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飛蓬和外公打了招唿,鑽進以前練功的小山洞,沒有前輩指導,沒有秘籍研習,隻能邊修煉邊探索。理清了思路,但具體怎麽修煉始終無從下手,幹脆不想許多,讓真氣在體內經脈穴位運行,漸漸心外無物,靈台空明。
每天上下午得空就到小山洞修煉,晚上睡覺前也勤加練習,在學校白天要上課訓練,隻能睡前或早上初醒練習,練習時間很短。這幾日連續長時間修煉,體內真氣愈發充沛,凝神於體內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及穴位,氣隨意行,意隨氣走,隱約間似乎能感應身邊的細微動靜。
修煉這麽久,為了更深入修煉,時刻關注微妙變化,尋找繼續修煉的源泉,這種感應讓他很驚奇很興奮,王飛鵬再次集中注意力,先意守丹田,而後徐徐外放,仔細感應,細微動靜似乎是隻螞蟻在爬動,螞蟻似乎在衣服上,王飛蓬突然睜開眼睛細看,果真有隻螞蟻在衣服上爬動!
腦海中閃過一道亮光,更深層次的修煉難道是感應身周的變化?哲學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難道這是意識效用?打籃球的時候也意識外放,但那是通過眼耳感知以及預判,從而確定球員的位置和移動,而這種感應是閉著眼睛感知,完全脫離科學依據!這是怎麽感應到?
王飛蓬想很久不知道具體緣由,也懶得糾結,把螞蟻放在衣服上,再次閉上眼睛意守丹田,意識外放,用心感應,這隻螞蟻在衣服上爬動可以感知,爬到地上稍稍遠離,就感知不到,表明意識感應比較羸弱,需要持續練習才能提高。外公說練功需要持之以恆,不可有一刻懈怠,才能不斷進步,雖然他習武無所成,但教習外公的前輩們傳下來的經驗很有道理,如果這次沒有勤奮修煉,也許永遠無法察覺通過意識能感知,多年修習的武功將會停滯不前。
王飛蓬一下午修煉意識外放,感知身周,但是範圍極小,於是將那隻螞蟻反複放在衣服上感應,直到最後,那隻螞蟻再也不能動彈,王飛蓬看著這隻可憐的螞蟻,輕聲道:“謝謝你為我指明一條修煉道路,這條路或許不對,但總比無頭蒼蠅亂撞要強。”王飛蓬將這隻螞蟻放在小山洞的一角,心中默念,螞蟻啊螞蟻,今後我修煉的功夫如果取得長足進步,你功不可沒,死得其所,請安息吧。
春節臨近,家家戶戶準備年貨年夜飯,臘月二十四是小年,如同除夕前奏,孩子們都放假了,村頭村尾穿梭嬉鬧,煙花爆竹聲不斷,平日略顯冷清的村子變得非常熱鬧。
自從上次有所獲,王飛蓬天天沉迷修煉,爸媽責備幾次,但外公特別支持,訓斥女兒女婿目光短淺、孤陋寡聞,家裏差點戰火重燃,王飛蓬趕緊勸開他們,一再強調修煉功夫強身健體,剛剛有所感悟,現在練得多感悟越深,如果稍稍停息,這種感悟說沒就沒了,爸媽被他忽悠得一愣一愣的,聽說強身健體也就作罷。王華明不放心,叮囑道:“你外公沒練出名堂,對你沒有指導價值,練武我不反對,就怕你鑽牛角尖,自個兒瞎琢磨走偏了,這些東西很邪乎,你看電視上武俠片,搞不好還走火入魔。”
王飛蓬笑著安慰,“習武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走完第一步才能走第二步,不可能有捷徑,練習的時候如果發現不對,可以馬上糾正,至於走火入魔都是編劇杜撰的,沒你說得那麽邪乎。”
臘月二十九,吃過早飯,上山祭奠並請老祖宗迴家過年,然後一家人到村頭土地廟祭拜土地公,一是表示不忘祖,二是求保佑。王飛蓬原本不信這一套,讀書多年是典型無神論者,現在心理有些變化,做人不要太苛求,人人都有信仰,精神寄托有助於減少擔心和不安,不求改變隻求心安。
中午一家人簡單吃完飯就開始準備年夜飯,最辛苦的還是媽媽,幾天前就開始炸魚圓子、肉圓子還有糯米圓子,磨豆腐、做豆腐和豆腐果,還有雞鴨魚肉和蔬菜都要備好。
看到媽媽一天忙到晚,王飛蓬跟在身後打雜,農村都是大鍋灶,時不時就要往鍋洞裏塞柴火,燒火也很講究,正所謂人要實心,柴要空心,王飛蓬從小除了讀書不咋地,其他雜活都門兒清,上樹掏鳥窩,下河摸魚那是常幹的活,擇菜燒飯打掃衛生也做,農村孩子早當家。
年夜飯先做大菜和紅燒菜,王飛蓬早就躍躍欲試,已經講好由他燒排骨和小河魚兩道菜。排骨是家裏過年剛殺的黑豬排骨,每塊排骨都帶點廋肉和肥肉,先用沸水過了一遍,去取血水和腥汁,然後用菜油爆炒,所有肉塊變色出油後,再加醬油炒,著色後加入開水,放入鹽、薑、蒜、醋、黃酒等,燒開後小火煨二十分鍾,而後用大火收鍋,隻留一點點汁水,用大盤盛上,撒上切碎的小蔥,最後將鍋裏的汁水澆在上麵。家養的黑豬,柴火灶燒出來排骨,外麵哪裏能吃到?香味四溢,口水都流出來了!
小河魚更是本地一大特色,王飛蓬小時候經常和幾個小夥伴一道,將小溪溝上遊堵住,幾個人將斷流的溝坑水舀幹,剩下一坑活蹦亂跳的小河魚,各種各樣,什麽魚色都有。把這些魚放一起,用柴火鍋燒,加點蔥薑蒜,味道棒極了,最鮮美的是魚湯!
不得不說王飛蓬燒菜跟運動一樣,頗有天賦,這小子平時難得露一手,幾年沒有操練,火候掌握依舊嫻熟,今天這兩個菜色香味俱全。剩下的菜都由媽媽來做,王飛蓬坐在鍋洞前添柴,兩人忙前忙後,天漸漸轉黑,年夜飯也準備好了,先要接祖進家門,再開始吃年夜飯。
外公早就拿出還剩半瓶的虎骨酒,王飛蓬和爸爸媽媽喝點白酒,雖然隻有4人,但媽媽準備了一桌子菜,往年吃飯是長輩牽頭,外公和爸爸爭這爭那,今年王飛蓬主動拿酒和外公爸媽開搞,都是農村自個兒種的菜,自家養的雞鴨,自家養的豬,又是用柴火燒出來,味道鮮美,王飛蓬不禁感歎,雖然外麵大城市很好,但要想吃這麽原生態的菜肴真的很難!
王飛蓬不斷把學校的趣聞趣事搬出來,自個人在小樹林練武、弄斷網球學姐的拍子、擊敗齷齪男、翻窗進徐根寶家等等,一家人其樂融融,最後拿起一杯酒,“外公、爸爸媽媽你們為我含辛茹苦,現在我長大了,參加業餘比賽能掙些獎金,你們就不要給我寄錢,家裏也不要太省,需要買什麽就買什麽,以後我掙到錢,一定要給家裏做一棟大樓房!”
王華明有點喝高,大著舌頭,“現在長大了,翅膀也硬了,不寄錢就不寄錢,有空多迴來看看就行!”
外公不滿道:“咱們這裏是風水寶地,外麵哪兒有?以後孫兒再有出息,這裏永遠是他的家。”
媽媽叮囑道:“你經常參加訓練和比賽,一定要注意不能受傷,你還年輕,不要太拚,如果落下病根就得不償失。”
王飛蓬一邊點頭,一邊勸酒,外麵鞭炮聲四起,王飛蓬也拿著煙花到外麵的院子點燃,隨著“劈裏啪啦”的響聲,煙花衝上了天,一朵朵五顏六色的煙花飛升降落,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信號飛射,忽明忽暗,五彩繽紛。一家人看著璀璨煙花,心中綻放著不一樣的喜悅。
王飛蓬和外公打了招唿,鑽進以前練功的小山洞,沒有前輩指導,沒有秘籍研習,隻能邊修煉邊探索。理清了思路,但具體怎麽修煉始終無從下手,幹脆不想許多,讓真氣在體內經脈穴位運行,漸漸心外無物,靈台空明。
每天上下午得空就到小山洞修煉,晚上睡覺前也勤加練習,在學校白天要上課訓練,隻能睡前或早上初醒練習,練習時間很短。這幾日連續長時間修煉,體內真氣愈發充沛,凝神於體內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及穴位,氣隨意行,意隨氣走,隱約間似乎能感應身邊的細微動靜。
修煉這麽久,為了更深入修煉,時刻關注微妙變化,尋找繼續修煉的源泉,這種感應讓他很驚奇很興奮,王飛鵬再次集中注意力,先意守丹田,而後徐徐外放,仔細感應,細微動靜似乎是隻螞蟻在爬動,螞蟻似乎在衣服上,王飛蓬突然睜開眼睛細看,果真有隻螞蟻在衣服上爬動!
腦海中閃過一道亮光,更深層次的修煉難道是感應身周的變化?哲學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難道這是意識效用?打籃球的時候也意識外放,但那是通過眼耳感知以及預判,從而確定球員的位置和移動,而這種感應是閉著眼睛感知,完全脫離科學依據!這是怎麽感應到?
王飛蓬想很久不知道具體緣由,也懶得糾結,把螞蟻放在衣服上,再次閉上眼睛意守丹田,意識外放,用心感應,這隻螞蟻在衣服上爬動可以感知,爬到地上稍稍遠離,就感知不到,表明意識感應比較羸弱,需要持續練習才能提高。外公說練功需要持之以恆,不可有一刻懈怠,才能不斷進步,雖然他習武無所成,但教習外公的前輩們傳下來的經驗很有道理,如果這次沒有勤奮修煉,也許永遠無法察覺通過意識能感知,多年修習的武功將會停滯不前。
王飛蓬一下午修煉意識外放,感知身周,但是範圍極小,於是將那隻螞蟻反複放在衣服上感應,直到最後,那隻螞蟻再也不能動彈,王飛蓬看著這隻可憐的螞蟻,輕聲道:“謝謝你為我指明一條修煉道路,這條路或許不對,但總比無頭蒼蠅亂撞要強。”王飛蓬將這隻螞蟻放在小山洞的一角,心中默念,螞蟻啊螞蟻,今後我修煉的功夫如果取得長足進步,你功不可沒,死得其所,請安息吧。
春節臨近,家家戶戶準備年貨年夜飯,臘月二十四是小年,如同除夕前奏,孩子們都放假了,村頭村尾穿梭嬉鬧,煙花爆竹聲不斷,平日略顯冷清的村子變得非常熱鬧。
自從上次有所獲,王飛蓬天天沉迷修煉,爸媽責備幾次,但外公特別支持,訓斥女兒女婿目光短淺、孤陋寡聞,家裏差點戰火重燃,王飛蓬趕緊勸開他們,一再強調修煉功夫強身健體,剛剛有所感悟,現在練得多感悟越深,如果稍稍停息,這種感悟說沒就沒了,爸媽被他忽悠得一愣一愣的,聽說強身健體也就作罷。王華明不放心,叮囑道:“你外公沒練出名堂,對你沒有指導價值,練武我不反對,就怕你鑽牛角尖,自個兒瞎琢磨走偏了,這些東西很邪乎,你看電視上武俠片,搞不好還走火入魔。”
王飛蓬笑著安慰,“習武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走完第一步才能走第二步,不可能有捷徑,練習的時候如果發現不對,可以馬上糾正,至於走火入魔都是編劇杜撰的,沒你說得那麽邪乎。”
臘月二十九,吃過早飯,上山祭奠並請老祖宗迴家過年,然後一家人到村頭土地廟祭拜土地公,一是表示不忘祖,二是求保佑。王飛蓬原本不信這一套,讀書多年是典型無神論者,現在心理有些變化,做人不要太苛求,人人都有信仰,精神寄托有助於減少擔心和不安,不求改變隻求心安。
中午一家人簡單吃完飯就開始準備年夜飯,最辛苦的還是媽媽,幾天前就開始炸魚圓子、肉圓子還有糯米圓子,磨豆腐、做豆腐和豆腐果,還有雞鴨魚肉和蔬菜都要備好。
看到媽媽一天忙到晚,王飛蓬跟在身後打雜,農村都是大鍋灶,時不時就要往鍋洞裏塞柴火,燒火也很講究,正所謂人要實心,柴要空心,王飛蓬從小除了讀書不咋地,其他雜活都門兒清,上樹掏鳥窩,下河摸魚那是常幹的活,擇菜燒飯打掃衛生也做,農村孩子早當家。
年夜飯先做大菜和紅燒菜,王飛蓬早就躍躍欲試,已經講好由他燒排骨和小河魚兩道菜。排骨是家裏過年剛殺的黑豬排骨,每塊排骨都帶點廋肉和肥肉,先用沸水過了一遍,去取血水和腥汁,然後用菜油爆炒,所有肉塊變色出油後,再加醬油炒,著色後加入開水,放入鹽、薑、蒜、醋、黃酒等,燒開後小火煨二十分鍾,而後用大火收鍋,隻留一點點汁水,用大盤盛上,撒上切碎的小蔥,最後將鍋裏的汁水澆在上麵。家養的黑豬,柴火灶燒出來排骨,外麵哪裏能吃到?香味四溢,口水都流出來了!
小河魚更是本地一大特色,王飛蓬小時候經常和幾個小夥伴一道,將小溪溝上遊堵住,幾個人將斷流的溝坑水舀幹,剩下一坑活蹦亂跳的小河魚,各種各樣,什麽魚色都有。把這些魚放一起,用柴火鍋燒,加點蔥薑蒜,味道棒極了,最鮮美的是魚湯!
不得不說王飛蓬燒菜跟運動一樣,頗有天賦,這小子平時難得露一手,幾年沒有操練,火候掌握依舊嫻熟,今天這兩個菜色香味俱全。剩下的菜都由媽媽來做,王飛蓬坐在鍋洞前添柴,兩人忙前忙後,天漸漸轉黑,年夜飯也準備好了,先要接祖進家門,再開始吃年夜飯。
外公早就拿出還剩半瓶的虎骨酒,王飛蓬和爸爸媽媽喝點白酒,雖然隻有4人,但媽媽準備了一桌子菜,往年吃飯是長輩牽頭,外公和爸爸爭這爭那,今年王飛蓬主動拿酒和外公爸媽開搞,都是農村自個兒種的菜,自家養的雞鴨,自家養的豬,又是用柴火燒出來,味道鮮美,王飛蓬不禁感歎,雖然外麵大城市很好,但要想吃這麽原生態的菜肴真的很難!
王飛蓬不斷把學校的趣聞趣事搬出來,自個人在小樹林練武、弄斷網球學姐的拍子、擊敗齷齪男、翻窗進徐根寶家等等,一家人其樂融融,最後拿起一杯酒,“外公、爸爸媽媽你們為我含辛茹苦,現在我長大了,參加業餘比賽能掙些獎金,你們就不要給我寄錢,家裏也不要太省,需要買什麽就買什麽,以後我掙到錢,一定要給家裏做一棟大樓房!”
王華明有點喝高,大著舌頭,“現在長大了,翅膀也硬了,不寄錢就不寄錢,有空多迴來看看就行!”
外公不滿道:“咱們這裏是風水寶地,外麵哪兒有?以後孫兒再有出息,這裏永遠是他的家。”
媽媽叮囑道:“你經常參加訓練和比賽,一定要注意不能受傷,你還年輕,不要太拚,如果落下病根就得不償失。”
王飛蓬一邊點頭,一邊勸酒,外麵鞭炮聲四起,王飛蓬也拿著煙花到外麵的院子點燃,隨著“劈裏啪啦”的響聲,煙花衝上了天,一朵朵五顏六色的煙花飛升降落,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信號飛射,忽明忽暗,五彩繽紛。一家人看著璀璨煙花,心中綻放著不一樣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