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暫且不提,蜀漢江山乃是諸葛丞相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打造,大王此舉,隻怕也傷了九泉之下的丞相。 ”費禕道。
“大膽!”
王寶玉眉毛一豎,猛拍了下桌子。
“微臣口述心想,並非愚忠,懷有重啟蜀漢之意。”費禕解釋了一句,又說:“實不相瞞,大王之能勝蜀王千倍,定可開創海內一統之大業,興邦於百世。”
“這些恭維的話就沒必要說了,我想讓你迴去,幫助劉禪打理朝政。切記,莫生異心,否則別怪我翻臉無情。”王寶玉陰沉著臉鄭重發出了警告。
“謹遵大王吩咐!”
費禕先是一愣,連忙點頭,早就不想呆在彝陵城,實在太閑,容易胡思亂想。
安排走了費禕之後,王寶玉走出大門,越含章樓的這些墊子和網兜越覺得別扭,嚴重影響高樓的美觀,吩咐蔡文姬道:“文姬,把這些東西都撤了,他們愛死就去死,我也不想攔著。”
“寶玉?”蔡文姬略微沉吟,勸說道:“得天下必得人心,這些人不過愚忠而已,罪不至死,當以安撫為上。”
“世上天天都在死人,何況他們幾個?”王寶玉不以為然:“再者說,從古至今,枉殺忠良的賢君聖主大有人在,幾人無過?可曾又因此動搖他們的根基?”
“寶玉,你,變了。”蔡文姬滿臉黯然,又說:“若你執意如此,我照做便是,對外也說是我的主意,不為寶玉英明抹黑。”
“不用你替我背黑鍋,我王寶玉一人做事一人當,後果更不用自己的女人去承擔。”王寶玉大手一揮。
“寶玉擔負罵名,文姬感同身受,與自己擔當又有何異。昨日匈奴階下囚,今歲彝陵人上人,文姬置於死地而後生,身上一絲一縷,皆是寶玉所賜,再怎麽付出,又怎會慘過昨夕?”蔡文姬說著屈膝跪了下來,語氣柔和但十分堅定。
王寶玉微微發出了一聲歎息,他早就感覺到自己的異樣,心如鐵石,殺意濃重,時常有視蒼生如草芥之感,難道帝王都是如此嗎?
王寶玉轉身離去,蔡文姬則跪在地上很久,侍從糾結服從大王命令還是靜候王後勸諫,也都跟著沒動。
在蔡文姬的堅持下,蜀漢的官員得以保存性命,王寶玉不再關心這些事兒,全權交給了蔡文姬。
隻不過蔡文姬此舉,也讓女人們驚了心,當初那個對她們百般寵溺的大王,已經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
薑維被任命為先鋒,王寶玉帶著馬雲祿以及五萬兵馬,過了漢江,直奔合淝。
卻說陌千尋帶領馬岱王平及十萬大軍,兵臨長安城下,司馬昭帶領著父親留下的五萬兵馬駐紮在這裏,身邊的謀士正是程昱的兒子程武。
因為陌千尋的行軍速度太快,以至於長安剛剛收到消息,就被突然而至的十萬大軍團團圍住,連棄城而走的機會都沒有。
“程先生,又該如何是好?”司馬昭真的慌了神,敵軍來勢洶洶,毫無防備。
“守城不戰,太尉必會率軍前來救援,屆時我軍突然出城,裏外夾擊,敵軍必敗。”程武道。
“宛城亦為重地,一旦失去,隻恐洛陽不保。”司馬昭道。
“聖上自可遷往許都等地,再圖大業,但若是丟了長安,西部皆歸了王寶玉也,我大魏將萬劫不複,國將不國。”程武道。
司馬昭聽從了程武的建議,吩咐士兵們全力防守,等待援兵的到來,而陌千尋來勢洶洶,卻按兵不動,偶爾發起了幾次攻城,卻都是小規模的,不會對長安的穩定造成太大的影響。
得知戰爭終於打起來了,天水長安宛城告急,魏國朝野上下,亂成一團,曹叡頭大如鬥,幾乎束手無策。
如今的王寶玉,收了蜀漢的兵馬,兵力總數近六十萬,而且戰鬥力相當強悍,相對於已經征戰多年,連勞動力都匱乏的各國而言,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能人異士在荊州遍地開花,如果他們也參與戰事,諸國抵抗也隻是時常長短的問題。
“聖上,當務之急,當救援長安,重建西側防線。”辛毗提議。
“不可,朝中不過五萬兵馬,豈能不顧聖上安危。”曹爽立刻提出了反對。
天水五萬,長安五萬,司馬懿手握十萬大軍,而合淝等地也有五萬,加上駐守洛陽的五萬大軍,如此算來,魏國已經有了三十萬兵馬,如此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問題是兵力過於分散,若要集合一處,被荊州軍鑽了空子,將有割肉補瘡之憂。
事實上,魏國還有十萬大軍,隻是現在根本沒法用,東北鮮卑大軍已經逼近邊界,遼東公孫淵同樣蠢蠢欲動,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眾人爭執之時,太尉司馬懿的加急信來了,懇求聖上遷都,長安不可失,他要放棄宛城,率軍去救長安。
“聖上,此事不可,司馬懿分明惦記其子安危,假公濟私,至聖上於不顧。”曹爽怒道。
“聖上,臣覺得太尉所言有理,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辛毗力挺司馬懿。
遷都?親自參與設計,剛剛修好的華麗皇宮,還沒住熱乎就要走,這能讓曹叡怎麽能心甘情願,但是,他也清楚長安的重要性,從爺爺曹操開始,就一直苦心經營西部防線。
“國事為大,便依太尉所言,棄宛城,保長安,至於遷都一事,稍後再議。”曹叡終於下定了決心。
司馬懿得了聖旨,激動的淚光盈盈,從私心的角度論,他更希望兒子司馬昭能夠平安。陌千尋何許人也,堪稱王寶玉的左膀右臂,頭號軍師,司馬懿料定,若是遲疑,非但長安不保,兒子也難脫身。
司馬懿棄宛城而走,率軍日夜兼程,趕赴長安救援。飛雲鼠占據宛城之後,稍作停留,立刻追隨司馬懿的腳步而去。
正在行軍途中的司馬懿,聽到了這個消息,汗毛孔中都直冒涼氣,在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聰明反被聰明誤,他中計了,荊州兵馬並非誌在洛陽,而是想要先剿滅他們父子。
<dd id="foottips"></dd><dd ss="tags"><b>tags:</b></dd>
“大膽!”
王寶玉眉毛一豎,猛拍了下桌子。
“微臣口述心想,並非愚忠,懷有重啟蜀漢之意。”費禕解釋了一句,又說:“實不相瞞,大王之能勝蜀王千倍,定可開創海內一統之大業,興邦於百世。”
“這些恭維的話就沒必要說了,我想讓你迴去,幫助劉禪打理朝政。切記,莫生異心,否則別怪我翻臉無情。”王寶玉陰沉著臉鄭重發出了警告。
“謹遵大王吩咐!”
費禕先是一愣,連忙點頭,早就不想呆在彝陵城,實在太閑,容易胡思亂想。
安排走了費禕之後,王寶玉走出大門,越含章樓的這些墊子和網兜越覺得別扭,嚴重影響高樓的美觀,吩咐蔡文姬道:“文姬,把這些東西都撤了,他們愛死就去死,我也不想攔著。”
“寶玉?”蔡文姬略微沉吟,勸說道:“得天下必得人心,這些人不過愚忠而已,罪不至死,當以安撫為上。”
“世上天天都在死人,何況他們幾個?”王寶玉不以為然:“再者說,從古至今,枉殺忠良的賢君聖主大有人在,幾人無過?可曾又因此動搖他們的根基?”
“寶玉,你,變了。”蔡文姬滿臉黯然,又說:“若你執意如此,我照做便是,對外也說是我的主意,不為寶玉英明抹黑。”
“不用你替我背黑鍋,我王寶玉一人做事一人當,後果更不用自己的女人去承擔。”王寶玉大手一揮。
“寶玉擔負罵名,文姬感同身受,與自己擔當又有何異。昨日匈奴階下囚,今歲彝陵人上人,文姬置於死地而後生,身上一絲一縷,皆是寶玉所賜,再怎麽付出,又怎會慘過昨夕?”蔡文姬說著屈膝跪了下來,語氣柔和但十分堅定。
王寶玉微微發出了一聲歎息,他早就感覺到自己的異樣,心如鐵石,殺意濃重,時常有視蒼生如草芥之感,難道帝王都是如此嗎?
王寶玉轉身離去,蔡文姬則跪在地上很久,侍從糾結服從大王命令還是靜候王後勸諫,也都跟著沒動。
在蔡文姬的堅持下,蜀漢的官員得以保存性命,王寶玉不再關心這些事兒,全權交給了蔡文姬。
隻不過蔡文姬此舉,也讓女人們驚了心,當初那個對她們百般寵溺的大王,已經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
薑維被任命為先鋒,王寶玉帶著馬雲祿以及五萬兵馬,過了漢江,直奔合淝。
卻說陌千尋帶領馬岱王平及十萬大軍,兵臨長安城下,司馬昭帶領著父親留下的五萬兵馬駐紮在這裏,身邊的謀士正是程昱的兒子程武。
因為陌千尋的行軍速度太快,以至於長安剛剛收到消息,就被突然而至的十萬大軍團團圍住,連棄城而走的機會都沒有。
“程先生,又該如何是好?”司馬昭真的慌了神,敵軍來勢洶洶,毫無防備。
“守城不戰,太尉必會率軍前來救援,屆時我軍突然出城,裏外夾擊,敵軍必敗。”程武道。
“宛城亦為重地,一旦失去,隻恐洛陽不保。”司馬昭道。
“聖上自可遷往許都等地,再圖大業,但若是丟了長安,西部皆歸了王寶玉也,我大魏將萬劫不複,國將不國。”程武道。
司馬昭聽從了程武的建議,吩咐士兵們全力防守,等待援兵的到來,而陌千尋來勢洶洶,卻按兵不動,偶爾發起了幾次攻城,卻都是小規模的,不會對長安的穩定造成太大的影響。
得知戰爭終於打起來了,天水長安宛城告急,魏國朝野上下,亂成一團,曹叡頭大如鬥,幾乎束手無策。
如今的王寶玉,收了蜀漢的兵馬,兵力總數近六十萬,而且戰鬥力相當強悍,相對於已經征戰多年,連勞動力都匱乏的各國而言,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能人異士在荊州遍地開花,如果他們也參與戰事,諸國抵抗也隻是時常長短的問題。
“聖上,當務之急,當救援長安,重建西側防線。”辛毗提議。
“不可,朝中不過五萬兵馬,豈能不顧聖上安危。”曹爽立刻提出了反對。
天水五萬,長安五萬,司馬懿手握十萬大軍,而合淝等地也有五萬,加上駐守洛陽的五萬大軍,如此算來,魏國已經有了三十萬兵馬,如此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問題是兵力過於分散,若要集合一處,被荊州軍鑽了空子,將有割肉補瘡之憂。
事實上,魏國還有十萬大軍,隻是現在根本沒法用,東北鮮卑大軍已經逼近邊界,遼東公孫淵同樣蠢蠢欲動,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眾人爭執之時,太尉司馬懿的加急信來了,懇求聖上遷都,長安不可失,他要放棄宛城,率軍去救長安。
“聖上,此事不可,司馬懿分明惦記其子安危,假公濟私,至聖上於不顧。”曹爽怒道。
“聖上,臣覺得太尉所言有理,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辛毗力挺司馬懿。
遷都?親自參與設計,剛剛修好的華麗皇宮,還沒住熱乎就要走,這能讓曹叡怎麽能心甘情願,但是,他也清楚長安的重要性,從爺爺曹操開始,就一直苦心經營西部防線。
“國事為大,便依太尉所言,棄宛城,保長安,至於遷都一事,稍後再議。”曹叡終於下定了決心。
司馬懿得了聖旨,激動的淚光盈盈,從私心的角度論,他更希望兒子司馬昭能夠平安。陌千尋何許人也,堪稱王寶玉的左膀右臂,頭號軍師,司馬懿料定,若是遲疑,非但長安不保,兒子也難脫身。
司馬懿棄宛城而走,率軍日夜兼程,趕赴長安救援。飛雲鼠占據宛城之後,稍作停留,立刻追隨司馬懿的腳步而去。
正在行軍途中的司馬懿,聽到了這個消息,汗毛孔中都直冒涼氣,在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聰明反被聰明誤,他中計了,荊州兵馬並非誌在洛陽,而是想要先剿滅他們父子。
<dd id="foottips"></dd><dd ss="tags"><b>tags:</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