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狡猾的司馬懿順理成章的將這幾位使者以及所帶的東西一起弄來了,一路上連哄帶嚇,三位使者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住小命迴去複命就行,也就聽了司馬懿的安排。
酒宴之上,曹叡聽到了很多關於王寶玉的神奇故事,唏噓感歎外加豔羨,撿便宜的事情他當然不會放過,甚至宣稱王寶玉就是皇叔,是他的叔父,厚顏程度也令人咂舌。
使者們都是小國家的人,弄不清中原亂七八糟的群侯割據局麵,雖然置疑漢興王為何是魏國的皇叔,但是王爺不是皇帝的大致意思他們還是懂得的。
不正式簽訂了歸順大魏的協議書,恐怕也走不了,三位使者最終還是順從,隻要拿迴去一份協議,誰還能來這裏查驗真偽,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天高皇帝遠。
曹叡開心無比,覺得國家的疆土得以擴大,樂得忘乎所以,甚至有了一種錯覺,順手牽羊都能得到三個小國,跟王寶玉搞好關係還真是好處多多。
司馬懿攔著幾位使者,算是功臣,將功補過,曹叡沒有再計較,還是讓他重新去往長安,大都督的職務卻沒給他。
司馬懿自然不會表現出任何不滿,走得比兔子還快,立刻率領大軍離開了洛陽,一點不含糊。而曹叡送走三國使者之後,召集近臣,開始商議關於竟陵的事情。
“王寶玉提出竟陵不駐兵,開放貿易,不知諸位意下如何,”曹叡將王寶玉的信傳了下去,凝重的問道。
“聖上,臣以為萬萬不可,王寶玉詭計多端,此事名為開放竟陵,實則竟陵還是落在他的手裏,若無竟陵,將再無牽製荊州之地。”太尉華歆跟王寶玉不睦,立刻提出了反對意見。
“臣也以為,王寶玉南伐北上,東征西討,一刻未停,野心昭然,此事尚需斟酌。”司徒王朗附和道。
曹叡沒有吭聲,等著不同的聲音響起,太傅鍾繇應願出列,對此讚同的說道:“二位此言差矣,臣以為此事可行。王寶玉逼退我軍,竟陵唾手可得,如此商議,足見誠心。”
“太傅,莫當我等不知你與王寶玉的私交甚篤,各為其利,往事不可追,還望以國事為重。”華歆不客氣的說道。
“小人之心,王寶玉霸居荊州,孫權劉禪皆為其臂膀,如何能攻破,太尉可能重新奪迴竟陵,依我所見,莫不如順水推舟,若是王寶玉一氣之下,將竟陵給了孫權,倒是大患。”鍾繇據理力爭:“反倒是太尉大人,記恨與王寶玉的昔日仇怨,置國之大利而不顧。”
“聖上,臣忠心可鑒,絕不是太傅所言那般。”華歆氣得臉色通紅,衝著曹叡砰砰磕響頭,當即恨恨說道:“陛下,臣願意率領大軍,將竟陵重新奪迴,不勝不歸。”
跟王寶玉開戰,這不是扯淡嘛。目前蜀軍盤踞漢中,江東孫權隨時可能卷土重來,要是再跟王寶玉打起來,三方一旦聯合,曹叡當真懷疑自己能否坐穩屁股下的皇位,至少現在不可行。
“難道太尉以為自己用兵之道高於諸位將軍乎,”鍾繇不客氣的嘲諷。
“聖上,鍾繇處處偏袒王寶玉,想必是暗中仍有勾連,當詳查。”華歆氣懵了,咬牙切齒的說道。
“都不要吵了,不占天時,暫不可與荊州交戰。”曹叡擺手製止了華歆,微微一笑,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大司空陳群。
作為托孤之重臣,陳群一向以公正廉明心底無私而著稱,綜合而論,曹叡更願意相信不偏不倚的陳群。
“大司空,你意下如何,”曹叡問道。
“迴稟聖上,臣剛才一直在思量,王寶玉所在的彝陵,有天下第一城的美譽,據稱富可敵國,因何如此,隻因貿易皆集中,財物得以流通。”陳群平靜的說道。
“司空所言有理。”曹叡點了點頭,等待著下文。
“前因賈織綱一事,我國前往彝陵貿易之商人,受到了嚴格的盤查,照比西蜀和江東二地,我國不知少得了多少錢財。臣以為,天下以民為本,民富則國盛,王寶玉主動要求開放竟陵,我國商人終得自由貿易,卻是千載難逢的一件好事。且時下戰事頻繁,國庫空虛,百廢待興,先予修養生息,其他來日商討不遲。”陳群肯定的說道。
讚同和反對的聲音,形成了二比二的平局,但是,華歆和王朗也知道陳群的品行,並沒有對其反唇相譏。也正是因為陳群份量最重的緣故,天平其實已經開始偏斜,鍾繇麵露得意之色。
曹叡心裏很清楚一件事兒,這司馬懿多半是兵敗被抓,而王寶玉不但放了司馬懿,還寫了這樣一份信,應該還看在母親甄宓的關係,給了自己一個麵子。
最後,曹叡還是拍板道:“為了國之黎民百姓,朕以為,暫且答應王寶玉的提議,竟陵不駐兵。”
“聖上,開放竟陵,諸多事宜,難保王寶玉趁火打劫,從中取利。”華歆心有不甘。
“聖上,臣願親自去往彝陵,與王寶玉仔細商談此事。”陳群道。
“司空大人,不可冒險啊,”華歆急忙阻止道。
“準了,太尉無需擔心,王寶玉定不會為難陳大人。”曹叡竟然答應了。
散會後,曹叡還是留下了陳群,詢問因何要親自前往彝陵,陳群表示,王寶玉這個提法是有問題的,即使收取最少的賦稅,作為天下唯一的自由貿易之城,累計起來的數目也將十分驚人,他要去跟王寶玉談將賦稅均分。
曹叡盛讚陳群睿智,同時告訴陳群,去了也行,一則不要提西域三位使者到來的事情,二則迴來莫要提起自己的母親甄宓。
曹休終於迴到了洛陽,臥床不起,深度昏迷,遍尋名醫也無法治好,曹叡淚汪汪的去看望多次,半個月後,曹休油盡燈枯,病逝於洛陽,諡號壯侯。
卻說王寶玉率軍離開竟陵,渡過漢江,重新迴到了彝陵,生活才暫時的安穩下來。
...
狡猾的司馬懿順理成章的將這幾位使者以及所帶的東西一起弄來了,一路上連哄帶嚇,三位使者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住小命迴去複命就行,也就聽了司馬懿的安排。
酒宴之上,曹叡聽到了很多關於王寶玉的神奇故事,唏噓感歎外加豔羨,撿便宜的事情他當然不會放過,甚至宣稱王寶玉就是皇叔,是他的叔父,厚顏程度也令人咂舌。
使者們都是小國家的人,弄不清中原亂七八糟的群侯割據局麵,雖然置疑漢興王為何是魏國的皇叔,但是王爺不是皇帝的大致意思他們還是懂得的。
不正式簽訂了歸順大魏的協議書,恐怕也走不了,三位使者最終還是順從,隻要拿迴去一份協議,誰還能來這裏查驗真偽,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天高皇帝遠。
曹叡開心無比,覺得國家的疆土得以擴大,樂得忘乎所以,甚至有了一種錯覺,順手牽羊都能得到三個小國,跟王寶玉搞好關係還真是好處多多。
司馬懿攔著幾位使者,算是功臣,將功補過,曹叡沒有再計較,還是讓他重新去往長安,大都督的職務卻沒給他。
司馬懿自然不會表現出任何不滿,走得比兔子還快,立刻率領大軍離開了洛陽,一點不含糊。而曹叡送走三國使者之後,召集近臣,開始商議關於竟陵的事情。
“王寶玉提出竟陵不駐兵,開放貿易,不知諸位意下如何,”曹叡將王寶玉的信傳了下去,凝重的問道。
“聖上,臣以為萬萬不可,王寶玉詭計多端,此事名為開放竟陵,實則竟陵還是落在他的手裏,若無竟陵,將再無牽製荊州之地。”太尉華歆跟王寶玉不睦,立刻提出了反對意見。
“臣也以為,王寶玉南伐北上,東征西討,一刻未停,野心昭然,此事尚需斟酌。”司徒王朗附和道。
曹叡沒有吭聲,等著不同的聲音響起,太傅鍾繇應願出列,對此讚同的說道:“二位此言差矣,臣以為此事可行。王寶玉逼退我軍,竟陵唾手可得,如此商議,足見誠心。”
“太傅,莫當我等不知你與王寶玉的私交甚篤,各為其利,往事不可追,還望以國事為重。”華歆不客氣的說道。
“小人之心,王寶玉霸居荊州,孫權劉禪皆為其臂膀,如何能攻破,太尉可能重新奪迴竟陵,依我所見,莫不如順水推舟,若是王寶玉一氣之下,將竟陵給了孫權,倒是大患。”鍾繇據理力爭:“反倒是太尉大人,記恨與王寶玉的昔日仇怨,置國之大利而不顧。”
“聖上,臣忠心可鑒,絕不是太傅所言那般。”華歆氣得臉色通紅,衝著曹叡砰砰磕響頭,當即恨恨說道:“陛下,臣願意率領大軍,將竟陵重新奪迴,不勝不歸。”
跟王寶玉開戰,這不是扯淡嘛。目前蜀軍盤踞漢中,江東孫權隨時可能卷土重來,要是再跟王寶玉打起來,三方一旦聯合,曹叡當真懷疑自己能否坐穩屁股下的皇位,至少現在不可行。
“難道太尉以為自己用兵之道高於諸位將軍乎,”鍾繇不客氣的嘲諷。
“聖上,鍾繇處處偏袒王寶玉,想必是暗中仍有勾連,當詳查。”華歆氣懵了,咬牙切齒的說道。
“都不要吵了,不占天時,暫不可與荊州交戰。”曹叡擺手製止了華歆,微微一笑,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大司空陳群。
作為托孤之重臣,陳群一向以公正廉明心底無私而著稱,綜合而論,曹叡更願意相信不偏不倚的陳群。
“大司空,你意下如何,”曹叡問道。
“迴稟聖上,臣剛才一直在思量,王寶玉所在的彝陵,有天下第一城的美譽,據稱富可敵國,因何如此,隻因貿易皆集中,財物得以流通。”陳群平靜的說道。
“司空所言有理。”曹叡點了點頭,等待著下文。
“前因賈織綱一事,我國前往彝陵貿易之商人,受到了嚴格的盤查,照比西蜀和江東二地,我國不知少得了多少錢財。臣以為,天下以民為本,民富則國盛,王寶玉主動要求開放竟陵,我國商人終得自由貿易,卻是千載難逢的一件好事。且時下戰事頻繁,國庫空虛,百廢待興,先予修養生息,其他來日商討不遲。”陳群肯定的說道。
讚同和反對的聲音,形成了二比二的平局,但是,華歆和王朗也知道陳群的品行,並沒有對其反唇相譏。也正是因為陳群份量最重的緣故,天平其實已經開始偏斜,鍾繇麵露得意之色。
曹叡心裏很清楚一件事兒,這司馬懿多半是兵敗被抓,而王寶玉不但放了司馬懿,還寫了這樣一份信,應該還看在母親甄宓的關係,給了自己一個麵子。
最後,曹叡還是拍板道:“為了國之黎民百姓,朕以為,暫且答應王寶玉的提議,竟陵不駐兵。”
“聖上,開放竟陵,諸多事宜,難保王寶玉趁火打劫,從中取利。”華歆心有不甘。
“聖上,臣願親自去往彝陵,與王寶玉仔細商談此事。”陳群道。
“司空大人,不可冒險啊,”華歆急忙阻止道。
“準了,太尉無需擔心,王寶玉定不會為難陳大人。”曹叡竟然答應了。
散會後,曹叡還是留下了陳群,詢問因何要親自前往彝陵,陳群表示,王寶玉這個提法是有問題的,即使收取最少的賦稅,作為天下唯一的自由貿易之城,累計起來的數目也將十分驚人,他要去跟王寶玉談將賦稅均分。
曹叡盛讚陳群睿智,同時告訴陳群,去了也行,一則不要提西域三位使者到來的事情,二則迴來莫要提起自己的母親甄宓。
曹休終於迴到了洛陽,臥床不起,深度昏迷,遍尋名醫也無法治好,曹叡淚汪汪的去看望多次,半個月後,曹休油盡燈枯,病逝於洛陽,諡號壯侯。
卻說王寶玉率軍離開竟陵,渡過漢江,重新迴到了彝陵,生活才暫時的安穩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