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秀同意教老外學畫畫,不單單是為了掙他們的學費錢,她還有更深的目的。她平時做事目的性很強: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前因後果,以求達到某種目的。
她首先想通過教老外學畫畫學會法語,為今後的大發展奠定基礎。不會說法語,在法國寸步難行。她已經有了一些法語基礎知識,正好可以借課堂的機會和那些老外練口語。與其說她在教老外學畫畫,還不如說老外在教她學法語。
其次,她想通過接觸那些老外,摸透他們的心理狀況、思維習慣乃至生活方式。總之,她要深入到老外的骨髓裏,把他們琢磨透。她認為宋福祿對老外的了解程度非常淺,不過是皮毛而已。她就不一樣:今後要在法國長期生活,不了解老外怎麽能生活得好呢?
最後,她了解老外的目的,是為了做好生意,做大生意。她認為,在法國要想做大生意,就必須對老外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課堂為她提供了了解老外的最佳平台;她要把這個平台利用好,為她今後做生意做好準備工作。
整理出三個目的後,她感到很欣慰。
緊接著她又想到了一個重要問題:她會教課嗎?
收老外的錢,教老外學畫畫,她不敢馬虎,不敢糊弄老外;她要實實在在教人家學畫畫,要教會他們怎樣畫中國水墨畫。她在腦子裏過了一遍10個學員,其中有5個退休的老教授,3個大學的行政人員,1個大學生,一個家庭主婦。此外還有妮娜母子倆。那些人都是有文化的人,不可能隨便糊弄。
她想這可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呀,必須做好充分的案頭工作。
畫畫是她上中學時的業餘愛好,如今派上了用場,她既高興又有點不安。倘若真能靠畫畫就能掙到錢,那當然好了:她多了一條掙錢的路子。不安的是,她怎麽樣才能教好人家呢?她根本就講不出什麽繪畫理論,她隻會畫畫。
想來想去,她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先期隻教動手能力;後期再講繪畫理論。她認為理論是實踐的積累,實踐多了,自然就有理論了。
第一天正式開課,她先做了一個開場白,由宋福祿給她翻譯。
她說:“我教中國畫的主要方式是:培養你們的動手能力,換句話說,我直接教你們怎麽樣畫中國水墨畫,而不教你們中國的繪畫理論。你們看我這樣教如何?”
一位教授說:“梁小姐,你這個辦法好!直接、有力、立竿見影。”
她接著說:“我的課程為10個月,一星期上5天課,一次一個半小時。你們看如何?”
一個老外問道:“梁小姐,10個月後我們能達到什麽水平?”
“能畫出基本的中國水墨畫,就是說,掌握了水墨畫的基本技法。至於畫出高水平的中國水墨畫,那還需要長期的摸索,訓練,琢磨,提高。”
老外學員同意10個月的課程。
梁曉秀從怎樣正確握毛筆開始教老外學畫畫,她發現那些老外的手不像中國人的手那麽靈活,他們把毛筆握得不是太緊,就是太鬆,總是不得要領。
她便反複強調不會握筆就不會畫中國水墨畫,所以他們必須首先訓練手。為了訓練他們的手,她特意帶來了筷子,讓他們練習怎樣使用筷子。她說會用筷子,就會用毛筆。
那些老外第一次接觸筷子,對筷子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人說,中國人的筷子承擔著西方人使用的刀叉功能,一雙筷子就解決了刀叉的全部功能。又有人說,中國筷子本身就有藝術性,可以訓練手的靈巧性。
筷子與毛筆直接發生了聯係,老外感到不可思議。他們說,刀叉就不可能與畫油畫的畫筆發生任何聯係;中國藝術就是和西方藝術不同。
宋福祿在一旁聽了隻想笑,他悄悄告訴梁曉秀說:“這幫老外我看比穆爾那小子還傻!你說什麽,他們信什麽,筷子和毛筆能有什麽聯係?這不扯淡嘛!”
“你別說閑話,我在上課呢。”
梁曉秀給老外示範怎樣使用筷子。她讓穆爾拿來一個大盤子,在盤子裏麵放了幾種生蔬菜,她用筷子夾蔬菜,動作又快又麻利,讓老外看得目瞪口呆。
12個老外按照梁曉秀示範,開始練習使用筷子,梁曉秀逐一指點。
宋福祿站在旁邊看熱鬧,心想這幫老外要是學會了用筷子,將來到他們的中餐館吃飯倒不用刀叉,可以直接用筷子吃飯了。
穆爾最上心,學得最快,半個小時後他便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技巧。但有些老外實在太笨,怎麽也夾不住菜,筷子在他們手裏成了一件不中用的工具。有的老外急得滿頭是汗,一再說用筷子怎麽能吃飯呢?
梁曉秀以穆爾為榜樣耐心地一個個教他們,一個小時後,妮娜終於學會了使用筷子,緊接著又有5個人學會了使用筷子。其餘5個人還在琢磨筷子
梁曉秀讓學會用筷子的人拿毛筆聯係寫橫豎,讓沒學會用筷子的人繼續練習用筷子。
不知不覺一個半小時到了。
梁曉秀說:“今天的課就到這兒,明天我們繼續練習。中國老話說:萬事開頭難,學中國水墨畫也是如此。你們要有心理準備。不過開過頭後,往後就會相對容易一些。有誌者事竟成,我相信經過刻苦的訓練,你們最終會掌握中國水墨畫的技巧。好,明天見!”
梁曉秀說完話就到廚房準備做卷餅了。宋福祿跟著她也來到廚房,他讓她歇著,由他來做卷餅。
那天下課後,穆爾負責收錢。他和每個人收了20歐元,一共收了200歐元,拿著錢來到廚房把錢交給宋福祿。
他說:“宋先生,這是梁小姐的講課費,請你收好。”
宋福祿接過錢後說:“穆爾,一天收一次錢太麻煩,你以後一星期收一次,一次和每個人收100歐元,這樣省事。”
“好,我下次就那麽收。”那天在課堂上梁曉秀當眾表揚他筷子用得好,他心裏非常高興。他覺得自己不僅能賣好卷餅,也一定能把中國畫學好。
穆爾走後,宋福祿忍不住樂出了聲。梁曉秀問他笑什麽。
他說:“曉秀,你這錢掙得也太容易了吧?以前你總說老外傻,我還不相信;今天我信了。一個半小時,你說了幾句話,接著教他們怎樣用筷子,有拿毛筆比劃了幾次,他們就乖乖拿出200歐元。你說他們不是傻子,是什麽?”
梁曉秀也笑了。
她首先想通過教老外學畫畫學會法語,為今後的大發展奠定基礎。不會說法語,在法國寸步難行。她已經有了一些法語基礎知識,正好可以借課堂的機會和那些老外練口語。與其說她在教老外學畫畫,還不如說老外在教她學法語。
其次,她想通過接觸那些老外,摸透他們的心理狀況、思維習慣乃至生活方式。總之,她要深入到老外的骨髓裏,把他們琢磨透。她認為宋福祿對老外的了解程度非常淺,不過是皮毛而已。她就不一樣:今後要在法國長期生活,不了解老外怎麽能生活得好呢?
最後,她了解老外的目的,是為了做好生意,做大生意。她認為,在法國要想做大生意,就必須對老外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課堂為她提供了了解老外的最佳平台;她要把這個平台利用好,為她今後做生意做好準備工作。
整理出三個目的後,她感到很欣慰。
緊接著她又想到了一個重要問題:她會教課嗎?
收老外的錢,教老外學畫畫,她不敢馬虎,不敢糊弄老外;她要實實在在教人家學畫畫,要教會他們怎樣畫中國水墨畫。她在腦子裏過了一遍10個學員,其中有5個退休的老教授,3個大學的行政人員,1個大學生,一個家庭主婦。此外還有妮娜母子倆。那些人都是有文化的人,不可能隨便糊弄。
她想這可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呀,必須做好充分的案頭工作。
畫畫是她上中學時的業餘愛好,如今派上了用場,她既高興又有點不安。倘若真能靠畫畫就能掙到錢,那當然好了:她多了一條掙錢的路子。不安的是,她怎麽樣才能教好人家呢?她根本就講不出什麽繪畫理論,她隻會畫畫。
想來想去,她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先期隻教動手能力;後期再講繪畫理論。她認為理論是實踐的積累,實踐多了,自然就有理論了。
第一天正式開課,她先做了一個開場白,由宋福祿給她翻譯。
她說:“我教中國畫的主要方式是:培養你們的動手能力,換句話說,我直接教你們怎麽樣畫中國水墨畫,而不教你們中國的繪畫理論。你們看我這樣教如何?”
一位教授說:“梁小姐,你這個辦法好!直接、有力、立竿見影。”
她接著說:“我的課程為10個月,一星期上5天課,一次一個半小時。你們看如何?”
一個老外問道:“梁小姐,10個月後我們能達到什麽水平?”
“能畫出基本的中國水墨畫,就是說,掌握了水墨畫的基本技法。至於畫出高水平的中國水墨畫,那還需要長期的摸索,訓練,琢磨,提高。”
老外學員同意10個月的課程。
梁曉秀從怎樣正確握毛筆開始教老外學畫畫,她發現那些老外的手不像中國人的手那麽靈活,他們把毛筆握得不是太緊,就是太鬆,總是不得要領。
她便反複強調不會握筆就不會畫中國水墨畫,所以他們必須首先訓練手。為了訓練他們的手,她特意帶來了筷子,讓他們練習怎樣使用筷子。她說會用筷子,就會用毛筆。
那些老外第一次接觸筷子,對筷子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人說,中國人的筷子承擔著西方人使用的刀叉功能,一雙筷子就解決了刀叉的全部功能。又有人說,中國筷子本身就有藝術性,可以訓練手的靈巧性。
筷子與毛筆直接發生了聯係,老外感到不可思議。他們說,刀叉就不可能與畫油畫的畫筆發生任何聯係;中國藝術就是和西方藝術不同。
宋福祿在一旁聽了隻想笑,他悄悄告訴梁曉秀說:“這幫老外我看比穆爾那小子還傻!你說什麽,他們信什麽,筷子和毛筆能有什麽聯係?這不扯淡嘛!”
“你別說閑話,我在上課呢。”
梁曉秀給老外示範怎樣使用筷子。她讓穆爾拿來一個大盤子,在盤子裏麵放了幾種生蔬菜,她用筷子夾蔬菜,動作又快又麻利,讓老外看得目瞪口呆。
12個老外按照梁曉秀示範,開始練習使用筷子,梁曉秀逐一指點。
宋福祿站在旁邊看熱鬧,心想這幫老外要是學會了用筷子,將來到他們的中餐館吃飯倒不用刀叉,可以直接用筷子吃飯了。
穆爾最上心,學得最快,半個小時後他便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技巧。但有些老外實在太笨,怎麽也夾不住菜,筷子在他們手裏成了一件不中用的工具。有的老外急得滿頭是汗,一再說用筷子怎麽能吃飯呢?
梁曉秀以穆爾為榜樣耐心地一個個教他們,一個小時後,妮娜終於學會了使用筷子,緊接著又有5個人學會了使用筷子。其餘5個人還在琢磨筷子
梁曉秀讓學會用筷子的人拿毛筆聯係寫橫豎,讓沒學會用筷子的人繼續練習用筷子。
不知不覺一個半小時到了。
梁曉秀說:“今天的課就到這兒,明天我們繼續練習。中國老話說:萬事開頭難,學中國水墨畫也是如此。你們要有心理準備。不過開過頭後,往後就會相對容易一些。有誌者事竟成,我相信經過刻苦的訓練,你們最終會掌握中國水墨畫的技巧。好,明天見!”
梁曉秀說完話就到廚房準備做卷餅了。宋福祿跟著她也來到廚房,他讓她歇著,由他來做卷餅。
那天下課後,穆爾負責收錢。他和每個人收了20歐元,一共收了200歐元,拿著錢來到廚房把錢交給宋福祿。
他說:“宋先生,這是梁小姐的講課費,請你收好。”
宋福祿接過錢後說:“穆爾,一天收一次錢太麻煩,你以後一星期收一次,一次和每個人收100歐元,這樣省事。”
“好,我下次就那麽收。”那天在課堂上梁曉秀當眾表揚他筷子用得好,他心裏非常高興。他覺得自己不僅能賣好卷餅,也一定能把中國畫學好。
穆爾走後,宋福祿忍不住樂出了聲。梁曉秀問他笑什麽。
他說:“曉秀,你這錢掙得也太容易了吧?以前你總說老外傻,我還不相信;今天我信了。一個半小時,你說了幾句話,接著教他們怎樣用筷子,有拿毛筆比劃了幾次,他們就乖乖拿出200歐元。你說他們不是傻子,是什麽?”
梁曉秀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