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餐,梁曉秀吃過早餐後,換了一身淺藍色的休閑裝,開車來到酒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遊覽。那個小村莊的房屋一律是白色,每棟房子都是二層或三層小樓,房子之間的間距都很大,提醒人們那裏是鄉村,有足夠的土地和空間。
梁曉秀很喜歡那些白色的房屋,那些房屋與周圍的自然環境非常協調,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呈現出一派寧靜祥和的迷人景色。那就是普羅旺斯地區的鄉村。
她把車停在村外,下車往小村莊走。
村莊的旁邊有一條河流,河水泛起沉沉細浪,看起來那麽柔和、那麽多情,她大為讚賞,心中有了畫意。眼前又是一幅美景圖。她陶醉於那裏優雅的風景和生活氛圍,覺得那一帶不僅是法國最漂亮的地方,而且也是歐洲最漂亮的地方。
河流、森林、原野,在普羅旺斯地區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
書本上說,那一帶產生了不少法國和歐洲的大畫家。
她來到此地,以畫家的眼光觀看,認為在那樣優美的自然環境裏,湧現出藝術家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那種環境有助於創造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需要相應的環境。她此刻就有了創作的欲望,但她還不想急於創作,她要好好欣賞,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把那些值得創作的題材收進腦海中,形成一種框架,然後再慢慢創作。
此次普羅旺斯之行,沒有讓她失望:那一帶要畫的題材太多了,她得把最美的景色先畫出來。
她慶幸自己真幸運,有畫畫的才華,又有條件來到這樣優美的的地方,這是天意呢,還是巧合?
她感歎道:“普羅旺斯真是一個純美之地啊!”
她活了22年,第一次看到這麽漂亮的地方,喜悅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發出了感慨:風景真美,生活真好!
她要珍惜每一天,把每一個印象深刻的景色畫出來,永遠珍藏在心底。
她是中國人,她以中國人的欣賞角度觀看法國美景,與法國人的感受有著很大區別。東西方文化原本就有差別,而東西方人對事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她總覺得作為中國人,她對西方的了解在某些方麵反倒勝過西方人。
以眼前的美景來說,她認為西方人能創造出美景來,但他們不一定會更好地欣賞美景。為什麽那樣說呢?因為從他們的繪畫作品中,她感覺他們漏掉了許多美好的東西,並沒有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來。
為什麽呢?遺漏?還是無力表現?
她不知道。
她繼續往前走,走出了幾公裏。她看到在那條河的沿岸還有幾個小村莊。那些村莊裏的純白色房舍在水草繁茂的自然景色的襯托下,呈現出幽靜、典雅、迷人的鄉村景色,造就了法國鄉村優美的生活環境和氣氛。
她過去從來沒有想到鄉村還有這樣美麗的風景和建築。普羅旺斯果真名不虛傳。她坐在小河邊,靜靜地望著緩緩流淌的河水,河水流淌的聲音就好像音樂一般富有節奏感。
她迷醉了。
她想:生活在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裏,真是幸福啊。法國人真有福氣,他們有這麽優美的環境,生活能不開心嘛!
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還是談情說愛的好地方。她想法國那些大畫家當年肯定帶著情人來這一帶創造作品。女人是創造的調節劑,沒有女人哪來的浪漫?哪來的情調?哪來的靈感?
她就是女人,可是男人能給她帶來創作的靈感嗎?
宋福祿是她丈夫,他什麽靈感都沒給她帶來。他死板、固執,對藝術一竅不通。就拿婚姻生活說吧,他除了想進她被窩,讓她生孩子外,他和她之間沒有任何感情方麵的溝通。
那麽別的男人呢?他們肯定和宋福祿不一樣。男人和女人融為一體,需要雙方心心相印,需要講究藝術,那樣的男人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丈夫。
宋福祿肯定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可是他們已經結了婚,生了孩子,她不可能離開他,隻能湊合著和他過日子。以她的看法,他們的婚姻已經名存實亡了。她對他的感覺越來越差,簡直就沒感覺了。
觸景生情,這句話用在她身上,此刻再合適不過了。她看到了純美之地,就想到她應該有一個真正的心上人。
眼前的美景應該和心上人一起欣賞,那才有味道。在這樣一個純美之地,如果能和心上人談情說愛,手挽著手散步,那該有多好哇!很可惜,她不能再和別人談情說愛,她已是有夫之人了。
她想到了許多形容談情說愛的精美語言,想到了法國人的浪漫。法國人的婚姻觀,法國人的思維方式,法國人的價值觀,在她看來,有不少值得重視的地方,但她卻無法複製,因為她不可能拋棄丈夫,她還接受不了法國人的那種婚姻觀。
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既然嫁給了宋福祿,她就得和他過一輩子。
但她得按自己的意誌過日子:隨心所欲,得過且過。
她的婚姻既然沒有愛情可言,她索性就不重視婚姻生活了。宋福祿對婚姻生活抱著極大的興趣,整天想著和她同房;她卻一點都不感興趣,甚至一想到那種事就感到惡心。
她不明白她為什麽有了這種變化。是因為有錢了,還是因為別的原因呢?
她當初和宋福祿結合時,對他並不反感,還能接受他的身體。可是現在她對夫妻生活一點也不感興趣了。她甚至認為那是一個多餘的東西,對她毫無用處。
婚姻成了一件擺設。她把自己的少女之身獻給宋福祿後,從來沒有感覺到夫妻生活的快樂。他們的差別太大了,根本無法交融到一起。
他們分居已經一年多了,宋福祿覺得時間太長了,可她卻覺得時間還太短,她想無限期延長分居時間。時間越長越好,宋福祿等不及,那又有什麽關係呢?
他必須等著。
她沒心情和他同房。將來如何,她不想;她隻想眼前,隻想自己高高興興地風度過每一天。
她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了別人而活著。別說她丈夫宋福祿,就連她的兩個兒子在她心目中也已經沒有地位了。她迴國探親100天,把孩子放在老家改造,從那時起她隻有一個想法:她生了他們,撫養了他們,接下來就讓他們自然生長,至於長成什麽樣,那不是她該操心的事。
看秧長吧,她想。
他們是宋福祿的兒子,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能繼承她的基因,她說不好。
她隻感覺宋福祿占了大便宜,娶了她這麽一個大美人,生了兩個兒子。他還想享受魚水之歡?沒門!
他們是夫妻,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同床的事以後再說吧。
她曾告訴過宋福祿,他以後不要再提那件事了,她不喜歡,她厭煩。宋福祿聽了非常難受,但對她毫無辦法。
夫妻同居生活,她不是不喜歡,她隻是不喜歡和宋福祿同居。
她原來對新婚抱著那樣美好的願望,可是宋福祿帶給她的則是俗不可耐的婚姻生活。她煩透了那種單調無聊的婚姻生活。
倘若婚姻還能來一次,她要和自己真正的心上人出來旅行結婚,共度蜜月。
問題是她的婚姻不可能再來一次。那種甜美的婚姻生活永遠也不會來臨了。新婚之旅,隻能是天方夜譚了,她今生今世再也不用想那種好事了。
她起身往迴走,她要到車上取出畫筆畫板把眼前的景色畫出來。
梁曉秀很喜歡那些白色的房屋,那些房屋與周圍的自然環境非常協調,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呈現出一派寧靜祥和的迷人景色。那就是普羅旺斯地區的鄉村。
她把車停在村外,下車往小村莊走。
村莊的旁邊有一條河流,河水泛起沉沉細浪,看起來那麽柔和、那麽多情,她大為讚賞,心中有了畫意。眼前又是一幅美景圖。她陶醉於那裏優雅的風景和生活氛圍,覺得那一帶不僅是法國最漂亮的地方,而且也是歐洲最漂亮的地方。
河流、森林、原野,在普羅旺斯地區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
書本上說,那一帶產生了不少法國和歐洲的大畫家。
她來到此地,以畫家的眼光觀看,認為在那樣優美的自然環境裏,湧現出藝術家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那種環境有助於創造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需要相應的環境。她此刻就有了創作的欲望,但她還不想急於創作,她要好好欣賞,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把那些值得創作的題材收進腦海中,形成一種框架,然後再慢慢創作。
此次普羅旺斯之行,沒有讓她失望:那一帶要畫的題材太多了,她得把最美的景色先畫出來。
她慶幸自己真幸運,有畫畫的才華,又有條件來到這樣優美的的地方,這是天意呢,還是巧合?
她感歎道:“普羅旺斯真是一個純美之地啊!”
她活了22年,第一次看到這麽漂亮的地方,喜悅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發出了感慨:風景真美,生活真好!
她要珍惜每一天,把每一個印象深刻的景色畫出來,永遠珍藏在心底。
她是中國人,她以中國人的欣賞角度觀看法國美景,與法國人的感受有著很大區別。東西方文化原本就有差別,而東西方人對事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她總覺得作為中國人,她對西方的了解在某些方麵反倒勝過西方人。
以眼前的美景來說,她認為西方人能創造出美景來,但他們不一定會更好地欣賞美景。為什麽那樣說呢?因為從他們的繪畫作品中,她感覺他們漏掉了許多美好的東西,並沒有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來。
為什麽呢?遺漏?還是無力表現?
她不知道。
她繼續往前走,走出了幾公裏。她看到在那條河的沿岸還有幾個小村莊。那些村莊裏的純白色房舍在水草繁茂的自然景色的襯托下,呈現出幽靜、典雅、迷人的鄉村景色,造就了法國鄉村優美的生活環境和氣氛。
她過去從來沒有想到鄉村還有這樣美麗的風景和建築。普羅旺斯果真名不虛傳。她坐在小河邊,靜靜地望著緩緩流淌的河水,河水流淌的聲音就好像音樂一般富有節奏感。
她迷醉了。
她想:生活在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裏,真是幸福啊。法國人真有福氣,他們有這麽優美的環境,生活能不開心嘛!
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還是談情說愛的好地方。她想法國那些大畫家當年肯定帶著情人來這一帶創造作品。女人是創造的調節劑,沒有女人哪來的浪漫?哪來的情調?哪來的靈感?
她就是女人,可是男人能給她帶來創作的靈感嗎?
宋福祿是她丈夫,他什麽靈感都沒給她帶來。他死板、固執,對藝術一竅不通。就拿婚姻生活說吧,他除了想進她被窩,讓她生孩子外,他和她之間沒有任何感情方麵的溝通。
那麽別的男人呢?他們肯定和宋福祿不一樣。男人和女人融為一體,需要雙方心心相印,需要講究藝術,那樣的男人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丈夫。
宋福祿肯定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可是他們已經結了婚,生了孩子,她不可能離開他,隻能湊合著和他過日子。以她的看法,他們的婚姻已經名存實亡了。她對他的感覺越來越差,簡直就沒感覺了。
觸景生情,這句話用在她身上,此刻再合適不過了。她看到了純美之地,就想到她應該有一個真正的心上人。
眼前的美景應該和心上人一起欣賞,那才有味道。在這樣一個純美之地,如果能和心上人談情說愛,手挽著手散步,那該有多好哇!很可惜,她不能再和別人談情說愛,她已是有夫之人了。
她想到了許多形容談情說愛的精美語言,想到了法國人的浪漫。法國人的婚姻觀,法國人的思維方式,法國人的價值觀,在她看來,有不少值得重視的地方,但她卻無法複製,因為她不可能拋棄丈夫,她還接受不了法國人的那種婚姻觀。
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既然嫁給了宋福祿,她就得和他過一輩子。
但她得按自己的意誌過日子:隨心所欲,得過且過。
她的婚姻既然沒有愛情可言,她索性就不重視婚姻生活了。宋福祿對婚姻生活抱著極大的興趣,整天想著和她同房;她卻一點都不感興趣,甚至一想到那種事就感到惡心。
她不明白她為什麽有了這種變化。是因為有錢了,還是因為別的原因呢?
她當初和宋福祿結合時,對他並不反感,還能接受他的身體。可是現在她對夫妻生活一點也不感興趣了。她甚至認為那是一個多餘的東西,對她毫無用處。
婚姻成了一件擺設。她把自己的少女之身獻給宋福祿後,從來沒有感覺到夫妻生活的快樂。他們的差別太大了,根本無法交融到一起。
他們分居已經一年多了,宋福祿覺得時間太長了,可她卻覺得時間還太短,她想無限期延長分居時間。時間越長越好,宋福祿等不及,那又有什麽關係呢?
他必須等著。
她沒心情和他同房。將來如何,她不想;她隻想眼前,隻想自己高高興興地風度過每一天。
她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了別人而活著。別說她丈夫宋福祿,就連她的兩個兒子在她心目中也已經沒有地位了。她迴國探親100天,把孩子放在老家改造,從那時起她隻有一個想法:她生了他們,撫養了他們,接下來就讓他們自然生長,至於長成什麽樣,那不是她該操心的事。
看秧長吧,她想。
他們是宋福祿的兒子,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能繼承她的基因,她說不好。
她隻感覺宋福祿占了大便宜,娶了她這麽一個大美人,生了兩個兒子。他還想享受魚水之歡?沒門!
他們是夫妻,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同床的事以後再說吧。
她曾告訴過宋福祿,他以後不要再提那件事了,她不喜歡,她厭煩。宋福祿聽了非常難受,但對她毫無辦法。
夫妻同居生活,她不是不喜歡,她隻是不喜歡和宋福祿同居。
她原來對新婚抱著那樣美好的願望,可是宋福祿帶給她的則是俗不可耐的婚姻生活。她煩透了那種單調無聊的婚姻生活。
倘若婚姻還能來一次,她要和自己真正的心上人出來旅行結婚,共度蜜月。
問題是她的婚姻不可能再來一次。那種甜美的婚姻生活永遠也不會來臨了。新婚之旅,隻能是天方夜譚了,她今生今世再也不用想那種好事了。
她起身往迴走,她要到車上取出畫筆畫板把眼前的景色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