的價值觀。波蘭經濟發展呈現出向上的趨勢,教育與科研發展勢頭良好,被歐洲一些智庫看好,甚至有學者認為波蘭經濟在幾十年時間內能追趕甚至超越德國經濟。
波蘭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內需。盡管出口貿易對於波蘭經濟的貢獻不斷上升,但波蘭仍在加快實施由出口向內需的戰略轉型。龐大的中產階層為波蘭提供了穩定的消費市場。
大量高素質人口成為波蘭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波蘭35歲以下人口占50%,是歐洲最年輕的國家。每10個波蘭人中就有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半數人受過中等教育。波蘭每年有40萬大學生畢業,其中90%都能掌握至少一門外語。《歐洲雇主聯盟》的調查顯示,波蘭的勞動力成本是歐盟國家中最低的。
波蘭公民的社會保障等體係始終很健全。波蘭探索了一條獨有的成功之路。從某種程度上講,波蘭成功的秘訣是:相信自己,昂首向前。
在曆史上,波蘭是一個飽受歐洲列強侵略和壓迫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華沙有70萬人遇難,整座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波蘭本可以在廢墟上重新建設一座嶄新的城市;但波蘭建築設計師出於對國家建築文化遺產的熱愛,恢複了城市的原貌,曆史名城華沙得以再生。二戰時,華沙大學建築係的師生們把華沙古城的主要街區、重要建築物都作了詳細的測繪記錄。戰爭一爆發,他們把這些圖紙資料全部藏到山洞裏,房屋街道雖然毀了,但它們的形象資料卻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戰後,許多華沙居民聚集在市政府前議論華沙重建問題,他們認為華沙應該恢複原貌。華沙大學的師生們把戰前繪製的城市圖紙拿出來展覽,讓市民看到了華沙古城的原貌;人們逐漸形成了一致的意見,要恢複華沙古城的原貌。政府尊重市民的意願,改變了原來重新建設新城的決定。當恢複華沙古城的消息傳開後,在國外的波蘭人一下子迴來30多萬人,他們要和華沙人一起恢複華沙的原貌。波蘭政府順應了人民的要求,組織民眾投身重建華沙的勞動中,整個波蘭掀起高漲的愛國熱潮,人民的家園得到重建,這就是戰後著名的“華沙速度”。華沙古城後來作為特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一般拒絕接受重建的古跡文化,但華沙人民自發地起來保護民族文化和曆史傳統,為世界所有文化古城做出了榜樣,也對歐洲的古城保護產生了重要影響。
她遊覽華沙時,對這座城市有了很好的認識。
華沙是一座恢複得很好的古城。維斯杜拉河穿過華沙市中心,把城市分為兩部分。左岸經過精心修建,成為遊客觀光的好地方。這裏的舊集市從13世紀開始就十分興隆;如今仍然是人們最喜歡觀光遊覽的一個地方。在這個風景如畫、藝術氣息濃厚的的地帶,藝術家在街頭出售他們的作品,古玩店和畫廊招攬了許多藝術愛好者。人們坐在五顏六色的咖啡廳,看著戶外輕便馬車在鵝卵石路上發出清脆的馬蹄聲,倒是有一種很輕鬆、很別致的感覺。不遠處的聖約翰大教堂是華沙最古老的教堂。
二戰後,華沙建築師從廢墟中恢複了教堂14世紀初的原始風貌。皇家城堡是華沙最重要的建築之一,1944年被摧毀;1971年開始重建,由於工程浩大,那時還沒有完工。華沙古老建築的重建顯示了波蘭建築設計師的古典建築的藝術才華:那些重建的古典建築沒有一座不是經典作品,沒有一座不散發著古典氣息。
今天的華沙市依然保持著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種曆史紀念物、華沙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老城區,特別是宏偉的宮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樣的箭樓、城堡等,都是外國遊客觀看的重要內容。
中世紀巍峨壯觀的紅色尖頂建築群集中在老城區,四周環繞著采用紅磚砌成的13世紀的內牆和14世紀的外牆,四角有高聳的古式城堡。著名的古老建築有:被譽為“波蘭民族文化紀念碑”的昔日皇宮、華沙最美麗壯觀的巴羅克式建築克拉辛斯基宮、波蘭古典主義建築傑出代表作瓦津基宮以及聖十字教堂、聖約翰教堂、羅馬教堂、俄羅斯教堂等。城區到處聳立著紀念碑、雕像或鑄像,河畔的美人魚青銅雕像是華沙的城徽圖案。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居裏夫人出生的佛裏塔大街的寓所已辟為博物館。
在新城區,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各種商店、飯館、旅店比比皆是。環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區,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蒼鬱,花草茂盛,宛如花園。市內交通四通八達,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現代藝術館、影劇院、體育場分布各區,充滿生機和活力。230米高的文化科學宮頂端是觀看城市全景的最佳觀光點。
在華沙遊覽了三天,她來到克拉科夫遊覽。
克拉科夫是波蘭最重要的曆史名城,人口80萬。它曾是波蘭昔日的首都,在二戰中逃過浩劫,沒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如今它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定的全世界12個文化中心城市之一。
克拉科夫依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在瑪麗亞教堂的尖塔上,每隔一小時就會響起四聲短處的號角聲,然後是悠久的尾聲,提醒人們這是一種古老的吹奏法。據稱,這種吹湊法與13世紀時一位瞭望台哨兵吹奏的警報聲一模一樣。當時那位士兵發現蒙古軍隊正準備進攻,便連忙吹號報警,結果被蒙古人一箭射中咽喉,當場死亡。早在蒙古鐵蹄將克拉科夫洗劫一空之前,克拉科夫已是一座具有300年曆史的貿易重鎮了。公元1000年,克拉科夫成為主教轄區;從1083年起,波蘭曆代國王就將瓦維爾城堡作為他們的寢宮。1611年,國王西格斯蒙德三世將首都遷至華沙。建於1364年的嘉基羅尼安大學是中歐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天文學家哥白尼畢業於該大學,他的塑像聳立在大學學院博物館對麵的花園裏,供世人瞻仰。博物館內有一個嘉基羅尼安地球儀。地球儀製作於1510年,這是第一次標出美洲大陸的地球儀,因而顯得尤為珍貴。
克拉科夫最重要的建築群是集市地舊城廣場,廣場中央有一座高90米的哥特式布商大廈,建於14世紀。瓦維爾城堡和大教堂聳立在維斯杜拉河的山丘上,直到今天依然是克拉科夫的地標性建築。城堡建於10世紀,中心是一座正方形文藝複興建築,共有71間大廳,庭院四周是美麗的拱廊。城堡對麵的大教堂建於14世紀,波蘭曆代國王均在此加冕,死後也葬於此地。大教堂的鍾名為西格斯蒙德,用1520難繳獲的大炮鑄成,現用於重大活動。
在克拉科夫,梁曉秀給亨特爾特打了電話,告訴他,她的旅行即將結束,她要迴家了。亨特爾特建議她來一趟慕尼黑,他想和她討論出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