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薑姑姑用力吞咽,半晌才吐出一句整話,“那下一個會是誰?如果皇上真是為了太子,下一個清算的會是誰?”
她亂了陣腳,薑貴妃反而鎮定下來,展開手帕細細描摹上頭的繡樣,動作慢語速也慢,“小二已經廢了。小三因為小三媳婦丟了差事,所謂思過連個期限也沒有,算是半廢。端看皇上怎麽批複內閣和六部的奏本,若是老大得以離京征戰,你說下一個會是誰?”
餘下成年皇子,除了樂平郡王還有誰?
薑姑姑滿腹驚疑,目光落在手帕上,這樣的輕紗不經髒又沾不得水,用來做手帕中看不中用,隻因薑貴妃一句喜歡,皇上就越過周皇後,親口命內務府按四季供應。
她再次用力咽下口水,擠出笑來,“或許是娘娘多慮了。椒房殿的吃穿用度哪樣不貴重奢華,比起坤寧宮有過之而無不及。皇上心裏有您,從來最偏疼您和郡王爺……”
“真心裏有我,中宮之位早該換人了!”薑貴妃猛地抓起才抻平的手帕,全無往日的篤定和自得,“真偏疼小四,東宮之位就不該給小六!”
薑姑姑唬得恨不能捂住薑貴妃的嘴,錯眼見門簾下鞋尖一晃而逝,忙掀簾而出,須臾折返眉心緊蹙臉色陰沉,“前頭剛傳出的消息,皇上鬆口允了毅郡王自請出征的折子,又命內閣、兵部協軍機處操持各項事宜。這之前,皇上曾在禦書房召見過太子。”
話音未落就聽呲啦一聲,輕紗手帕四分五裂。
薑貴妃攥緊滿手爛紗,麵龐扭曲,“我多慮?你還覺得是我多慮?!”
薑姑姑哪敢再光揀好話說,忙轉口道:“既如此,娘娘少不得防備一二。隻是念三老爺前恭後倨,借著和離撕破臉,和咱們也斷了來往。郡王爺於朝中雖有政績,於軍中到底缺少助力聲望,一時半會哪好明著和東宮較勁?”
“明著不行,就暗著來。”薑貴妃鬆開手指抖落殘破爛紗,笑容猙獰,“念二姑娘再嫁之身,親事好壞還捏在我手裏呢?何況太子不好動,太子妃卻未必。你親自去辦,先傳話敲打念三夫人,再找機會試探吳正宣……”
薑姑姑神色一變,忙附耳細聽。
康親王卻神色大變,忙附耳細問,“宮裏怎麽會突然走水?皇上怎麽會突然發落小二?還發落得那樣迅猛狠辣?你、你送出去的那對金鐲……”
“若是因為金鐲,來宣我們進宮覲見的就不是劉總管,而是禁軍了。”康親王妃神色不變,隻微微擰眉,“金鐲分送黃貴人和常貴人,眾目睽睽順理成章,誰會起疑?且常貴人那隻金鐲的滾珠雖淬了毒,但無色無味藥性緩慢,至少數月才會發作。這才送出去半天一夜,莫說留下痕跡,連查都查不出來。”
說罷又喃喃道:“走水一事,恐怕沒那麽簡單……”
她百思不得其解,哪知事有湊巧,心思手法和楚延卿不謀而合,更不知除了自己,二皇子的醜事有人知道得更早更多。
康親王不管簡單還是複雜,立即不緊張了,“如此便好。皇上這是鐵了心翻舊賬,我們就是想幫小二也無從下手。比起哪天醜事敗露,小二至少保住了性命。”
康親王妃頗覺無語,老手一使勁,氣笑不得地勒緊康親王的腰帶,“你親甥女親甥孫出了事兒,眼下還不是放心的時候。等會兒不管皇上說什麽問什麽,你隻管有一說一照實迴答,切忌遮遮掩掩。”
男女有別,皇上突然召見他們,便是另有玄機也隻會盯著丈夫問。
與其指望丈夫跟皇上耍心眼,倒不如囑咐丈夫照常行事真情流露。
老夫妻倆借更衣竊竊商定,這才整裝出門,隨劉文圳先進宮,再進養心殿。
康親王妃心頭微定:既然選在養心殿覲見,那就是要論親情序家事了。
她含笑看著昭德帝親手托起丈夫分主次落座,果然就聽昭德帝開門見山問,“皇叔可知小二做了什麽,常貴人又做了什麽,才致使短短一日翻天覆地,落得此番下場?”
康親王謹記老妻叮嚀,聞言再次神色大變七情上臉,緊張害怕且茫然,“不知道啊?”
昭德帝似乎噎了一下,劉文圳忙清清喉嚨,細說當年首飾鬧劇,並昨晚走水首尾。
“小二不孝不悌,常氏不忠不義,朕,不得不痛下狠手發落。”昭德帝說完一句見康親王瘋狂點頭,似乎又噎了一下,“楊氏疏於教子、識人不明,朕,也不得不兩罪並罰,追究楊氏的連帶罪責。”
楊氏即淑妃,而識人不明,指的是淑妃曾一手提拔起常貴人。
康親王繼續瘋狂點頭,劉文圳見狀又清清喉嚨,接口道:“稚子無辜,唯獨苦了十一皇子。一夜之間沒了生母,又受了驚嚇,這會兒還留在萬壽宮,睡不好吃不下,渾渾沌沌地喝著安神藥呐。”
他頗覺無奈,康親王則頗覺無措,下意識去看康親王妃。
康親王妃也頗覺無奈,隻得接過話茬,身子前傾流露出五分恭謹五分試探,“說來常氏受的是我那親甥女的提拔,自家作孽連累的卻是小十一。劉總管這話很是,大人造的孽,倒要孩子承受,實在可歎可憐。”
康親王似被老妻點醒,老臉大亮地攬起事來,“內子這話也很是!說到底是我那親甥女造就的前因,不然哪來種種後果!小十一雖無辜,但哪能因此勞動太後或皇後費心照顧,我和內子忝為楊氏舅父舅母,從今往後願擔起小十一的用度和教養!”
語氣難掩激昂,隻盼能借勢成事,達成本以為已經無望的過繼心願。
昭德帝龍眼微眯,忽而重重歎息,“朕知道,旁人敢想不敢說,心裏沒少猜疑是朕心狠手辣,才導致皇叔府裏子嗣凋零。朕自認問心無愧,今兒卻想問問皇叔,皇叔是否也疑心朕恨過朕?”
這話略沒頭沒尾,康親王唬得忙離座跪倒,話雖惶恐但實在,“皇上垂詢,我、臣不敢虛言隱瞞。臣老無所依,確實曾疑心過皇上。還是內子劈頭蓋臉一頓痛罵,罵醒了臣……”
說著也不嫌丟臉,將康親王妃怎麽罵的翻譯成標準普通話複述一遍,末了不好意思地扒拉了下頭皮,“夫妻之間要講緣分,父母子女之間也要講緣分。臣子嗣緣淺,怪就怪臣身子底不行種也不好,不能怪皇上,萬萬不能怪皇上。”
言行之直白通俗,堪稱禦前失儀、口出不遜。
劉文圳啼笑皆非,覷著昭德帝精彩紛呈的神色,第三次清清喉嚨,“若非皇上孝心使然,著意召王爺迴京享福,幾位小郡王小郡主哪至於水土不服,遠離故土後就相繼過世。追根溯源,倒是皇上好心辦壞事,王爺不必妄自菲薄。”
康親王唬得又想跪倒,昭德帝眼疾手快一把托住,精彩表情轉瞬肅穆,“朕,有心彌補皇叔。隻不知皇叔願不願意成全朕。皇叔既誠心負擔小十一的用度和教養,不如朕,將小十一出繼皇叔名下,也好叫皇叔老有所依。”
康親王先愣後激動,急切反問,“真、真的?”
他不用裝就大喜過望,好險沒順手揪住昭德帝的衣襟追問。
劉文圳連假咳都懶得咳了,滿心無奈盡數上臉,“皇上金口玉言,自然是真的!”
康親王聞言掙開龍爪,拖著老妻千恩萬謝跪了又跪,臨走前不忘體貼而希翼的表示:等十一皇子精神好些了再過繼不遲,手續慢慢辦,人先接進王府唄?
劉文圳麵無表情地送人,迴轉後麵色古怪地弓下腰,“依奴才看,康親王不像是裝的,康親王妃也不像是知情的。”
昭德帝緩緩閉眼,喜怒難辨,“是朕操之過急了。”
劉文圳心下唏噓,麵上賠笑,“人死燈滅,皇上很不必因此追悔。”
涉事的宮女太監都死了,線索就跟著全斷了。
事後即便醒悟小太監毒害常貴人一事有待推敲,即便後悔不該隻聽常貴人主仆一麵之詞,已然於事無補。
換他被親兒子戴綠帽,也得操之過急。
“至少,二皇子不曾勾連內外。”劉文圳慢聲道:“至少,康親王夫婦不曾牽涉其中。”
昭德帝緩緩睜眼,輕輕吐出一口濁氣,“隻盼朕的好兒子們,別再叫朕失望寒心。”
出宮上車滿心慶幸的康親王則重重吐出一口濁氣,“天助我也!這下不用我們費事兒,也不用我們費心走東宮的路子,過繼一事就成了!真正是老天開眼!”
嗬,男人。
這事要真是老天開眼倒好了。
若非皇上已知十一皇子身世,豈會順水推舟主動提出過繼?
不過事情至此,已非他們能多想多管的了。
康親王妃這麽一想,看著真性情且真單蠢的丈夫更無語了,由衷歎道:“天佑憨人。你就這麽憨下去,挺好。”
老夫妻倆雞同鴨講,到底大事落定都覺歡喜,全心投入迎接嗣孫一事中。
康親王府喜樂平靜,朝中卻熱鬧得很。
尤以禦史言官為最,捋起袖子捉起筆,先就毅郡王代父親征大書特書,打算仔細闡述何謂君子不立危牆,書到一半風聞首飾鬧劇走水因果,立即改為鞭辟何謂兄弟鬩牆紅顏禍水,結果書到一半又聽說皇上良心發現要出繼十一皇子,趕緊調頭痛陳何謂祖宗禮法規矩體統,進諫之前倒先罵上了接手過繼事宜的宗人令。
可憐老宗人令眼花耳背,差點被罵得返老還童。
這邊禦史言官忙著衝擊年底業績,那邊十一皇子身為懵懂事主,不知外事不受影響,終於不用喝苦藥安神了。
診斷完畢的小吳太醫揮一揮衣袖,隻帶走萬壽宮賞的甜點,正想找地方解饞,就被薑姑姑攔住去路。
宮裏人說話,一貫半藏半露。
小吳太醫表示沒聽懂,請薑姑姑身邊的小宮女多留一步,便於他悉心請教。
神色倨傲的薑姑姑深覺滿意,衝小宮女暗使眼色,高深莫測地點了點頭。
殊不知她剛走片刻,小吳太醫就領著藥童帶著小宮女,徑直去了禦書房。
昭德帝生平第一次聽傻了,“你說,你要告發誰?”
小吳太醫慢吞吞張口,“薑貴妃。”
劉文圳也聽傻了。
謔!
這可真是天佑憨人,七皇女竟得了這麽個駙馬!
太子妃說得對,這吳正宣,真心是個鐵憨憨!
她亂了陣腳,薑貴妃反而鎮定下來,展開手帕細細描摹上頭的繡樣,動作慢語速也慢,“小二已經廢了。小三因為小三媳婦丟了差事,所謂思過連個期限也沒有,算是半廢。端看皇上怎麽批複內閣和六部的奏本,若是老大得以離京征戰,你說下一個會是誰?”
餘下成年皇子,除了樂平郡王還有誰?
薑姑姑滿腹驚疑,目光落在手帕上,這樣的輕紗不經髒又沾不得水,用來做手帕中看不中用,隻因薑貴妃一句喜歡,皇上就越過周皇後,親口命內務府按四季供應。
她再次用力咽下口水,擠出笑來,“或許是娘娘多慮了。椒房殿的吃穿用度哪樣不貴重奢華,比起坤寧宮有過之而無不及。皇上心裏有您,從來最偏疼您和郡王爺……”
“真心裏有我,中宮之位早該換人了!”薑貴妃猛地抓起才抻平的手帕,全無往日的篤定和自得,“真偏疼小四,東宮之位就不該給小六!”
薑姑姑唬得恨不能捂住薑貴妃的嘴,錯眼見門簾下鞋尖一晃而逝,忙掀簾而出,須臾折返眉心緊蹙臉色陰沉,“前頭剛傳出的消息,皇上鬆口允了毅郡王自請出征的折子,又命內閣、兵部協軍機處操持各項事宜。這之前,皇上曾在禦書房召見過太子。”
話音未落就聽呲啦一聲,輕紗手帕四分五裂。
薑貴妃攥緊滿手爛紗,麵龐扭曲,“我多慮?你還覺得是我多慮?!”
薑姑姑哪敢再光揀好話說,忙轉口道:“既如此,娘娘少不得防備一二。隻是念三老爺前恭後倨,借著和離撕破臉,和咱們也斷了來往。郡王爺於朝中雖有政績,於軍中到底缺少助力聲望,一時半會哪好明著和東宮較勁?”
“明著不行,就暗著來。”薑貴妃鬆開手指抖落殘破爛紗,笑容猙獰,“念二姑娘再嫁之身,親事好壞還捏在我手裏呢?何況太子不好動,太子妃卻未必。你親自去辦,先傳話敲打念三夫人,再找機會試探吳正宣……”
薑姑姑神色一變,忙附耳細聽。
康親王卻神色大變,忙附耳細問,“宮裏怎麽會突然走水?皇上怎麽會突然發落小二?還發落得那樣迅猛狠辣?你、你送出去的那對金鐲……”
“若是因為金鐲,來宣我們進宮覲見的就不是劉總管,而是禁軍了。”康親王妃神色不變,隻微微擰眉,“金鐲分送黃貴人和常貴人,眾目睽睽順理成章,誰會起疑?且常貴人那隻金鐲的滾珠雖淬了毒,但無色無味藥性緩慢,至少數月才會發作。這才送出去半天一夜,莫說留下痕跡,連查都查不出來。”
說罷又喃喃道:“走水一事,恐怕沒那麽簡單……”
她百思不得其解,哪知事有湊巧,心思手法和楚延卿不謀而合,更不知除了自己,二皇子的醜事有人知道得更早更多。
康親王不管簡單還是複雜,立即不緊張了,“如此便好。皇上這是鐵了心翻舊賬,我們就是想幫小二也無從下手。比起哪天醜事敗露,小二至少保住了性命。”
康親王妃頗覺無語,老手一使勁,氣笑不得地勒緊康親王的腰帶,“你親甥女親甥孫出了事兒,眼下還不是放心的時候。等會兒不管皇上說什麽問什麽,你隻管有一說一照實迴答,切忌遮遮掩掩。”
男女有別,皇上突然召見他們,便是另有玄機也隻會盯著丈夫問。
與其指望丈夫跟皇上耍心眼,倒不如囑咐丈夫照常行事真情流露。
老夫妻倆借更衣竊竊商定,這才整裝出門,隨劉文圳先進宮,再進養心殿。
康親王妃心頭微定:既然選在養心殿覲見,那就是要論親情序家事了。
她含笑看著昭德帝親手托起丈夫分主次落座,果然就聽昭德帝開門見山問,“皇叔可知小二做了什麽,常貴人又做了什麽,才致使短短一日翻天覆地,落得此番下場?”
康親王謹記老妻叮嚀,聞言再次神色大變七情上臉,緊張害怕且茫然,“不知道啊?”
昭德帝似乎噎了一下,劉文圳忙清清喉嚨,細說當年首飾鬧劇,並昨晚走水首尾。
“小二不孝不悌,常氏不忠不義,朕,不得不痛下狠手發落。”昭德帝說完一句見康親王瘋狂點頭,似乎又噎了一下,“楊氏疏於教子、識人不明,朕,也不得不兩罪並罰,追究楊氏的連帶罪責。”
楊氏即淑妃,而識人不明,指的是淑妃曾一手提拔起常貴人。
康親王繼續瘋狂點頭,劉文圳見狀又清清喉嚨,接口道:“稚子無辜,唯獨苦了十一皇子。一夜之間沒了生母,又受了驚嚇,這會兒還留在萬壽宮,睡不好吃不下,渾渾沌沌地喝著安神藥呐。”
他頗覺無奈,康親王則頗覺無措,下意識去看康親王妃。
康親王妃也頗覺無奈,隻得接過話茬,身子前傾流露出五分恭謹五分試探,“說來常氏受的是我那親甥女的提拔,自家作孽連累的卻是小十一。劉總管這話很是,大人造的孽,倒要孩子承受,實在可歎可憐。”
康親王似被老妻點醒,老臉大亮地攬起事來,“內子這話也很是!說到底是我那親甥女造就的前因,不然哪來種種後果!小十一雖無辜,但哪能因此勞動太後或皇後費心照顧,我和內子忝為楊氏舅父舅母,從今往後願擔起小十一的用度和教養!”
語氣難掩激昂,隻盼能借勢成事,達成本以為已經無望的過繼心願。
昭德帝龍眼微眯,忽而重重歎息,“朕知道,旁人敢想不敢說,心裏沒少猜疑是朕心狠手辣,才導致皇叔府裏子嗣凋零。朕自認問心無愧,今兒卻想問問皇叔,皇叔是否也疑心朕恨過朕?”
這話略沒頭沒尾,康親王唬得忙離座跪倒,話雖惶恐但實在,“皇上垂詢,我、臣不敢虛言隱瞞。臣老無所依,確實曾疑心過皇上。還是內子劈頭蓋臉一頓痛罵,罵醒了臣……”
說著也不嫌丟臉,將康親王妃怎麽罵的翻譯成標準普通話複述一遍,末了不好意思地扒拉了下頭皮,“夫妻之間要講緣分,父母子女之間也要講緣分。臣子嗣緣淺,怪就怪臣身子底不行種也不好,不能怪皇上,萬萬不能怪皇上。”
言行之直白通俗,堪稱禦前失儀、口出不遜。
劉文圳啼笑皆非,覷著昭德帝精彩紛呈的神色,第三次清清喉嚨,“若非皇上孝心使然,著意召王爺迴京享福,幾位小郡王小郡主哪至於水土不服,遠離故土後就相繼過世。追根溯源,倒是皇上好心辦壞事,王爺不必妄自菲薄。”
康親王唬得又想跪倒,昭德帝眼疾手快一把托住,精彩表情轉瞬肅穆,“朕,有心彌補皇叔。隻不知皇叔願不願意成全朕。皇叔既誠心負擔小十一的用度和教養,不如朕,將小十一出繼皇叔名下,也好叫皇叔老有所依。”
康親王先愣後激動,急切反問,“真、真的?”
他不用裝就大喜過望,好險沒順手揪住昭德帝的衣襟追問。
劉文圳連假咳都懶得咳了,滿心無奈盡數上臉,“皇上金口玉言,自然是真的!”
康親王聞言掙開龍爪,拖著老妻千恩萬謝跪了又跪,臨走前不忘體貼而希翼的表示:等十一皇子精神好些了再過繼不遲,手續慢慢辦,人先接進王府唄?
劉文圳麵無表情地送人,迴轉後麵色古怪地弓下腰,“依奴才看,康親王不像是裝的,康親王妃也不像是知情的。”
昭德帝緩緩閉眼,喜怒難辨,“是朕操之過急了。”
劉文圳心下唏噓,麵上賠笑,“人死燈滅,皇上很不必因此追悔。”
涉事的宮女太監都死了,線索就跟著全斷了。
事後即便醒悟小太監毒害常貴人一事有待推敲,即便後悔不該隻聽常貴人主仆一麵之詞,已然於事無補。
換他被親兒子戴綠帽,也得操之過急。
“至少,二皇子不曾勾連內外。”劉文圳慢聲道:“至少,康親王夫婦不曾牽涉其中。”
昭德帝緩緩睜眼,輕輕吐出一口濁氣,“隻盼朕的好兒子們,別再叫朕失望寒心。”
出宮上車滿心慶幸的康親王則重重吐出一口濁氣,“天助我也!這下不用我們費事兒,也不用我們費心走東宮的路子,過繼一事就成了!真正是老天開眼!”
嗬,男人。
這事要真是老天開眼倒好了。
若非皇上已知十一皇子身世,豈會順水推舟主動提出過繼?
不過事情至此,已非他們能多想多管的了。
康親王妃這麽一想,看著真性情且真單蠢的丈夫更無語了,由衷歎道:“天佑憨人。你就這麽憨下去,挺好。”
老夫妻倆雞同鴨講,到底大事落定都覺歡喜,全心投入迎接嗣孫一事中。
康親王府喜樂平靜,朝中卻熱鬧得很。
尤以禦史言官為最,捋起袖子捉起筆,先就毅郡王代父親征大書特書,打算仔細闡述何謂君子不立危牆,書到一半風聞首飾鬧劇走水因果,立即改為鞭辟何謂兄弟鬩牆紅顏禍水,結果書到一半又聽說皇上良心發現要出繼十一皇子,趕緊調頭痛陳何謂祖宗禮法規矩體統,進諫之前倒先罵上了接手過繼事宜的宗人令。
可憐老宗人令眼花耳背,差點被罵得返老還童。
這邊禦史言官忙著衝擊年底業績,那邊十一皇子身為懵懂事主,不知外事不受影響,終於不用喝苦藥安神了。
診斷完畢的小吳太醫揮一揮衣袖,隻帶走萬壽宮賞的甜點,正想找地方解饞,就被薑姑姑攔住去路。
宮裏人說話,一貫半藏半露。
小吳太醫表示沒聽懂,請薑姑姑身邊的小宮女多留一步,便於他悉心請教。
神色倨傲的薑姑姑深覺滿意,衝小宮女暗使眼色,高深莫測地點了點頭。
殊不知她剛走片刻,小吳太醫就領著藥童帶著小宮女,徑直去了禦書房。
昭德帝生平第一次聽傻了,“你說,你要告發誰?”
小吳太醫慢吞吞張口,“薑貴妃。”
劉文圳也聽傻了。
謔!
這可真是天佑憨人,七皇女竟得了這麽個駙馬!
太子妃說得對,這吳正宣,真心是個鐵憨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