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是他們三國之行的最後一站,解說員換成了米拉。在前往盧森堡的前一天,米拉坐在德比小旅館的餐廳,一邊喝著紅酒,一邊給梁曉秀介紹盧森堡。
盧森堡是一個隻有40多萬人口的小國,但這個不起眼的效果卻崛起為名副其實的金融大國,成績顯著,把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40萬人過上額了富裕國家的好日子,令人印象深刻,不得不佩服。
金融大國四個字進入梁曉秀的腦海中,她仔細聽米拉的介紹。
盧森堡大公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麵積2586.3平方公裏。盧森堡雖小,但卻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它還與法、德、意、荷、比5國共同創建了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創建歐洲經濟共同體,即歐盟的前身。作為歐盟的創始國,盧森堡對歐盟的發展、壯大起到了積極的促動作用。歐盟的一些重要機構如歐洲議會總秘書處、歐洲法院、歐洲審計院、歐洲投資銀行等重要機構就設在盧森堡,使其受益匪淺。
盧森堡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公布的數字顯示,盧森堡的人均收入多年來始終排在世界第一位。
梁曉秀問道:“這個小國為什麽如此富裕呢?”
米拉分析說:“這首先得於它那眾星拱月般的地理位置:德國、法國、比利時三個歐洲最富裕的國家圍繞在盧森堡的四周,為它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動力;其次,它的產業優勢明顯,其金融業占據了全國生產總值的30%;最後,它的人口雖少,但國民的勞動力素質較高,創造的經濟效益自然十分可觀。”
梁曉秀認為米拉的分析有道理。盧森堡畢竟是一個小國家,隻有40萬人口,隻要產業有優勢,它不會不富裕。她覺得盧森堡還有別的優勢,便問米拉盧森堡還有哪些其他優勢。
米拉解說,盧森堡使用三種官方語言:法語、德語、盧森堡語。此外,一般盧森堡居民大都能講英語。由於盧森堡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歐洲二大強勢語言法語和德語,使得他們曆來深受法國和德國文化的影響,並把這種拉丁與日耳曼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他們的社會生活當中,再加上盧森堡的知識界、政界、工商界人士都能把英語作為工作語言使用,他們自然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勢的三種語言資源──英語、法語和德語。這種語言優勢使得他們具有其他歐洲國家民眾不具備的開闊的國際視野;他們的國際視野又使他們在國際金融領域、科學技術發展、國際經濟貿易領域遊刃有餘,占據了有利地位。
“米拉,你的分析有道理:語言就是勞動生產力。對此,我深有體會。我在荷蘭考察時,由於我不會荷蘭語,總感覺和荷蘭人隔了一層,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荷蘭人中。但我在比利時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的官方語言就法語,和我說的法語一樣,我感覺溝通起來很方便,同時還能與他們融為一體。”
米拉認為,長期以來世界強勢語言環境促使盧森堡較好地與國際接軌,成為歐洲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國際化”這個詞梁曉秀第一次聽說,感到很好奇,她請米拉解釋一下那個詞的具體含義。
米拉也是聽她舅舅在荷蘭說的,她並沒有很深的理解。她轉引她舅舅的說法解釋說,人類進入21世紀後全球會出現一種國際化的趨勢,那意思就是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和貿易的聯係空前加強,呈現出一種叫“一體化”的態勢。歐盟就是做這個事的機構:把它的成員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發揮集體優勢和智慧。
梁曉秀悟性極好,她立即聽明白了所謂國際化的含義。她說,盧森堡作為全球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那麽,它的各種優勢將會進一步凸現出來,從而繼續保障它高質量的國民生活質量。
接下來,她又問了金融大國的具體含義是什麽。
米拉娓娓道來:
小國盧森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金融大國。盧森堡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分量用幾組數字就能清楚地表現出來:盧森堡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投資基金管理中心,管理著2200多隻基金,基金總額超過2萬億歐元;盧森堡是全球第7大金融中心,在歐洲僅次於倫敦和巴黎,排在第三位,共有154家銀行;離岸私人銀行業務占全球市場8%的份額,全球排名第5;歐洲債券發行與買賣占歐洲80%的市場份額;投資基金管理中跨邊境投資基金銷售領域世界排名第一。
無疑,這些響當當的數字確立了盧森堡國際金融重鎮的地位。
“米拉,你等一下。什麽叫離岸私人銀行?它的具體業務是什麽?”梁曉秀問道,她忽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所以對私人銀行這個詞非常敏感,感覺可以和這個銀行發生某種關係。
“梁小姐,離岸私人銀行,我也是聽人說的,我不大了解這個術語的具體含義。不過如果你感興趣,我們到盧森堡後可以諮詢一下。”
“好,那你想著這件事,米拉。”
米拉的介紹還在繼續著:
金融業是盧森堡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口的11%,而上繳的稅收占國家稅收總額的40%。倘若沒有金融業的支撐,盧森堡也絕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盧森堡成熟的金融環境和大批高素質的金融人才是國際重要金融機構駐紮盧森堡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裏是一些國際重要金融機構的總部所在地。國際清算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歐洲貨幣基金組織等重量級金融機構都把總部設在盧森堡,給盧森堡的就業、稅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金融業雖然是盧森堡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但盧森堡金融業發展的曆史並不長。在很短時間內,盧森堡審時度勢,迅速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金融業,不僅使金融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且培養了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金融高級管理人才和金融白領階層。盧森堡的這次產業調整為國家的未來發展定下了基調:“金融立國”。
梁曉秀覺得“金融立國”這個詞挺有意思,她聽說過“科技立國”、“教育立國”、“商業立國”,但從未聽說過“金融立國”。她對新鮮的、感興趣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總想徹底搞明白。她讓米拉解釋“金融立國”的具體措施。
米拉說,“金融立國”在盧森堡並不是徒有其名的。這些年來,盧森堡本土的金融高管和來自歐洲國家的金融高管在資金運作上采取了極為謹慎的運作方式。他們審時度勢,密切關注國際金融界的風雲和動向,在融資、投資、貸款等重大金融行動中按部就班、極為理智地作出了正確的決策。事實證明,盧森堡金融界的決策是正確的:在曆次西方金融危機中,盧森堡的金融業都沒有遭受重創。這是因為盧森堡金融業始終奉行謹慎、理智、科學的金融管理原則與運作方式。他們非常清楚怎樣在資金運作上把握一個“度”,即既要盈利又不能冒險。
穆爾一直沒有發言,此時他打斷了米拉的話,把她說過的一句話單獨拎出來說:“‘即既要盈利又不能冒險’這個原則應該是我們飯店投資的原則,梁小姐你覺得是不是這樣?”他覺得梁曉秀的投資意向有冒進的苗頭。
“穆爾,你說得對:我也在想這個句話的含義,”梁曉秀機警地說,“我們要穩打穩紮,不能急於成事,那樣確實會有很大風險。以在荷蘭和比利時的投資為例,我們可以先做試探性的投資,倘若有效益,我們再穩步推進。”
米拉又介紹了一些盧森堡的其他情況:
盧森堡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稅收政策優惠,從業人員素質較高,再加上嚴格的銀行保密法,對許多投資收益方實行免稅或低稅政策,這對吸引世界各國的投資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際金融界看重盧森堡的主要原因是:盧森堡的投資環境優越,競爭力較強,在基金管理、人才培養方麵具備明顯的優勢和豐富的經驗。如今金融業、鋼鐵工業和廣播電視是盧森堡的三大支柱行業。
“這麽小的一個國家,有三大支柱產業足夠了,”梁曉秀說,“我們不要紙上談兵了,我們還是到實地考察吧。”
“對,我們現在就動身。”穆爾興奮地說,他沒去過盧森堡,此刻極想盡早一睹盧森堡的風采。
從德比到盧森堡隻有十幾分鍾的車程,梁曉秀還沒緩過神來,汽車就已進入盧森堡境內。
盧森堡是一個隻有40多萬人口的小國,但這個不起眼的效果卻崛起為名副其實的金融大國,成績顯著,把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40萬人過上額了富裕國家的好日子,令人印象深刻,不得不佩服。
金融大國四個字進入梁曉秀的腦海中,她仔細聽米拉的介紹。
盧森堡大公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麵積2586.3平方公裏。盧森堡雖小,但卻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它還與法、德、意、荷、比5國共同創建了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創建歐洲經濟共同體,即歐盟的前身。作為歐盟的創始國,盧森堡對歐盟的發展、壯大起到了積極的促動作用。歐盟的一些重要機構如歐洲議會總秘書處、歐洲法院、歐洲審計院、歐洲投資銀行等重要機構就設在盧森堡,使其受益匪淺。
盧森堡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公布的數字顯示,盧森堡的人均收入多年來始終排在世界第一位。
梁曉秀問道:“這個小國為什麽如此富裕呢?”
米拉分析說:“這首先得於它那眾星拱月般的地理位置:德國、法國、比利時三個歐洲最富裕的國家圍繞在盧森堡的四周,為它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動力;其次,它的產業優勢明顯,其金融業占據了全國生產總值的30%;最後,它的人口雖少,但國民的勞動力素質較高,創造的經濟效益自然十分可觀。”
梁曉秀認為米拉的分析有道理。盧森堡畢竟是一個小國家,隻有40萬人口,隻要產業有優勢,它不會不富裕。她覺得盧森堡還有別的優勢,便問米拉盧森堡還有哪些其他優勢。
米拉解說,盧森堡使用三種官方語言:法語、德語、盧森堡語。此外,一般盧森堡居民大都能講英語。由於盧森堡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歐洲二大強勢語言法語和德語,使得他們曆來深受法國和德國文化的影響,並把這種拉丁與日耳曼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他們的社會生活當中,再加上盧森堡的知識界、政界、工商界人士都能把英語作為工作語言使用,他們自然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勢的三種語言資源──英語、法語和德語。這種語言優勢使得他們具有其他歐洲國家民眾不具備的開闊的國際視野;他們的國際視野又使他們在國際金融領域、科學技術發展、國際經濟貿易領域遊刃有餘,占據了有利地位。
“米拉,你的分析有道理:語言就是勞動生產力。對此,我深有體會。我在荷蘭考察時,由於我不會荷蘭語,總感覺和荷蘭人隔了一層,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荷蘭人中。但我在比利時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的官方語言就法語,和我說的法語一樣,我感覺溝通起來很方便,同時還能與他們融為一體。”
米拉認為,長期以來世界強勢語言環境促使盧森堡較好地與國際接軌,成為歐洲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國際化”這個詞梁曉秀第一次聽說,感到很好奇,她請米拉解釋一下那個詞的具體含義。
米拉也是聽她舅舅在荷蘭說的,她並沒有很深的理解。她轉引她舅舅的說法解釋說,人類進入21世紀後全球會出現一種國際化的趨勢,那意思就是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和貿易的聯係空前加強,呈現出一種叫“一體化”的態勢。歐盟就是做這個事的機構:把它的成員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發揮集體優勢和智慧。
梁曉秀悟性極好,她立即聽明白了所謂國際化的含義。她說,盧森堡作為全球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那麽,它的各種優勢將會進一步凸現出來,從而繼續保障它高質量的國民生活質量。
接下來,她又問了金融大國的具體含義是什麽。
米拉娓娓道來:
小國盧森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金融大國。盧森堡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分量用幾組數字就能清楚地表現出來:盧森堡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投資基金管理中心,管理著2200多隻基金,基金總額超過2萬億歐元;盧森堡是全球第7大金融中心,在歐洲僅次於倫敦和巴黎,排在第三位,共有154家銀行;離岸私人銀行業務占全球市場8%的份額,全球排名第5;歐洲債券發行與買賣占歐洲80%的市場份額;投資基金管理中跨邊境投資基金銷售領域世界排名第一。
無疑,這些響當當的數字確立了盧森堡國際金融重鎮的地位。
“米拉,你等一下。什麽叫離岸私人銀行?它的具體業務是什麽?”梁曉秀問道,她忽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所以對私人銀行這個詞非常敏感,感覺可以和這個銀行發生某種關係。
“梁小姐,離岸私人銀行,我也是聽人說的,我不大了解這個術語的具體含義。不過如果你感興趣,我們到盧森堡後可以諮詢一下。”
“好,那你想著這件事,米拉。”
米拉的介紹還在繼續著:
金融業是盧森堡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口的11%,而上繳的稅收占國家稅收總額的40%。倘若沒有金融業的支撐,盧森堡也絕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盧森堡成熟的金融環境和大批高素質的金融人才是國際重要金融機構駐紮盧森堡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裏是一些國際重要金融機構的總部所在地。國際清算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歐洲貨幣基金組織等重量級金融機構都把總部設在盧森堡,給盧森堡的就業、稅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金融業雖然是盧森堡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但盧森堡金融業發展的曆史並不長。在很短時間內,盧森堡審時度勢,迅速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金融業,不僅使金融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且培養了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金融高級管理人才和金融白領階層。盧森堡的這次產業調整為國家的未來發展定下了基調:“金融立國”。
梁曉秀覺得“金融立國”這個詞挺有意思,她聽說過“科技立國”、“教育立國”、“商業立國”,但從未聽說過“金融立國”。她對新鮮的、感興趣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總想徹底搞明白。她讓米拉解釋“金融立國”的具體措施。
米拉說,“金融立國”在盧森堡並不是徒有其名的。這些年來,盧森堡本土的金融高管和來自歐洲國家的金融高管在資金運作上采取了極為謹慎的運作方式。他們審時度勢,密切關注國際金融界的風雲和動向,在融資、投資、貸款等重大金融行動中按部就班、極為理智地作出了正確的決策。事實證明,盧森堡金融界的決策是正確的:在曆次西方金融危機中,盧森堡的金融業都沒有遭受重創。這是因為盧森堡金融業始終奉行謹慎、理智、科學的金融管理原則與運作方式。他們非常清楚怎樣在資金運作上把握一個“度”,即既要盈利又不能冒險。
穆爾一直沒有發言,此時他打斷了米拉的話,把她說過的一句話單獨拎出來說:“‘即既要盈利又不能冒險’這個原則應該是我們飯店投資的原則,梁小姐你覺得是不是這樣?”他覺得梁曉秀的投資意向有冒進的苗頭。
“穆爾,你說得對:我也在想這個句話的含義,”梁曉秀機警地說,“我們要穩打穩紮,不能急於成事,那樣確實會有很大風險。以在荷蘭和比利時的投資為例,我們可以先做試探性的投資,倘若有效益,我們再穩步推進。”
米拉又介紹了一些盧森堡的其他情況:
盧森堡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稅收政策優惠,從業人員素質較高,再加上嚴格的銀行保密法,對許多投資收益方實行免稅或低稅政策,這對吸引世界各國的投資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際金融界看重盧森堡的主要原因是:盧森堡的投資環境優越,競爭力較強,在基金管理、人才培養方麵具備明顯的優勢和豐富的經驗。如今金融業、鋼鐵工業和廣播電視是盧森堡的三大支柱行業。
“這麽小的一個國家,有三大支柱產業足夠了,”梁曉秀說,“我們不要紙上談兵了,我們還是到實地考察吧。”
“對,我們現在就動身。”穆爾興奮地說,他沒去過盧森堡,此刻極想盡早一睹盧森堡的風采。
從德比到盧森堡隻有十幾分鍾的車程,梁曉秀還沒緩過神來,汽車就已進入盧森堡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