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西出函穀,道統流傳!


    將剩餘的兩卷經書收起來,老聃隻是你往前走了一步,那洞府外一直睡覺的青牛就慢慢的站了起來。


    輕撫牛頭之後,那老聃這才慢慢的坐在了青牛後背之上,被那青牛載著朝西而去。絲毫沒有什麽留戀之感。


    青牛雖然步伐緩慢,但若是有修行之人看到必然會驚駭不已。


    因為那青牛不過一盞茶的功夫便能夠行進數裏之地,牛蹄之下無論山路多崎嶇都如履平地一般。


    函穀關,城樓之上。


    一位身著官服的中年人仰天看去,隻見紫氣東來,心中頓時就是一震,急忙低頭掐指測算,過了片刻之後臉上神色頓時變得欣喜起來。


    “有聖人前來!?”


    低唿一聲之後,那中年人便急匆匆的走下城樓,吩咐守軍將城門打開,隨後獨自一人站在官道上眺東而望,眼神之中滿是期許的目光。


    此人便是函穀關關令,尹喜。


    自幼修道,尹喜自然是對著漫天紫氣東來心中激動不已,聖人並非自己能夠測算的存在,而剛剛自己居然能夠算出來有聖人東來,那麽便說明自己同這聖人關係匪淺。


    是聖人指點,自己才能夠算出來這場機緣,對他來說,這便是一次機會。


    此時站在官道上眺望,自然是心急如焚。


    過了不知道多久,尹喜看著遠處官道盡頭出現了一頭青牛,而那青牛之上還有一老者坐在上麵。


    仰頭朝著天上看去,隻見那紫氣愈發濃鬱起來,而青牛之後的天空中並無紫氣流轉。


    知道眼前這位怕就是自己要等的聖人,尹喜心中自然是激動不已。


    急忙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衣冠,隨後朝著老聃趕來的方向行了一記大禮,一頭嗑在地上不在動彈。


    青牛之上,老聃隻是輕輕瞥了一眼遠處跪在官道上的尹喜,嘴角微微揚起。


    等到青牛行至尹喜的跟前,隻見那尹喜抬頭再次一拜,高聲說道:“關令尹喜,見過聖人!”


    聽到對方直唿自己聖人,老聃微微一笑,開口說道:“你為何這般稱唿我?”


    “迴稟聖人,弟子自幼學習典籍,有觀星望氣隻能,先前在城樓至上見紫氣東來,便知道聖人自東而來,望聖人見諒!”


    搖頭失笑一聲,老聃目光落在尹喜的身上,隨後開口說道:“你又沒有錯誤,貧道為何要原諒你。”


    聽到這話,尹喜便心中一喜,隨後恭恭敬敬的邀請道:“聖人可否屈尊入關,在弟子舍下停留片刻?”


    “引路吧。”老聃淡淡的說道。


    尹喜心中一喜,急忙站起身來,手牽著那青牛的韁繩,親自引著青牛進入關隘內,直奔府邸而去。


    二人剛剛入府落座,尹喜便將老聃安排在了主座之上,自己坐南麵北,朝著老聃便行了一禮。


    “聖人在上,弟子知道聖人不遠停留俗世之中,懇請聖人賜書,弟子定當弘揚天下,以惠後世!”


    尹喜心中也是無奈,聖人東來這函穀關,自己測算的時候便知道聖人不會停留太久,西出必有大事要做,自己自然是不敢讓聖人停留太長時間。


    但是道統不易,如今典籍本就稀少,眼下聖人前來,自己當然要問上一問,可有典籍留下。


    隻見那老聃靜靜的看著尹喜,眼中金光閃爍,此時已然是在心中推演眼前的尹喜是不是自己可以托付之人。


    如今見了真麵目,氣運纏身,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心中打定主意,隻見那老聃輕咳一聲說道:“賜書一事倒是沒有什麽,隻是有一事需要說明。”


    “但請聖人示下。”尹喜心中一喜,急忙叩首說道。


    “你我雖有師徒緣分,但隻是贈書之緣,你不能隨貧道一同離開。”


    話音剛落,尹喜便是一愣,隨即眉頭皺了皺,開口說道:“弟子明白了。”


    老聃微微頷首,接著說道:“此次貧道西出,你我有緣自會相見,貧道賜你書卷五千言,你當傳下道統。機緣之地便在蜀地青羊肆。”


    “弟子謹遵聖人之言!”


    “那便準備準備吧,今日貧道便開始講授。”老聃輕聲說道。


    那尹喜心中一喜,急忙帶著老聃朝著自己府上的講經台走去。


    是日,老聃於函穀關講授五千言,關令尹喜一一記錄,耗時百天,著書百卷,終成道統典籍。


    函穀關外,老聃端坐青牛之上,麵帶微笑的看著臉色有些傷感的尹喜,開口說道:“終有一別,看開就好。”


    尹喜輕輕點了點頭,隨後躬身說道:“師父慢走。”


    “有你在這凡世,倒是讓貧道省了不少的力氣,東海有他鬼穀子,貧道有你尹喜足以。貧道去也!”


    哈哈大笑幾聲之後,老聃輕喚座下青牛,那青牛馱著老聃自西而去,紫氣於天空之中凝聚隨著老聃消失在了官道之上。


    天空中也隻是留下來了老聃的誦經聲。


    “道可道,非常道……”


    ……


    吳越之地,數十年的征戰互有攻伐,堪稱百戰之地。


    鄉間也因為連年征戰,反倒是孤寡老幼極多,青壯之人即便是有,也多是傷殘之人。


    一處農舍當中,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身著布衣靠坐於草棚之下,略顯蒼老的眼神朝著東方望了望,隨後開始專心刻著字。


    此人便是吳國大將孫武,自好友伍子胥被殺之後,效命吳國的孫武便自解兵權,歸隱鄉野之地,開始專心修訂自己早年所著兵書。


    一生征戰到底是讓他有些心累,一時間不問世事,倒是讓他有些輕鬆起來。


    鄉野的小路之上,三道人影慢慢走了過來,一男一女還有一位乖巧可愛的小女孩。


    “娘,咱們為何不用術法,反倒是一路走來?”


    那女子低頭看了一眼自己身邊的女兒,輕笑道:“難得你能憋了一路,到了地方才問出這句話來。”


    “聖人有令讓你爹渡化此人,我等自然是要遵循一些規矩才對。”


    另一邊的那名男子一身勁裝,眉宇之間滿是淩厲的氣勢,倒是給人一副生人勿進的架勢。


    三人便是在湛廬山鑄劍的歐冶子一家人,待第七柄劍鑄造完成之後,隻剩下最後一柄神劍還未鑄造完成。


    湛廬山已然不太適合,歐冶子需要尋找另外一處鑄劍之地,隻是在此期間,自己需要遵循諭令,來這鄉野之中渡化一位聖人歸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之龍族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門並收藏神話之龍族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