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這一路上還算太平,甄家這會兒根本顧不得他了,何況,他們也不覺得林如海有威脅到他們的本錢,甚至林如海走的時候,甄家的人還與當地的官員一起,給林如海送別去了。
林如海這邊倒是安安穩穩坐到了進京的船上,路上不緊不慢往前走,偶爾還得玩點風雅的,在江山看看風景,釣釣魚,取了江心的水煮煮茶什麽的。而甄家那邊,已經是亂成了一團,一個個焦頭爛額。
甄家這幾年利用鹽稅,可以說是布置了一張羅天大網,不知道網羅了多少官員,為他們效力。有句話叫做千裏為官隻為財,當官的人裏頭,不愛錢,不愛權的人很少,什麽都不為,真的隻想著為民做主的,那真是鳳毛麟角。錢財那真是個好東西,你有了錢,你可以疏通官場,明明做官頂多是個中平的樣子,但是若是疏通對了路子,那麽,吏部的考評說不得就變成中上,甚至是上等了,日後升遷指日可待。
而若是你自覺自個做官做得不錯,覺得自個有能力,然後對於送禮什麽的,那叫一個不屑一顧,隻覺得沾染了銅臭,上頭也都是明察秋毫之人,一定會對你另眼相看。那麽你說不得,考評就要被打下兩檔下去,原本能升遷的,隻能連任。原本能連任的,但是到後來卻是要被直接趕到窮鄉僻壤裏頭去了。
這年頭可不流行什麽深入偏院地區,紮根基層,有著什麽奉獻精神,看你在那些窮鄉僻壤鍍個金,迴頭就是資曆,到時候自然前途光明。這年頭,那些窮地方就是個大麻煩,窮山惡水多刁民,那邊,你稅收不上來,下麵那些百姓若是吃不上飯,還得鬧騰起來,再遇上一些把持當地的大戶跟你對著幹,你還指望做出什麽政績來,不被坑死就是好事了。
因此,官場上,大家多半是和光同塵,一般人絕不會挑戰其中的規則,不過,那些不算貪心,自家也頗有些餘財,不用搜刮鄉裏的官員也就是按照慣例,收一些尋常該有的孝敬便是了,不過,這樣的人,多半朝中也有靠山,隻要運氣不壞,總能夠平平穩穩混下去。
但是,不少官員頂多也就是小富出身,當初為了讀書科舉花了多少錢財,費了多少精力,等到自個做了官之後,就想要成百上千地撈迴來。
甄家在江南那就是土皇帝,又跟江南大多數鹽商勾結,把持了江南的錢袋子,自家又到處兼並土地什麽的,他們做事也講規矩,跟他們混的,那麽,升官發財,指日可待,跟他們敵對的,那麽,他們下手也是毫不留情,半點也不講規矩。
那
些官員靠著甄家,一方麵可以在本來就是膏腴之地的江南立足,另一方麵,也能收到大筆的孝敬,上下勾結,互惠互利,過個幾年,也能更進一步,自然一個個都樂意跟甄家混在一起,甄家即便有什麽不法之事,他們也是幫著遮掩,他們跟甄家各自都捏著對方的把柄,因此形成了一個利益同盟,那麽互相之間,關係隻有更加深厚的道理。
但是如今的問題是,原本那個鼓鼓囊囊,大家都能從中分潤一筆的錢袋子,如今不光是漏了憋掉了,甚至大家都從中嗅到了風雨欲來的氣息。
若是聖人直接了當地跟甄家攤牌,將甄家拿下,那麽,沒什麽好說的,江南一地,以甄家的勢力,眾多官員一起發力,足以叫聖人也要焦頭爛額,何況,甄家奉聖夫人還在,甄貴太妃依舊在老聖人那邊說得上話,到時候,老聖人那邊聖人也交代不過去。
可是,聖人卻是輕描淡寫地直接宣布,改革鹽政,這觸犯的也僅僅是甄家那一係人的利益,畢竟,因為甄家的把持,朝堂上那些大臣,多少年沒沾過鹽稅的光了,反正碰的不是自個的肉,他們不心疼。
如今鹽政改革,他們一個個隻有拍手叫好的份,畢竟,他們雖然吃不上,但是,自個那些對頭也是吃不上了,這自然是好事一樁。何況,聖人還放出了一個香餌,那些粗鹽的利益,他們是沾不上了。雖說這是個細水長流的買賣,但是,就像是賣糧食同樣是細水長流,薄利多銷的買賣一樣,朝中那些大臣對此卻是多半不沾手的,畢竟,這個也隻有在數量大到一定的量的情況下,才會有比較豐厚的利益,何況,參與進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們也懶得花費太多的力氣在這上頭。
但是,精鹽不同,這年頭因為提煉技術的問題,海鹽精製非常麻煩,因此,市麵上流行的精鹽,卻一直都是西北那邊出產的青鹽,那些鹽價格可是不低,而且,一般的人也插手不進去,因為那邊是那些少數民族的地盤,很多青鹽的鹽礦都把持在那些大部族手裏,若是為了這點利益,跟那些部族翻臉,並不值得。
如今不同了,海鹽也能提煉出精鹽出來了,而且提煉出來的,比西北那邊的青鹽還要好,據說還能玩出不少的花樣出來,這裏頭動心的人可就不少了。聖人說是將這事如同之前的羊毛毛呢買賣一樣,遴選皇商經營。但是老實說,哪個皇商背後沒幾個官員撐著啊,要不然,根本幹不下去啊!這裏頭,朝中的那些大臣自然也就能夠得到相應的好處了。
反正甄家那一夥人本來就是他們敵對的對象,
甄應嘉入了內閣,直接就被孤立了。內閣裏頭都是什麽人,個個都是科舉出身,在朝堂上曆練多年,門生無數。甄應嘉算什麽東西呢,甄家原本不過是金陵的土財主,後來投靠太祖做了皇家的家奴,開國之後,甄家得了天朝的恩德,得以授官,改換了門庭。結果呢,這一家子還是改不了原本的習性,將宗婦竟是送到宮中做乳母,結果,伺候的正好是當年剛出生的老聖人。
老聖人脫穎而出,榮登大寶,甄家一下子就抖起來了,後來,嫌一個奉聖夫人還不足,又獻女求榮!總之,這一家子沒別的本事,一直就是幸進,實在是叫人看不過眼。
至於做官的手段,甄應嘉更是不入流。甄應嘉做過什麽官啊,最初的時候,不過是在內務府做個微末的小官,比小吏強不到哪裏去,後來又跟聖人哭窮,得了鹽政上的差事,結果吃相那叫一個差。
虧得當時是老聖人在位,換了本朝任何一個皇帝,甄家都不可能有如今的風光,甄家勉強算是外戚,但是,一個外戚就敢毫無顧忌地侵吞賦稅,什麽為了還虧空,你沒錢,你當初接什麽架,聖人駐蹕你家,那是看得起你,你就算是傾家蕩產,供奉聖人,那也是應該的,要不是聖人,你們甄家算個什麽東西!
甄應嘉這人隻適合做個商人,而且還是那種不入流的商人,隻知道利益,目光短淺,偏偏自視極高,在幾個閣老眼裏,簡直是蠢貨一個!
甄應嘉入閣,整日裏想著拉攏這個,打擊那個,為自個外孫搖旗呐喊,恨不得立刻將徒明昊拱上皇位,但問題是,江南那邊一方麵是天高皇帝遠,另一方麵也是老聖人睜隻眼閉隻眼,但是朝堂上是什麽地方。
當今幾次組合拳,已經收攏了不少人心,許多老臣也是幹脆利索地向聖人表達了臣服之意,徒明昊叫囂得再厲害,但是,在很多人眼裏,那就跟小醜差不多。老聖人雖說一直不表態,但是他退居垂拱殿,即便聖人常去問安,跟老聖人問詢朝政,老聖人卻多半是一言不發,不管聖人說什麽,都是點頭應許,這已經是明確表達了老聖人的態度。
徒明昊若是早早服軟,那麽,哪怕看在老聖人的麵子,即便聖人迴頭誅除了甄家,對徒明昊也會網開一麵,徒明昊做個閑散的親王,不失榮華富貴。
偏偏徒明昊半點也看不清情況,還在那裏跟猴子一樣上躥下跳,皇家這種地方,太平的時候,自然樂意溫情脈脈,大家言笑晏晏,粉飾太平。但是若是到了關鍵的時刻,什麽血脈親情,父子兄弟,那根本不是親人,就
是仇人,隨時都可以互相捅刀子。就像是那位為唐朝後來帝位更迭埋下了後患的所謂千古一帝李世民,他算起來也是好皇帝,但是,不照樣是直接幹掉了自個的兄弟,逼著自家老爹退位,虧得他後來做事挺靠譜,要不然,就是另一個隋煬帝楊廣。
內閣裏的這些閣老,不知道經曆了多少風波,那一個個都是老狐狸了,很多事情,都看得很透,若是徒明昊有那個本事,有那個決斷,當日就直接兵變,幹掉當今,那麽,或許他已經成事了,偏偏,他想要利用朝堂上的壓力,還有老聖人的所謂偏愛成事,那完全是找死。
朝堂上的人,多半就是牆頭草,誰在上頭,他們倒向誰,美其名曰,擁護正統。誰是正統,當今聖人就是正統。當今聖人當初是拜過宗廟,入住過東宮的太子,登基前,其生母被冊封了皇後,老聖人親自禪位給了聖人,他不是正統,誰是正統!不見當年義忠親王之後如今都悶不吭聲了嗎?廢掉的太子,和改立的太子,那完全不是一迴事。
至於老聖人的偏愛什麽的,那就更沒什麽好說的了,老聖人固然偏向一些徒明昊,但是那完全是一些私愛之心,他樂意寵著小兒子,誰也說不出一個錯來,但是,私愛與家國大愛,那是不同的。史上不想立長立嫡立賢反而想要立愛的皇帝多了去了,但是,他們真正能順心的可不多。做大臣的,哪怕希望上頭是個傀儡,也不希望上頭是個蠢貨,因為誰也不知道,一個蠢貨會做出什麽樣的蠢事出來,搞得大家都跟著倒黴!
徒明昊看著聰明,但是在很多人眼裏,就是這樣一個蠢貨。
如今甄應嘉看著風光赫赫,實際上,內閣裏頭,沒人真當他是個人物,他想要做什麽事情,要麽大家一起反對,將他提出來的建議批得狗屁不如,弄得他麵如豬肝。要麽,大家幹脆等著看他的笑話,在背地裏頭拆台。
江南那邊的事情,當年老聖人雖說對處置甄家,頗有些不忍,但是對於甄家的黨羽,卻不算客氣,那些人就算是因為甄家的那些小動作,得了什麽政績,得以升遷,但是,往往是明升暗降,倒黴的,甚至因為牽扯進了那些不能明說的事情裏頭,直接就叫老聖人發落了。
因此,朝堂上的要職裏頭,還真沒多少甄家的人,甄應嘉想要做什麽事情,簡直是到處掣肘,幾次失手之後,他的威望也就沒了,即便是徒明昊還有甄家的那些黨羽,對甄應嘉也有了不滿之心,誰讓他幹啥啥不成呢!
就算是他這邊想要保薦一個官員,話音才落呢,立馬一幫
禦史簡直跟他刨了自家祖墳一般,從一邊挑出來,一邊將那個官員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劣跡洋洋灑灑一番長篇大論,又在那裏說甄應嘉識人不明,網絡黨羽,居心不良雲雲。
因此,甄家領頭的這位甄閣老,短短幾個月時間,在朝堂上已經是飽受打擊,幾乎快要抬不起頭來了。
甄應嘉尚且如此,江南那邊,甄家也是方寸大亂,甄家老實說,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人物,甄應嘉雖說兄弟不少,堂兄弟,叔伯兄弟那是更是多得不行,下頭子侄,甚至是孫子都不知道多少個了,但是,這些人多半就是富貴鄉裏長大的膏粱紈袴,一個個欺男霸女,橫行霸道,那是老本行,但真要他們幹什麽事,那多半隻能壞事。
甄應嘉的一個堂弟曾經被保舉做過河道上的官員,這家夥到任那一年,就遇上了洪水,將河堤給衝垮了,要不是甄家那邊極力轉圜,甄應嘉那個堂弟當時就得倒黴。
甄家族人中,也有幾個官員,但是,他們能做什麽事情,政事什麽的,若是沒有幕僚出謀劃策,一個個都得抓瞎,連什麽公文該用什麽印都未必搞得清楚。而那些幕僚呢,也不是什麽對甄家忠心耿耿的貨色,他們一個個也跟甄家那些下人一般,上頭主子是個蠢貨,偏偏還挺有些勢力,那麽,為什麽不利用這個蠢貨給自己撈些好處呢,就算是事發了,還有甄家人頂著呢,他們頂多算個從犯而已,迴頭再反咬一口,說不得還能坦白從寬呢!
這會兒江南那邊簡直是亂成一團,甄家那些人對此也是束手無策,隻知道破口大罵,很多人恨不得要跳腳撞柱,他們也虧大了好不好。因為賣鹽賺錢,大家一開始不過是隨便拿出點私房錢出來,迴頭就是百倍甚至更多的迴報,根本不需要他們會做生意。
這種事情,來錢這般容易,甄家許多不甚寬裕的族人,自然在裏頭很是摻了一腳,而且一次比一次投入得多,結果如今,簡直如同股市崩盤一般,那些隻想著天上往下掉錢的家夥,一個個算是倒了血黴,原本的積蓄變成了一些即將作廢的鹽引,有的甚至還在外頭欠了不少錢。
甄家的族人,這些年日子一直過得很舒服,什麽刺激玩什麽,什麽享受幹什麽,不管是青樓還是賭場,從來一擲千金,一般直接在人家店裏頭掛賬,迴頭紅利到了再去銷賬,還有的,幹脆直接從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那裏借高利貸,一般九出十三歸,有錢了再還。
結果,如今遇上這般行情,算是混不下去了。他們的錢變成了廢紙,那些鹽商自個還在跳腳呢,恨
不得衝到京城去找甄應嘉算賬,他人在京城,居然消息那麽不靈通,事情都到這個地步了,居然還沒反應過來。因此,甄家那些人上門鬧騰,他們哪裏會理會。
能在金陵這些地方開那些青樓賭場的還有敢做印子錢生意的,哪個背後沒幾個強力人物支撐著,何況,誰跟錢都沒仇,甄家一大幫的族人,因為原本給錢爽快,因此,各家給他們的額度也很高,如今一看,甄家的人在他們那裏欠下的帳可很是不少,請教了一下自家後台後,一個個都底氣十足地上門要賬去了,有的甚至直接跑到了甄家大宅那邊。
專業要賬的是什麽人物,對上的又是甄家,因此,一個接一個上門拿著賬本借條收賬,嘴上話都說得漂亮,但是甄家那邊不管是好說歹說,反正分毫不讓。
甄家那邊什麽時候受過這樣的氣,他們在江南是土皇帝一樣的人物,願意借他們這些人的錢,那是看得起他們,竟是找上門來了,因此,甄家那邊也露出了自家的猙獰麵目,直接叫來了家丁下人,一個個揮舞著棍棒,將這些來要賬的人往外趕,打得他們哭爹喊娘。
然後,問題鬧大發了。
第二天,金陵知府衙門,竟是有好幾個苦主,抬著屍體上門喊冤,說甄家欠錢不還,為了賴賬,直接命自家家奴將他們要賬的人打死了。
鬧出了人命官司,金陵知府也是有些坐不住了。
這位金陵知府這會兒也鬱悶,他真要算起來也是甄家一黨的人,不過才來了一年多,手上光是現銀就多了十多萬兩,更別提各種珍寶古玩,名下多出了近百頃的良田,這些自然跟甄家脫不了幹係。後院裏頭新納了一個鹽商家的小妾,帶來的嫁妝就有兩萬兩,還不提各種頭麵首飾。
隻是,這位不是什麽蠢人,他如今也嗅到了不安的氣息,甄家自從甄應嘉接到旨意進京開始,似乎就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他也知道甄家的圖謀,若是甄家能夠成功,他自然樂見其成,但是如今一看,甄家之前看著煊赫無比,簡直像是無所不能一樣,但是當今聖人輕描淡寫一出手,看起來沒真拿甄家怎麽樣,實際上,卻是已經動搖了甄家的根基,甄家因此方寸大亂。
金陵知府雖說愛錢,但是,他更愛自個的前程,有了前程,多少錢弄不來啊!甄家如今這般,之前收的那些東西,就實在是太燙手了。這會兒正好有人狀告甄家,頓時,金陵知府心中一動,他咬了咬牙,幹脆拚了吧!
因此,這位知府也很是幹脆,直接受理了狀子,聽
了那些苦主訴說之後,直接就發下令簽,命人到甄家那邊提人。
甄家那邊差點沒傻了眼,他們原本跟金陵知府稱兄道弟,而且是金陵知府腆著臉在自家麵前充小弟,結果如今,這小弟也翻臉了,不過,甄家也不是好惹的,幾個主子也不出麵,直接隨便交出了幾個家奴出去,然後說當時不過是那些人跑到門上,擾了自家老祖宗的清靜,因此,便將他們轟出去了。至於打死人的事情,那純粹是子虛烏有,純屬誣告,誰知道那些人怎麽死的,是不是他們為了誣告甄家,自家把人給打死了,何況,那死掉的人是不是進了甄家的人還不知道呢!因此,甄家隻認叫幾個家奴打傷了人,而且那些人衝擊甄府,被打了也是活該。
甄家的應對若是在正常情況下,那的確是沒問題的,問題是,金陵知府打算拿著這個案子做投名狀,跟甄家劃清界限呢,因此,也管不了什麽甄家那位被老聖人封為奉聖夫人的老祖宗了,反正就是一句話,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甄家欠錢不還,還毆打債主,簡直是無法無天,人神共憤,因此,算是跟甄家卯上了。
當然了,金陵知府也不敢真的衝到甄府去拿人,甄家還有老聖人親題的牌匾,欽賜給奉聖夫人的拐杖如意,奉聖夫人到時候一出麵,到時候大家也隻有低頭的道理。
這位也是精明,直接寫了一封奏折,說甄家橫行鄉裏,欺壓良善,欠債不還,毆打債主致死,還藐視官府,不肯伏罪雲雲。
折子這邊才遞到了京中,朝堂上一群人不管到底是不是禦史,一個個都跟嗅到了臭味的蒼蠅一般,一擁而上,彈劾甄家的折子,雪片一樣地飛到了聖人手裏。
林如海這邊倒是安安穩穩坐到了進京的船上,路上不緊不慢往前走,偶爾還得玩點風雅的,在江山看看風景,釣釣魚,取了江心的水煮煮茶什麽的。而甄家那邊,已經是亂成了一團,一個個焦頭爛額。
甄家這幾年利用鹽稅,可以說是布置了一張羅天大網,不知道網羅了多少官員,為他們效力。有句話叫做千裏為官隻為財,當官的人裏頭,不愛錢,不愛權的人很少,什麽都不為,真的隻想著為民做主的,那真是鳳毛麟角。錢財那真是個好東西,你有了錢,你可以疏通官場,明明做官頂多是個中平的樣子,但是若是疏通對了路子,那麽,吏部的考評說不得就變成中上,甚至是上等了,日後升遷指日可待。
而若是你自覺自個做官做得不錯,覺得自個有能力,然後對於送禮什麽的,那叫一個不屑一顧,隻覺得沾染了銅臭,上頭也都是明察秋毫之人,一定會對你另眼相看。那麽你說不得,考評就要被打下兩檔下去,原本能升遷的,隻能連任。原本能連任的,但是到後來卻是要被直接趕到窮鄉僻壤裏頭去了。
這年頭可不流行什麽深入偏院地區,紮根基層,有著什麽奉獻精神,看你在那些窮鄉僻壤鍍個金,迴頭就是資曆,到時候自然前途光明。這年頭,那些窮地方就是個大麻煩,窮山惡水多刁民,那邊,你稅收不上來,下麵那些百姓若是吃不上飯,還得鬧騰起來,再遇上一些把持當地的大戶跟你對著幹,你還指望做出什麽政績來,不被坑死就是好事了。
因此,官場上,大家多半是和光同塵,一般人絕不會挑戰其中的規則,不過,那些不算貪心,自家也頗有些餘財,不用搜刮鄉裏的官員也就是按照慣例,收一些尋常該有的孝敬便是了,不過,這樣的人,多半朝中也有靠山,隻要運氣不壞,總能夠平平穩穩混下去。
但是,不少官員頂多也就是小富出身,當初為了讀書科舉花了多少錢財,費了多少精力,等到自個做了官之後,就想要成百上千地撈迴來。
甄家在江南那就是土皇帝,又跟江南大多數鹽商勾結,把持了江南的錢袋子,自家又到處兼並土地什麽的,他們做事也講規矩,跟他們混的,那麽,升官發財,指日可待,跟他們敵對的,那麽,他們下手也是毫不留情,半點也不講規矩。
那
些官員靠著甄家,一方麵可以在本來就是膏腴之地的江南立足,另一方麵,也能收到大筆的孝敬,上下勾結,互惠互利,過個幾年,也能更進一步,自然一個個都樂意跟甄家混在一起,甄家即便有什麽不法之事,他們也是幫著遮掩,他們跟甄家各自都捏著對方的把柄,因此形成了一個利益同盟,那麽互相之間,關係隻有更加深厚的道理。
但是如今的問題是,原本那個鼓鼓囊囊,大家都能從中分潤一筆的錢袋子,如今不光是漏了憋掉了,甚至大家都從中嗅到了風雨欲來的氣息。
若是聖人直接了當地跟甄家攤牌,將甄家拿下,那麽,沒什麽好說的,江南一地,以甄家的勢力,眾多官員一起發力,足以叫聖人也要焦頭爛額,何況,甄家奉聖夫人還在,甄貴太妃依舊在老聖人那邊說得上話,到時候,老聖人那邊聖人也交代不過去。
可是,聖人卻是輕描淡寫地直接宣布,改革鹽政,這觸犯的也僅僅是甄家那一係人的利益,畢竟,因為甄家的把持,朝堂上那些大臣,多少年沒沾過鹽稅的光了,反正碰的不是自個的肉,他們不心疼。
如今鹽政改革,他們一個個隻有拍手叫好的份,畢竟,他們雖然吃不上,但是,自個那些對頭也是吃不上了,這自然是好事一樁。何況,聖人還放出了一個香餌,那些粗鹽的利益,他們是沾不上了。雖說這是個細水長流的買賣,但是,就像是賣糧食同樣是細水長流,薄利多銷的買賣一樣,朝中那些大臣對此卻是多半不沾手的,畢竟,這個也隻有在數量大到一定的量的情況下,才會有比較豐厚的利益,何況,參與進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們也懶得花費太多的力氣在這上頭。
但是,精鹽不同,這年頭因為提煉技術的問題,海鹽精製非常麻煩,因此,市麵上流行的精鹽,卻一直都是西北那邊出產的青鹽,那些鹽價格可是不低,而且,一般的人也插手不進去,因為那邊是那些少數民族的地盤,很多青鹽的鹽礦都把持在那些大部族手裏,若是為了這點利益,跟那些部族翻臉,並不值得。
如今不同了,海鹽也能提煉出精鹽出來了,而且提煉出來的,比西北那邊的青鹽還要好,據說還能玩出不少的花樣出來,這裏頭動心的人可就不少了。聖人說是將這事如同之前的羊毛毛呢買賣一樣,遴選皇商經營。但是老實說,哪個皇商背後沒幾個官員撐著啊,要不然,根本幹不下去啊!這裏頭,朝中的那些大臣自然也就能夠得到相應的好處了。
反正甄家那一夥人本來就是他們敵對的對象,
甄應嘉入了內閣,直接就被孤立了。內閣裏頭都是什麽人,個個都是科舉出身,在朝堂上曆練多年,門生無數。甄應嘉算什麽東西呢,甄家原本不過是金陵的土財主,後來投靠太祖做了皇家的家奴,開國之後,甄家得了天朝的恩德,得以授官,改換了門庭。結果呢,這一家子還是改不了原本的習性,將宗婦竟是送到宮中做乳母,結果,伺候的正好是當年剛出生的老聖人。
老聖人脫穎而出,榮登大寶,甄家一下子就抖起來了,後來,嫌一個奉聖夫人還不足,又獻女求榮!總之,這一家子沒別的本事,一直就是幸進,實在是叫人看不過眼。
至於做官的手段,甄應嘉更是不入流。甄應嘉做過什麽官啊,最初的時候,不過是在內務府做個微末的小官,比小吏強不到哪裏去,後來又跟聖人哭窮,得了鹽政上的差事,結果吃相那叫一個差。
虧得當時是老聖人在位,換了本朝任何一個皇帝,甄家都不可能有如今的風光,甄家勉強算是外戚,但是,一個外戚就敢毫無顧忌地侵吞賦稅,什麽為了還虧空,你沒錢,你當初接什麽架,聖人駐蹕你家,那是看得起你,你就算是傾家蕩產,供奉聖人,那也是應該的,要不是聖人,你們甄家算個什麽東西!
甄應嘉這人隻適合做個商人,而且還是那種不入流的商人,隻知道利益,目光短淺,偏偏自視極高,在幾個閣老眼裏,簡直是蠢貨一個!
甄應嘉入閣,整日裏想著拉攏這個,打擊那個,為自個外孫搖旗呐喊,恨不得立刻將徒明昊拱上皇位,但問題是,江南那邊一方麵是天高皇帝遠,另一方麵也是老聖人睜隻眼閉隻眼,但是朝堂上是什麽地方。
當今幾次組合拳,已經收攏了不少人心,許多老臣也是幹脆利索地向聖人表達了臣服之意,徒明昊叫囂得再厲害,但是,在很多人眼裏,那就跟小醜差不多。老聖人雖說一直不表態,但是他退居垂拱殿,即便聖人常去問安,跟老聖人問詢朝政,老聖人卻多半是一言不發,不管聖人說什麽,都是點頭應許,這已經是明確表達了老聖人的態度。
徒明昊若是早早服軟,那麽,哪怕看在老聖人的麵子,即便聖人迴頭誅除了甄家,對徒明昊也會網開一麵,徒明昊做個閑散的親王,不失榮華富貴。
偏偏徒明昊半點也看不清情況,還在那裏跟猴子一樣上躥下跳,皇家這種地方,太平的時候,自然樂意溫情脈脈,大家言笑晏晏,粉飾太平。但是若是到了關鍵的時刻,什麽血脈親情,父子兄弟,那根本不是親人,就
是仇人,隨時都可以互相捅刀子。就像是那位為唐朝後來帝位更迭埋下了後患的所謂千古一帝李世民,他算起來也是好皇帝,但是,不照樣是直接幹掉了自個的兄弟,逼著自家老爹退位,虧得他後來做事挺靠譜,要不然,就是另一個隋煬帝楊廣。
內閣裏的這些閣老,不知道經曆了多少風波,那一個個都是老狐狸了,很多事情,都看得很透,若是徒明昊有那個本事,有那個決斷,當日就直接兵變,幹掉當今,那麽,或許他已經成事了,偏偏,他想要利用朝堂上的壓力,還有老聖人的所謂偏愛成事,那完全是找死。
朝堂上的人,多半就是牆頭草,誰在上頭,他們倒向誰,美其名曰,擁護正統。誰是正統,當今聖人就是正統。當今聖人當初是拜過宗廟,入住過東宮的太子,登基前,其生母被冊封了皇後,老聖人親自禪位給了聖人,他不是正統,誰是正統!不見當年義忠親王之後如今都悶不吭聲了嗎?廢掉的太子,和改立的太子,那完全不是一迴事。
至於老聖人的偏愛什麽的,那就更沒什麽好說的了,老聖人固然偏向一些徒明昊,但是那完全是一些私愛之心,他樂意寵著小兒子,誰也說不出一個錯來,但是,私愛與家國大愛,那是不同的。史上不想立長立嫡立賢反而想要立愛的皇帝多了去了,但是,他們真正能順心的可不多。做大臣的,哪怕希望上頭是個傀儡,也不希望上頭是個蠢貨,因為誰也不知道,一個蠢貨會做出什麽樣的蠢事出來,搞得大家都跟著倒黴!
徒明昊看著聰明,但是在很多人眼裏,就是這樣一個蠢貨。
如今甄應嘉看著風光赫赫,實際上,內閣裏頭,沒人真當他是個人物,他想要做什麽事情,要麽大家一起反對,將他提出來的建議批得狗屁不如,弄得他麵如豬肝。要麽,大家幹脆等著看他的笑話,在背地裏頭拆台。
江南那邊的事情,當年老聖人雖說對處置甄家,頗有些不忍,但是對於甄家的黨羽,卻不算客氣,那些人就算是因為甄家的那些小動作,得了什麽政績,得以升遷,但是,往往是明升暗降,倒黴的,甚至因為牽扯進了那些不能明說的事情裏頭,直接就叫老聖人發落了。
因此,朝堂上的要職裏頭,還真沒多少甄家的人,甄應嘉想要做什麽事情,簡直是到處掣肘,幾次失手之後,他的威望也就沒了,即便是徒明昊還有甄家的那些黨羽,對甄應嘉也有了不滿之心,誰讓他幹啥啥不成呢!
就算是他這邊想要保薦一個官員,話音才落呢,立馬一幫
禦史簡直跟他刨了自家祖墳一般,從一邊挑出來,一邊將那個官員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劣跡洋洋灑灑一番長篇大論,又在那裏說甄應嘉識人不明,網絡黨羽,居心不良雲雲。
因此,甄家領頭的這位甄閣老,短短幾個月時間,在朝堂上已經是飽受打擊,幾乎快要抬不起頭來了。
甄應嘉尚且如此,江南那邊,甄家也是方寸大亂,甄家老實說,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人物,甄應嘉雖說兄弟不少,堂兄弟,叔伯兄弟那是更是多得不行,下頭子侄,甚至是孫子都不知道多少個了,但是,這些人多半就是富貴鄉裏長大的膏粱紈袴,一個個欺男霸女,橫行霸道,那是老本行,但真要他們幹什麽事,那多半隻能壞事。
甄應嘉的一個堂弟曾經被保舉做過河道上的官員,這家夥到任那一年,就遇上了洪水,將河堤給衝垮了,要不是甄家那邊極力轉圜,甄應嘉那個堂弟當時就得倒黴。
甄家族人中,也有幾個官員,但是,他們能做什麽事情,政事什麽的,若是沒有幕僚出謀劃策,一個個都得抓瞎,連什麽公文該用什麽印都未必搞得清楚。而那些幕僚呢,也不是什麽對甄家忠心耿耿的貨色,他們一個個也跟甄家那些下人一般,上頭主子是個蠢貨,偏偏還挺有些勢力,那麽,為什麽不利用這個蠢貨給自己撈些好處呢,就算是事發了,還有甄家人頂著呢,他們頂多算個從犯而已,迴頭再反咬一口,說不得還能坦白從寬呢!
這會兒江南那邊簡直是亂成一團,甄家那些人對此也是束手無策,隻知道破口大罵,很多人恨不得要跳腳撞柱,他們也虧大了好不好。因為賣鹽賺錢,大家一開始不過是隨便拿出點私房錢出來,迴頭就是百倍甚至更多的迴報,根本不需要他們會做生意。
這種事情,來錢這般容易,甄家許多不甚寬裕的族人,自然在裏頭很是摻了一腳,而且一次比一次投入得多,結果如今,簡直如同股市崩盤一般,那些隻想著天上往下掉錢的家夥,一個個算是倒了血黴,原本的積蓄變成了一些即將作廢的鹽引,有的甚至還在外頭欠了不少錢。
甄家的族人,這些年日子一直過得很舒服,什麽刺激玩什麽,什麽享受幹什麽,不管是青樓還是賭場,從來一擲千金,一般直接在人家店裏頭掛賬,迴頭紅利到了再去銷賬,還有的,幹脆直接從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那裏借高利貸,一般九出十三歸,有錢了再還。
結果,如今遇上這般行情,算是混不下去了。他們的錢變成了廢紙,那些鹽商自個還在跳腳呢,恨
不得衝到京城去找甄應嘉算賬,他人在京城,居然消息那麽不靈通,事情都到這個地步了,居然還沒反應過來。因此,甄家那些人上門鬧騰,他們哪裏會理會。
能在金陵這些地方開那些青樓賭場的還有敢做印子錢生意的,哪個背後沒幾個強力人物支撐著,何況,誰跟錢都沒仇,甄家一大幫的族人,因為原本給錢爽快,因此,各家給他們的額度也很高,如今一看,甄家的人在他們那裏欠下的帳可很是不少,請教了一下自家後台後,一個個都底氣十足地上門要賬去了,有的甚至直接跑到了甄家大宅那邊。
專業要賬的是什麽人物,對上的又是甄家,因此,一個接一個上門拿著賬本借條收賬,嘴上話都說得漂亮,但是甄家那邊不管是好說歹說,反正分毫不讓。
甄家那邊什麽時候受過這樣的氣,他們在江南是土皇帝一樣的人物,願意借他們這些人的錢,那是看得起他們,竟是找上門來了,因此,甄家那邊也露出了自家的猙獰麵目,直接叫來了家丁下人,一個個揮舞著棍棒,將這些來要賬的人往外趕,打得他們哭爹喊娘。
然後,問題鬧大發了。
第二天,金陵知府衙門,竟是有好幾個苦主,抬著屍體上門喊冤,說甄家欠錢不還,為了賴賬,直接命自家家奴將他們要賬的人打死了。
鬧出了人命官司,金陵知府也是有些坐不住了。
這位金陵知府這會兒也鬱悶,他真要算起來也是甄家一黨的人,不過才來了一年多,手上光是現銀就多了十多萬兩,更別提各種珍寶古玩,名下多出了近百頃的良田,這些自然跟甄家脫不了幹係。後院裏頭新納了一個鹽商家的小妾,帶來的嫁妝就有兩萬兩,還不提各種頭麵首飾。
隻是,這位不是什麽蠢人,他如今也嗅到了不安的氣息,甄家自從甄應嘉接到旨意進京開始,似乎就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他也知道甄家的圖謀,若是甄家能夠成功,他自然樂見其成,但是如今一看,甄家之前看著煊赫無比,簡直像是無所不能一樣,但是當今聖人輕描淡寫一出手,看起來沒真拿甄家怎麽樣,實際上,卻是已經動搖了甄家的根基,甄家因此方寸大亂。
金陵知府雖說愛錢,但是,他更愛自個的前程,有了前程,多少錢弄不來啊!甄家如今這般,之前收的那些東西,就實在是太燙手了。這會兒正好有人狀告甄家,頓時,金陵知府心中一動,他咬了咬牙,幹脆拚了吧!
因此,這位知府也很是幹脆,直接受理了狀子,聽
了那些苦主訴說之後,直接就發下令簽,命人到甄家那邊提人。
甄家那邊差點沒傻了眼,他們原本跟金陵知府稱兄道弟,而且是金陵知府腆著臉在自家麵前充小弟,結果如今,這小弟也翻臉了,不過,甄家也不是好惹的,幾個主子也不出麵,直接隨便交出了幾個家奴出去,然後說當時不過是那些人跑到門上,擾了自家老祖宗的清靜,因此,便將他們轟出去了。至於打死人的事情,那純粹是子虛烏有,純屬誣告,誰知道那些人怎麽死的,是不是他們為了誣告甄家,自家把人給打死了,何況,那死掉的人是不是進了甄家的人還不知道呢!因此,甄家隻認叫幾個家奴打傷了人,而且那些人衝擊甄府,被打了也是活該。
甄家的應對若是在正常情況下,那的確是沒問題的,問題是,金陵知府打算拿著這個案子做投名狀,跟甄家劃清界限呢,因此,也管不了什麽甄家那位被老聖人封為奉聖夫人的老祖宗了,反正就是一句話,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甄家欠錢不還,還毆打債主,簡直是無法無天,人神共憤,因此,算是跟甄家卯上了。
當然了,金陵知府也不敢真的衝到甄府去拿人,甄家還有老聖人親題的牌匾,欽賜給奉聖夫人的拐杖如意,奉聖夫人到時候一出麵,到時候大家也隻有低頭的道理。
這位也是精明,直接寫了一封奏折,說甄家橫行鄉裏,欺壓良善,欠債不還,毆打債主致死,還藐視官府,不肯伏罪雲雲。
折子這邊才遞到了京中,朝堂上一群人不管到底是不是禦史,一個個都跟嗅到了臭味的蒼蠅一般,一擁而上,彈劾甄家的折子,雪片一樣地飛到了聖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