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秀喜歡看自然景觀,她在歐洲六個國家看到了歐洲最美的自然景觀,認為可以用“美不勝收”來形容。
她認為,歐洲最美的自然景觀在德國、法國、奧地利和瑞士四個國家,在這四個國家集中了歐洲自然景觀的精華。
全世界的遊客到任何一個國家,大都看幾樣東西:文物古跡、城市建築、城市博物館、自然景觀。在全球化時代,許多事物和東西趨於相同,唯有自然景觀在每一個國家呈現出不同的景色。
在德、法、奧、瑞四國幾乎包含了歐洲所有的自然景觀。如果要看海,那麽就去法國藍色海岸,那裏有歐洲最好的海濱;如果要看山,那就去看歐洲最美的阿爾卑斯山,在瑞士、奧地利、德國、法國都能看到這座名山;如果看湖泊,那就去奧地利的薩爾斯堡看那幾口湖,絕不會令遊客失望;瑞士山高湖深,也值得一看;如果看歐洲的鄉村,那就去法國的普羅旺斯,那裏的鄉村是法國也是歐洲最美的鄉村。
歐洲值得一看的自然景觀當然不止這些。梁曉秀還沒有去過北歐、東歐和南歐,但是她從書本上已經看了好多遍那裏的自然景觀。挪威的峽灣是天下奇觀,值得所有遊客一看。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到芬蘭赫爾辛基的海峽中遍布著世界上最美麗的群島。克羅地亞的“十六湖”也是歐洲的一個奇觀。斯洛文尼亞的溶洞千姿百態,是歐洲最好看的溶洞。
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的海島美麗非凡,她在書本上看到那些美麗的海島,向往有一天去那裏看看。
她特別喜歡看海島,準備抽時間去看南歐美麗的海島,在那些海島上觀看日落日出。她喜歡大自然,喜歡在森林中散步;喜歡坐在湖邊看濛濛細雨中的湖光山色。
歐洲每個國家都有幾個很不錯的自然景觀。在歐洲值得細看的自然景觀之多,梁曉秀想,恐怕這個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家了。她在觀看歐洲的自然景觀時發現歐洲的自然景觀和中國的自然景觀還是有所不同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區別。最大的區別是歐洲大陸本身就是一個綠色大氧吧。從空中俯瞰,人們會看到整個歐洲大陸被綠色覆蓋著;從高速公路兩側看,人們會看到綠色長廊綿延不斷地一直延伸著。
從北歐到南歐,從西歐到東歐,歐洲的自然景觀也有所變化。北歐的芬蘭、瑞典、丹麥、挪威、冰島因地域遼闊、人煙稀少,自然景觀顯得非常空曠。法國的自然景觀則極為精致,與法國文化的精致有異曲同工之妙處。意大利的自然風光給人一種神秘感,它漂浮不定,讓人難以琢磨。
歐洲的自然景觀之所以出眾,關鍵還在於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歐洲在世界環保領域居領先地位,在自然環境保護方麵確實下了大工夫,保持了江河湖海的水質幹淨,保護了歐洲大陸的森林和植被,淨化了空氣。這種環保措施使得歐洲的自然景觀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河流、湖泊、大海、山脈、森林、花草樹木才能更好地顯露出它們的自然之美。
中國的自然景觀有中國獨特的內涵,與歐洲的自然景觀相比,更顯露出中國的特色。在梁曉秀看來,歐洲自然景觀沒有中國自然景觀那麽多的詩情畫意,那麽柔和,那麽含蓄,那麽迷人。這就如同歐洲的油畫和中國的水墨畫一樣:那是兩種不同風格的繪畫藝術,前者沒有後者那種畫的意境。
歐洲的山水略顯“生硬”,沒有中國山水那種淡淡的、柔和的美,因而“黯然失色”。以阿爾卑斯山為例,盡管它是歐洲最著名、最漂亮的山脈,但是還是缺乏中國黃山那種雲山霧海的意境。黃山的美是中國式的美:秀美,柔和,嫵媚;而阿爾卑斯山的美是歐洲式的美:深邃,奇特,曠達。這種不同的自然之美,在中國畫家和歐洲畫家筆下表現得也不盡相同。
她沒有看過許多中國的名山大川,隻是在書本上看過那些著名的景觀,但還是能很好地領略那些自然風景的韻味。她想今後迴國時,抽出時間專門遊覽祖國的名山大川。她要看的東西太多太多,她估計沒有10年時間看不完。她看的歐洲自然景觀多於中國的自然景觀,她覺得自己是中國人,至少應該把中國主要的自然景觀看一遍。
她計劃在餐館生意步入正軌後,她每年迴國一次,一次停留二個月,把全中國的主要自然景觀都好好觀賞一遍。
再比較歐洲和中國的山水:中國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像這樣的山水在歐洲大陸就找不到。桂林氣候溫和濕潤,既沒有寒冷的冬天,有沒有炎熱的夏天,年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上19度。桂林的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據地質學的考察,桂林形成於3萬億年前。由於地球表殼的運動,地麵下的灰岩石凸起為陸地。經過數萬年的空氣淨化和水的侵蝕形成了優美的山峰、奇異岩洞和神話般的地下河流。
這些地質變化和迷人的漓江景色成為舉世聞名的“桂林山水”,被譽為青山綠色、奇異岩洞和迷人岩石的世界第一自然景觀。
這樣的自然景觀在歐洲難見蹤影。
中國南方山水的詩情畫意隻有中國的文人墨客才能表現,而歐洲文人墨客沒有中國藝術的神韻和意境,他們沒有辦法象中國同行那樣把書法和繪畫結合在一起表現山水之美。法國一些藝術家承認歐洲還達不到這麽高的藝術境界。
中國的長白山很像歐洲的一些山脈:大氣、粗獷、浩瀚。長白山是圖們江、鴨綠江和鬆花江的發源地,因其廣闊無邊的林海和獨特的動物生長地,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國際生態自然保護區。在瑞典、挪威和芬蘭都能看到類似長白山那樣的山脈。
中國的五嶽──泰山、華山、鬆山、衡山、黃山──在歐洲也很難找到同類的山脈。歐洲的山有歐洲的味道,中國的山有中國的味道,這種區別用肉眼一眼便能看出。在藝術家筆下,這種差別更有了視覺上、藝術上的差別。中國宋元明清山水大畫家筆下的中國山水,其意境隻有中國的文人、中國的觀眾才能欣賞;而歐洲人欣賞中國古畫總是隔了一層,他們對“畫外音”難以揣摩,難以領會。
梁曉秀會畫畫,所以她總是以畫家的藝術眼光欣賞自然景觀。她觀看在奧地利一口湖,總會把那口湖的最好的景色框在一個畫幅內,精雕細刻,反複欣賞;她在法國戛納看蔚藍海岸藍色時,她又把海水、山脈、城市連在一起看,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全景畫。全景、中景、特寫,這是她看風景的三種方式。
在她看來,今日中國的上水與歐洲的山水相比,有兩個明顯的不足之處:一是,環境保護不得力,使得中國的自然環境看起來不那麽“純潔”;二是,中國自然景觀附近的建築不如歐洲建築那麽精美、華麗、迷人,所以起不到點綴、襯托、美化自然景觀的作用。她在法國的盧瓦爾河穀地帶和德國的萊茵河兩岸,看到了無數城堡、宮殿,那些建築與河流兩岸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營造出夢幻般的藝術效果讓人百看不厭。
她認為以上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經濟因素造成的。經濟是根本,沒有經濟實力做後盾,哪有漂亮的建築呢?
她認為,歐洲最美的自然景觀在德國、法國、奧地利和瑞士四個國家,在這四個國家集中了歐洲自然景觀的精華。
全世界的遊客到任何一個國家,大都看幾樣東西:文物古跡、城市建築、城市博物館、自然景觀。在全球化時代,許多事物和東西趨於相同,唯有自然景觀在每一個國家呈現出不同的景色。
在德、法、奧、瑞四國幾乎包含了歐洲所有的自然景觀。如果要看海,那麽就去法國藍色海岸,那裏有歐洲最好的海濱;如果要看山,那就去看歐洲最美的阿爾卑斯山,在瑞士、奧地利、德國、法國都能看到這座名山;如果看湖泊,那就去奧地利的薩爾斯堡看那幾口湖,絕不會令遊客失望;瑞士山高湖深,也值得一看;如果看歐洲的鄉村,那就去法國的普羅旺斯,那裏的鄉村是法國也是歐洲最美的鄉村。
歐洲值得一看的自然景觀當然不止這些。梁曉秀還沒有去過北歐、東歐和南歐,但是她從書本上已經看了好多遍那裏的自然景觀。挪威的峽灣是天下奇觀,值得所有遊客一看。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到芬蘭赫爾辛基的海峽中遍布著世界上最美麗的群島。克羅地亞的“十六湖”也是歐洲的一個奇觀。斯洛文尼亞的溶洞千姿百態,是歐洲最好看的溶洞。
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的海島美麗非凡,她在書本上看到那些美麗的海島,向往有一天去那裏看看。
她特別喜歡看海島,準備抽時間去看南歐美麗的海島,在那些海島上觀看日落日出。她喜歡大自然,喜歡在森林中散步;喜歡坐在湖邊看濛濛細雨中的湖光山色。
歐洲每個國家都有幾個很不錯的自然景觀。在歐洲值得細看的自然景觀之多,梁曉秀想,恐怕這個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家了。她在觀看歐洲的自然景觀時發現歐洲的自然景觀和中國的自然景觀還是有所不同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區別。最大的區別是歐洲大陸本身就是一個綠色大氧吧。從空中俯瞰,人們會看到整個歐洲大陸被綠色覆蓋著;從高速公路兩側看,人們會看到綠色長廊綿延不斷地一直延伸著。
從北歐到南歐,從西歐到東歐,歐洲的自然景觀也有所變化。北歐的芬蘭、瑞典、丹麥、挪威、冰島因地域遼闊、人煙稀少,自然景觀顯得非常空曠。法國的自然景觀則極為精致,與法國文化的精致有異曲同工之妙處。意大利的自然風光給人一種神秘感,它漂浮不定,讓人難以琢磨。
歐洲的自然景觀之所以出眾,關鍵還在於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歐洲在世界環保領域居領先地位,在自然環境保護方麵確實下了大工夫,保持了江河湖海的水質幹淨,保護了歐洲大陸的森林和植被,淨化了空氣。這種環保措施使得歐洲的自然景觀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河流、湖泊、大海、山脈、森林、花草樹木才能更好地顯露出它們的自然之美。
中國的自然景觀有中國獨特的內涵,與歐洲的自然景觀相比,更顯露出中國的特色。在梁曉秀看來,歐洲自然景觀沒有中國自然景觀那麽多的詩情畫意,那麽柔和,那麽含蓄,那麽迷人。這就如同歐洲的油畫和中國的水墨畫一樣:那是兩種不同風格的繪畫藝術,前者沒有後者那種畫的意境。
歐洲的山水略顯“生硬”,沒有中國山水那種淡淡的、柔和的美,因而“黯然失色”。以阿爾卑斯山為例,盡管它是歐洲最著名、最漂亮的山脈,但是還是缺乏中國黃山那種雲山霧海的意境。黃山的美是中國式的美:秀美,柔和,嫵媚;而阿爾卑斯山的美是歐洲式的美:深邃,奇特,曠達。這種不同的自然之美,在中國畫家和歐洲畫家筆下表現得也不盡相同。
她沒有看過許多中國的名山大川,隻是在書本上看過那些著名的景觀,但還是能很好地領略那些自然風景的韻味。她想今後迴國時,抽出時間專門遊覽祖國的名山大川。她要看的東西太多太多,她估計沒有10年時間看不完。她看的歐洲自然景觀多於中國的自然景觀,她覺得自己是中國人,至少應該把中國主要的自然景觀看一遍。
她計劃在餐館生意步入正軌後,她每年迴國一次,一次停留二個月,把全中國的主要自然景觀都好好觀賞一遍。
再比較歐洲和中國的山水:中國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像這樣的山水在歐洲大陸就找不到。桂林氣候溫和濕潤,既沒有寒冷的冬天,有沒有炎熱的夏天,年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上19度。桂林的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據地質學的考察,桂林形成於3萬億年前。由於地球表殼的運動,地麵下的灰岩石凸起為陸地。經過數萬年的空氣淨化和水的侵蝕形成了優美的山峰、奇異岩洞和神話般的地下河流。
這些地質變化和迷人的漓江景色成為舉世聞名的“桂林山水”,被譽為青山綠色、奇異岩洞和迷人岩石的世界第一自然景觀。
這樣的自然景觀在歐洲難見蹤影。
中國南方山水的詩情畫意隻有中國的文人墨客才能表現,而歐洲文人墨客沒有中國藝術的神韻和意境,他們沒有辦法象中國同行那樣把書法和繪畫結合在一起表現山水之美。法國一些藝術家承認歐洲還達不到這麽高的藝術境界。
中國的長白山很像歐洲的一些山脈:大氣、粗獷、浩瀚。長白山是圖們江、鴨綠江和鬆花江的發源地,因其廣闊無邊的林海和獨特的動物生長地,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國際生態自然保護區。在瑞典、挪威和芬蘭都能看到類似長白山那樣的山脈。
中國的五嶽──泰山、華山、鬆山、衡山、黃山──在歐洲也很難找到同類的山脈。歐洲的山有歐洲的味道,中國的山有中國的味道,這種區別用肉眼一眼便能看出。在藝術家筆下,這種差別更有了視覺上、藝術上的差別。中國宋元明清山水大畫家筆下的中國山水,其意境隻有中國的文人、中國的觀眾才能欣賞;而歐洲人欣賞中國古畫總是隔了一層,他們對“畫外音”難以揣摩,難以領會。
梁曉秀會畫畫,所以她總是以畫家的藝術眼光欣賞自然景觀。她觀看在奧地利一口湖,總會把那口湖的最好的景色框在一個畫幅內,精雕細刻,反複欣賞;她在法國戛納看蔚藍海岸藍色時,她又把海水、山脈、城市連在一起看,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全景畫。全景、中景、特寫,這是她看風景的三種方式。
在她看來,今日中國的上水與歐洲的山水相比,有兩個明顯的不足之處:一是,環境保護不得力,使得中國的自然環境看起來不那麽“純潔”;二是,中國自然景觀附近的建築不如歐洲建築那麽精美、華麗、迷人,所以起不到點綴、襯托、美化自然景觀的作用。她在法國的盧瓦爾河穀地帶和德國的萊茵河兩岸,看到了無數城堡、宮殿,那些建築與河流兩岸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營造出夢幻般的藝術效果讓人百看不厭。
她認為以上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經濟因素造成的。經濟是根本,沒有經濟實力做後盾,哪有漂亮的建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