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草原,蚊蟲非常的多。


    黃河周邊的草原,是最肥沃的草原。


    自從貞觀四年李靖帶領大軍滅掉了東突厥之後,薛延陀在真珠可汗夷男的帶領下,接管了大部分東突厥的地盤。


    而東突厥原來的人馬,基本上都南遷到了黃河以南,作為大唐邊疆的屏障。


    這個策略,要是放在後世,肯定是很被人詬病的。


    不過,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倒也不能算是失敗。


    整體來說,貞觀一朝,投降後的東突厥貴族還是比較聽話的,對大唐也算比較忠心,基本上起到了邊疆的屏障作用。


    “可汗,前麵就是東突厥一個三千多人的大部落所在地,就讓孩兒帶兵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吧。”


    曳莽作為真珠可汗的長子,這一次也是親自跟著夷男出征。


    原來,自從去年大唐采取了“推恩令”的手法之後,夷男對薛延陀的控製力大為下降。


    為了避免局勢進一步的惡化,他果斷的挑起了薛延陀和東突厥的矛盾。


    先是雙方不斷的有一些小衝突,到現在,夷男幹脆就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東突厥了。


    “區區一個三千人的部落,就不勞動大哥你出手了,小弟來搞定就行。”


    夷男的嫡長拔灼不甘落後。


    對於薛延陀來說,哪個部落攻打下來的地盤,裏麵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歸這個部落所有的。


    換句話說,如果曳莽打下了這個三千多人的部落,那麽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他得到了一批牛羊和俘虜,實力上了一個新的小台階。


    拔灼自然也是很清楚這個情況的,所以才會每一場戰事都要爭奪。


    草原上的戰事,往往都是發生在秋天,這個時候,牛羊馬匹都長了膘,牧民們也都開始閑了下來。


    但是,這一次,夷男卻是忍不住在夏天就出兵了。


    實在是再不來點動作,今秋天,薛延陀自己內部可能就要打起來了。


    不過,這麽一來,戰事必然不會持續很久,東突厥畢竟是有大唐罩著,夷男還不敢完全跟大唐翻臉。


    “你們不用爭了,一個從左邊進攻,一個從右邊出發,一起上吧。”


    夷男自然也是知道自己兩個兒子心中的小心思,所以幹脆就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得了夷男的命令,曳莽和拔灼各自領著一萬大軍,朝著東突厥的部落而去。


    ……


    在渭水旁邊,有幾百畝水田顯得格外的紮眼。


    離中秋還有兩個月呢,金黃色的稻穗就在微風中不斷的飄搖。


    金黃金黃的,就像是誰在田地裏鋪了一層金子。


    “王爺,這南洋來的稻穀,果然很不一般啊,居然這麽早就成熟了。”


    王玄策跟在李寬後麵,在稻穀收割前,親自確認一下情況。


    因為氣候的原因,李寬並沒有大量的讓人在水田裏種植雙季稻,隻是安排了幾百畝用來試種。


    這些試種的稻田,秧苗都是在暖棚裏育種的,算是節約了一段時間。


    要不然,長安城周邊,還真不是雙季稻的最佳種植地。


    如今長安城的早稻都已經熟了,想必安排在杭州和明州種植的應該也差不多了。


    “嗯,熟是熟了,不過這稻穗還是不夠長啊。”


    李寬在大唐還是第一次看到水稻,但是作為農村長大的娃,對水稻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像是後世比較優質的水稻,單單稻穗就長度可以達到十五厘米,甚至更長,並且粒粒飽滿,畝產輕鬆達到千斤。


    但是眼前這些水稻,雖然王玄策覺得很驚喜,李寬卻是覺得還是不行啊。


    這產量,絕對是連後世的一半都不到,撐死了就畝產兩三百斤稻穀吧。


    “王爺,這已經非常不錯了,聽種過水稻的江南商人說,我們的水稻比他看見的任何地方都要長得好。”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王玄策顯然不理解為何李寬還是不滿意。


    “算了,好歹是解決了兩季種植的問題,一年下來也有四五百斤的產量,比粟米還是要強很多的。”


    大唐的水稻,哪怕是南洋的稻種,跟後世的雜交水稻還是沒法比的。


    這麽一想,袁院士還真是大功臣!


    “那屬下就安排人手明天收割了,需要邀請戶部的戴尚書一起過來看一看嗎?”


    王玄策很清楚李寬推廣水稻種植的目的和決心。


    這早稻已經熟了,雖然晚稻的秧苗還沒有開始插,但是幾乎可以預見雙季稻是確實存在,並且可以在大唐推廣的了。


    “嗯,也給房相和溫相送一張帖子過去,看他們是否感興趣。”


    要讓水稻以最快的速度在大唐普及,李寬不準備采用推廣菘菜的方法。


    實在是糧食太重要了,而這個年代的糧食產量又實在是太低了。


    普通農戶的抗風險能力非常的低,一有饑荒就得出災民。


    ……


    楚王府種了很多水稻,這不是什麽新聞,長安城隨便哪個人都聽說過。


    不過,眼下還是六月份,李寬既然就邀請自己去看水稻的收割,這讓戴胄和房玄齡都覺得怪怪的。


    不過,考慮到楚王府怪事多,他們倒是都在第二天下朝後來到了楚王府別院。


    然後在李寬的親自帶領下,來到了早稻田旁邊。


    “這南洋的稻種,還真是有點不一樣,居然這麽短時間就熟了。”


    看到眼前金黃金黃的一片稻田,房玄齡有點吃驚。


    居然真的熟了!


    要知道,從插秧到現在,也就是三個多月而已,正常種植粟米的話,基本上是需要五六個月才能收割的。


    雖然還不確定是不是真的還能成功的再種植一季,不過房玄齡已經有點驚訝了。


    李寬不以為意的說:“早稻早稻,要是不能早熟,那就會耽誤晚稻的種植了。”


    “楚王殿下,聽說你這水稻田裏還養了不少的魚?”


    一旁的溫彥博倒是想起了年初時候的傳聞,也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如何了,是不是一會收割了水稻就有草魚鯽魚一起出產。


    “溫相,這早稻田因為要種植兩季,插秧的比較早,那時魚苗還沒有準備好,倒是沒有養魚。不過旁邊的中稻地裏卻是放了不少魚,估摸著一隻草魚也已經有了一斤左右了。”


    棉花和水稻,是今年李寬最關心的兩種作物。


    不管是哪一種,對大唐來說,意義都非常重大。


    所以不管是房玄齡問什麽,隻要和它們有關的,李寬基本上都能迴答。


    “這稻穀看上去倒是不錯,既然已經熟了,那就開始收割吧。”


    戴胄摘下一串稻穗,好好的看了看。


    這些稻穀雖然看上去還不錯,但是沒有真正收割之前,誰也搞不清楚產量到底如何。


    所以戴胄也好,房玄齡也好,大家的表現都還比較正常。


    李寬也不多囉嗦了,事實上他也有點好奇這個水稻的產量到底如何。


    這一塊的田地很規則,早有下人測量好了麵積,等李寬一聲令下,就有十幾個農夫一起下地開幹了起來。


    隻見鐮刀在田地間揮舞著,很快的就有一捆一捆的稻株擺放在了田壟間,有農夫在單稱柫上開始打穀。


    王玄策已經提前安排好了所有事情,不過是一刻鍾的功夫,就已經收割了半畝地了。


    “王爺,一百五十多斤了。”


    沒等一畝地全部收割完,王玄策就安耐不住的先讓人開始稱重了。


    “嗯。”


    “嗯?”


    李寬和戴胄的反映完全不同。


    “你說什麽,已經一百五十多斤了?”


    剛剛戴胄沒有太留意單稱柫裏麵的打穀情況,如今突然聽到已經有一百五十多斤了,覺得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雖然是還沒有曬幹的稻穀,但是一百五十多斤的話,還是很嚇人的,哪怕是曬幹了,也有一百二三十斤,這基本上就相當於一畝粟米的收成了。


    “戴尚書,從稻穀的收割到打穀,都是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進行的。你就是不相信我們說的話,也應該相信你的眼睛吧?”


    “楚王殿下,這水稻也不是什麽稀罕莊稼,江南道有許多人種植,為何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產量有這麽高的呢?”


    溫彥博親自去確認了一下剛剛過稱的稻穀,著實有一百多斤,這讓他覺得很是意外。


    “種子不同,江南道的稻穀種子拿到這裏種植的話,一畝地估計就隻能出產一百來斤,連江南都不如。”


    水稻沒有那麽神秘,大家不理解的是為何這個產量差異這麽大。


    “聽說觀獅山書院的農學院裏頭,各個生員天天在暖棚和地裏麵研究怎麽改善種子,莫非真的種子變化了,產量就會有這麽大的提高?”


    房玄齡心中很是激動,不過他控製表情的功夫很到位。


    “沒錯,其實這個情況,前幾年大家就看到了。那個菘菜,經過幾年的改良之後,畝產提高了好幾倍,形狀也有很大的變化。這水稻的種子如果能夠繼續改善下去,別說畝產兩三百斤,就是再翻一番也是很正常的。”


    缺少農藥和化肥的情況下,畝產千斤的水稻基本上就想都不要想了。


    李寬隻希望能夠把大唐的水稻畝產提高到五百斤就很滿意了。


    不過,房玄齡他們選擇性的忽略了李寬說的後半句,覺得那隻不過是一個比喻而已。


    “如果南洋來的這些稻種,畝產都有這麽高的話,那麽這個意義就太大了。”


    房玄齡開始期待秋天的到來,楚王府那幾萬畝水稻一起收割,就能徹底證明水稻的產量到底如何了。


    並且,有了這幾萬畝水稻的種子,哪怕是要在大唐大規模的推廣,也算是具備了基本條件了。


    就在眾人的討論聲中,第一畝早稻已經收割完了。


    “三百二十四斤,王爺,我們選取的這畝地是最普通的一片地,基本上其他的都不會比這差到哪裏去。”


    王玄策的臉上滿是笑容。


    被長安城的勳貴看了幾個月笑話,現在總算是扳迴了一局。


    “再收割一畝,如果產量還是這麽多的話,我覺得不用再等秋收了,現在就可以考慮明年如何推廣水稻種植了。”


    剛才過來的路上,也路過了一大片一季稻的種植地,那些稻苗長得非常壯實,怎麽看都不像是產量會比這個更差的樣子。


    “對啊,要是關中道都種上了水稻,那麽明年的糧食產量就能翻一番,農戶們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戴胄激動的不斷的捋著自己白花花的胡子。


    “咳咳!”


    李寬不得不打斷戴胄的幻想,“戴尚書,這關中道適合種植水稻的地區其實不算特別多。最主要的是大家還不習慣吃大米,要推廣水稻的話,我覺得江南道和山南道是最好的地方。”


    蘇常熟,天下足。


    宋朝的時候會有這個說法,足以說明蘇州和常州地區的糧食發展潛力巨大。


    江南水網密布,氣溫也比關中要暖和,最關鍵的是那一塊區域能很輕易的跟大運河相連接,將當地出產的糧食運輸到全國各地。


    至於山南道,李寬想到的是江漢平原地區,這裏也是一個大糧倉來著。


    可惜在大唐的時候,發展的還很緩慢。


    要知道後世的襄陽也是全國的重要產糧之地來著。


    當然,李寬選擇山南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裏距離長安城非常近,幾乎是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山南道是離長安最近的。


    等到山南道這裏的水稻種植發展起來之後,繼續往南就到了江南道的鄂州(不得不吐槽,大唐的江南道實在是太大了,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安徽這些省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都是屬於江南道,難怪後麵唐玄宗要把它拆分成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


    而鄂州可就是現在的武昌了,也是屬於適合發展農業的好地方。


    “楚王殿下說的是,這南洋來的水稻,產量比粟米高,比江南道原來的水稻產量也要高。真要是推廣,還是在江南道推廣是最容易的。”


    房玄齡倒是立馬就接受了李寬的建議。


    別看似乎在哪裏推廣都能增加稻穀產量,但是要是選擇的地方錯了,推廣的難度就會變大很多。


    就比如河北道,你要是逼著那裏的農戶去改種水稻,人家還不得起來造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孽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山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山堂並收藏大唐孽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