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吳國皇帝孫權臨朝,環顧眾人道:“朕聽聞海外有島,名曰夷州,四季如春,物產富饒,朕有意派兵訪之,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顧雍聞言微微皺眉,這個地方他多少有些耳聞,臨海居民有將此地稱作仙島者,傳聞當年秦始皇派出徐福的隊伍,就是要去這裏尋找不死的仙草。曆代皇帝把生死看得比常人更重,由此說來,稱帝的孫權也動了長生不老的心思。
“聖上,臣以為不可,”剛才武昌返迴的陸遜,大膽出列道。
孫權不太高興,故作平靜的問道:“伯言有何高見,”
“臣曾經聽聞此地甚是蠻荒,男女老幼,不分尊卑,同寢同食,殺人為樂,如此教化不開之地,訪之無益,徒勞無功。”陸遜直言道。
孫權默不作聲,虞翻擅於溜須拍馬,看了眼聖上臉上的風向標,出來反駁道:“伯言此言差矣,以上所論,皆為道聽途說,臣卻聽聞此地民風淳樸,甚知禮儀,且夷州物產豐饒,風景如畫,實為佳境。”
孫權微微點頭,此時太傅張昭也提出了反對意見:“聖上,老臣也覺得不可。”
孫權更加不悅,但敬重其年邁忠貞,還是客氣的說道:“張公有何高論,”
“隔海甚遠,得其地而不可居,卻為無用之舉。”張昭言簡意賅的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朕之義弟王寶玉,東征西討,北上南下,難道說其所征得的都是無用之地嗎,”
孫權看似隨口一問,顧雍聽得更明白了,聖上這是打定主意要去夷州啊,王寶玉沒帶好頭。顧雍正保持沉默想心思,突然聽到自己被點名。
“元歎,你意下如何,”
“迴稟聖上,臣以為不知其地詳情,妄談無益,可派兵一探,若遇險情,即可折返,再思良策。”顧雍道。
到底是顧雍知道朕的心思啊,孫權滿意的點頭,隨即說道:“丞相所言有理,不知詳情,妄談無益,朕決定派兵一探究竟,何人願意領兵,”
“末將願往,”
“末將願往,”
“”
隨著孫權的話音剛落,幾十名大將應聲出列,紛紛請命,孫權龍顏大悅,正想點名朱然,大將衛溫卻衝到了前頭,高聲道:“聖上,臣熟知當地海域,懇請率軍前往。”
“臣願與衛將軍一同前往,”大將諸葛直也上前一步,跟衛溫站在了一起。
“好,傳朕旨意,命衛溫與諸葛直兩位將軍率精兵一萬,前去夷州。”孫權興奮的說道。
衛溫諸葛直立刻叩謝皇恩,趾高氣揚,覺得建功立業的機會終於來了。
張昭陸遜紛紛微微搖頭,覺得孫權當皇帝之後更加的任性,江東所轄的區域不小,至於開拓疆土之事,大可將目光放在中原,荊州就是離嘴巴最近的一塊肥肉。
聖上好似不務正業,卻要對一座蠻荒海島磨刀霍霍,勞民傷財,真不知道他心裏是怎麽想的。
散朝之後,張昭與顧雍一路同行,不免埋怨道:“元歎一向敢於直諫,今日怎附和聖上行此荒謬之事,”
“張公,聖上欲造萬載基業,豈是我等能強行阻擋,”顧雍擺了擺手,又說:“我江東雖無餓死之人,但人口尤顯不足,若是能將夷州人口引入,倒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
“元歎深謀遠慮,子布佩服。”張昭終於懂了,點頭讚道。
顧雍在朝廷上的話說得很清楚,派兵一探,遇到麻煩就撤退,這一頁也就這麽翻過去了。但是孫權並沒有聽進去,上次王寶玉送他的所謂仙草已經用完,這些草藥帶給自己的好處那真是太多了,吃得香睡得穩,身體健康狀況跟三十歲時差不多,這可是有目共睹的。
總是伸手跟別人要不是法子,所以在孫權看來,占不占夷州是次要的,隻要朝中大臣都能同意派兵去夷州就行,孫權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從那裏找到能讓自己長生不老的東西。
所以早朝後,孫權將領軍的衛溫留下,屏退左右,對他一陣秘密囑咐,叮囑他一旦上島後,要仔細尋找那些靈草靈藥。
衛溫這才明白了孫權的真正意圖,連忙點頭答應,心頭那叫一個感動萬分,唯有皇帝最信任的人才會接到這類任務。衛溫豪情萬丈,當然也將顧雍的話拋之腦後。
因為不清楚夷州的具體位置,衛溫和諸葛直率領一萬精兵,駕駛五十艘戰船,從臨海郡出發,駛入了茫茫大海,一邊行進,一邊摸索。
這二人雖然武藝不錯,卻缺乏真正領兵打仗的經驗,尤其是衛溫,為了爭功,硬說自己熟悉這裏的海域,其實來到浩瀚無邊的大海之中,他比誰都慌張。同時,戰船的數量太少,這些都為此次征戰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海域遼闊,衛溫和諸葛直沒有指南針,隻能憑借經驗,看著日頭前行,如此在海上足足走了三個月,食物已經耗盡,都是靠著捕獵海產品為生。最為要命的是,所帶的淡水也快要用光了,士兵們出現了焦躁不安的情緒。
衛溫懊惱不已,忙活了好幾個月,難道就是無功而返的結局嗎,就在衛溫和諸葛直準備返迴的時候,蒼天有眼,終於讓他們發現夷州島。
衛溫簡直樂顛了,急忙命大船靠攏向岸邊,率領眾人登上了夷州島,此時已經是冬季,島上卻依舊和風煦暖,綠意盎然,充滿了生機。
衛溫和諸葛直為這一偉大的發現而興奮不已,恕不知危險正在漸漸靠攏,就在大軍深入島嶼不久,當地的彌麟人便對侵略者展開了瘋狂的攻擊。
彌麟音同密林,這些人極其善於山林作戰,不但奔跑的速度驚人,穿行山野,如履平地,自製的弓箭射程也比吳軍更遠,箭頭上還有毒,不到兩天的功夫,一萬精兵就損失了足有三千,衛溫卻連彌麟人的真正模樣都沒看清楚。
不熟悉地形的吳軍,不敢分兵對戰,擁擠著進入到一處山穀,突然地麵一陣劇烈的搖晃,山石紛紛落下,滾滾土石流差點將吳軍吞沒在其中。
...
顧雍聞言微微皺眉,這個地方他多少有些耳聞,臨海居民有將此地稱作仙島者,傳聞當年秦始皇派出徐福的隊伍,就是要去這裏尋找不死的仙草。曆代皇帝把生死看得比常人更重,由此說來,稱帝的孫權也動了長生不老的心思。
“聖上,臣以為不可,”剛才武昌返迴的陸遜,大膽出列道。
孫權不太高興,故作平靜的問道:“伯言有何高見,”
“臣曾經聽聞此地甚是蠻荒,男女老幼,不分尊卑,同寢同食,殺人為樂,如此教化不開之地,訪之無益,徒勞無功。”陸遜直言道。
孫權默不作聲,虞翻擅於溜須拍馬,看了眼聖上臉上的風向標,出來反駁道:“伯言此言差矣,以上所論,皆為道聽途說,臣卻聽聞此地民風淳樸,甚知禮儀,且夷州物產豐饒,風景如畫,實為佳境。”
孫權微微點頭,此時太傅張昭也提出了反對意見:“聖上,老臣也覺得不可。”
孫權更加不悅,但敬重其年邁忠貞,還是客氣的說道:“張公有何高論,”
“隔海甚遠,得其地而不可居,卻為無用之舉。”張昭言簡意賅的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朕之義弟王寶玉,東征西討,北上南下,難道說其所征得的都是無用之地嗎,”
孫權看似隨口一問,顧雍聽得更明白了,聖上這是打定主意要去夷州啊,王寶玉沒帶好頭。顧雍正保持沉默想心思,突然聽到自己被點名。
“元歎,你意下如何,”
“迴稟聖上,臣以為不知其地詳情,妄談無益,可派兵一探,若遇險情,即可折返,再思良策。”顧雍道。
到底是顧雍知道朕的心思啊,孫權滿意的點頭,隨即說道:“丞相所言有理,不知詳情,妄談無益,朕決定派兵一探究竟,何人願意領兵,”
“末將願往,”
“末將願往,”
“”
隨著孫權的話音剛落,幾十名大將應聲出列,紛紛請命,孫權龍顏大悅,正想點名朱然,大將衛溫卻衝到了前頭,高聲道:“聖上,臣熟知當地海域,懇請率軍前往。”
“臣願與衛將軍一同前往,”大將諸葛直也上前一步,跟衛溫站在了一起。
“好,傳朕旨意,命衛溫與諸葛直兩位將軍率精兵一萬,前去夷州。”孫權興奮的說道。
衛溫諸葛直立刻叩謝皇恩,趾高氣揚,覺得建功立業的機會終於來了。
張昭陸遜紛紛微微搖頭,覺得孫權當皇帝之後更加的任性,江東所轄的區域不小,至於開拓疆土之事,大可將目光放在中原,荊州就是離嘴巴最近的一塊肥肉。
聖上好似不務正業,卻要對一座蠻荒海島磨刀霍霍,勞民傷財,真不知道他心裏是怎麽想的。
散朝之後,張昭與顧雍一路同行,不免埋怨道:“元歎一向敢於直諫,今日怎附和聖上行此荒謬之事,”
“張公,聖上欲造萬載基業,豈是我等能強行阻擋,”顧雍擺了擺手,又說:“我江東雖無餓死之人,但人口尤顯不足,若是能將夷州人口引入,倒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
“元歎深謀遠慮,子布佩服。”張昭終於懂了,點頭讚道。
顧雍在朝廷上的話說得很清楚,派兵一探,遇到麻煩就撤退,這一頁也就這麽翻過去了。但是孫權並沒有聽進去,上次王寶玉送他的所謂仙草已經用完,這些草藥帶給自己的好處那真是太多了,吃得香睡得穩,身體健康狀況跟三十歲時差不多,這可是有目共睹的。
總是伸手跟別人要不是法子,所以在孫權看來,占不占夷州是次要的,隻要朝中大臣都能同意派兵去夷州就行,孫權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從那裏找到能讓自己長生不老的東西。
所以早朝後,孫權將領軍的衛溫留下,屏退左右,對他一陣秘密囑咐,叮囑他一旦上島後,要仔細尋找那些靈草靈藥。
衛溫這才明白了孫權的真正意圖,連忙點頭答應,心頭那叫一個感動萬分,唯有皇帝最信任的人才會接到這類任務。衛溫豪情萬丈,當然也將顧雍的話拋之腦後。
因為不清楚夷州的具體位置,衛溫和諸葛直率領一萬精兵,駕駛五十艘戰船,從臨海郡出發,駛入了茫茫大海,一邊行進,一邊摸索。
這二人雖然武藝不錯,卻缺乏真正領兵打仗的經驗,尤其是衛溫,為了爭功,硬說自己熟悉這裏的海域,其實來到浩瀚無邊的大海之中,他比誰都慌張。同時,戰船的數量太少,這些都為此次征戰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海域遼闊,衛溫和諸葛直沒有指南針,隻能憑借經驗,看著日頭前行,如此在海上足足走了三個月,食物已經耗盡,都是靠著捕獵海產品為生。最為要命的是,所帶的淡水也快要用光了,士兵們出現了焦躁不安的情緒。
衛溫懊惱不已,忙活了好幾個月,難道就是無功而返的結局嗎,就在衛溫和諸葛直準備返迴的時候,蒼天有眼,終於讓他們發現夷州島。
衛溫簡直樂顛了,急忙命大船靠攏向岸邊,率領眾人登上了夷州島,此時已經是冬季,島上卻依舊和風煦暖,綠意盎然,充滿了生機。
衛溫和諸葛直為這一偉大的發現而興奮不已,恕不知危險正在漸漸靠攏,就在大軍深入島嶼不久,當地的彌麟人便對侵略者展開了瘋狂的攻擊。
彌麟音同密林,這些人極其善於山林作戰,不但奔跑的速度驚人,穿行山野,如履平地,自製的弓箭射程也比吳軍更遠,箭頭上還有毒,不到兩天的功夫,一萬精兵就損失了足有三千,衛溫卻連彌麟人的真正模樣都沒看清楚。
不熟悉地形的吳軍,不敢分兵對戰,擁擠著進入到一處山穀,突然地麵一陣劇烈的搖晃,山石紛紛落下,滾滾土石流差點將吳軍吞沒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