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亞近鄰克羅地亞,梁曉秀坐長途汽車來到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當初她來東歐之前,克羅博士曾極力向她推薦斯洛文尼亞,說斯洛文尼亞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家。當時她還半信半疑,不相信在巴爾幹半島還有一個美麗的國家。汽車進入斯洛文尼亞境內,她從車窗戶往外看,看到沿途的景觀有別於西歐的景觀。
抵達盧布爾雅那後,她入住假日酒店,把行李放到房間後,便走出酒店來到大街上。大街上行人很少,她一人在大街上漫步,心情愉悅,十分開心。
提起盧布爾雅那的名字,她相信許多中國人都很陌生;誰知道它是斯洛文尼亞的首都呢?盧布爾雅那不是歐洲名城,默默無聞;但依她看它是歐洲最有味道、最安靜、最優美的一座城市。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在此建城,稱“艾摩那”,12世紀改為盧布爾雅那。城市由於地理位置接近邊陲,曆史上深受奧地利和意大利的影響。1809-1813年為法國的一個地方行政中心。1821年奧、俄、普、法、英等國在此舉行“神聖同盟”成員國會議。
19世紀盧布爾雅那是斯洛文尼亞民族運動的中心。1919年起歸屬南斯拉夫。1918年12月1日,斯洛文尼亞人與其他南部斯拉夫民族聯合建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二戰後,斯洛文尼亞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一個共和國。
盧布爾雅那的古建築保護完好,重要建築有:公元前三、四世紀的羅馬古城遺址,18世紀的聖尼古拉總教堂,1702年建成的音樂廳和一些17世紀的巴羅克式建築等。這些古建築在現代建築的襯托下,其濃厚的曆史感和藝術感凸現出來,在現代城市中散發著魅力和韻味。
她想,倘若沒有這些古代建築,城市的建築和布局將會大打折扣。文物古跡是一個城市、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曆史傳承和文化精髓。一個有文物古跡的城市,一定是有文化底蘊的城市,有厚重感的城市。
在這樣一座充滿藝術、音樂和文化的城市裏徘徊,她極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和當地人聊一聊。她找到了這樣的機會。
她在盧布爾雅那大學旁邊的一個咖啡館坐下來喝咖啡,對麵坐著一位老者。他向她點頭,她也向他點頭。
他問道:“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梁曉秀說:“你問得有意思。看來,對歐洲人來說,很難分清中國人和日本。”
他顯得有一點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在斯洛文尼亞他看到的亞洲麵孔隻有中國人和日本人,所以他估計她不是中國人就是日本人。
“我是中國人,我剛到斯洛文尼亞。”
“我是盧布爾雅那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你對我們國家印象如何?”
“印象非常好。我一到你們國家,就發現這是一個精致的國家,非常可愛。盧布爾雅那大學已有400多年曆史,讓人肅然起敬。你能告訴我盧布爾雅那有什麽特點嗎?”
“盧布爾雅那是世界上最早在市區街道上安裝供暖設備的城市,人們在冬天的街道上行走,看不到冰雪痕跡。盧布爾雅那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是斯洛文尼亞通往意大利、奧地利、巴爾幹諸國的國際鐵路樞紐。從盧布爾雅那乘車出發,兩小時內可到達奧地利和意大利邊境。”
“您是經濟學教授,能否告訴我斯洛文尼亞的經濟形勢如何?”
“我們國家的經濟狀況目前不大好,主要問題是失業率太高,特別是年輕人失業率很高,已經達到15%。這幾年斯洛文尼亞失業率繼續攀升,平均達到7.8%,失業率造成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對年輕人,特別是男性青年的打擊很大。因為一旦失業,生活就沒有保障,心理壓力極大;失業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這是我們國家目前經濟麵臨的最嚴重問題。”
“可是據我所知,斯洛文尼亞是巴爾幹地區最富裕的國家。在我看來,你們國家的經濟很好,人口又少,文化素養較高,很有發展前途。那麽問題出在哪兒呢?”
“我們的自然資源貧乏,隻有品位較低的褐煤;而沒有象挪威那樣的石油、天然氣等貴重資源。你知道,一個國家一旦占有重要資源,這個國家就會很快富裕起來,例如海灣國家,過去很窮,自然環境又惡劣,但由於發現了石油而變得非常富有;又比如挪威,也是這種情況,過去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貧窮落後的國家,現在成了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還有俄羅斯,由於具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這些年能源經濟對俄羅斯經濟的貢獻很大。我相信,憑借著儲量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一定會成為重量級的經濟體。能源經濟還可以帶動其他經濟,會從總體上提高俄羅斯的經濟競爭力。”
“這就是問題所在?”
“當然不是全部。我們的產業隻是一些傳統產業,主要工業生產品是水輪發電機、紡織品、氧化鋁、紙張、新聞紙、皮革製品、家用電器、化工品、藥品等等。這些產業還沒有完成升級換代,我們沒有過硬的高科技產品,所以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另外,我們的主要農產品如小麥、玉米、啤酒花、牛肉、豬肉、牛奶等產量都不大,技術還不夠發達,特別是在深加工方麵我們的資金、技術都沒有優勢,所以在國際市場也沒有很強的競爭力。”
“還有呢?”
“還有我們的市場經濟意識不如西歐發達,所以在發展經濟方麵還存在許多落後的觀念。比如,我們不具備很強的銷售渠道和銷售手段;我們沒有敏銳的市場眼光和頭腦;更重要的是我們還不具備很強的研發、創新能力。”
“研發、創新,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是這樣。北歐國家之所以高度發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可是你們國家就在歐洲,可以很好地利用歐洲的研發、創新環境,引進創新機製,發展本國經濟。”
“這不是短時間內能辦到的事情。這需要一個過程。首先,引進人才需要大量資金。比如我們從德國引進創新人才,我們就得給人家支付高額的研究經費和薪水,可是我們目前沒有資金支付。我們主要還得靠本國的科學技術人才發展經濟,但他們目前的研究、創新水平還不高,無法與西歐國家競爭。”
“斯洛文尼亞人的特點是什麽?”
“斯洛文尼亞人民勤奮耐勞,踏實肯幹,精打細算,家庭觀念很強;在與人的交往中彬彬有禮,但是不善言辭。斯洛文尼亞人的消費欲望不是很強,但他們對葡萄酒情有獨鍾,非常喜歡喝葡萄酒。”
教授的一席話,讓梁曉秀對斯洛文尼亞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
她發現這座城市表麵看來很普通,很一般,但卻蘊含著文化底蘊,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它沒有像羅馬城那麽多震撼人心的文物古跡古,也沒有巴黎那種豪華壯麗的建築和街道,但是它的精巧,它的文化,它的幽靜,它的嫵媚卻令她心動,令她向往。這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城市,因為不浮華,不喧囂;這是一座樸實無華的城市,因為不張揚,不媚俗。
她認為我這座小城舒適而美麗。一連三天,她在市區內轉,看遍了城市有名氣的景觀。
她有了感想,便寫了一篇文章,題為盧布爾雅那:歐洲最幽靜的城市。
盧布爾雅那雖然不是歐洲名城,但依我看它是歐洲最有味道、最安靜、最優美的一座城市。這座精致的小城市人口隻有30萬;城市布局整齊、雅致;街道安靜,一片和平安詳的景象。第一次到盧布爾雅那,我真沒有想到在巴爾幹地區還有一座如此安詳、幽靜、精巧的城市。在首都大街上漫步,環顧四周,一片安詳,讓人感到溫馨,溫暖。街道上行人很少,綠樹成蔭,沒有浮躁,沒有喧鬧。這樣一座幽靜的城市在歐洲上哪裏去找呢?這真是一座適合於人類居住的城市。聯合國把北歐國家列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無疑是正確的;但我認為聯合國漏掉了一個國家:斯洛文尼亞。斯洛文尼亞的經濟雖然不如北歐發達,國民收入也不如北歐多,但斯洛文尼亞人具有北歐人平和的心態,而他們的城市建築、文化藝術的普及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北歐相比,並遜色。
盧布爾雅那位於斯洛文尼亞西北部薩瓦河上遊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城市周圍是大片的森林,湖泊,草原;城市上空是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城市裏一幢幢精巧別致的建築物具有濃鬱的斯洛文尼亞特色,而城內悠然自得的市民更讓人感到親切可愛。
盧布爾雅那是一座文化之城,大學、科學院、博物館等文化教育機構布滿全城。1595年創辦的盧布爾雅那大學是斯洛文尼亞最著名的大學,上萬名學生每天在這所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大學讀書,學習,吸取知識。盧布爾雅那的大學生占全城人口的十分之一,故有“大學城”之美譽。在街頭,在車站,在咖啡館,到處都能看到大學生手捧書本讀書的景象。斯洛文尼亞人熱愛讀書,熱愛藝術,熱愛文化,整座城市都泡在書的海洋裏,在濃濃的音樂和藝術的熏陶下,變得越發沉靜而迷人。著名的斯洛文尼亞藝術科學學院,圖書館、國家博物館、畫廊都是在斯洛文尼亞享有盛名的文化機構,每天到這些地方讀書,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市內還有三所美術學院,美術學生在市內廣場和街頭的寫生為城市增添了濃濃的藝術氛圍。
盧布爾雅那是一座特別適合於散步的城市。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漫步,看著路邊的小咖啡館,小教堂,圖書館,行人,你會感覺到一切都那麽安靜,那麽和諧,那麽自然。城市的魅力就在於此。當走累時,找一個街邊的小咖啡館坐下來,一邊喝咖啡,一邊觀賞街景,你會發現這座城市表麵看來很普通,很一般,但卻蘊含著文化底蘊,充滿了文化的魅力,讓你不敢小瞧它。它沒有像羅馬城那麽多震撼人心的文物古跡古,也沒有巴黎那種豪華壯麗的建築和街道,但是它的精巧,它的文化,它的幽靜,它的嫵媚卻令人心動,令人向往。這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城市,因為不浮華,不喧囂;這是一座樸實無華的城市,因為不張揚,不媚俗。當今世界,物質的極大豐富是許多人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物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它使人變得浮躁,變得貪婪,變得投機;而盧布爾雅那則抵消了這一切。這是我推崇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
斯洛文尼亞的國土麵積雖然不大,但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森林、海濱、湖泊、高山、溶洞等迷人的自然景觀一應俱全。走出盧布爾雅那,人們能看到一片片翠綠的牧場交織著一條條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在小路不遠處一個又一個恬靜的村莊散落在大地上,風景如畫,十分可愛。這些小村莊裏的人們打理農作物的身影和教堂傳出的鍾聲,構成了一幅田園詩般的畫麵。
這個美麗、精巧的小國家擁有一切自然環境:高山、海濱、湖泊、平原、森林、草原。200萬人口在這塊兒土地上繁衍,生活,工作,保護著這片綠色的土地。
斯洛文尼亞,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她的寫作越來越順,她充滿了信心,感覺到她正在收獲寫作帶來的果實。她把稿子傳真給德國出版商亨特爾特。
三天後,她的文章就見了報,而且英國《泰晤士報》還轉載了她那篇文章。亨特爾特還告訴她一個好消息:她的文章在《泰晤士報》發表的第二天,報紙就接到斯洛文尼亞旅遊局的一個電話,說文章寫得非常精彩,他們詢問文章的作者,希望與作者聯係。梁曉秀把酒店的電話給了亨特爾特,歡迎旅遊局的人隨時來拜訪。
第二天上午,兩個斯洛文尼亞旅遊局的工作人員敲響了梁曉秀房間的門。
一位叫勞倫斯的官員說:“梁小姐,你寫的關於斯洛文尼亞的文章,我們都閱讀了。我們認為你寫得非常好,我們向你表示真誠的感謝。《泰晤士報》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報,你的文章發表後,引起了許多遊客的熱烈反響,他們表示要來斯洛文尼亞旅遊觀光。你也許知道,斯洛文尼亞的旅遊產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我們希望與你保持聯係,希望還能看到你的文章。我們再一次向你表示感謝。如果你不介意,我們向你推薦兩個景點。”
梁曉秀很感興趣,問他們那兩個是什麽景點。
他們說,他們可以帶她去參觀那兩個景點,她欣然同意。
抵達盧布爾雅那後,她入住假日酒店,把行李放到房間後,便走出酒店來到大街上。大街上行人很少,她一人在大街上漫步,心情愉悅,十分開心。
提起盧布爾雅那的名字,她相信許多中國人都很陌生;誰知道它是斯洛文尼亞的首都呢?盧布爾雅那不是歐洲名城,默默無聞;但依她看它是歐洲最有味道、最安靜、最優美的一座城市。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在此建城,稱“艾摩那”,12世紀改為盧布爾雅那。城市由於地理位置接近邊陲,曆史上深受奧地利和意大利的影響。1809-1813年為法國的一個地方行政中心。1821年奧、俄、普、法、英等國在此舉行“神聖同盟”成員國會議。
19世紀盧布爾雅那是斯洛文尼亞民族運動的中心。1919年起歸屬南斯拉夫。1918年12月1日,斯洛文尼亞人與其他南部斯拉夫民族聯合建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二戰後,斯洛文尼亞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一個共和國。
盧布爾雅那的古建築保護完好,重要建築有:公元前三、四世紀的羅馬古城遺址,18世紀的聖尼古拉總教堂,1702年建成的音樂廳和一些17世紀的巴羅克式建築等。這些古建築在現代建築的襯托下,其濃厚的曆史感和藝術感凸現出來,在現代城市中散發著魅力和韻味。
她想,倘若沒有這些古代建築,城市的建築和布局將會大打折扣。文物古跡是一個城市、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曆史傳承和文化精髓。一個有文物古跡的城市,一定是有文化底蘊的城市,有厚重感的城市。
在這樣一座充滿藝術、音樂和文化的城市裏徘徊,她極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和當地人聊一聊。她找到了這樣的機會。
她在盧布爾雅那大學旁邊的一個咖啡館坐下來喝咖啡,對麵坐著一位老者。他向她點頭,她也向他點頭。
他問道:“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梁曉秀說:“你問得有意思。看來,對歐洲人來說,很難分清中國人和日本。”
他顯得有一點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在斯洛文尼亞他看到的亞洲麵孔隻有中國人和日本人,所以他估計她不是中國人就是日本人。
“我是中國人,我剛到斯洛文尼亞。”
“我是盧布爾雅那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你對我們國家印象如何?”
“印象非常好。我一到你們國家,就發現這是一個精致的國家,非常可愛。盧布爾雅那大學已有400多年曆史,讓人肅然起敬。你能告訴我盧布爾雅那有什麽特點嗎?”
“盧布爾雅那是世界上最早在市區街道上安裝供暖設備的城市,人們在冬天的街道上行走,看不到冰雪痕跡。盧布爾雅那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是斯洛文尼亞通往意大利、奧地利、巴爾幹諸國的國際鐵路樞紐。從盧布爾雅那乘車出發,兩小時內可到達奧地利和意大利邊境。”
“您是經濟學教授,能否告訴我斯洛文尼亞的經濟形勢如何?”
“我們國家的經濟狀況目前不大好,主要問題是失業率太高,特別是年輕人失業率很高,已經達到15%。這幾年斯洛文尼亞失業率繼續攀升,平均達到7.8%,失業率造成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對年輕人,特別是男性青年的打擊很大。因為一旦失業,生活就沒有保障,心理壓力極大;失業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這是我們國家目前經濟麵臨的最嚴重問題。”
“可是據我所知,斯洛文尼亞是巴爾幹地區最富裕的國家。在我看來,你們國家的經濟很好,人口又少,文化素養較高,很有發展前途。那麽問題出在哪兒呢?”
“我們的自然資源貧乏,隻有品位較低的褐煤;而沒有象挪威那樣的石油、天然氣等貴重資源。你知道,一個國家一旦占有重要資源,這個國家就會很快富裕起來,例如海灣國家,過去很窮,自然環境又惡劣,但由於發現了石油而變得非常富有;又比如挪威,也是這種情況,過去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貧窮落後的國家,現在成了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還有俄羅斯,由於具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這些年能源經濟對俄羅斯經濟的貢獻很大。我相信,憑借著儲量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一定會成為重量級的經濟體。能源經濟還可以帶動其他經濟,會從總體上提高俄羅斯的經濟競爭力。”
“這就是問題所在?”
“當然不是全部。我們的產業隻是一些傳統產業,主要工業生產品是水輪發電機、紡織品、氧化鋁、紙張、新聞紙、皮革製品、家用電器、化工品、藥品等等。這些產業還沒有完成升級換代,我們沒有過硬的高科技產品,所以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另外,我們的主要農產品如小麥、玉米、啤酒花、牛肉、豬肉、牛奶等產量都不大,技術還不夠發達,特別是在深加工方麵我們的資金、技術都沒有優勢,所以在國際市場也沒有很強的競爭力。”
“還有呢?”
“還有我們的市場經濟意識不如西歐發達,所以在發展經濟方麵還存在許多落後的觀念。比如,我們不具備很強的銷售渠道和銷售手段;我們沒有敏銳的市場眼光和頭腦;更重要的是我們還不具備很強的研發、創新能力。”
“研發、創新,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是這樣。北歐國家之所以高度發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可是你們國家就在歐洲,可以很好地利用歐洲的研發、創新環境,引進創新機製,發展本國經濟。”
“這不是短時間內能辦到的事情。這需要一個過程。首先,引進人才需要大量資金。比如我們從德國引進創新人才,我們就得給人家支付高額的研究經費和薪水,可是我們目前沒有資金支付。我們主要還得靠本國的科學技術人才發展經濟,但他們目前的研究、創新水平還不高,無法與西歐國家競爭。”
“斯洛文尼亞人的特點是什麽?”
“斯洛文尼亞人民勤奮耐勞,踏實肯幹,精打細算,家庭觀念很強;在與人的交往中彬彬有禮,但是不善言辭。斯洛文尼亞人的消費欲望不是很強,但他們對葡萄酒情有獨鍾,非常喜歡喝葡萄酒。”
教授的一席話,讓梁曉秀對斯洛文尼亞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
她發現這座城市表麵看來很普通,很一般,但卻蘊含著文化底蘊,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它沒有像羅馬城那麽多震撼人心的文物古跡古,也沒有巴黎那種豪華壯麗的建築和街道,但是它的精巧,它的文化,它的幽靜,它的嫵媚卻令她心動,令她向往。這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城市,因為不浮華,不喧囂;這是一座樸實無華的城市,因為不張揚,不媚俗。
她認為我這座小城舒適而美麗。一連三天,她在市區內轉,看遍了城市有名氣的景觀。
她有了感想,便寫了一篇文章,題為盧布爾雅那:歐洲最幽靜的城市。
盧布爾雅那雖然不是歐洲名城,但依我看它是歐洲最有味道、最安靜、最優美的一座城市。這座精致的小城市人口隻有30萬;城市布局整齊、雅致;街道安靜,一片和平安詳的景象。第一次到盧布爾雅那,我真沒有想到在巴爾幹地區還有一座如此安詳、幽靜、精巧的城市。在首都大街上漫步,環顧四周,一片安詳,讓人感到溫馨,溫暖。街道上行人很少,綠樹成蔭,沒有浮躁,沒有喧鬧。這樣一座幽靜的城市在歐洲上哪裏去找呢?這真是一座適合於人類居住的城市。聯合國把北歐國家列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無疑是正確的;但我認為聯合國漏掉了一個國家:斯洛文尼亞。斯洛文尼亞的經濟雖然不如北歐發達,國民收入也不如北歐多,但斯洛文尼亞人具有北歐人平和的心態,而他們的城市建築、文化藝術的普及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北歐相比,並遜色。
盧布爾雅那位於斯洛文尼亞西北部薩瓦河上遊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城市周圍是大片的森林,湖泊,草原;城市上空是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城市裏一幢幢精巧別致的建築物具有濃鬱的斯洛文尼亞特色,而城內悠然自得的市民更讓人感到親切可愛。
盧布爾雅那是一座文化之城,大學、科學院、博物館等文化教育機構布滿全城。1595年創辦的盧布爾雅那大學是斯洛文尼亞最著名的大學,上萬名學生每天在這所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大學讀書,學習,吸取知識。盧布爾雅那的大學生占全城人口的十分之一,故有“大學城”之美譽。在街頭,在車站,在咖啡館,到處都能看到大學生手捧書本讀書的景象。斯洛文尼亞人熱愛讀書,熱愛藝術,熱愛文化,整座城市都泡在書的海洋裏,在濃濃的音樂和藝術的熏陶下,變得越發沉靜而迷人。著名的斯洛文尼亞藝術科學學院,圖書館、國家博物館、畫廊都是在斯洛文尼亞享有盛名的文化機構,每天到這些地方讀書,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市內還有三所美術學院,美術學生在市內廣場和街頭的寫生為城市增添了濃濃的藝術氛圍。
盧布爾雅那是一座特別適合於散步的城市。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漫步,看著路邊的小咖啡館,小教堂,圖書館,行人,你會感覺到一切都那麽安靜,那麽和諧,那麽自然。城市的魅力就在於此。當走累時,找一個街邊的小咖啡館坐下來,一邊喝咖啡,一邊觀賞街景,你會發現這座城市表麵看來很普通,很一般,但卻蘊含著文化底蘊,充滿了文化的魅力,讓你不敢小瞧它。它沒有像羅馬城那麽多震撼人心的文物古跡古,也沒有巴黎那種豪華壯麗的建築和街道,但是它的精巧,它的文化,它的幽靜,它的嫵媚卻令人心動,令人向往。這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城市,因為不浮華,不喧囂;這是一座樸實無華的城市,因為不張揚,不媚俗。當今世界,物質的極大豐富是許多人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物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它使人變得浮躁,變得貪婪,變得投機;而盧布爾雅那則抵消了這一切。這是我推崇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
斯洛文尼亞的國土麵積雖然不大,但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森林、海濱、湖泊、高山、溶洞等迷人的自然景觀一應俱全。走出盧布爾雅那,人們能看到一片片翠綠的牧場交織著一條條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在小路不遠處一個又一個恬靜的村莊散落在大地上,風景如畫,十分可愛。這些小村莊裏的人們打理農作物的身影和教堂傳出的鍾聲,構成了一幅田園詩般的畫麵。
這個美麗、精巧的小國家擁有一切自然環境:高山、海濱、湖泊、平原、森林、草原。200萬人口在這塊兒土地上繁衍,生活,工作,保護著這片綠色的土地。
斯洛文尼亞,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她的寫作越來越順,她充滿了信心,感覺到她正在收獲寫作帶來的果實。她把稿子傳真給德國出版商亨特爾特。
三天後,她的文章就見了報,而且英國《泰晤士報》還轉載了她那篇文章。亨特爾特還告訴她一個好消息:她的文章在《泰晤士報》發表的第二天,報紙就接到斯洛文尼亞旅遊局的一個電話,說文章寫得非常精彩,他們詢問文章的作者,希望與作者聯係。梁曉秀把酒店的電話給了亨特爾特,歡迎旅遊局的人隨時來拜訪。
第二天上午,兩個斯洛文尼亞旅遊局的工作人員敲響了梁曉秀房間的門。
一位叫勞倫斯的官員說:“梁小姐,你寫的關於斯洛文尼亞的文章,我們都閱讀了。我們認為你寫得非常好,我們向你表示真誠的感謝。《泰晤士報》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報,你的文章發表後,引起了許多遊客的熱烈反響,他們表示要來斯洛文尼亞旅遊觀光。你也許知道,斯洛文尼亞的旅遊產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我們希望與你保持聯係,希望還能看到你的文章。我們再一次向你表示感謝。如果你不介意,我們向你推薦兩個景點。”
梁曉秀很感興趣,問他們那兩個是什麽景點。
他們說,他們可以帶她去參觀那兩個景點,她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