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計甚妙。”於是曹公立即晉見漢獻帝。漢獻帝受製於曹操,唯有照著曹操的意思發布召令。曹操立即派人到洛陽宣讀召令,然後帶著漢獻帝迴到許昌,並以許昌為都。

    仲明領了封賞,便與管亥、徐晃商量對策。

    “如今天子要我討伐長安張濟,恐怕是曹操假天子之手,耗洛陽兵力。”

    “兄弟,我們怕他什麽,他讓我們打,我們打就是了,又不是打不過,得了長安,氣死曹操!”管亥真是快人快語。

    “攻下長安不是問題,擴充地盤是好事,可是一打完長安,曹操又會命令我們去打其他諸侯,這樣一來就沒完沒了,而且大耗民力,勞民傷財,不可取啊。”

    “多拿得一些地盤不是挺好的嗎?”管亥開始不耐煩了,叫嚷著,而徐晃在一旁聽著,一言不發。

    “徐將軍有何見解?”仲明轉問徐晃。

    “現在長安形勢混亂,宜一舉拿下,穩定民心。如大人要我攻打長安,我必在十日這內取之。”

    “好!”仲明覺得徐晃也頗有見解,繼續說:“不過攻城掠寨固然重要,但治理發展才是根本。地盤太多,不好管理。攻下長安,先以洛陽、長安為根據地,發展經濟,民富兵強,自然民心歸附。然後建立軍事基地,培養一支精銳部隊,等一切時機成熟,才是時候向外擴展。”

    “大人的見解比我高明多了。”徐晃聽了仲明此番話,讚歎不已。

    “仲兄弟,你講得太複雜了,我這粗人一點都聽不懂。”管亥又在叫嚷。

    “大哥,你這樣說就不對了,人嘛,總不能停滯不前,必須要不斷完善自己。來,我給你配了一個老師,他專門教你讀書識字,多看些書,對打仗有用的。”

    “我都這把年紀,母雞般的大字都不認識一籮筐,還讀什麽書?”管亥知道仲明給他配了老師,他可不要。可是仲明也不肯讓步,堅決讓管亥讀書。

    “言歸正傳,這次攻下長安,隻圍不打,可以的話就不要圍了。”

    “那是何故?”管亥越來越搞不懂仲明的意圖。

    “我們隻需要得了長安以東、以南的地盤就可以了,至於打不打長安,那就無所謂了,一個城池,要來也沒什麽用處,我們要的土地和民心。而且沒打下長安,曹操就不會命令我們去打其他地方,我們就有時間發展陝西南部和中部地區。待時機成熟,再向北擴充,吞並袁紹的勢力。”

    “兄弟好計策!”管亥雖然是粗人一個,但是聽仲明分析得頭頭是道,不由得發出由衷的讚歎。

    “此次作戰計劃,由徐晃攻城,鄧艾作為後應,負責接管城池。”

    “兄弟,為什麽不讓我去?”管亥得知自己沒有任務,急得大叫:“鄧艾是什麽人啊?我要跟他比試比試。”

    此時門外進來一個黑黑實實、肌肉發達的大漢,個頭一點都不比管亥小。

    “我來介紹,這就是鄧艾將軍。”仲明指著大漢,忙向眾人介紹,“此次戰略攻城為次,管理為重,必須要派一位文武雙全,膽色過人的將領才可,鄧將軍正好勝任。大哥,你驍勇善戰,人所共知。如今大哥要是出征,洛陽便無人助我,萬萬不可。”

    “久聞鄧將軍大名,聽說將軍善排兵布陣,事跡在鄉間廣為流傳,今日得以一見,一定要向將軍請教。” 徐晃一見鄧艾,大為歡喜。

    “徐將軍過獎,我自知才疏學淺,三年前到洛陽求學,勤奮用功,今承蒙郡守不棄,我一定趁此機會,一展所學。”鄧艾頗為謙虛。

    管亥本來有點不服氣,但見鄧艾如此風度,氣便消了。正所謂識英雄重英雄,轉眼間,眾將相談甚歡。仲明對兩人講述此次戰略重點,用半年時間攻占長安,同時在陝西建立長安軍區,徐晃為軍區司令,鄧艾為副司令。此時,仲明已經統一軍隊的編製,使用現代軍隊的編製。徐晃和鄧艾領會了仲明的作戰意圖,便下去各自準備。

    三天後,徐晃率領五萬精銳之師殺向長安,鄧艾在第四天帶著一萬人馬出發了。由於大軍武器精良,且人人奮勇殺敵,一路上沒有受到多少任何抵抗,便得了城池,有的守城將領打都不打就出城投降。洛陽大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對當地百姓秋毫無犯。占領一個城池後,鄧艾開始頒布洛陽法令,宣布了一係列惠民政策,並組織當地百姓修築水利,教授百姓各種耕種畜牧知識,深受百姓擁護。這樣一來,整個長安地區的百姓都希望洛陽大軍快點到來。本來不出十日,便可攻到長安,但是徐晃遵照仲明的吩咐,沒有急著進軍,等鄧艾占領地區穩定以後才繼續向前推進,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徐晃才占領了陝南和陝西中部地區,隻剩下長安沒攻占。此時徐晃和鄧艾已經匯合,駐紮在長安城一百裏處駐紮軍隊,不攻城,也不圍城。後來按照仲明的意思,在那裏建起了軍事基地,正式命令為長安軍區,建造兵工廠,軍需廠,從洛陽征來一批技術人員,專門製造現代武器和軍需設備。

    長安亂黨張濟曾經多次派侄子張繡出城攻打洛陽大軍,可是每次都徒勞無功,且傷亡不少,而洛陽大軍卻絲毫無損。此後,長安亂黨隻求自保,再不敢出城挑戰。

    年末,陝南地區出現罕見的豐收,而洛陽地區已經連續豐收三年,而且兩地的畜牧業、製造業以及商業大有發展,百姓過上了殷實富足的生活。因此,仲明聲譽大增,深得兩地人民的愛戴,而且附近地區的百姓也紛紛前來拋家棄業,遷移到仲明管轄的地區。仲明一一接納,並建造大量的工廠、礦場,為這些移民提供就業機會,妥善地安置了這此新移民。這時雖然長安仍在張濟控製之中,但長安城中的百姓幾乎都逃出城外,投靠仲明,長安幾乎是一座空城。

    眨眼間,又過了一個月,長安糧盡,張濟隻好棄城而去,向北逃跑,投靠袁紹。長安兵士大部分不願意跟隨他們走,見他們離去,便打開城門,迎接徐晃。於是,徐晃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占了長安。此時陝西隻剩下陝北地區在袁紹控製之中,其餘均為仲明所獲。

    在過去的三年裏,仲明已建立了學校一百多所。因此,仲明正式確立選拔製度,任職的大小官員均由學校裏的學生中選拔,有些屢立戰功的將領和有功績的文官均被送去學校深造。管亥首當其衝地被仲明抓去學習文化、軍事,而且但凡各行業的佼佼者均被送到學校培養,深造出來之後被委以要職。由於有了這一選拔製度,培養出各方麵的技術人才十萬多人,各個地區的賢能良士、飽學之士均來投靠仲明。有如薑維,才二十出頭,一直在迴薑生活,聽得仲明招賢納士,於是進入仲明所建的學校學習,由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才華出眾。還有一批有才之士也跟薑維差不多,如鍾會,自小在長安長大,之後到洛陽求學,經過五年係統的學習,博學多才,通曉當今大勢,對現代軍事理論有著深刻見解。

    在短短四年內,各行各業均繁榮發展,人口急劇增加,物質空前豐盛。而且仲明成功製造出發動機,許多手工工場陸續發展成機械化工廠,逐漸建立一批以長安、洛陽為首的半自動化城市。

    此時,袁術在揚州(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及江蘇、安徽南部)稱帝,曹操假天子之名,號令四方諸侯討伐袁術。仲明接到召令,與眾人商議對策。

    管亥首先發話:“仲兄弟,正好趁此機會逐鹿江南,打吧。”管亥經過深造後,說話也開始文縐縐,而且不無道理。

    薑維則提出建議,說:“不妥,揚州地區乃富庶之地。眾諸侯眼紅已久,如我方奪之,必犯眾怒,不可不可。”

    這時,鄧艾也說:“如果攻占揚州部分地區,戰線過長,與洛陽、長安不能互相唿應,難以防守,還不如不去。我軍應該繼續攻打袁紹,占領陝西北部,繼而攻打山西,方為良策。”

    鍾會也讚成鄧艾的意見:“如果攻打揚州,必定要水戰,我軍不善水戰,即以此之短攻彼之長,乃兵家大忌。”

    仲明考慮良久,才說:“如不從曹操討伐袁術,曹操動怒,必然帶兵來討,得想個法子緩住曹操。袁術、袁紹本為兄弟,如今袁術稱帝造反,袁紹也脫離不了關係,不如我借口說袁紹協同袁術造反,先誅袁紹,再討袁術。這樣一來可以應付曹操,二來可以擴大地盤。大家認為如何?”

    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不錯,於是散會。仲明修書一封,命人送去許昌。

    曹操看了信,知道仲明找借口不來協助自己攻打袁術,氣得七竅生煙,但念在將要與袁術交戰,此時不能樹敵太多,而且有仲明牽製袁紹,也確實少了後顧之憂。這筆帳以後再跟仲明算清楚,曹操打定了主意,於是出兵討伐袁術,並迴信給仲明,要仲明立即攻打袁紹。

    仲明收到迴信,立即派遣徐晃、薑維二人各帶精兵五萬,兵分兩路,夾攻袁紹。徐晃從長安向北出發,進軍陝北,薑維從洛陽出發,進軍山西。鄧艾、鍾會也各帶兵一萬,負責善後,接管城池,從中接應二人。臨行前,仲明一再吩咐四人不可急攻,隻準一步步向前推進,城池為次,民心為重,兩路人馬半年後合圍太原,隻圍不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魔國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仲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仲明並收藏大魔國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