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明下山以後,才想起自己不曉得怎麽去洛陽,想迴去找管亥問路,但又恐管亥一再挽留,隻好作罷,走到哪裏算哪裏,於是見路就走,專挑人多的路和大路走,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北海城,城門上寫著鬥大的兩個字“北海”。仲明之前聽管亥說過,北海郡的太守是孔融,小學的時候就學過《孔融讓梨》的課文,孔融禮讓精神已經成為仲明所在的時代道德典範。仲明心想,如果見一下這個東漢名儒,也不枉此次時空旅行,於是大踏步走進城門。卻沒想到一進城門,便被守城的兵士抓住,被縛了起來。仲明不解,便大唿:“為何捉我?”
有一個兵士答道:“你乃黃巾奸細,現捉你去交由宗將軍發落。”仲明聽罷,大感驚奇,他們是怎麽知道我的事情呢,一時也想不清楚,隻管大唿冤枉。
“你還有什麽好抵賴的,有鄉民見到你從金銀山下來,你必定是山賊派來剌探軍情的。”說完,便推著仲明走。仲明知道大事不好,弄不好被殺頭也是有可能的。可恨自己為什麽不是個武林高手,此刻毫無反抗之力,隻有跟著兵士走,見到他們所說的宗將軍再作打算,想來他們也不會無緣無故我把剁了。
兵士把仲明帶到宗將軍的軍帳中,參見過宗將軍後,向宗將軍稟報了情況。原來此宗將軍姓宗名寶,統領北海城中兵馬。但見此人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全身坳黑,形容甚是嚇人。自見過管亥尊容後,仲明就覺得古代的人的樣貌要比現代人兇惡,於是努力地克製自己,叫自己要冷靜,不要怕。
“大膽黃巾賊,你們在城中還有多少同黨?”宗寶大叫,臉上的青筋暴現,雙眼凸圓。
雖然嚇了仲明一跳,但仲明沒有慌亂,冷冷地說:“我不是黃巾軍。”
“你還作抵賴,有人看見你在金銀山下來!少抵賴,不然讓你償償我宗寶的厲害。”宗寶用力一拍擺在前麵的桌幾,那麽厚的一張桌幾幾乎被打爛。
仲明在來的路上已經想好了對策,盡管對方兇惡,但他不怕。於是慢慢解釋,說:“我確實是從金銀山下來,可是我是為了探聽黃巾山賊的動靜,才冒險上山,如今已探得重要情報,特來向太守大人稟報。”
“果然?”宗寶將信將疑。
“果然!”仲明答道。
“當真?”宗寶又問。
“當真!”仲明想起這是戲劇的對白,覺得很滑稽。
“那你趕快說出來!”宗寶有些急躁。
仲明見宗寶急躁,就越要故弄玄虛,捉弄他,說:“軍機要務,除了見太守大人,我誰都不說。”
“媽的,你這個家夥,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太守大人的大將,統領全城,有什麽軍機要務我不能知道嗎?你快快說來。”宗寶開始動怒。
仲明知道適可而止,於是說:“管亥對北海城窺視已久,不用多久,就要舉兵侵犯,山賊兵多,有五萬之眾,北海兵少,請將軍早作準備。”
“哈哈,管亥奸賊,實屬無名鼠輩,盡管來吧,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就他殺一雙。”宗寶得意洋洋。
仲明知道此人托大,暗暗歎氣,孔融怎會用此人統領兵士。但又想見孔融一麵,於是就想後拍拍宗寶馬屁,讓他帶自己去見孔融。“將軍的實力是全城皆知,有將軍在,管亥此人不足為慮,不過在下受人所托,還有要事向太守大人稟報,勞煩將軍代為引見。”
宗寶覺得仲明向他報告了黃巾的動靜,覺得此人可信,於是帶他去見孔融。來到太守府,孔融正在府中。孔融聽說有人求見,立即接見了仲明。隻見孔融四十五歲左右,麵容清秀,頭戴綸巾,身材偏瘦,穿一身儒生長袍,從容閑雅。仲明暗暗稱讚,覺得孔融好象以前上大學的一位國學教授,隻是教授較老一些,多了幾分仙風道骨,而眼前的孔融卻更加優雅別致。見了孔融,仲明立即上前打躬作揖 :“孔使君好。”古代一方郡守或州長均可稱作使君,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孔融連忙還禮:“先生安好,先生前來所為何事?”孔融見仲明氣度與眾不同,定然不是鄉間俗子,但也看不出是權貴人物,更不是能武之人,所以稱仲明為先生。
“我姓仲名明,有緊急軍情向使君報告。”仲明答道:“黃巾餘黨管亥正窺視北海已久,現正謀籌起兵來犯,請使君早作準備。”
“多謝先生前來相告,宗將軍可以禦之。”孔融似乎對宗寶充滿信心。
宗寶此時也大聲叫道:“管亥此賊,我想抓他很久了,此次一定教他知道我鐵槍的厲害。”
“那就有勞將軍多作防禦準備。”孔融對此很滿意。
“還有一事,徐州陶謙陶使君前些時候無意得罪了曹操,曹操現興兵討伐徐州,場言進城之日,無論男女老幼,一個不留。曹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殺人盜墓,令人發指!現又兵困徐州,徐州已派糜竺前來求救,即日將到。我得知此事,速來稟報。”《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故事提到,曹操接老爸曹崇到兗州,曹崇經過徐州,徐州州長陶謙出境相迎,大設筵宴,款待兩日,並派下手下軍將張闓帶兵五百護送曹崇上路。張闓乃是黃巾餘黨,走投無路才投靠陶謙,心有不甘。護送途中,見曹家財物甚多,立起賊心,半夜殺死曹崇一家,劫走財物,到山中落草。曹操得知後,悲痛欲絕,誓要血洗徐州。仲明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頗為熟悉,於是向孔融提及此事,博取孔融信任。
孔融大驚:“如何是好?”慌忙請仲明入席,一邊用宴,一邊商議此事。
“使君不用過於擔心,曹兵雖強,但陶公聲名遠播,一旦有難,四方必救。此次兵禍,非陶公之罪,若陶公向四方救援,青州田楷,平原劉備必然出兵相助,再加上北海,三路人馬聯結,可與曹軍相抗。”仲明不知道隻知道劉備現在平原郡做郡守,而不知道田楷為何人,隻是知道《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依書直說。
而孔融不知道此點,隻是覺得仲明分析得極有道理,似是個博學之才,大加讚賞:“先生所言甚是,可否立即發兵救徐?”
“不可!管亥對北海虎視眈眈,如現在兵發徐州,則城內空虛,管亥必然來犯,北海則落入賊人之手。”仲明覺得孔融似乎對行軍打仗一竅不通,看來管亥說得對,孔融雖然名儒,但在用兵方麵卻是個大草苞。
“那如之奈何?”孔融又問。
“請使君歡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到時自有抵禦辦法。”仲明心中有數,說話開始大言不慚。
孔融見仲明如此自信,料定此人必定是飽學之士,於是放下心頭大石,盛情款待仲明。宴後,仲明洗了個美美的玫瑰香熏熱水澡,自從來到古代,從來沒有這麽舒服過。穿越時空的時候到底出了什麽問題?博士現在正幹著什麽呢?仲明不時都想很多這樣的問題,可是毫無頭緒。目前,隻好聽天由命,隨遇而安。
第二天醒來,仲明吃完早飯,孔融便來邀請他去出去視察,看看北海的風土人情。雖然時下天下大亂,可是北海城內依然民風純樸,百姓安居樂業,百業昌盛。原來孔融自從來到北海上任,便建立學校,表彰儒術,教育鄉間子弟,所以城鄉求學蔚然成風。
“仲先生何處人氏,師承何處?”孔融問仲明。
“在下廣州人氏,寒窗苦讀十數載。為尋找故人,四處周遊。”
“廣州?好象沒有這個地名。”孔融覺得奇怪。
“廣州就在南嶺以南,南海以北。”仲明也覺得奇怪,怎麽管亥和仲明都沒聽說廣州這個地名,於是大概描述了廣州地位置。
“那裏屬交州和荊州,你說的應該是南海郡,那裏是交州啊。”孔融直言。
“哦,原來這樣,請怨在下孤陋寡聞。”仲明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時代並沒廣州這個地名,哎呀,鬧出個大笑話。
“交州乃南蠻之地,竟然出了仲先生這樣的人物,少有啊!”仲明居然說錯自己家鄉的名稱,孔融感到十分驚訝,但從他昨天對戰局形勢的分析,又是一副專家模樣,更感驚奇,於是又問:“先生苦讀十數載,必然是飽學之士,哪一方麵見長?”
這一問就把仲明問傻了,仲明的確讀了十多年的書,大學以前都是基本教育,到了大學,學的是物理學,專攻原子物理,出來工作以後就搞起計算機編程。如果直接跟孔融說這個,他一定不知所雲。啊,有了,我那個時代的耕種技術一定比這個時代的先進,於是答道:“在下專攻農田水利。使君設立的學舍是學習儒家學問,何不建立一些農業學舍,讓有道之士教農民學習種植的學問,提高種植產量?”
聽到這個建議,孔融覺得十分新奇,細想之下,又覺得有理,於是想繼續聽下去,說:“先生所言甚是,願聞其詳。”
仲明心想,孔融真的要考我哩,隨便說點東西搪塞一下就好,想完就繪聲繪色地說:“農業收成好壞,關鍵在於有無足夠的水源,所以先搞好水利工程,引導水源,善用水源,才可充分地灌溉農田。而水利工程,首當其衝的是因勢利導,開坑鑿渠。”
孔融覺得仲明說得頭頭是道,連連點頭稱好。
仲明見狀,繼續說下去:“另外,農業所用到的牲畜可集中飼養,由專人照料,這樣可以提高飼養的效率,可解決耕牛和馬匹不足的困難。”
“先生見解獨到,別出心裁,真是難得的奇才啊,漢室有先生這樣的人才,乃百姓之福啊。”孔融居然把仲明誇到這個高度,嚇了仲明一跳,沒想到21世紀的一些普通常識卻成了古代的驚人偉論,仲明覺得自己儼然成了農業專家。
接下來的幾天,仲明不但與孔融不斷地探討農田水利方麵的事情,還向孔融請教儒學。說到儒學,孔融就是大專家,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孫,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內容大抵為申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仲明第一次親身感受到古代儒學大師的風采,深深為孔融的才學所折服,亦受益良多。
有一個兵士答道:“你乃黃巾奸細,現捉你去交由宗將軍發落。”仲明聽罷,大感驚奇,他們是怎麽知道我的事情呢,一時也想不清楚,隻管大唿冤枉。
“你還有什麽好抵賴的,有鄉民見到你從金銀山下來,你必定是山賊派來剌探軍情的。”說完,便推著仲明走。仲明知道大事不好,弄不好被殺頭也是有可能的。可恨自己為什麽不是個武林高手,此刻毫無反抗之力,隻有跟著兵士走,見到他們所說的宗將軍再作打算,想來他們也不會無緣無故我把剁了。
兵士把仲明帶到宗將軍的軍帳中,參見過宗將軍後,向宗將軍稟報了情況。原來此宗將軍姓宗名寶,統領北海城中兵馬。但見此人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全身坳黑,形容甚是嚇人。自見過管亥尊容後,仲明就覺得古代的人的樣貌要比現代人兇惡,於是努力地克製自己,叫自己要冷靜,不要怕。
“大膽黃巾賊,你們在城中還有多少同黨?”宗寶大叫,臉上的青筋暴現,雙眼凸圓。
雖然嚇了仲明一跳,但仲明沒有慌亂,冷冷地說:“我不是黃巾軍。”
“你還作抵賴,有人看見你在金銀山下來!少抵賴,不然讓你償償我宗寶的厲害。”宗寶用力一拍擺在前麵的桌幾,那麽厚的一張桌幾幾乎被打爛。
仲明在來的路上已經想好了對策,盡管對方兇惡,但他不怕。於是慢慢解釋,說:“我確實是從金銀山下來,可是我是為了探聽黃巾山賊的動靜,才冒險上山,如今已探得重要情報,特來向太守大人稟報。”
“果然?”宗寶將信將疑。
“果然!”仲明答道。
“當真?”宗寶又問。
“當真!”仲明想起這是戲劇的對白,覺得很滑稽。
“那你趕快說出來!”宗寶有些急躁。
仲明見宗寶急躁,就越要故弄玄虛,捉弄他,說:“軍機要務,除了見太守大人,我誰都不說。”
“媽的,你這個家夥,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太守大人的大將,統領全城,有什麽軍機要務我不能知道嗎?你快快說來。”宗寶開始動怒。
仲明知道適可而止,於是說:“管亥對北海城窺視已久,不用多久,就要舉兵侵犯,山賊兵多,有五萬之眾,北海兵少,請將軍早作準備。”
“哈哈,管亥奸賊,實屬無名鼠輩,盡管來吧,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就他殺一雙。”宗寶得意洋洋。
仲明知道此人托大,暗暗歎氣,孔融怎會用此人統領兵士。但又想見孔融一麵,於是就想後拍拍宗寶馬屁,讓他帶自己去見孔融。“將軍的實力是全城皆知,有將軍在,管亥此人不足為慮,不過在下受人所托,還有要事向太守大人稟報,勞煩將軍代為引見。”
宗寶覺得仲明向他報告了黃巾的動靜,覺得此人可信,於是帶他去見孔融。來到太守府,孔融正在府中。孔融聽說有人求見,立即接見了仲明。隻見孔融四十五歲左右,麵容清秀,頭戴綸巾,身材偏瘦,穿一身儒生長袍,從容閑雅。仲明暗暗稱讚,覺得孔融好象以前上大學的一位國學教授,隻是教授較老一些,多了幾分仙風道骨,而眼前的孔融卻更加優雅別致。見了孔融,仲明立即上前打躬作揖 :“孔使君好。”古代一方郡守或州長均可稱作使君,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孔融連忙還禮:“先生安好,先生前來所為何事?”孔融見仲明氣度與眾不同,定然不是鄉間俗子,但也看不出是權貴人物,更不是能武之人,所以稱仲明為先生。
“我姓仲名明,有緊急軍情向使君報告。”仲明答道:“黃巾餘黨管亥正窺視北海已久,現正謀籌起兵來犯,請使君早作準備。”
“多謝先生前來相告,宗將軍可以禦之。”孔融似乎對宗寶充滿信心。
宗寶此時也大聲叫道:“管亥此賊,我想抓他很久了,此次一定教他知道我鐵槍的厲害。”
“那就有勞將軍多作防禦準備。”孔融對此很滿意。
“還有一事,徐州陶謙陶使君前些時候無意得罪了曹操,曹操現興兵討伐徐州,場言進城之日,無論男女老幼,一個不留。曹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殺人盜墓,令人發指!現又兵困徐州,徐州已派糜竺前來求救,即日將到。我得知此事,速來稟報。”《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故事提到,曹操接老爸曹崇到兗州,曹崇經過徐州,徐州州長陶謙出境相迎,大設筵宴,款待兩日,並派下手下軍將張闓帶兵五百護送曹崇上路。張闓乃是黃巾餘黨,走投無路才投靠陶謙,心有不甘。護送途中,見曹家財物甚多,立起賊心,半夜殺死曹崇一家,劫走財物,到山中落草。曹操得知後,悲痛欲絕,誓要血洗徐州。仲明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頗為熟悉,於是向孔融提及此事,博取孔融信任。
孔融大驚:“如何是好?”慌忙請仲明入席,一邊用宴,一邊商議此事。
“使君不用過於擔心,曹兵雖強,但陶公聲名遠播,一旦有難,四方必救。此次兵禍,非陶公之罪,若陶公向四方救援,青州田楷,平原劉備必然出兵相助,再加上北海,三路人馬聯結,可與曹軍相抗。”仲明不知道隻知道劉備現在平原郡做郡守,而不知道田楷為何人,隻是知道《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依書直說。
而孔融不知道此點,隻是覺得仲明分析得極有道理,似是個博學之才,大加讚賞:“先生所言甚是,可否立即發兵救徐?”
“不可!管亥對北海虎視眈眈,如現在兵發徐州,則城內空虛,管亥必然來犯,北海則落入賊人之手。”仲明覺得孔融似乎對行軍打仗一竅不通,看來管亥說得對,孔融雖然名儒,但在用兵方麵卻是個大草苞。
“那如之奈何?”孔融又問。
“請使君歡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到時自有抵禦辦法。”仲明心中有數,說話開始大言不慚。
孔融見仲明如此自信,料定此人必定是飽學之士,於是放下心頭大石,盛情款待仲明。宴後,仲明洗了個美美的玫瑰香熏熱水澡,自從來到古代,從來沒有這麽舒服過。穿越時空的時候到底出了什麽問題?博士現在正幹著什麽呢?仲明不時都想很多這樣的問題,可是毫無頭緒。目前,隻好聽天由命,隨遇而安。
第二天醒來,仲明吃完早飯,孔融便來邀請他去出去視察,看看北海的風土人情。雖然時下天下大亂,可是北海城內依然民風純樸,百姓安居樂業,百業昌盛。原來孔融自從來到北海上任,便建立學校,表彰儒術,教育鄉間子弟,所以城鄉求學蔚然成風。
“仲先生何處人氏,師承何處?”孔融問仲明。
“在下廣州人氏,寒窗苦讀十數載。為尋找故人,四處周遊。”
“廣州?好象沒有這個地名。”孔融覺得奇怪。
“廣州就在南嶺以南,南海以北。”仲明也覺得奇怪,怎麽管亥和仲明都沒聽說廣州這個地名,於是大概描述了廣州地位置。
“那裏屬交州和荊州,你說的應該是南海郡,那裏是交州啊。”孔融直言。
“哦,原來這樣,請怨在下孤陋寡聞。”仲明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時代並沒廣州這個地名,哎呀,鬧出個大笑話。
“交州乃南蠻之地,竟然出了仲先生這樣的人物,少有啊!”仲明居然說錯自己家鄉的名稱,孔融感到十分驚訝,但從他昨天對戰局形勢的分析,又是一副專家模樣,更感驚奇,於是又問:“先生苦讀十數載,必然是飽學之士,哪一方麵見長?”
這一問就把仲明問傻了,仲明的確讀了十多年的書,大學以前都是基本教育,到了大學,學的是物理學,專攻原子物理,出來工作以後就搞起計算機編程。如果直接跟孔融說這個,他一定不知所雲。啊,有了,我那個時代的耕種技術一定比這個時代的先進,於是答道:“在下專攻農田水利。使君設立的學舍是學習儒家學問,何不建立一些農業學舍,讓有道之士教農民學習種植的學問,提高種植產量?”
聽到這個建議,孔融覺得十分新奇,細想之下,又覺得有理,於是想繼續聽下去,說:“先生所言甚是,願聞其詳。”
仲明心想,孔融真的要考我哩,隨便說點東西搪塞一下就好,想完就繪聲繪色地說:“農業收成好壞,關鍵在於有無足夠的水源,所以先搞好水利工程,引導水源,善用水源,才可充分地灌溉農田。而水利工程,首當其衝的是因勢利導,開坑鑿渠。”
孔融覺得仲明說得頭頭是道,連連點頭稱好。
仲明見狀,繼續說下去:“另外,農業所用到的牲畜可集中飼養,由專人照料,這樣可以提高飼養的效率,可解決耕牛和馬匹不足的困難。”
“先生見解獨到,別出心裁,真是難得的奇才啊,漢室有先生這樣的人才,乃百姓之福啊。”孔融居然把仲明誇到這個高度,嚇了仲明一跳,沒想到21世紀的一些普通常識卻成了古代的驚人偉論,仲明覺得自己儼然成了農業專家。
接下來的幾天,仲明不但與孔融不斷地探討農田水利方麵的事情,還向孔融請教儒學。說到儒學,孔融就是大專家,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孫,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內容大抵為申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仲明第一次親身感受到古代儒學大師的風采,深深為孔融的才學所折服,亦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