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秀第一眼看寶璣表,感覺它就是美麗的化身,同時又顯得非常高貴。她為這個發現感到高興,過去她甚至都沒聽說過有這個牌子的手表。


    她懷著極大的興趣閱讀了寶璣表的資料。


    寶璣是瑞士最古老的鍾表品牌之一。創始人寶璣在一生中創造無數偉大的發明:改良自動表,發明自鳴鍾用的鳴鍾彈簧以及避震裝置,等等。可以說,寶璣就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


    寶璣擁有一段輝煌曆史。阿伯拉罕?路易士?寶璣1747年生於瑞士納沙泰,自幼顯示了對複雜機械的非凡天賦。他15歲到凡爾賽學習鍾表製造,在5年學徒期間,他入讀馬塞林學院,為研製精密儀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的才華及發明創造的能力使他嶄露鋒芒,獲得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賞識。


    1775年,28歲的寶璣在巴黎創立了一家鍾表公司。由於他對機械具備淵博的知識,對鍾表的特點及技術獨具過人天分,這使得他招聘到當時最優秀的工匠,那些工匠投身他門下,一同研製鍾表。


    寶璣的鍾表深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及皇後瑪麗?安東尼讚賞,配有創新機件和杠杆式或圓筒擒縱裝置,其新古典風格十分符合經濟效益。寶璣設計的時針在近末端處有鏤空圓點,在琺琅表麵上有優雅的數字。黃金表殼,則是自手表麵世以來最纖薄細致的表殼。


    1795年,寶璣推出大批新發明,包括寶璣擺輪遊絲末圈;定力司行輪;售予拿破侖的世界上第一個行李鍾;能為凹處手表調校時間的自鳴鍾;能夠靠觸覺知道時間的手表;以及在1801年取得專利權的陀飛輪標準時計。


    寶璣一生重要的發明包括飛輪擒縱結構,擺輪雙層遊絲,自鳴鍾,定速擒縱結構,以及三問表的盤旋式打簧係統等卓越設計,均為今日鍾表界帶來深遠的影響。


    寶璣有幾款珍貴的名表,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是寶璣5號表,由寶璣本人在1794年製作完成,隻有少數王室成員,如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後和奧爾良公爵擁有過這款表。這款古董懷表具有60小時動力儲存功能,同時還附加了多種功能,如兩問報時、月相盈虧等。


    在今天看來,這款懷表無疑是動力儲存多功能表的先驅。這款古董表被斯沃琪集團主席尼古拉斯?海耶克競拍獲得。海耶克競拍成功後,著手複製這款擁有210年曆史的名表。他把複製的任務交給了寶璣。寶璣動用最好的技師複製這款表。複雜的再版複原耗費了數月的分析研究。寶璣原創的機芯被徹底拆解、照相,全部依樣複製。對於現代的惟一讓步,是選擇一款現代擒縱機構以確保運行更加完美。於是,一款充滿技藝天才和永恆美感的傑作得以複活。


    這款精品的問世,全麵反映了寶璣製表大師和工藝大師驚人的工藝與才幹。這隻表全球隻複製了5塊,每塊表價格是150萬歐元,已全部售出。


    在航海天文鍾方麵,寶璣做出了重大的頁獻。1815年贏得海軍鍾表製造家的美譽。寶璣在77歲高齡辭世,他在世時獲得廣泛推崇;今天他仍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和鍾表製造家。


    1823年,寶璣逝世,他的後人繼承了他的天賦。寶璣的第五代傳人在20世紀50年代製成具有飛返計時功能的手表,一時轟動瑞士表壇。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和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都曾是寶璣的忠實用戶。寶璣有許多世界名人客戶,他們當時稱寶璣為“表王”和“現代製表之父”。世界曆史名人如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法國王後瑪麗?安東尼,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英國首相邱吉爾,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等人,都是寶璣手表的鍾愛者。他們看重寶璣手表的美麗與貴重。


    今日的寶璣由蒙特雷?布雷蓋、諾韋爾?勒邁尼亞和巴爾達三家公司聯盟後,由於資金實力增強,研發和行銷能力大為提升,展現出蓬勃的活力。在20世紀,寶璣公司研製出一係列具有高技術含量的手表。


    作為陀飛輪的鼻祖,寶璣公司推出的5317腕表,是陀飛輪和動力儲存顯示的完美結合。腕表具有5天的動力儲存。整體造型還有一些航海鍾的設計遺風,與其相對應的小秒針處卻安置了一個精密的陀飛輪機構。


    傳統係列7057腕表是一個夢幻般的款式。在瑞士巴塞爾鍾表展上推出的7057腕表共有三款。每一款均以超現代化的形式或以更加傳統的形式突出了本款微型機械的技術架構;其製作方法獨一無二,中心板的兩麵布置均可展現幾乎所有的組件。腕表時、分顯示位於表盤12點鍾位置,並在11點鍾位置設有動力存儲顯示。


    海洋5839陀飛輪是首款具有矽擒縱機構的陀飛輪腕表,具有抗震性、無磁性且無需潤滑等技術特點,並在腕表周身都鑲嵌了鑽石。新款5839高級腕表采用了手動上鏈機芯。在遊絲、擒縱輪和擒縱叉使用這種高度創新的材質可以創造出更輕的陀飛輪,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古典7137月相腕表把月亮盈虧顯示在腕表上,在腕表上品味穹宇之美。


    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平均是29天12小時44分2.8秒,也就是29.530588天,因此大部份的月相表盈虧顯示的刻度都是29.5天。7137腕表靈感源於寶璣著名的5號懷表。麵盤上的飾紋為時間的顯示生色不少,日月同輝展現出完美的平衡:位於二時位置的月相麵盤,一輪明月在點點星辰的相擁之下演繹盈虧,與六時位置的太陽紋圖案的日期指示相互唿應。


    梁曉秀驚歎於這款表的精美,覺得她就像天上的一顆星星。


    在瑞士眾多名表中,寶璣與歐洲皇室的來往最為密切。無論在鍾表曆史或是西方曆史中,寶璣鍾表都有記載。


    寶璣與歐洲皇室名流之間素有淵源。1798年4月,拿破侖在出征埃及前的一個月,專程訪問了寶璣作坊,用7000法郎購買了三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一隻帶日曆的打簧旅行鍾178號;一塊編號38的帶溫度穩定擒縱係統的打簧懷表;一款編號216的自動上鏈打簧表。


    拿破侖希望擁有一款足以彰顯他尊貴地位的名表,也希望攜帶足夠結實耐用、性能可靠的旅行鍾奔赴戰場。而寶璣定時器的傑出性能,也確實在埃及一戰中為拿破侖立下不少功勞。


    此後,波拿巴特家族便成為寶璣常客。拿破侖及其家族總計向寶璣購買的貴重鍾表產品,多達19件。拿破侖向妻子表達愛意時,選擇寶璣作為禮物。一塊拿破侖妻子擁有的黃金琺琅懷表,後來在英國佳士德拍賣會中拍得130萬美元的天價。


    盧浮宮曾專門為寶璣鍾表做過迴顧展,在那次迴顧展中,觀眾為寶璣纖薄的表殼、清晰典雅的數字、直線型的指針和機刻扭索紋表盤而癡迷。那些見證過曆史風雲的鍾表,曆經歲月磨礪,仍舊散發著古雅細膩的光澤,將人們帶迴200多年前的曆史現場。


    梁曉秀雖然沒有參觀那次表展,但她看了展覽會的圖片和介紹材料,感覺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寶璣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


    寶璣充滿創意的鍾表對18世紀的製表技藝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巴黎,他的精湛製表工藝和先鋒美學成為人們稱頌的焦點。18世紀的最後25年,巴黎所流行的鍾表樣式都偏於雍容華麗、繁複浮誇的巴洛克風格,唯有寶璣的作品追求端莊、精致、低調與簡約,因而得到法國、英國等王室的訂單與青睞。


    從誕生之日起,寶璣就以其對技術和藝術上的絕對影響力而聞名。它不但是卓越鍾表技藝的代名詞,是人類完美典範與創造力的精神,也在文化領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寶璣博物館以230萬瑞士法郎的價格購買路易?寶璣大師的手稿,創下了拍賣紀錄。這是一份創作於1818年至1823年間的手稿,一份見證著寶璣曆史痕跡的手稿。這份手稿在沉澱了一個半世紀後首次公諸於世。手稿總計354頁,按時間順序詳細紀錄大師在鍾表學上的創新發明,各式鍾表尺寸配置和複雜程度,同時也記載公司曆史跟大師整體性設計和製表理念。


    從路易?寶璣的手稿中,人們窺見一個自信而充滿活力的寶璣,它不但在鍾表界傲視群雄,也驕傲地承載著一段足以使任何品牌都豔羨的獨特曆史。


    在世界文學家們眼中,寶璣已經遠遠超過了鍾表的範疇和定義,而成為一個個故事的曆史見證者和敘述者。俄國大文豪普希金、法國文豪巴爾紮克和大仲馬都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提到過寶璣表。那些文字,塑造了從19世紀初期至今寶璣表的各種形象。此外,雨果、司湯達、梅裏美、繆爾格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學巨匠們,紛紛用美文描寫過寶璣。那些文字大都使用了“美麗”、“精準”、“貴重”、“可靠”等形容詞。事實上,那些形容詞凸顯了寶璣的品位與個性,每一段文字的描述,都將寶璣尊奉為藝術品。


    寶璣世代相傳,已傳到第五代,這一現象讓梁曉秀感觸頗深。她默默地想:如果她活到100歲,她就有望看到她家的第五代後人。1976年她才24歲,大兒子已經5歲半了,再有15年大兒子就能結婚有孩子,她就能當上奶奶了,那時她才不過39歲。此後再有20年,她的孫子也要結婚有孩子,她在59歲時就能當上太奶奶,那就是她家庭的第四代。如果按20年計算,她在79歲時能當上太太奶奶,那時她就該有重孫子了。那麽,100歲時,她會不會看到第六代後人呢?


    梁曉秀對自己的生命預期為100年。她剛活了24年,還有76年;她出生於1952年,按100歲計算,她將活到2052年。那時世界會是什麽樣的樣呢?中國又會發展成什麽樣呢?她想象不出來。


    但她能想象到自己的家庭。丈夫比她大12歲,肯定活不過她。她在法國裏爾市創辦的新中國飯店就是她的家族產業,這個家族產業必須世代相傳。她想無論在什麽朝代,人隻要活著就得吃飯,而她的飯館就是讓人們吃飯的地方。餐館不同於其他企業的地方正在於此。人們當然可以不用非得擁有奢侈品,但是人們不能不吃飯。從這個角度看,她認為飯館是永遠有市場的企業,可稱之為永遠的朝陽企業。


    她選折了一條正確的賺錢之路,她為此自豪,驕傲,興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餐館的秘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原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原風並收藏中餐館的秘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