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梁曉秀還沒有休息。穆爾問她是否預定了酒店。她說她預訂了總統酒店,現在送她去酒店。
穆爾開車把梁曉秀送到總統酒店,說好第二天上午9點鍾帶老先生來酒店簽合同。布朗團隊住在另一處三星級酒店,梁曉秀給他們規定的差旅標準是每人每天200歐元,實行包幹製。
總統酒店是日內瓦最高級的酒店,一天的房價高達800歐元。梁曉秀每次出差都住5星級酒店。她那天晚上洗了一個熱水澡,之後衝了一杯綠茶,坐下來給宋福祿打電話。宋福祿接到妻子的電話還感覺意外:她出差從來不給他打電話,還以為她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題呢。
“曉秀,談得怎麽樣?”
“敲定了,明天簽合同。”
“什麽價?”
“120萬。”
“瑞郎?”
“歐元。”
“怎麽迴事?布朗不是說70萬歐元嗎?怎麽又漲價了?”
“不是漲價了,而是降價了。”
“到底怎麽迴事呀?”
梁曉秀這才說她買了兩個餐館,總麵積1100平米,兩個餐館位置都非常好,一個在湖邊,與世界貿易組織不遠;另一個在聯合國附近。她估計那兩個餐館開好了,一年賺進800萬歐元沒問題。
宋福祿很高興,說她就是眼光獨到,總能找到最好的機會。
兩人聊了十幾分鍾,梁曉秀說她累了,要休息了,便掛了電話。她上床躺下後卻一時睡不著覺,還在想著餐館的事。瑞士餐館建成後,她要親自經營一段時間,讓餐館走上正軌,客源穩定,收入穩定之後,再找一個合適的人選管理餐館。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個美夢,夢見她在日內瓦的兩個餐館高朋滿座,座無虛席,歐元像流水一樣嘩嘩地流進來……
第二天上午布朗和老先生與9點鍾準時來到總統酒店,給梁曉秀房間打電話,梁曉秀讓他們到6樓606房間等她,那是一個小會議室,她今天早晨剛預訂。布朗團隊和老先生來到6樓小會議室,工作人員已備好了簽字用的長條桌,上麵鋪著深色綠絨台布。
9點15分,梁曉秀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會議室,和老先生握了手,然後坐下來看了一會兒合同。她感覺沒什麽問題,便和老先生說他們入座簽字。
那天梁曉秀穿了一件藏青色西裝套群,脖子上係著一條深藍色的愛馬仕絲巾,看起來莊重典雅。長條桌上預備了簽字筆,她沒用那隻簽字筆,而從從手包裏取出一支意大利名筆——蒙特格拉帕,在合同上鄭重其事地簽了字。
布朗看到了梁曉秀的那支筆,還看見她抬手腕時露出的百達翡麗腕表,頓時肅然起敬,心想梁小姐就好像是歐洲名門望族的後代。
簽字之後,酒店工作人員送來兩杯法國香檳酒,梁曉秀與老先生碰杯,祝賀簽字儀式成功。
老先生動情地說:“梁小姐,兩個西餐館現在歸你了,祝你成功!”
“我會成功的,先生。這兩個餐館改建成中餐館後,我迴來經營一段時間,讓它們走上正軌。我要把兩個餐館建成日內瓦最好的餐館。”
“那就好,我相信你有這個能力。”
“謝謝你的好意。”
梁曉秀請老先生坐在一個沙發上,她坐在對麵的沙發上,兩人聊了起來。
老先生主動給梁曉秀介紹了他的經曆。
他叫帕拉迪,他和老伴倆無兒無女,擁有兩家西餐館,那是他父親20世紀50年代留給他的遺產。據他說,他父親當年花很少的錢就買下了那兩塊地,蓋了那兩棟房子。他接手那兩棟房產後,把它們改造成西餐館,和妻子一人管一家餐館,聘請2個廚師、4個服務員就開門營業了。兩個餐館如今已有25年曆史,算是老店了。
50年代,瑞士還不算富有,那時下飯館的人不多,他們的兩個餐館勉強維持生計,一年能賺到的瑞郎合歐元隻有2萬,不過那時瑞士物價低,2萬歐元相當於當今的近20萬歐元。
60年代是他們餐館的黃金時期,歐洲經濟發展,人們口袋裏有了錢,於是下飯館的人多了起來,他們效益最好的年份一年能賺到20萬歐元。60年代到他餐館就餐的顧客百分之八十是國際人士。日內瓦是一座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外國人占到總人口的三分一之多。那些國際人士出手大方,經常宴請客人。他感歎那時的錢好賺,而如今則很難賺錢了。
梁曉秀靜靜地聽著,沒有插一句話,不過心裏在想:60年代的20萬歐元相當於如今的多少歐元呢?總不會是200萬歐元吧?
老先生說進入70年代後餐館的效益直線下降,他們夫妻倆年齡大了,對此無能為力。
梁曉秀問什麽原因導致餐館效益下降。
老先生說,70年代初日內瓦的高級西餐館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吸引了大量國際人士,奪走了他的絕大多數客戶。那些西餐館財力雄厚,裝潢一流,很受國際人士的青睞。
梁曉秀問道:“這麽說,現在來你的餐館就餐的國際人士減少了?”
“何止是減少呀,那些常駐日內瓦的國際人士口味高了,幾乎不再光顧我們的餐館。這也是我們想賣掉餐館的重要原因。”
梁曉秀認為老先生的餐館飯菜做得太一般,所以才失去了顧客,但她不好意思直說,而說他有沒有考慮改進餐館,比如聘請名廚,提高菜品質量,改進經營策略。
“粱小姐,你有所不知。日內瓦的勞動力極其昂貴,聘請一個大師級的廚師,一年的費用高達10萬歐元,我們承受不起,”他話鋒一轉,說,“梁小姐開中餐館肯定效益會上去。”
“為什麽呢?”
他說,據他所知中餐是世界美食,代表東方餐飲的最高水平;而日內瓦的國際人士嘴都很叼,他們是美食家,嚐遍了各種美食,隻有美食才能把他們吸引到某個餐館就餐。
老先生主動提到客源問題,梁曉秀很高興,她認為老先生提供的信息很重要:一是餐館要賺錢就得依賴國際客戶,而那些國際客戶都是有錢人;二是餐館的飯菜一定要好,那樣才能吸引國際客戶。她心裏有了底,料到她肯定能大獲成功。她讓老先生給她列出10家日內瓦效益最好的餐館,她要利用在日內瓦的這幾天時間去那些餐館吃飯,體驗人家的經營之道。
老先生給她開了10家西餐館的名單,並表示他願意隨時為梁小姐效勞。
中午,梁曉秀在總統酒店宴請了老先生和布朗團隊。她舉杯說:“中國宋代是人陸遊有一首好詩,正好可以形容她此刻的心情: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先生不明白那句詩的意思,便請梁曉秀在解釋一下具體的意思。
梁曉秀說那個詩比喻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他們在瑞士遇到困境,而帕拉迪先生把他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使得他們又看到了希望。他不僅幫他們解決了日內瓦的難題,他還要幫他們解決蘇黎世的難題。
“好詩,好詩呀!梁小姐,你能否把這首詩用中文寫出來送給我?”
“願意效勞,帕拉迪先生。”
在接下來的幾天,布朗團隊和老先生一起辦理有關手續,而梁曉秀則每天出門下飯館,體驗老先生給她提供的那10家西餐館的經營之道。
賺錢對她來說永遠是第一位的事,她到那些餐館吃飯是為了觀察那裏的客源,感受那裏的氛圍,探清那裏的價格。她一天去兩個餐館,中午去一家,晚上去另一家,5天時間她走遍了10家餐館,摸清了情況。總的感覺是:那10家餐館的菜品、酒水都很貴,人均消費在100歐元以上。
看過10家餐館後,她對日內瓦高級餐館的情況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她自信老先生的兩個西餐館到了她手裏就會變成聚寶盤,美鈔、瑞郎、歐元三大硬通貨會嘩嘩地流進來,擋都擋不住。她要把那兩個餐館都開成日內瓦最高級的餐館,人均最低消費150歐元。兩個餐館一天接待500位客人,營業額達7.5萬歐元,純收入高達5萬歐元,一年至少有1000萬歐元以上的進賬。
她認為,她有那個能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穆爾開車把梁曉秀送到總統酒店,說好第二天上午9點鍾帶老先生來酒店簽合同。布朗團隊住在另一處三星級酒店,梁曉秀給他們規定的差旅標準是每人每天200歐元,實行包幹製。
總統酒店是日內瓦最高級的酒店,一天的房價高達800歐元。梁曉秀每次出差都住5星級酒店。她那天晚上洗了一個熱水澡,之後衝了一杯綠茶,坐下來給宋福祿打電話。宋福祿接到妻子的電話還感覺意外:她出差從來不給他打電話,還以為她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題呢。
“曉秀,談得怎麽樣?”
“敲定了,明天簽合同。”
“什麽價?”
“120萬。”
“瑞郎?”
“歐元。”
“怎麽迴事?布朗不是說70萬歐元嗎?怎麽又漲價了?”
“不是漲價了,而是降價了。”
“到底怎麽迴事呀?”
梁曉秀這才說她買了兩個餐館,總麵積1100平米,兩個餐館位置都非常好,一個在湖邊,與世界貿易組織不遠;另一個在聯合國附近。她估計那兩個餐館開好了,一年賺進800萬歐元沒問題。
宋福祿很高興,說她就是眼光獨到,總能找到最好的機會。
兩人聊了十幾分鍾,梁曉秀說她累了,要休息了,便掛了電話。她上床躺下後卻一時睡不著覺,還在想著餐館的事。瑞士餐館建成後,她要親自經營一段時間,讓餐館走上正軌,客源穩定,收入穩定之後,再找一個合適的人選管理餐館。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個美夢,夢見她在日內瓦的兩個餐館高朋滿座,座無虛席,歐元像流水一樣嘩嘩地流進來……
第二天上午布朗和老先生與9點鍾準時來到總統酒店,給梁曉秀房間打電話,梁曉秀讓他們到6樓606房間等她,那是一個小會議室,她今天早晨剛預訂。布朗團隊和老先生來到6樓小會議室,工作人員已備好了簽字用的長條桌,上麵鋪著深色綠絨台布。
9點15分,梁曉秀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會議室,和老先生握了手,然後坐下來看了一會兒合同。她感覺沒什麽問題,便和老先生說他們入座簽字。
那天梁曉秀穿了一件藏青色西裝套群,脖子上係著一條深藍色的愛馬仕絲巾,看起來莊重典雅。長條桌上預備了簽字筆,她沒用那隻簽字筆,而從從手包裏取出一支意大利名筆——蒙特格拉帕,在合同上鄭重其事地簽了字。
布朗看到了梁曉秀的那支筆,還看見她抬手腕時露出的百達翡麗腕表,頓時肅然起敬,心想梁小姐就好像是歐洲名門望族的後代。
簽字之後,酒店工作人員送來兩杯法國香檳酒,梁曉秀與老先生碰杯,祝賀簽字儀式成功。
老先生動情地說:“梁小姐,兩個西餐館現在歸你了,祝你成功!”
“我會成功的,先生。這兩個餐館改建成中餐館後,我迴來經營一段時間,讓它們走上正軌。我要把兩個餐館建成日內瓦最好的餐館。”
“那就好,我相信你有這個能力。”
“謝謝你的好意。”
梁曉秀請老先生坐在一個沙發上,她坐在對麵的沙發上,兩人聊了起來。
老先生主動給梁曉秀介紹了他的經曆。
他叫帕拉迪,他和老伴倆無兒無女,擁有兩家西餐館,那是他父親20世紀50年代留給他的遺產。據他說,他父親當年花很少的錢就買下了那兩塊地,蓋了那兩棟房子。他接手那兩棟房產後,把它們改造成西餐館,和妻子一人管一家餐館,聘請2個廚師、4個服務員就開門營業了。兩個餐館如今已有25年曆史,算是老店了。
50年代,瑞士還不算富有,那時下飯館的人不多,他們的兩個餐館勉強維持生計,一年能賺到的瑞郎合歐元隻有2萬,不過那時瑞士物價低,2萬歐元相當於當今的近20萬歐元。
60年代是他們餐館的黃金時期,歐洲經濟發展,人們口袋裏有了錢,於是下飯館的人多了起來,他們效益最好的年份一年能賺到20萬歐元。60年代到他餐館就餐的顧客百分之八十是國際人士。日內瓦是一座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外國人占到總人口的三分一之多。那些國際人士出手大方,經常宴請客人。他感歎那時的錢好賺,而如今則很難賺錢了。
梁曉秀靜靜地聽著,沒有插一句話,不過心裏在想:60年代的20萬歐元相當於如今的多少歐元呢?總不會是200萬歐元吧?
老先生說進入70年代後餐館的效益直線下降,他們夫妻倆年齡大了,對此無能為力。
梁曉秀問什麽原因導致餐館效益下降。
老先生說,70年代初日內瓦的高級西餐館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吸引了大量國際人士,奪走了他的絕大多數客戶。那些西餐館財力雄厚,裝潢一流,很受國際人士的青睞。
梁曉秀問道:“這麽說,現在來你的餐館就餐的國際人士減少了?”
“何止是減少呀,那些常駐日內瓦的國際人士口味高了,幾乎不再光顧我們的餐館。這也是我們想賣掉餐館的重要原因。”
梁曉秀認為老先生的餐館飯菜做得太一般,所以才失去了顧客,但她不好意思直說,而說他有沒有考慮改進餐館,比如聘請名廚,提高菜品質量,改進經營策略。
“粱小姐,你有所不知。日內瓦的勞動力極其昂貴,聘請一個大師級的廚師,一年的費用高達10萬歐元,我們承受不起,”他話鋒一轉,說,“梁小姐開中餐館肯定效益會上去。”
“為什麽呢?”
他說,據他所知中餐是世界美食,代表東方餐飲的最高水平;而日內瓦的國際人士嘴都很叼,他們是美食家,嚐遍了各種美食,隻有美食才能把他們吸引到某個餐館就餐。
老先生主動提到客源問題,梁曉秀很高興,她認為老先生提供的信息很重要:一是餐館要賺錢就得依賴國際客戶,而那些國際客戶都是有錢人;二是餐館的飯菜一定要好,那樣才能吸引國際客戶。她心裏有了底,料到她肯定能大獲成功。她讓老先生給她列出10家日內瓦效益最好的餐館,她要利用在日內瓦的這幾天時間去那些餐館吃飯,體驗人家的經營之道。
老先生給她開了10家西餐館的名單,並表示他願意隨時為梁小姐效勞。
中午,梁曉秀在總統酒店宴請了老先生和布朗團隊。她舉杯說:“中國宋代是人陸遊有一首好詩,正好可以形容她此刻的心情: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先生不明白那句詩的意思,便請梁曉秀在解釋一下具體的意思。
梁曉秀說那個詩比喻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他們在瑞士遇到困境,而帕拉迪先生把他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使得他們又看到了希望。他不僅幫他們解決了日內瓦的難題,他還要幫他們解決蘇黎世的難題。
“好詩,好詩呀!梁小姐,你能否把這首詩用中文寫出來送給我?”
“願意效勞,帕拉迪先生。”
在接下來的幾天,布朗團隊和老先生一起辦理有關手續,而梁曉秀則每天出門下飯館,體驗老先生給她提供的那10家西餐館的經營之道。
賺錢對她來說永遠是第一位的事,她到那些餐館吃飯是為了觀察那裏的客源,感受那裏的氛圍,探清那裏的價格。她一天去兩個餐館,中午去一家,晚上去另一家,5天時間她走遍了10家餐館,摸清了情況。總的感覺是:那10家餐館的菜品、酒水都很貴,人均消費在100歐元以上。
看過10家餐館後,她對日內瓦高級餐館的情況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她自信老先生的兩個西餐館到了她手裏就會變成聚寶盤,美鈔、瑞郎、歐元三大硬通貨會嘩嘩地流進來,擋都擋不住。她要把那兩個餐館都開成日內瓦最高級的餐館,人均最低消費150歐元。兩個餐館一天接待500位客人,營業額達7.5萬歐元,純收入高達5萬歐元,一年至少有1000萬歐元以上的進賬。
她認為,她有那個能力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