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圍結束,長泰帝起駕迴宮,熱鬧的鐵網山瞬間安靜下來,隻留下林間草叢中斑駁的血跡和投放後因機靈未被打到的一些飛禽走獸。
屈指一算,衛若蘭跪經祈福也快一個月了,本來他跪經祈福就沒什麽正經名義,此次得到重賞後他轉身奉給衛伯,當著禦前並眾人之麵,衛伯豈能收下?唯有和衛若蘭一起磕頭謝恩,令他自己留著,並且命他隨自己迴京,迴稟老太太一聲,就入宮當差。
林如海和賈敏的四十九天法事尚不足一月,黛玉依舊留在山廟繼續。
皇後起駕前黛玉前來相送,皇後依依不舍地道:“咱們娘兒倆倒真真是投緣,你這孩子是個好的,既能陪我畫畫,又能陪我作詩,最難得的是沒那些人的俗氣,若不是你為父母做法事,我就帶你一塊兒迴京了。罷了,我已命人賞了百苦那老和尚一些冬衣米糧,又賞了幾畝地,你在廟裏好生照料自己,趕明兒迴京,我再召你進宮陪我頑。”
臨走前,皇後不忘給黛玉留下一套用來畫油畫的顏料器具,包括她們這些日子裏塗鴉胡謅的一些畫作詩詞,額外又賞了一些素緞白綾等料子做衣裳,又說今年秋圍的皮子有宮裏的人硝製,等晾好了再打發人給她送幾張好皮子做冬衣。
黛玉亦是戀戀不舍。
雖然相處了不到十天,但是在皇後身邊的這些日子裏,她的眼界為之一闊,原來世間竟有這樣灑脫不羈的人物,原來女子也可以活得這樣逍遙自在。
作為一國之母,她並沒有被世人的重重禮教所束縛,她很瀟灑,是真正的灑脫,由內而外內外如一的灑脫。據劉嬤嬤所說,自己是入了皇後的心,才會見到她這一麵,平常人頂多見到她作畫的場景。她高興了就大說大笑,不高興了就大吃大喝,喜歡看話本,常常為古人落淚,看水滸傳時罵宋江,看西遊記時斥唐僧,看三國演義時歎周瑜,在作畫的時候不修邊幅,喝酒會喝得酩酊大醉,然後拉著身邊的人去賞花賞月,逼著眾人吟詩作賦。
黛玉有幸看到皇後的醉態,在秋圍的第六天晌午,自己倒還好,詩詞信手拈來,聯句作賦反應敏捷,皇後身邊的宮娥太監則是苦著臉,齊齊地從袖子裏抽出幾張紙來,念著上麵的唐詩宋詞糊弄皇後。皇後醉意朦朧難以分辨,清醒後就把這些事忘到腦子後頭。
黛玉覺得皇後應該記得諸宮娥太監的行為,隻是不追究罷了,眾人也都心知肚明。難怪皇後身邊的宮娥太監都對皇後忠心耿耿,對於皇後揭長泰帝短處的行為都習以為常
。
唇畔噙著淡淡的笑意,黛玉目中清光灼灼,迷茫盡散,她決定效仿皇後,遵從父教。
父親臨終前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了。
皇後娘娘不理後宮爭鬥,不正暗合了父親囑咐她別在小小宅門內與人爭閑氣的話嗎?
盯著跟前剛支起來的畫架和畫筆顏料看了一會,黛玉迴頭對劉嬤嬤道:“等迴到府裏嬤嬤記得提醒我,叫人把咱家關於西洋油畫的書籍找出來,包括家裏收藏的那些西洋畫西洋書和西洋玩器,等我學會畫油畫了,也給娘娘畫一幅肖像。”
沉吟片刻,她又笑道:“就畫鳳後醉酒的場景兒,一定好看。”
劉嬤嬤原本聽了她的話點頭以示記住了,待聽到後麵的一句話,忍俊不禁地道:“老奴看行,叫娘娘看看自己的醉態,瞧瞧身邊人的為難模樣。”
黛玉道:“我是效仿娘娘之舉,繪畫留念。”
說到這裏,她不知道想到了什麽,忽而一笑,笑得肚子痛了,伏案哎喲。
劉嬤嬤上前給她揉肚子,無奈地道:“我的好姑娘,快別笑了,仔細腸子疼。不過,姑娘想到什麽了,笑得這樣厲害?”
黛玉擺擺手,隻顧著笑,就是不說話,她想起皇後給當今聖上畫的肖像了。
皇後才開始學油畫,畫得並不好,工筆畫卻是極好,尤其是花鳥圖極有名家氣象,幾乎不比黛玉收藏的宋徽宗真跡遜色。在和皇後學油畫的時候,黛玉見到皇後特地拿出她以前的畫作以示炫耀,其中有一幅聖上抱花喂鳥圖,無論是花還是鳥,或者是鳥籠,都栩栩如生,無可挑剔,唯獨聖人穿著西洋人的衣裳,戴著西洋人的帽子,拿著西洋人的拐杖,衣裳和帽子的式樣在西洋畫上不奇怪,但穿戴在聖上身上卻是不倫不類,令人看了就想大笑。
猶未想完,忽見紫鵑走進來,道:“姑娘,老太太和璉二奶奶打發幾個三等婆子給姑娘送東西來了,正在外麵等著。”
笑聲頓時中斷,黛玉緩了好一會兒方道:“請她們進來。”
進來四個服色鮮明的婆子,黛玉細細一打量,其中有一個極為眼熟,仿佛是自己喪母之後來接自己的三等仆婦之一,其他幾個也都在賈母和鳳姐身邊見過,等她們請安後,命人看座倒茶,開口道:“老太太打發幾位媽媽來,可有什麽話?”
最眼熟的那個仆婦滿臉堆笑,道:“老太太和寶玉都惦記著姑娘,好容易秋圍結束才得以打發我們來,問姑
娘幾時迴家?又說深山破廟裏寒冷,姑娘身子弱,竟是早些迴家才是。”
黛玉站起來聽完,坐下道:“七七十九天的法事才做了不到一個月,如何能中斷?迴去稟告老太太,就說我十月下旬迴京,請她老人家千萬保重自己,不用過於惦念我。山裏頭雖冷了些,但有老太太早些時候賞的大氅,倒不妨事。”又問可還有其他事情。
鳳姐打發來的婆子則道:“奶奶怕山裏廟裏冷,特地打發我給姑娘送兩簍上等銀霜炭。”頗有幾分鳳姐的品格兒,幹脆利落地交代完,便不再言語了。
黛玉含笑致謝,又命留了茶飯,給了賞錢,方命人送出門。
紫鵑和相熟的婆子悄悄說了幾句話,塞了兩個銀錁子給她,迴來告訴黛玉說府裏忙得腳不沾地,原本沒想到這一出,可巧聖駕迴京,有幾家相好的互通消息,府裏都知道皇後娘娘召見黛玉了,故而忙忙地打發人過來送東西並打聽消息。
黛玉點了點頭,隻說知道了,複又低頭作畫。
不管京城裏如何沸反盈天,關於衛若蘭出繼的一番流言蜚語,劉嬤嬤早跟皇後身邊的昔日姐妹打聽到了,黛玉感慨過後,料想一時半會不能了結,遂仍清清靜靜的給父母跪經,四十九日後劉嬤嬤方命人傳話給榮國府,賈母次日便打發車轎命賈璉來接。
剛進賈母大院的垂花門,就見到前來迎接的鳳姐。
黛玉深知鳳姐和賈璉一樣,都是無利不起早的性子,賈璉來接自己時愈加恭敬,一路上安排得妥妥帖帖,不見一絲怠慢,此時見到鳳姐親自迎接自己,黛玉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對她微微一笑,由她挽著自己的手一起進賈母的院子。
此時寶玉、寶釵並三春俱在房內陪著賈母說笑,薛姨媽亦在側,旁邊又有李紈捧著茶果,卻不見邢夫人和王夫人的蹤影,想來正為省親別墅一事忙碌。
賈母一見到她,就忙不迭地攬在懷內心肝兒肉地叫了一通,又問吃得好不好,又問睡得好不好,又道:“廟裏那起子和尚怠慢了玉兒不曾?怎麽瘦成這樣了?定是隻吃齋菜所致。鴛鴦,拿些好燕窩補品送到廚房,叫廚房裏燉了給林姑娘送來,好好地補一補。”
鴛鴦答應一聲,自去安排。
黛玉謝過,道:“老太太疼我,隻怕我受委屈,其實並不曾瘦,乃是長高了。”
寶玉坐在旁邊,心中不斷品度,果然高了些,眉梢眼角全然是讚歎之意,沒想到兩個月不見,黛玉的言談舉止更見飄
逸出塵,竟似神仙一般。
吃過茶,賈母問起皇後召見一事,黛玉略一思忖,含笑道:“娘娘憐我年紀小,聞得我在山上替父母做法事,白天便召見了幾迴,別的還罷了,倒是得了娘娘幾件好東西,老太太若喜歡就留著。”說畢,命人將皇後賞賜的畫具顏料並綢緞衣料等物呈上。
賈母看過,自讓她收著。
從賈母房裏出來,東廂房早有留在看家的嬤嬤宮女帶人收拾妥當了。
沒幾日,劉嬤嬤帶人將黛玉說的書籍畫作找了出來,黛玉自行學習,因榮國府裏忙到此時已經處處齊備,沒有疏漏之處,賈政擇日上奏,獲準元春於次日正月十五元宵節省親,府裏越發忙到不堪,日夜不閑,莫說連年都不曾好生過,便是祭祖也不曾用心。
和賈家不同的是,沒有後宮嬪妃省親一事忙碌的衛家祭祖一如既往,肅穆非常。
這些日子關於衛若蘭的流言蜚語不僅沒有絲毫停歇,反而較從前更加厲害,滿城沸沸揚揚。偏偏九月裏皇家秋圍,衛若蘭大放異彩,無論旁人怎麽說,衛伯都不肯同意將他過繼給衛二叔,以免旁人認為他見不得長子出人頭地,急急忙忙地行動。
衛太太心內暗恨衛若蘭在秋圍上展現出來的本事,但也清楚這時候將他過繼的話,人人都會指著自己夫妻的脊梁骨,痛罵自己夫妻沒有父母之慈。
因此,她暗中推動流言蜚語,逢人問時,麵上卻說舍不得將衛若蘭過繼出去。
衛若蘭清楚,自己當差後,深受聖上恩寵,力壓衛源,令衛源本人如明月之畔的一顆星子,黯淡無光,他們都恨不得把自己過繼出去,但都不願意背負著罵名,不提流言蜚語,待自己越發和顏悅色,整個衛伯府一派其樂融融的氣象,旁人都覺得他們不會將自己過繼了。
這不是衛若蘭要的結果,所以祭祖之際,他再次以傳音入密的功夫向衛母哭訴道:“母親,今日父親得了許多瓜果金銀,兒子仍無子孫祭拜,好生淒涼。”
緊接著,他又對衛伯道:“大哥,請大哥垂憐,千萬給小弟過繼嗣子,供以香火。小弟心願難了,一直徘徊不去,倘若大哥舍不得將若蘭過繼給小弟,將源兒過繼給小弟,小弟亦感激涕零,至於其他血脈較遠之輩,大哥竟是不必浪費精神了。”
同樣的話,又傳給族中幾位老人,皆是哀求。
眾人原本隻當是有人想把衛若蘭過繼出去,或者是衛母和妙真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想讓衛二叔有
後,故此傳出那樣的流言,此時聽到飄飄忽忽淒淒涼涼的言語,他們無不變色。
相顧駭然之下,七嘴八舌地詢問對方,聽說對方都聽到了衛二叔的話,宗祠內為之大亂。
第026章
彼時拈香下拜,男東女西而跪,耳內聽到聲音時剛剛行完大禮,尚未依次退出祠堂,此時大亂,你一言我一句,其嘈雜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衛母呆愣了半晌,忽而失聲痛哭,叫道:“我苦命的兒啊!”
原本站在衛母身後的衛太太卻是煞白了一張臉兒,一麵伸手攙扶幾乎癱軟的婆母,口唿衛三嬸幫忙,一麵給站在衛若蘭後麵的親生兒子使眼色,一肚子的急躁難以述說,就怕族人說出長房長子沒法子過繼卻可以將填房所出之次子過繼給衛二叔的話。
衛伯也是呆若木雞,不知如何反應。
“一個個愣著幹什麽?還不趕緊扶著老太太迴房歇息。”衛老太爺的弟弟衛二老太爺年紀最大,除長嫂外,在此地的輩分最高,衛伯之所以為首而祭祀乃因他是一族之長。
衛二老太爺一開口,衛太太和衛三嬸就要攙著衛母下去。
不料,衛母卻擺了擺手,挺直脊背,道:“我兒難以瞑目,我不能丟下他不管。我兒年紀輕輕就戰死沙場,身後淒涼,兩次迴陽隻是想過繼一個兒子好承繼這一房的香火,你們爭爭吵吵幾個月沒個結論,今兒個當著老祖宗的麵兒,無論如何都得給我一個交代!”
衛伯臉色微變,尚未開口就聽衛二老太爺說道:“老太太,不是我們不想給老二過繼孩子,這幾個月五服內願意把次子幼子過繼給老二的人家有多少?你算算,十個指頭都數不過來。我心裏十分佩服老二的勇武,也想著盡點做叔叔的心意,願意將我那聰明伶俐的小孫子過繼給老二,是老大自己看不中。誰都知道老二看中了若蘭,便不是若蘭,也得是個和若蘭容貌本事差不多的孩子,咱們衛家幾代數十個子弟,哪有一個能讓老二滿意?”
衛三叔垂頭撇嘴,肚裏暗暗冷笑。
打量著他不知道五服內願意將孩子過繼給自己二哥的心思,哪個不是想白得一份豐厚的財產?衛二老太爺也是一樣,說不定還惦記上了妙真的梯己。妙真雖然出家了,但是她父母兄嫂厚道,將曆年來給她積攢的嫁妝都給了她,方有這十幾年依舊養尊處優的日子,她的東西將來自然會傳給二房嗣子。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哥心裏有主意,才不肯同意罷了。
抬頭看了一眼站在下一代首位的衛若蘭,衛三叔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惋惜,這個侄兒太出色了,一身武功備受聖寵,不到十五歲的年紀就有了四品的職缺,假以時日必成大器,若是自己的兒子自己能樂死,可惜偏偏不得大哥的心意,隻怕大哥會順水推舟地將他過繼出去。
和衛源相比,大哥自然舍得衛若蘭,而且他會有一個很好的理由,不留下任何話柄。
猶未想畢,衛三叔就聽自己老婆笑嘻嘻地道:“這有什麽為難?大夥兒不是聽到二伯的話了嗎?大哥有兩個兒子,大哥既舍不得把若蘭過繼出去,那便將源兒過繼給二伯。橫豎都是嫡親的血脈,又是次子,二伯自己也願意,正是皆大歡喜。”
說完,衛三嬸下巴揚起,挑釁地看了衛太太一眼。
衛太太臉色極為難看,恨不得撲上去堵住這個妯娌的嘴巴,偏偏她話已出口,自己若是表示反對,旁人定會說自己隻疼親子不疼繼子,之前做的一切都付諸流水了。
衛伯斥責道:“弟妹,祠堂之中,哪有你說話的餘地?三弟,還不管管你媳婦。”
衛三嬸搶在丈夫之前說道:“大伯,話可不能這麽說,作為衛伯府明媒正娶的兒媳婦、我家老爺的原配夫人,給老祖宗上供我還得奉湯送菜拈香磕頭,還不用像大嫂那樣給原配夫人行禮,祠堂中怎麽就沒有我說話的餘地了?”
衛太太聽了,頓時紫漲了臉,滿眼怒意卻說不出一句話。
原配和填房的出身原本就相差極遠,偏偏進門後,填房天生就比原配矮一頭,論及子孫的血脈,同樣是嫡子,旁人隻會說原配之子血脈更純正,論及地位,自己年年都得給原配夫人行禮,哪怕是姐妹禮,也夠她氣不過了。
衛母怒道:“都給我住口,這裏是祠堂,不是你們拌嘴的地方!”
衛三嬸立時住口,迅速退到丈夫身邊,交換了一個你知我知的眼神。
衛母一臉疲憊,眼角處的淚痕十分斑駁,令人看了覺得驚心,她看向長子,泣道:“老大,成兒的話你也聽見了,從前我說他來找我和妙真由此可見並不是我們娘兒倆撒謊。你是一族之長,又是成兒嫡親的大哥,這件事,你打算怎麽辦?雖然老三家的說話粗俗了點兒,卻是極有道理,蘭哥兒是長房嫡長子,你舍不得,我心裏明白,我也不能同意將蘭哥兒過繼出去。那麽將源哥兒過繼給老二可好?源哥兒是弟弟,將來你這一房的祖業和大頭的產業都是蘭哥兒的,他得不到,倘或過繼到二房
,二房將來的產業都是他的了。等我這老婆子死了,梯己一分四份,你和老三一人一份,另外兩份都給源哥兒,你們也不許說我偏心。”
衛太太大驚失色,失聲道:“老太太,不行!”
她可就衛源一個兒子,惦記著的是衛伯府的爵位,可不是那區區十幾萬二十萬的產業。
衛母凝目望著她,眼神淩厲,道:“如何不行?不過繼源哥兒,難道過繼蘭哥兒?莫非你們之前說舍不得將蘭哥兒過繼出去的話都是假的?都是哄我的?沒涉及到源哥兒你們就舍不得,涉及到源哥兒你們就舍得了?”
衛太太急忙搖頭,淚流滿麵地道:“沒有,老太太,我們並不敢如此。源哥兒是我的兒子,蘭哥兒也是我的兒子,好容易養得這麽大,我哪個都舍不得。”
衛母不甚滿意,問衛伯道:“老大,你怎麽說?”
眾人齊齊看向衛伯,都想看出點端倪。
衛伯臉上露出一絲躊躇,眼神十分掙紮,看到他這樣的模樣,就在眾人以為他下定決心的時候,卻聽他痛苦地道:“老太太,兩個都是我的兒子,讓我如何舍得?我欽佩二弟的鐵血丹心,這幾個月我也一直在挑選合適的人選給二弟做嗣子,一定會給二弟選擇一個讓他滿意的嗣子。二弟先前說喜歡蘭哥兒這樣才貌雙全的,源哥兒到底差了些。”
衛伯從來不許旁人拿著衛源容貌平平比不得衛若蘭一事說閑話,此時為了保住衛源,不將他過繼出去,他自己就提起了這件事,提醒眾人別忽略了這一點。
衛母老淚縱橫道:“難道你就忍心看著你弟弟在闔府祭祖的時候享受不到子孫香火?”
和衛源相比,衛母更疼自小在跟前長大的衛若蘭,當然,和衛若蘭相比的話,她更加疼愛自己親生的大兒子。所以,她才會在這裏提出要將衛源過繼出去的話,想得到兒子的同意。這樣一來,保住了衛若蘭的位置,同時次子也有香火繼承了。
衛太太軟軟地跪倒在地,衛伯也跪了下來,含淚道:“母親,孩兒明白母親一片慈母之心,然而孩兒亦是人父,孩兒就這麽兩個兒子,孩兒舍不得!”
衛若蘭低下頭,眼裏閃過一絲諷刺。
他口口聲聲說舍不得兩個兒子,卻不說舍不得衛源,明明衛母是想把衛源過繼出去,果然是一片慈父之心,隻對衛源所有的慈父之心。
看著滿臉祈求和痛苦的長子,衛母忍不住淚流滿麵,步履蹣跚地出了祠堂,不敢
再逼他做出決定。她怕自己再這樣強逼下去,長子不再給次子過繼子嗣,或者隨便選個沒有本事的孩子過繼給他,亦或者為了保住衛源,將衛若蘭出繼。
事情好像就這樣不了了之了,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事情沒完。
一夕之間,京城裏又有了新的流言,提起了衛伯府祠堂裏發生的事件,人人驚異於衛二叔死不瞑目而現身傳話,無數人讚頌衛伯對兒子一視同仁的慈心。
這件事幾乎傳遍了大街小巷,偏生榮國府忙著省親一事,無論是爺們還是夫人小姐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上上下下竟無一人知道,唯獨劉嬤嬤不想讓黛玉做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常常打聽各家的秘事,用以警醒自己,遂將聽來的流言蜚語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黛玉。
黛玉正坐在炕桌前用詩詞歌賦的方式寫謎語,身下鋪著皇後賞的大白狐皮坐褥。
這些謎語是皇後命太監傳話要的,說上元節宮裏常掛無數花燈,上麵寫有許多謎語,偏生她自己做的經常被猜出來,彩頭跟著成別人的了,遂叫黛玉做幾個讓人猜不出來的。
此時聽了劉嬤嬤送來的消息,她以筆管頂了頂下巴,側頭想起劉嬤嬤說的衛伯府秘事,很快想通了其中的關竅,歎息道:“我原以為有父母在堂是喜事,總比像我一樣孤苦伶仃的強,此時才知道,有些父母倒不如無。公子被過繼出去已成定局,不消幾日就有消息了。”
劉嬤嬤奇道:“姑娘何出此言?旁人都說衛伯一片慈父之心,兩個兒子都舍不得出繼呢。”
黛玉低頭繼續寫謎語,一物作一首,屋內之物皆可作謎底,道:“流言蜚語爾,不過是用來掩飾自己的偏心,好彰顯自己的高風亮節罷了。”
忽聽人說寶釵來了,主仆二人忙掩住話題。
兩日後,黛玉正在款待從鐵網山飛來的幾隻鸚鵡,劉嬤嬤進來說衛家有消息了。
屈指一算,衛若蘭跪經祈福也快一個月了,本來他跪經祈福就沒什麽正經名義,此次得到重賞後他轉身奉給衛伯,當著禦前並眾人之麵,衛伯豈能收下?唯有和衛若蘭一起磕頭謝恩,令他自己留著,並且命他隨自己迴京,迴稟老太太一聲,就入宮當差。
林如海和賈敏的四十九天法事尚不足一月,黛玉依舊留在山廟繼續。
皇後起駕前黛玉前來相送,皇後依依不舍地道:“咱們娘兒倆倒真真是投緣,你這孩子是個好的,既能陪我畫畫,又能陪我作詩,最難得的是沒那些人的俗氣,若不是你為父母做法事,我就帶你一塊兒迴京了。罷了,我已命人賞了百苦那老和尚一些冬衣米糧,又賞了幾畝地,你在廟裏好生照料自己,趕明兒迴京,我再召你進宮陪我頑。”
臨走前,皇後不忘給黛玉留下一套用來畫油畫的顏料器具,包括她們這些日子裏塗鴉胡謅的一些畫作詩詞,額外又賞了一些素緞白綾等料子做衣裳,又說今年秋圍的皮子有宮裏的人硝製,等晾好了再打發人給她送幾張好皮子做冬衣。
黛玉亦是戀戀不舍。
雖然相處了不到十天,但是在皇後身邊的這些日子裏,她的眼界為之一闊,原來世間竟有這樣灑脫不羈的人物,原來女子也可以活得這樣逍遙自在。
作為一國之母,她並沒有被世人的重重禮教所束縛,她很瀟灑,是真正的灑脫,由內而外內外如一的灑脫。據劉嬤嬤所說,自己是入了皇後的心,才會見到她這一麵,平常人頂多見到她作畫的場景。她高興了就大說大笑,不高興了就大吃大喝,喜歡看話本,常常為古人落淚,看水滸傳時罵宋江,看西遊記時斥唐僧,看三國演義時歎周瑜,在作畫的時候不修邊幅,喝酒會喝得酩酊大醉,然後拉著身邊的人去賞花賞月,逼著眾人吟詩作賦。
黛玉有幸看到皇後的醉態,在秋圍的第六天晌午,自己倒還好,詩詞信手拈來,聯句作賦反應敏捷,皇後身邊的宮娥太監則是苦著臉,齊齊地從袖子裏抽出幾張紙來,念著上麵的唐詩宋詞糊弄皇後。皇後醉意朦朧難以分辨,清醒後就把這些事忘到腦子後頭。
黛玉覺得皇後應該記得諸宮娥太監的行為,隻是不追究罷了,眾人也都心知肚明。難怪皇後身邊的宮娥太監都對皇後忠心耿耿,對於皇後揭長泰帝短處的行為都習以為常
。
唇畔噙著淡淡的笑意,黛玉目中清光灼灼,迷茫盡散,她決定效仿皇後,遵從父教。
父親臨終前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了。
皇後娘娘不理後宮爭鬥,不正暗合了父親囑咐她別在小小宅門內與人爭閑氣的話嗎?
盯著跟前剛支起來的畫架和畫筆顏料看了一會,黛玉迴頭對劉嬤嬤道:“等迴到府裏嬤嬤記得提醒我,叫人把咱家關於西洋油畫的書籍找出來,包括家裏收藏的那些西洋畫西洋書和西洋玩器,等我學會畫油畫了,也給娘娘畫一幅肖像。”
沉吟片刻,她又笑道:“就畫鳳後醉酒的場景兒,一定好看。”
劉嬤嬤原本聽了她的話點頭以示記住了,待聽到後麵的一句話,忍俊不禁地道:“老奴看行,叫娘娘看看自己的醉態,瞧瞧身邊人的為難模樣。”
黛玉道:“我是效仿娘娘之舉,繪畫留念。”
說到這裏,她不知道想到了什麽,忽而一笑,笑得肚子痛了,伏案哎喲。
劉嬤嬤上前給她揉肚子,無奈地道:“我的好姑娘,快別笑了,仔細腸子疼。不過,姑娘想到什麽了,笑得這樣厲害?”
黛玉擺擺手,隻顧著笑,就是不說話,她想起皇後給當今聖上畫的肖像了。
皇後才開始學油畫,畫得並不好,工筆畫卻是極好,尤其是花鳥圖極有名家氣象,幾乎不比黛玉收藏的宋徽宗真跡遜色。在和皇後學油畫的時候,黛玉見到皇後特地拿出她以前的畫作以示炫耀,其中有一幅聖上抱花喂鳥圖,無論是花還是鳥,或者是鳥籠,都栩栩如生,無可挑剔,唯獨聖人穿著西洋人的衣裳,戴著西洋人的帽子,拿著西洋人的拐杖,衣裳和帽子的式樣在西洋畫上不奇怪,但穿戴在聖上身上卻是不倫不類,令人看了就想大笑。
猶未想完,忽見紫鵑走進來,道:“姑娘,老太太和璉二奶奶打發幾個三等婆子給姑娘送東西來了,正在外麵等著。”
笑聲頓時中斷,黛玉緩了好一會兒方道:“請她們進來。”
進來四個服色鮮明的婆子,黛玉細細一打量,其中有一個極為眼熟,仿佛是自己喪母之後來接自己的三等仆婦之一,其他幾個也都在賈母和鳳姐身邊見過,等她們請安後,命人看座倒茶,開口道:“老太太打發幾位媽媽來,可有什麽話?”
最眼熟的那個仆婦滿臉堆笑,道:“老太太和寶玉都惦記著姑娘,好容易秋圍結束才得以打發我們來,問姑
娘幾時迴家?又說深山破廟裏寒冷,姑娘身子弱,竟是早些迴家才是。”
黛玉站起來聽完,坐下道:“七七十九天的法事才做了不到一個月,如何能中斷?迴去稟告老太太,就說我十月下旬迴京,請她老人家千萬保重自己,不用過於惦念我。山裏頭雖冷了些,但有老太太早些時候賞的大氅,倒不妨事。”又問可還有其他事情。
鳳姐打發來的婆子則道:“奶奶怕山裏廟裏冷,特地打發我給姑娘送兩簍上等銀霜炭。”頗有幾分鳳姐的品格兒,幹脆利落地交代完,便不再言語了。
黛玉含笑致謝,又命留了茶飯,給了賞錢,方命人送出門。
紫鵑和相熟的婆子悄悄說了幾句話,塞了兩個銀錁子給她,迴來告訴黛玉說府裏忙得腳不沾地,原本沒想到這一出,可巧聖駕迴京,有幾家相好的互通消息,府裏都知道皇後娘娘召見黛玉了,故而忙忙地打發人過來送東西並打聽消息。
黛玉點了點頭,隻說知道了,複又低頭作畫。
不管京城裏如何沸反盈天,關於衛若蘭出繼的一番流言蜚語,劉嬤嬤早跟皇後身邊的昔日姐妹打聽到了,黛玉感慨過後,料想一時半會不能了結,遂仍清清靜靜的給父母跪經,四十九日後劉嬤嬤方命人傳話給榮國府,賈母次日便打發車轎命賈璉來接。
剛進賈母大院的垂花門,就見到前來迎接的鳳姐。
黛玉深知鳳姐和賈璉一樣,都是無利不起早的性子,賈璉來接自己時愈加恭敬,一路上安排得妥妥帖帖,不見一絲怠慢,此時見到鳳姐親自迎接自己,黛玉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對她微微一笑,由她挽著自己的手一起進賈母的院子。
此時寶玉、寶釵並三春俱在房內陪著賈母說笑,薛姨媽亦在側,旁邊又有李紈捧著茶果,卻不見邢夫人和王夫人的蹤影,想來正為省親別墅一事忙碌。
賈母一見到她,就忙不迭地攬在懷內心肝兒肉地叫了一通,又問吃得好不好,又問睡得好不好,又道:“廟裏那起子和尚怠慢了玉兒不曾?怎麽瘦成這樣了?定是隻吃齋菜所致。鴛鴦,拿些好燕窩補品送到廚房,叫廚房裏燉了給林姑娘送來,好好地補一補。”
鴛鴦答應一聲,自去安排。
黛玉謝過,道:“老太太疼我,隻怕我受委屈,其實並不曾瘦,乃是長高了。”
寶玉坐在旁邊,心中不斷品度,果然高了些,眉梢眼角全然是讚歎之意,沒想到兩個月不見,黛玉的言談舉止更見飄
逸出塵,竟似神仙一般。
吃過茶,賈母問起皇後召見一事,黛玉略一思忖,含笑道:“娘娘憐我年紀小,聞得我在山上替父母做法事,白天便召見了幾迴,別的還罷了,倒是得了娘娘幾件好東西,老太太若喜歡就留著。”說畢,命人將皇後賞賜的畫具顏料並綢緞衣料等物呈上。
賈母看過,自讓她收著。
從賈母房裏出來,東廂房早有留在看家的嬤嬤宮女帶人收拾妥當了。
沒幾日,劉嬤嬤帶人將黛玉說的書籍畫作找了出來,黛玉自行學習,因榮國府裏忙到此時已經處處齊備,沒有疏漏之處,賈政擇日上奏,獲準元春於次日正月十五元宵節省親,府裏越發忙到不堪,日夜不閑,莫說連年都不曾好生過,便是祭祖也不曾用心。
和賈家不同的是,沒有後宮嬪妃省親一事忙碌的衛家祭祖一如既往,肅穆非常。
這些日子關於衛若蘭的流言蜚語不僅沒有絲毫停歇,反而較從前更加厲害,滿城沸沸揚揚。偏偏九月裏皇家秋圍,衛若蘭大放異彩,無論旁人怎麽說,衛伯都不肯同意將他過繼給衛二叔,以免旁人認為他見不得長子出人頭地,急急忙忙地行動。
衛太太心內暗恨衛若蘭在秋圍上展現出來的本事,但也清楚這時候將他過繼的話,人人都會指著自己夫妻的脊梁骨,痛罵自己夫妻沒有父母之慈。
因此,她暗中推動流言蜚語,逢人問時,麵上卻說舍不得將衛若蘭過繼出去。
衛若蘭清楚,自己當差後,深受聖上恩寵,力壓衛源,令衛源本人如明月之畔的一顆星子,黯淡無光,他們都恨不得把自己過繼出去,但都不願意背負著罵名,不提流言蜚語,待自己越發和顏悅色,整個衛伯府一派其樂融融的氣象,旁人都覺得他們不會將自己過繼了。
這不是衛若蘭要的結果,所以祭祖之際,他再次以傳音入密的功夫向衛母哭訴道:“母親,今日父親得了許多瓜果金銀,兒子仍無子孫祭拜,好生淒涼。”
緊接著,他又對衛伯道:“大哥,請大哥垂憐,千萬給小弟過繼嗣子,供以香火。小弟心願難了,一直徘徊不去,倘若大哥舍不得將若蘭過繼給小弟,將源兒過繼給小弟,小弟亦感激涕零,至於其他血脈較遠之輩,大哥竟是不必浪費精神了。”
同樣的話,又傳給族中幾位老人,皆是哀求。
眾人原本隻當是有人想把衛若蘭過繼出去,或者是衛母和妙真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想讓衛二叔有
後,故此傳出那樣的流言,此時聽到飄飄忽忽淒淒涼涼的言語,他們無不變色。
相顧駭然之下,七嘴八舌地詢問對方,聽說對方都聽到了衛二叔的話,宗祠內為之大亂。
第026章
彼時拈香下拜,男東女西而跪,耳內聽到聲音時剛剛行完大禮,尚未依次退出祠堂,此時大亂,你一言我一句,其嘈雜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衛母呆愣了半晌,忽而失聲痛哭,叫道:“我苦命的兒啊!”
原本站在衛母身後的衛太太卻是煞白了一張臉兒,一麵伸手攙扶幾乎癱軟的婆母,口唿衛三嬸幫忙,一麵給站在衛若蘭後麵的親生兒子使眼色,一肚子的急躁難以述說,就怕族人說出長房長子沒法子過繼卻可以將填房所出之次子過繼給衛二叔的話。
衛伯也是呆若木雞,不知如何反應。
“一個個愣著幹什麽?還不趕緊扶著老太太迴房歇息。”衛老太爺的弟弟衛二老太爺年紀最大,除長嫂外,在此地的輩分最高,衛伯之所以為首而祭祀乃因他是一族之長。
衛二老太爺一開口,衛太太和衛三嬸就要攙著衛母下去。
不料,衛母卻擺了擺手,挺直脊背,道:“我兒難以瞑目,我不能丟下他不管。我兒年紀輕輕就戰死沙場,身後淒涼,兩次迴陽隻是想過繼一個兒子好承繼這一房的香火,你們爭爭吵吵幾個月沒個結論,今兒個當著老祖宗的麵兒,無論如何都得給我一個交代!”
衛伯臉色微變,尚未開口就聽衛二老太爺說道:“老太太,不是我們不想給老二過繼孩子,這幾個月五服內願意把次子幼子過繼給老二的人家有多少?你算算,十個指頭都數不過來。我心裏十分佩服老二的勇武,也想著盡點做叔叔的心意,願意將我那聰明伶俐的小孫子過繼給老二,是老大自己看不中。誰都知道老二看中了若蘭,便不是若蘭,也得是個和若蘭容貌本事差不多的孩子,咱們衛家幾代數十個子弟,哪有一個能讓老二滿意?”
衛三叔垂頭撇嘴,肚裏暗暗冷笑。
打量著他不知道五服內願意將孩子過繼給自己二哥的心思,哪個不是想白得一份豐厚的財產?衛二老太爺也是一樣,說不定還惦記上了妙真的梯己。妙真雖然出家了,但是她父母兄嫂厚道,將曆年來給她積攢的嫁妝都給了她,方有這十幾年依舊養尊處優的日子,她的東西將來自然會傳給二房嗣子。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哥心裏有主意,才不肯同意罷了。
抬頭看了一眼站在下一代首位的衛若蘭,衛三叔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惋惜,這個侄兒太出色了,一身武功備受聖寵,不到十五歲的年紀就有了四品的職缺,假以時日必成大器,若是自己的兒子自己能樂死,可惜偏偏不得大哥的心意,隻怕大哥會順水推舟地將他過繼出去。
和衛源相比,大哥自然舍得衛若蘭,而且他會有一個很好的理由,不留下任何話柄。
猶未想畢,衛三叔就聽自己老婆笑嘻嘻地道:“這有什麽為難?大夥兒不是聽到二伯的話了嗎?大哥有兩個兒子,大哥既舍不得把若蘭過繼出去,那便將源兒過繼給二伯。橫豎都是嫡親的血脈,又是次子,二伯自己也願意,正是皆大歡喜。”
說完,衛三嬸下巴揚起,挑釁地看了衛太太一眼。
衛太太臉色極為難看,恨不得撲上去堵住這個妯娌的嘴巴,偏偏她話已出口,自己若是表示反對,旁人定會說自己隻疼親子不疼繼子,之前做的一切都付諸流水了。
衛伯斥責道:“弟妹,祠堂之中,哪有你說話的餘地?三弟,還不管管你媳婦。”
衛三嬸搶在丈夫之前說道:“大伯,話可不能這麽說,作為衛伯府明媒正娶的兒媳婦、我家老爺的原配夫人,給老祖宗上供我還得奉湯送菜拈香磕頭,還不用像大嫂那樣給原配夫人行禮,祠堂中怎麽就沒有我說話的餘地了?”
衛太太聽了,頓時紫漲了臉,滿眼怒意卻說不出一句話。
原配和填房的出身原本就相差極遠,偏偏進門後,填房天生就比原配矮一頭,論及子孫的血脈,同樣是嫡子,旁人隻會說原配之子血脈更純正,論及地位,自己年年都得給原配夫人行禮,哪怕是姐妹禮,也夠她氣不過了。
衛母怒道:“都給我住口,這裏是祠堂,不是你們拌嘴的地方!”
衛三嬸立時住口,迅速退到丈夫身邊,交換了一個你知我知的眼神。
衛母一臉疲憊,眼角處的淚痕十分斑駁,令人看了覺得驚心,她看向長子,泣道:“老大,成兒的話你也聽見了,從前我說他來找我和妙真由此可見並不是我們娘兒倆撒謊。你是一族之長,又是成兒嫡親的大哥,這件事,你打算怎麽辦?雖然老三家的說話粗俗了點兒,卻是極有道理,蘭哥兒是長房嫡長子,你舍不得,我心裏明白,我也不能同意將蘭哥兒過繼出去。那麽將源哥兒過繼給老二可好?源哥兒是弟弟,將來你這一房的祖業和大頭的產業都是蘭哥兒的,他得不到,倘或過繼到二房
,二房將來的產業都是他的了。等我這老婆子死了,梯己一分四份,你和老三一人一份,另外兩份都給源哥兒,你們也不許說我偏心。”
衛太太大驚失色,失聲道:“老太太,不行!”
她可就衛源一個兒子,惦記著的是衛伯府的爵位,可不是那區區十幾萬二十萬的產業。
衛母凝目望著她,眼神淩厲,道:“如何不行?不過繼源哥兒,難道過繼蘭哥兒?莫非你們之前說舍不得將蘭哥兒過繼出去的話都是假的?都是哄我的?沒涉及到源哥兒你們就舍不得,涉及到源哥兒你們就舍得了?”
衛太太急忙搖頭,淚流滿麵地道:“沒有,老太太,我們並不敢如此。源哥兒是我的兒子,蘭哥兒也是我的兒子,好容易養得這麽大,我哪個都舍不得。”
衛母不甚滿意,問衛伯道:“老大,你怎麽說?”
眾人齊齊看向衛伯,都想看出點端倪。
衛伯臉上露出一絲躊躇,眼神十分掙紮,看到他這樣的模樣,就在眾人以為他下定決心的時候,卻聽他痛苦地道:“老太太,兩個都是我的兒子,讓我如何舍得?我欽佩二弟的鐵血丹心,這幾個月我也一直在挑選合適的人選給二弟做嗣子,一定會給二弟選擇一個讓他滿意的嗣子。二弟先前說喜歡蘭哥兒這樣才貌雙全的,源哥兒到底差了些。”
衛伯從來不許旁人拿著衛源容貌平平比不得衛若蘭一事說閑話,此時為了保住衛源,不將他過繼出去,他自己就提起了這件事,提醒眾人別忽略了這一點。
衛母老淚縱橫道:“難道你就忍心看著你弟弟在闔府祭祖的時候享受不到子孫香火?”
和衛源相比,衛母更疼自小在跟前長大的衛若蘭,當然,和衛若蘭相比的話,她更加疼愛自己親生的大兒子。所以,她才會在這裏提出要將衛源過繼出去的話,想得到兒子的同意。這樣一來,保住了衛若蘭的位置,同時次子也有香火繼承了。
衛太太軟軟地跪倒在地,衛伯也跪了下來,含淚道:“母親,孩兒明白母親一片慈母之心,然而孩兒亦是人父,孩兒就這麽兩個兒子,孩兒舍不得!”
衛若蘭低下頭,眼裏閃過一絲諷刺。
他口口聲聲說舍不得兩個兒子,卻不說舍不得衛源,明明衛母是想把衛源過繼出去,果然是一片慈父之心,隻對衛源所有的慈父之心。
看著滿臉祈求和痛苦的長子,衛母忍不住淚流滿麵,步履蹣跚地出了祠堂,不敢
再逼他做出決定。她怕自己再這樣強逼下去,長子不再給次子過繼子嗣,或者隨便選個沒有本事的孩子過繼給他,亦或者為了保住衛源,將衛若蘭出繼。
事情好像就這樣不了了之了,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事情沒完。
一夕之間,京城裏又有了新的流言,提起了衛伯府祠堂裏發生的事件,人人驚異於衛二叔死不瞑目而現身傳話,無數人讚頌衛伯對兒子一視同仁的慈心。
這件事幾乎傳遍了大街小巷,偏生榮國府忙著省親一事,無論是爺們還是夫人小姐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上上下下竟無一人知道,唯獨劉嬤嬤不想讓黛玉做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常常打聽各家的秘事,用以警醒自己,遂將聽來的流言蜚語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黛玉。
黛玉正坐在炕桌前用詩詞歌賦的方式寫謎語,身下鋪著皇後賞的大白狐皮坐褥。
這些謎語是皇後命太監傳話要的,說上元節宮裏常掛無數花燈,上麵寫有許多謎語,偏生她自己做的經常被猜出來,彩頭跟著成別人的了,遂叫黛玉做幾個讓人猜不出來的。
此時聽了劉嬤嬤送來的消息,她以筆管頂了頂下巴,側頭想起劉嬤嬤說的衛伯府秘事,很快想通了其中的關竅,歎息道:“我原以為有父母在堂是喜事,總比像我一樣孤苦伶仃的強,此時才知道,有些父母倒不如無。公子被過繼出去已成定局,不消幾日就有消息了。”
劉嬤嬤奇道:“姑娘何出此言?旁人都說衛伯一片慈父之心,兩個兒子都舍不得出繼呢。”
黛玉低頭繼續寫謎語,一物作一首,屋內之物皆可作謎底,道:“流言蜚語爾,不過是用來掩飾自己的偏心,好彰顯自己的高風亮節罷了。”
忽聽人說寶釵來了,主仆二人忙掩住話題。
兩日後,黛玉正在款待從鐵網山飛來的幾隻鸚鵡,劉嬤嬤進來說衛家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