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微笑著:“媚兒,咱們夜裏就不談這些國事了。你陪朕走走,朕的心中有些不暢。”
武媚自以為是的猜測著:“陛下是又思念長孫皇後了?”
李世民用手臂摟著武媚的小腰:“媚兒不提,朕倒還想不起來。你一提,朕就想了。說來也怪,自從你來到朕的身邊,朕對長孫皇後的思念慢慢的變得淡,變得平和,不再那麽傷感。朕今天要跟你說的,是其他事情。”
李世民拉著武媚,到了禦花園太液池。太液池中有一座假山,取名蓬萊山。山中有一密室,密室裏還有一個地道,此地道可以直通宮外。
知道此地方的,隻有李世民和內衛。內衛隻聽命於李世民,必要時候,可以拿著李世民的親筆詔書調動地方軍隊。皇宮中,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策軍、左右千牛衛都直接聽命於皇上,是皇上的私人軍隊。
內衛,常常負責一些機密的事情。這些內衛,是李世民命人在天災人禍救下的孤兒,經過嚴密的訓練,組成的一支對李世民心存感恩的死士。
內衛毛弘闊已經在密室等待:“陛下。”
李世民問:“那件事查得怎麽樣?”
毛弘闊答:“還沒查根源在哪裏。每次查到私自散發書籍的那些人,那些人就死了。”
武媚聽得很是糊塗,直愣愣地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遞給了毛弘闊一個眼神,毛弘闊拿出了一本書,遞給了武媚。
武媚打開一看,上麵寫著:“唐三代後,女主武氏,將殺盡李氏子孫……”
武媚好奇的問:“陛下,這是什麽意思?”
李世民表情嚴肅:“這是有人想利用謠言,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朕目前還不知道是誰在造謠。此書講,唐三代後,武氏將為君王,殺盡李氏子孫。”
武媚驚訝:“武氏?臣妾的父親武士彠雖曾是開國功臣,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官居工部尚書,封應國公,卻早就離世了;臣妾的三伯父武士逸任韶州刺史,也早已經離世;二伯父武士讓根本沒有涉及官場;大伯父宣城公武士棱,跟隨陛下出征高句麗,身負重傷,於貞觀二十年(646年)三月二十三終是傷重無治離世了;臣妾同父異母的兩個兄長武元慶、武元爽跟著二伯父武士讓學習經商去了,也無官職;族兄武懷運、武惟良也非官場中人。剩下的,就是臣妾的姐姐武順嫁給了賀蘭越石,前不久臣妾收到母親的家書,姐夫賀蘭越石已經離世。妹妹武安嫁給了郭孝慎,前兩年就夫妻雙雙落水身亡,連子嗣都不曾留下。若說有武氏將要謀反,最有可能的就是臣妾了,臣妾嫁給了當今天子。陛下可要謀反?”
李世民大笑:“哈哈哈……媚兒莫要緊張。朕並沒說是武氏家族有謀反之意。造謠之人有兩種可能,一則是有謀反之心,以謠言籠絡人心;二則是為栽贓某人,而製造謠言,為的是讓眾人都相信有一位武姓人氏將來會謀反。可這書中所言又不明朗,並未講明武氏到底是誰。此事,朕還在調查之中。朕所不明白的是,為什麽會是女主武氏?這‘女主武氏’到底講的是誰?是女主武氏要謀反,還是有誰要陷害女主武氏?”
武媚撅著嘴,一臉的不高興:“陛下可是懷疑臣妾有謀反之心?那陛下可要小心了,臣妾如今白天依然如曾經做侍女時一樣,天天陪著陛下批閱奏章,晚上還夜夜都睡在您的枕邊,且還是習武之人,您可要多加小心了。”
李世民拿手指點了點武媚的腦袋:“你啊!你若是想要朕的性命,東征高句麗的時候就不會去救朕了。再說,謀反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一要順民心,二要實力足夠。且不說你一女子,朝中無權;就算是朝中宰相想要謀反,也非一件易事。曆代朝臣謀反,大多是位高權重的宰相,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如今,不管是朝中大臣,還是後宮嬪妃,都沒有一個武姓的人有謀反的能力。如今看來,定是有誰要栽贓某一個武姓之人,才在世間散播謠言。”
武媚不得不佩服李世民對時局的分析,以及對自身的信心。
李世民交代毛弘闊:“你繼續追查,查到結果後先不要打草驚蛇,稟報於朕,朕要親自處理此事。”
與此同時,徐惠一邊讓徐巧負責民間散發書籍與滅口的事,一邊還在想著如何突破與袁天罡之間的拉攏問題。
次日(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正月初十),李世民下詔明年仲春將要行幸泰山,其餘事項都按照貞觀十五年(641年)議定的泰山封禪事宜辦理。
他是想以此彰顯天子威儀,以震懾有反心的人。雖說他已經斷定是有人要栽贓武姓之人才會在民間散播謠言,但還不能確定散播謠言的是單純的嫁禍,還是一個有反心的人所為。
泰山封禪事宜的公布,並沒有讓民間的謠言得到製止。李世民讓內衛們一邊尋找謠言的根源,一邊將流傳於民間的《宮庭秘史》收起來焚燒掉。
徐巧發現有人收集民間的《宮庭秘史》,她悄悄迴到宮中,把事情告訴了姐姐徐惠。
徐惠低下頭想了許久,一直皺著眉頭,就像是一尊有體溫的雕像,一動不動。
徐惠的樣子嚇壞了徐巧,徐巧用雙手晃動著徐惠的胳膊:“姐姐,你沒事吧?”
徐惠這才揮了揮手:“我沒事,隻是在想如何處理這件事情。看來這武媚很是不好對付啊!看來我們要加大力度,多派人去抄寫書籍和發書籍了。我這邊,與袁天罡之間的事情進行得也不順利。我得想辦法從他的親人身上下手。”
徐巧沒敢停留,匆忙的離開,帶著一些金銀細軟,作為出去活動的經費。
徐惠幾乎是省吃儉用的湊下那些東西的,又因為她與武媚的關係走得很近,使得李世民雖未再寵幸於她,卻總是召她伺候於旁,並給了不少的賞賜。
可惜,再多的賞賜也無法填補她心中的傷。她要的是李世民的愛,而不是那些身外的世俗之物。
李世民能感覺到徐惠對他的情感,可是自從他對武媚產生了情感,就對其他女人都沒了興趣。他想用賞賜之物來安慰徐惠的心,隻看到虛假的歡笑,卻並不知徐惠在人後的傷感。
鄭賢妃為此更是心裏不平衡,她也深愛著李世民,同樣與武媚交好,所得到的待遇卻與徐惠相差甚遠。
好在,徐惠還能時常將李世民賞賜給她的東西分給鄭賢妃,使得鄭賢妃的心中稍微的好過一些,更讓她覺得徐惠待她是真的如姐妹一般。
這一天,徐惠來找鄭賢妃:“姐姐,聽說長安城裏有個算命先生,名叫袁守誠,所說的話可靈了,我們去看一看?”
鄭賢妃半信半疑:“妹妹想去,我便陪你前去。但姐姐始終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徐惠溫柔的笑著,笑裏有一種讓人琢磨不透的味道:“姐姐,全當是算著玩的,何必太過於認真?人生百年,好是漫長,於我於你都是一樣。孤獨中有一個可以慰藉心靈的借口,也未嚐不可。”
這話讓鄭賢妃的心中不免傷感,無聲的流下了兩行清淚:“也許渡日如年,正適合於你我吧!”
徐惠與鄭賢妃來到袁守誠的小攤上,這個小攤位,可說是生意興隆,很多的人在排對。
徐惠不管排對的人有多少,直接走到最前麵,給袁守誠遞了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徐婕妤和鄭賢妃拜見袁大師。”
袁守誠看完,對那些排對的人講:“不好意思,今日本大師有貴客來訪,請明日再來。”
排對的人紛紛散去,隻留下徐惠和鄭賢妃。
袁守誠拱手:“徐婕妤、鄭賢妃,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還是找一茶樓細說吧!”
徐惠並不吃驚,鄭賢妃卻很是吃驚:“你,你怎麽知道我們是後宮嬪妃?還知道得如此清楚?我們好像不曾相見過。”
徐惠給了袁守誠一個眼神,聰明的袁守誠道:“在下今天一早就算了一下,知道宮中會有兩位貴人前來。”
本不相信陰陽之說的鄭賢妃,此時卻不得不相信世間真的有無法解釋的陰陽學說:“大師乃神人也!今日,我來請客,大師可要為我好好算一算。”
袁守誠道:“您客氣了,在下榮幸之至。”
他們去了長安城中一家最好的茶樓,定了一個房間。
袁守誠因是袁天罡的叔叔,常與袁天罡談論朝中之事,就連後宮嬪妃找過袁天罡的,袁守誠也知道一二。
正當袁守誠想要為徐婕妤和鄭賢妃推算的時候,袁天罡的兒子袁客師前來找袁守誠,本意是想提醒袁守誠,要注意徐婕妤和鄭賢妃。
但這些話卻不好直說,袁客師便撒謊:“叔公,家父有急事找您,您去一趟?”
袁守誠眼見遇上了貴人,卻又出現這種事情,很是為難。
徐惠尋問:“大師,這位是?”
袁守誠道:“這是在下的侄兒袁天罡之子袁客師。”
這句話讓徐惠靈機一動,心中很是高興,心想著:“這可是天助我也。如果算計了袁天罡的叔叔,不見得袁天罡會就犯。如果算計的是他的兒子,也許就能十拿九穩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武媚自以為是的猜測著:“陛下是又思念長孫皇後了?”
李世民用手臂摟著武媚的小腰:“媚兒不提,朕倒還想不起來。你一提,朕就想了。說來也怪,自從你來到朕的身邊,朕對長孫皇後的思念慢慢的變得淡,變得平和,不再那麽傷感。朕今天要跟你說的,是其他事情。”
李世民拉著武媚,到了禦花園太液池。太液池中有一座假山,取名蓬萊山。山中有一密室,密室裏還有一個地道,此地道可以直通宮外。
知道此地方的,隻有李世民和內衛。內衛隻聽命於李世民,必要時候,可以拿著李世民的親筆詔書調動地方軍隊。皇宮中,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策軍、左右千牛衛都直接聽命於皇上,是皇上的私人軍隊。
內衛,常常負責一些機密的事情。這些內衛,是李世民命人在天災人禍救下的孤兒,經過嚴密的訓練,組成的一支對李世民心存感恩的死士。
內衛毛弘闊已經在密室等待:“陛下。”
李世民問:“那件事查得怎麽樣?”
毛弘闊答:“還沒查根源在哪裏。每次查到私自散發書籍的那些人,那些人就死了。”
武媚聽得很是糊塗,直愣愣地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遞給了毛弘闊一個眼神,毛弘闊拿出了一本書,遞給了武媚。
武媚打開一看,上麵寫著:“唐三代後,女主武氏,將殺盡李氏子孫……”
武媚好奇的問:“陛下,這是什麽意思?”
李世民表情嚴肅:“這是有人想利用謠言,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朕目前還不知道是誰在造謠。此書講,唐三代後,武氏將為君王,殺盡李氏子孫。”
武媚驚訝:“武氏?臣妾的父親武士彠雖曾是開國功臣,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官居工部尚書,封應國公,卻早就離世了;臣妾的三伯父武士逸任韶州刺史,也早已經離世;二伯父武士讓根本沒有涉及官場;大伯父宣城公武士棱,跟隨陛下出征高句麗,身負重傷,於貞觀二十年(646年)三月二十三終是傷重無治離世了;臣妾同父異母的兩個兄長武元慶、武元爽跟著二伯父武士讓學習經商去了,也無官職;族兄武懷運、武惟良也非官場中人。剩下的,就是臣妾的姐姐武順嫁給了賀蘭越石,前不久臣妾收到母親的家書,姐夫賀蘭越石已經離世。妹妹武安嫁給了郭孝慎,前兩年就夫妻雙雙落水身亡,連子嗣都不曾留下。若說有武氏將要謀反,最有可能的就是臣妾了,臣妾嫁給了當今天子。陛下可要謀反?”
李世民大笑:“哈哈哈……媚兒莫要緊張。朕並沒說是武氏家族有謀反之意。造謠之人有兩種可能,一則是有謀反之心,以謠言籠絡人心;二則是為栽贓某人,而製造謠言,為的是讓眾人都相信有一位武姓人氏將來會謀反。可這書中所言又不明朗,並未講明武氏到底是誰。此事,朕還在調查之中。朕所不明白的是,為什麽會是女主武氏?這‘女主武氏’到底講的是誰?是女主武氏要謀反,還是有誰要陷害女主武氏?”
武媚撅著嘴,一臉的不高興:“陛下可是懷疑臣妾有謀反之心?那陛下可要小心了,臣妾如今白天依然如曾經做侍女時一樣,天天陪著陛下批閱奏章,晚上還夜夜都睡在您的枕邊,且還是習武之人,您可要多加小心了。”
李世民拿手指點了點武媚的腦袋:“你啊!你若是想要朕的性命,東征高句麗的時候就不會去救朕了。再說,謀反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一要順民心,二要實力足夠。且不說你一女子,朝中無權;就算是朝中宰相想要謀反,也非一件易事。曆代朝臣謀反,大多是位高權重的宰相,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如今,不管是朝中大臣,還是後宮嬪妃,都沒有一個武姓的人有謀反的能力。如今看來,定是有誰要栽贓某一個武姓之人,才在世間散播謠言。”
武媚不得不佩服李世民對時局的分析,以及對自身的信心。
李世民交代毛弘闊:“你繼續追查,查到結果後先不要打草驚蛇,稟報於朕,朕要親自處理此事。”
與此同時,徐惠一邊讓徐巧負責民間散發書籍與滅口的事,一邊還在想著如何突破與袁天罡之間的拉攏問題。
次日(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正月初十),李世民下詔明年仲春將要行幸泰山,其餘事項都按照貞觀十五年(641年)議定的泰山封禪事宜辦理。
他是想以此彰顯天子威儀,以震懾有反心的人。雖說他已經斷定是有人要栽贓武姓之人才會在民間散播謠言,但還不能確定散播謠言的是單純的嫁禍,還是一個有反心的人所為。
泰山封禪事宜的公布,並沒有讓民間的謠言得到製止。李世民讓內衛們一邊尋找謠言的根源,一邊將流傳於民間的《宮庭秘史》收起來焚燒掉。
徐巧發現有人收集民間的《宮庭秘史》,她悄悄迴到宮中,把事情告訴了姐姐徐惠。
徐惠低下頭想了許久,一直皺著眉頭,就像是一尊有體溫的雕像,一動不動。
徐惠的樣子嚇壞了徐巧,徐巧用雙手晃動著徐惠的胳膊:“姐姐,你沒事吧?”
徐惠這才揮了揮手:“我沒事,隻是在想如何處理這件事情。看來這武媚很是不好對付啊!看來我們要加大力度,多派人去抄寫書籍和發書籍了。我這邊,與袁天罡之間的事情進行得也不順利。我得想辦法從他的親人身上下手。”
徐巧沒敢停留,匆忙的離開,帶著一些金銀細軟,作為出去活動的經費。
徐惠幾乎是省吃儉用的湊下那些東西的,又因為她與武媚的關係走得很近,使得李世民雖未再寵幸於她,卻總是召她伺候於旁,並給了不少的賞賜。
可惜,再多的賞賜也無法填補她心中的傷。她要的是李世民的愛,而不是那些身外的世俗之物。
李世民能感覺到徐惠對他的情感,可是自從他對武媚產生了情感,就對其他女人都沒了興趣。他想用賞賜之物來安慰徐惠的心,隻看到虛假的歡笑,卻並不知徐惠在人後的傷感。
鄭賢妃為此更是心裏不平衡,她也深愛著李世民,同樣與武媚交好,所得到的待遇卻與徐惠相差甚遠。
好在,徐惠還能時常將李世民賞賜給她的東西分給鄭賢妃,使得鄭賢妃的心中稍微的好過一些,更讓她覺得徐惠待她是真的如姐妹一般。
這一天,徐惠來找鄭賢妃:“姐姐,聽說長安城裏有個算命先生,名叫袁守誠,所說的話可靈了,我們去看一看?”
鄭賢妃半信半疑:“妹妹想去,我便陪你前去。但姐姐始終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徐惠溫柔的笑著,笑裏有一種讓人琢磨不透的味道:“姐姐,全當是算著玩的,何必太過於認真?人生百年,好是漫長,於我於你都是一樣。孤獨中有一個可以慰藉心靈的借口,也未嚐不可。”
這話讓鄭賢妃的心中不免傷感,無聲的流下了兩行清淚:“也許渡日如年,正適合於你我吧!”
徐惠與鄭賢妃來到袁守誠的小攤上,這個小攤位,可說是生意興隆,很多的人在排對。
徐惠不管排對的人有多少,直接走到最前麵,給袁守誠遞了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徐婕妤和鄭賢妃拜見袁大師。”
袁守誠看完,對那些排對的人講:“不好意思,今日本大師有貴客來訪,請明日再來。”
排對的人紛紛散去,隻留下徐惠和鄭賢妃。
袁守誠拱手:“徐婕妤、鄭賢妃,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還是找一茶樓細說吧!”
徐惠並不吃驚,鄭賢妃卻很是吃驚:“你,你怎麽知道我們是後宮嬪妃?還知道得如此清楚?我們好像不曾相見過。”
徐惠給了袁守誠一個眼神,聰明的袁守誠道:“在下今天一早就算了一下,知道宮中會有兩位貴人前來。”
本不相信陰陽之說的鄭賢妃,此時卻不得不相信世間真的有無法解釋的陰陽學說:“大師乃神人也!今日,我來請客,大師可要為我好好算一算。”
袁守誠道:“您客氣了,在下榮幸之至。”
他們去了長安城中一家最好的茶樓,定了一個房間。
袁守誠因是袁天罡的叔叔,常與袁天罡談論朝中之事,就連後宮嬪妃找過袁天罡的,袁守誠也知道一二。
正當袁守誠想要為徐婕妤和鄭賢妃推算的時候,袁天罡的兒子袁客師前來找袁守誠,本意是想提醒袁守誠,要注意徐婕妤和鄭賢妃。
但這些話卻不好直說,袁客師便撒謊:“叔公,家父有急事找您,您去一趟?”
袁守誠眼見遇上了貴人,卻又出現這種事情,很是為難。
徐惠尋問:“大師,這位是?”
袁守誠道:“這是在下的侄兒袁天罡之子袁客師。”
這句話讓徐惠靈機一動,心中很是高興,心想著:“這可是天助我也。如果算計了袁天罡的叔叔,不見得袁天罡會就犯。如果算計的是他的兒子,也許就能十拿九穩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