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冬。
黃沙滾滾,北風烈烈。
在這西域塞外一望無際的荒漠之中,正有一隊長長的人馬在緩慢地向西前進著。
刺骨的寒風唿嘯中,一麵奪目的赤色“漢”字大旗,正在這支行進的隊伍中上下翻滾,迎著風頭,不停地卷動。
而在“漢”字大旗之下的,則是一名名緘口不語、騎在馬背上默默前進著的士卒。此外,夾在數百名漢軍士卒之中的,還有著為數不少的運載著糧秣的馬車。
隻是,與那“唿啦啦——”卷動不止的大旗翻滾聲,與“吱呀呀——”響個不停的車輪轉動聲對比,這支低頭行進著的漢軍人馬,卻顯得似乎有些過於靜默,不知是否是因為作為一支位於後軍的運糧隊,整支隊伍中,隻能隱約聽到一聲聲馬踏黃沙的沉悶聲響。。。
“刷啦——!”
忽然間,隻聽在這一片沉靜的軍旅之中,猛然傳出一聲響亮的出鞘之音!
對於這些已然深入塞外西域腹地的眾軍士,聽到聲響的一瞬間,立刻本能性地便倍加警惕,當即引得周圍的一幹士卒紛紛迴首注目、略顯緊張地查看著周圍的狀況。
不過,待定睛一看,往那聲響處瞧得清楚了,大多數人眼中的警覺之色卻又很快消失不見了。。。
隻見傳出聲響之處,正有一把銀光閃閃的劍刃映照在強烈的日光之下,反射出微帶幾分冷峻的殺氣與寒意。再仔細瞧這出鞘的利劍,無論是其鋒芒畢露的利刃、還是劍柄處俊秀的配飾與雕琢,都堪稱一把絕對的上品。因此,隨著這柄寶劍一經出鞘,縱然大多數士卒已很快在消除警惕後又將各自的注意力再次收了迴去,寶劍卻還是憑著其耀眼的奪目光彩,吸引了其餘不少人的注意。這些匯聚而來的目光之中,也不免有些欣羨之色。
而這,似乎也正中了拔劍出鞘的持劍人的下懷:
“怎麽樣。。。?我這柄自京城洛陽帶來的寶劍,還不錯吧!”
說話之人,身著一身略顯不便的長袖寬袍之衣,看起來文縐縐的,書生氣頗重,與周圍一個個頂盔披甲精練打扮的士卒相比,實在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用這寶劍上下隨意揮舞的幾下之間,這貌似書生的年輕人倒是也比劃得好像有模有樣。
“嗯,的確是好劍!雖說當初出發前買這把劍時,我還勸過你三思而後行,但是現在看來,我真後悔自己也該花費重金買上一把。唉,現在看,即便囊空如洗,也是值得的啊!隻可惜,後悔也來不及了。。。”
一旁另一個同樣穿著有些不同於普通士卒的年輕人,帶著幾分濃濃的悔意感歎道。一邊摸著自己腰間那把普普通通、有些老舊的佩劍,一邊自感到有些寒酸。
“哈哈,別灰心!且看我用這寶劍砍下一串匈奴人的腦袋,到時分你耿樂一個用來記功也無妨啊!待到班師迴到洛陽之日,咱們總也要迴去有得吹噓不是?!”
手持寶劍的年輕人逐漸越發的得意,虎虎生風的寶劍揮舞聲之中,仿佛已然置身在了衝鋒搏殺的戰場之中,恨不得立刻找到敵軍,來一場痛痛快快的砍殺。
“此話當真!耿毅兄,你可是飽讀詩書的,不能失言啊!”
另一名名為耿樂的年輕人聞言也是隨即喜出望外,騎在馬背上,憧憬著凱旋而歸後受到無數百姓夾道歡迎的熱烈場麵。到時,人群中說不定還有不少風情萬種的千金小姐。洛陽城裏不缺權貴,缺的反而是闖蕩過西域塞外的勇士健兒,說不定,自己就借此贏得了特別的青睞,甚至。。。嘿嘿嘿。。。
也不知道其腦袋裏又開始在想些什麽,隻見嘴角處已然留出一些口水,順著下巴往下細細流淌著。。。
“那是自然!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嘛!”名叫耿毅的年輕人拍著胸脯,豪氣萬丈地說道,“哼,此番出塞,不砍他十個八個匈奴人的腦袋,怎麽對得起我買這把寶劍的價格?!狗娘養的匈奴人,怎麽還不速速前來送死?!這迴,不僅要讓他們這些蠻夷好好領教一下他耿毅爺爺的厲害,也要為咱們家大人爭一口氣!同時。。。”
說到這裏,其忽然頓了頓,似乎用餘光有意無意地朝著二人身後的另外某人瞅了一眼後,才又接著說道:
“同時,更讓某些人睜開眼好好看看,老子可不是隻會舞文弄墨、吃素的!”
耿毅這目光斜視所瞄的,正是在其身後不遠處的另一名同行隨從——一個喚作耿破奴的精瘦漢子。其衣著打扮,顯然與耿毅和耿樂二人又大為不同,雖然身份同樣是侍衛隨從,但甲胄卻更像是普通士卒的打扮。而更為引人注目的,則是其臉頰下的一處長長的明顯刀疤,甚是猙獰。常年與匈奴人交手的士卒基本一眼都能看出,這樣的刀疤必是出自匈奴彎刀的手筆。。。
此刻,聽耿毅言談中有意無意似乎像是在說給自己聽的,這精瘦漢子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依然沉默著,隻是緊了緊腰間一柄毫不起眼的直刃長刀,而後,便把目光再一次投向了遠處的荒漠沙海。。。
“咳。。。大家怎麽說都是一家人。。。身處塞外不毛之地,更該同心協力才對嘛!”耿樂看氣氛有些尷尬,趕緊低聲打了打圓場。
“哼。。。”
不過,一邊的耿毅卻似乎不怎麽領情,慢慢收劍入鞘的同時,淡淡地發出一聲冷哼。好在,後麵的耿破奴也沒怎麽計較,依舊視若無睹一般,繼續保持著沉默。
對此,三人之中最為年輕的耿樂也是頗為無奈。
其實,雖說三人的身份皆是耿家的私屬部曲,但實際上也大有不同。作為伴讀書童出身的耿毅與作為小廝出身的耿樂自己,已在一起共同服侍自家大人多年,關係自然較為親密。並且,耿家雖是朝廷之中的權貴之家,但因為自家大人的先父老太爺去世過早,所以多年以來一直沒能得到太多的關注與出仕的機會。
相比於自己大人那年紀輕輕的堂弟耿秉,作為如今的大司農——耿國之子,不僅早年便屢屢出入宮廷,深得當今皇上青睞、恩榮優厚,去年便以駙馬都尉的身份率軍一萬、出擊北匈奴、橫越沙漠六百裏,雖說因為北匈奴主力避戰而走,所以除了幾場小打小鬧外幾乎無功而返,但畢竟已然樹立了軍中新進青年勇將的威名。此番遠征,更是由聖上親自點名、率部隨軍再次出塞征戰,雖不是最高主將,但依然是手握大權、風光無比。
而自家大人呢,則因為少年喪父的緣故,就連這次隨軍塞外出征的機會,還是因為靠了其好友騎都尉劉張的舉薦,才在出塞的大軍中謀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軍司馬的職位。但與堂弟耿秉風光無限的駙馬都尉之位相比,還是差了足足一大截。
所以,盡管自家大人也是身在耿家這個炙手可熱的豪門大家族中,但卻算得上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無人問津的一支冷僻“寒門”了。
也正因為如此,風風雨雨跟隨自家大人的這些年裏,耿毅、耿樂這些不離不棄的隨從之間不僅更加的抱團,同時可能也是為自家大人空有一番謀略與報國之誌卻無處施展的境遇深深鳴不平,因此,對於來自其他各支耿家的隨從,都多多少少有些看不太順眼。
而耿破奴,恰好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說到這耿破奴,因為其上迴曾隨軍出塞征戰過,據說富有不少的塞外經驗,所以在大軍出玉門關後,也就是大約一個月前,才由駙馬都尉耿秉的門下,轉送到了自家大人的屬下。雖說,自家大人也是欣然接受,並當即鄭重感謝了自己的這位堂弟兼上級,但是作為多年隨從、又善於文墨的耿毅來說,卻對耿破奴這個怎麽看都不過隻是一介草莽武夫的“外來戶”極為不順眼。私下裏,不僅時常拿去年出塞之戰時耿秉所部一萬人也不過是勞而無功的過往說事,而且作為常年生活在京城洛陽之人,對於耿破奴此人偶爾開口時流露出來的濃厚隴西口音,也是一直嗤之以鼻。隻是,鑒於護糧隊中絕大部分士卒的籍貫都是來自隴西各地,口音之中大多夾雜著各式各樣的西北口音,所以,耿毅的有些話也隻敢在私底下與耿樂單獨泄一泄憤而已。
“切!不過是個耿秉都看不上的隴西鄉巴佬,還起個‘破奴’這樣的名字,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似的。精瘦精瘦的樣子,真不知道這家夥拿不拿得起他腰間那把破刀來!恐怕,這麽瘦,就是為了逃跑時可以溜得快些吧!恐怕也就是這家夥根本沒用,所以耿秉就幹脆順手把這廢物給扔到咱們大人這裏來了!哼,說到這個耿秉,年紀輕輕就當上駙馬都尉,不就靠著皇上恩榮和他父親貴為三公嗎?要是咱們大人的老太爺還在世的話。。。唉。。。哪裏還輪得到他這毛頭小子這時候派那廝來裝好人,我呸!”
每每和耿樂說到情緒激動之時,耿毅便總是感到憤恨有加。口無遮攔地有時連堂堂駙馬都尉也一起連帶著給罵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塞外迥異的風土人情與殘酷嚴苛的惡劣環境,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自打出了玉門關後,原本一向文縐縐、鮮有粗俗之語的耿毅,話裏話外的粗鄙之詞,也是明顯越來越多了起來。。。
雖然耿樂也並不能完全否認耿毅的觀點,但是總覺得,耿破奴那家夥給人的感覺和耿毅所想的有些不太一樣。但至於到底是怎麽個不一樣法,耿樂自己也說不太清楚。。。
同時,耿破奴在這支護糧隊中,因為一口濃厚的隴西口音,再加上參加過上迴的出塞征討,所以與大多來自隴西、性格爽朗的眾士卒之間,先天就比自己和耿毅與大家相處得更為親密一些。因此,行軍的這一路上,盡管平時大多沉默寡言,但剛來不久的耿破奴,在護糧隊當中的威信,並不低於耿毅和耿樂二人。
而在自己對於耿破奴一向惜字如金的印象中,這些行軍的日子裏,其唯一一次主動和二人開口說話,也就隻有一次而已。那是某一晚,耿破奴拿了兩口類似其腰間的陳舊佩刀來,直白地建議耿毅和耿樂二人盡量舍劍換刀。
耿樂看其他軍士士卒的確大多也是用刀、而非用劍,所以本也想換上那刀試上一試,隻是,卻被正愁有氣沒處發的耿毅一把拉住了,繼而譏諷道:
“破奴兄,你大概是之前還沒跟著駙馬都尉大人迴過京城洛陽去轉轉吧?別的普通士卒買不起劍也沒辦法,我家大人雖比不上你原先跟隨的駙馬都尉大人,可同樣也是耿家的名門之後,我們可不能輕易墜了我家大人的麵子!破奴兄的好意我們二人心領了,但你恐怕是沒見識過,偌大的洛陽城城內城外,多少王孫公子,個個佩戴的可都是寶劍,可從沒見過誰掛把刀別在腰間的。不要說試了,光是想想,就覺得用刀實在是太土裏土。。。”
好在耿樂當時及時打住了其下麵的話,不然萬一說出什麽更不好聽的話來,又被傳了出去的話,不但耿破奴,就連其他普通士卒恐怕也無意間給得罪了。
同時,事後耿樂更為擔心的是,耿毅和新來的耿破奴之間的種種矛盾不和,會不會被耿破奴告到自家大人那裏去。不過,目前看來,似乎大人還並不清楚。也不知道是耿破奴始終沒有和大人提起過,還是大人已經忙得根本顧不上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了。
要說自打出了玉門關後,耿樂幾乎每天都未必能見到自家大人一、兩次。身為大軍的軍司馬,又被任命負責看管隨軍的糧草,這費力又不討好的任務,搞得自己大人每天不僅要一早趕往主將大帳處報告糧草的狀況並旁聽各項重要軍務,風馳電掣地趕迴來之後,還要跑前跑後親自督查糧草的運輸、消耗和保管,以及親自押運著及時運往其他各部。由於不善騎馬的耿毅和耿樂二人實在是有些吃不消這麽高強度的每日往來不斷快速騎行,又勸不住自家大人這麽事必躬親的勞碌奔波,所以便幹脆被指派來和經驗豐富的耿破奴一道,協助看管大軍的糧草後勤的輜重運輸,這樣,倒也不用每日到處騎馬風也似的跑來跑去了。。。
可是,盡管不用累得跑東跑西,但每日行軍途中不斷夾在耿毅和耿破奴二人之間,也讓希望大家都能和和氣氣的耿樂感到十分的為難。
唉。。。我當初怎麽還會為淌了這趟渾水而感到慶幸和高興呢?隻希望這次自家大人可以立下些功勳,不再向上迴耿秉那樣無功而返才好。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也不希望總是走在這渺無人煙的荒漠戈壁之中了,不是說西域有不少水草豐美的綠洲嗎?我怎麽一個也沒見到。。。
耿樂腦袋裏正在胡思亂想著,似乎是得到了上天的及時迴應一般,待抬頭再看之時,緩緩而行的隊伍終於逐漸從荒漠進入到了一片綠色的草原之上,似乎水源之地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近在咫尺了。
而這時,隻見前方正有一人騎著馬飛快地奔馳而來,同時高聲喊道:
“前方不遠處便是蒲類海!前軍的各部已經飲水完畢,繼續前進了,軍司馬耿大人有令,我護糧所部也即刻前往蒲類海邊飲水!”
前來傳令的乃是自己大人所轄護糧隊中的軍吏範羌,雖然其喊的聲音有些嘶啞、含糊不清,但是對於早已口幹舌燥、已快有數日沒見過湖泊水源的眾軍士來說,卻也顧不得了那許多細節,聽說前麵有地方敞開肚子喝個飽,隊伍的士氣立刻便得到了極大的振奮!就連行進的速度也不由得大大加快了。
但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耿破奴卻在軍中一邊高聲喊道,一邊提醒著已趕到近處的軍吏範羌:“弟兄們不要急!務必保持好隊型、不要散亂。進入草原後更要小心戒備!範大人,也請繼續傳令時一並提醒其他的弟兄,此處距離匈奴人常常出沒的白山已經不遠,需隨時提高警惕!”
軍吏範羌聽到這番話,表情間隨即皺了皺眉頭,似乎不太相信耿破奴之言。不過,畢竟也是小心無大錯,於是便又點點頭,補充上提醒小心的這一句,繼續向下策馬傳令去了。
“哼,什麽小心戒備,這個膽小鬼!”聽到此言,耿毅卻有些不屑一顧,憤憤地低聲抱怨道:“再說了,外麵不是有斥候們在巡邏嗎?一旦有危險,匈奴人根本靠不到近處,咱們第一時間就能得到號角的提醒,有何可提高警惕的?這不是故意害大家晚些才能喝上水嗎?!我就覺得他不靠譜,還敢公然不遵咱家大人傳下來的命令,這個隴西鄉巴佬。。。”
誰知,耿毅的話還沒有說完,仿佛是印證了耿破奴的不祥預言一般,隨即便有一聲若有若無、戛然而止的奇怪號角聲,如同充滿警示的晴天霹靂一般,從左翼不遠處一麵山坡背後的方向,猛然間傳了過來——!
“嗚——!”
此聲過後,幾乎運糧隊中的所有人都立刻停下了胯下的坐騎,止住了前進的腳步。。。
雖然這聲號角尚未響徹開來便被直接打斷了,根本談不上示警號角的那般悠揚與渾厚,甚至有可能隻不過是特殊的風聲、或者山坡那側的己方斥候不小心誤吹出來的號角聲。但是,因為剛剛耿破奴那句“匈奴人常常出沒的白山已經不遠”的提示,如同傳染一般,眾人似乎都有了些提心掉膽的不祥預感。。。
莫非,那剛剛戛然而止的奇怪號角聲,真的是斥候在不遠外的草原上,發現了什麽匈奴人出沒的蹤跡不成嗎。。。?!
要說以遊牧而居的匈奴人會出現在這片豐美的水草之地,仔細想想,其實倒也是合情合理。。。
就在此時,不知是否是巧合,原本晴空萬裏的藍天中,竟忽然也快速飄來了幾片厚厚的雲朵,遮蔽住了和煦的冬日暖陽。正如同護糧隊眾人此刻心境的瞬息變化一般,早已不由自主握緊腰間兵刃的眾人心頭,頓時都一個個布滿了忐忑不安的厚重疑雲與莫名的不安。。。
【相關知識補充】:
1.漢明帝,名劉莊。東漢第二位皇帝。
2.永平十七年,即公元74年。
3.蒲類海,即今天新疆的巴裏坤湖。蒲類海乃是古稱,並非真的海,其實是淡水湖。
黃沙滾滾,北風烈烈。
在這西域塞外一望無際的荒漠之中,正有一隊長長的人馬在緩慢地向西前進著。
刺骨的寒風唿嘯中,一麵奪目的赤色“漢”字大旗,正在這支行進的隊伍中上下翻滾,迎著風頭,不停地卷動。
而在“漢”字大旗之下的,則是一名名緘口不語、騎在馬背上默默前進著的士卒。此外,夾在數百名漢軍士卒之中的,還有著為數不少的運載著糧秣的馬車。
隻是,與那“唿啦啦——”卷動不止的大旗翻滾聲,與“吱呀呀——”響個不停的車輪轉動聲對比,這支低頭行進著的漢軍人馬,卻顯得似乎有些過於靜默,不知是否是因為作為一支位於後軍的運糧隊,整支隊伍中,隻能隱約聽到一聲聲馬踏黃沙的沉悶聲響。。。
“刷啦——!”
忽然間,隻聽在這一片沉靜的軍旅之中,猛然傳出一聲響亮的出鞘之音!
對於這些已然深入塞外西域腹地的眾軍士,聽到聲響的一瞬間,立刻本能性地便倍加警惕,當即引得周圍的一幹士卒紛紛迴首注目、略顯緊張地查看著周圍的狀況。
不過,待定睛一看,往那聲響處瞧得清楚了,大多數人眼中的警覺之色卻又很快消失不見了。。。
隻見傳出聲響之處,正有一把銀光閃閃的劍刃映照在強烈的日光之下,反射出微帶幾分冷峻的殺氣與寒意。再仔細瞧這出鞘的利劍,無論是其鋒芒畢露的利刃、還是劍柄處俊秀的配飾與雕琢,都堪稱一把絕對的上品。因此,隨著這柄寶劍一經出鞘,縱然大多數士卒已很快在消除警惕後又將各自的注意力再次收了迴去,寶劍卻還是憑著其耀眼的奪目光彩,吸引了其餘不少人的注意。這些匯聚而來的目光之中,也不免有些欣羨之色。
而這,似乎也正中了拔劍出鞘的持劍人的下懷:
“怎麽樣。。。?我這柄自京城洛陽帶來的寶劍,還不錯吧!”
說話之人,身著一身略顯不便的長袖寬袍之衣,看起來文縐縐的,書生氣頗重,與周圍一個個頂盔披甲精練打扮的士卒相比,實在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用這寶劍上下隨意揮舞的幾下之間,這貌似書生的年輕人倒是也比劃得好像有模有樣。
“嗯,的確是好劍!雖說當初出發前買這把劍時,我還勸過你三思而後行,但是現在看來,我真後悔自己也該花費重金買上一把。唉,現在看,即便囊空如洗,也是值得的啊!隻可惜,後悔也來不及了。。。”
一旁另一個同樣穿著有些不同於普通士卒的年輕人,帶著幾分濃濃的悔意感歎道。一邊摸著自己腰間那把普普通通、有些老舊的佩劍,一邊自感到有些寒酸。
“哈哈,別灰心!且看我用這寶劍砍下一串匈奴人的腦袋,到時分你耿樂一個用來記功也無妨啊!待到班師迴到洛陽之日,咱們總也要迴去有得吹噓不是?!”
手持寶劍的年輕人逐漸越發的得意,虎虎生風的寶劍揮舞聲之中,仿佛已然置身在了衝鋒搏殺的戰場之中,恨不得立刻找到敵軍,來一場痛痛快快的砍殺。
“此話當真!耿毅兄,你可是飽讀詩書的,不能失言啊!”
另一名名為耿樂的年輕人聞言也是隨即喜出望外,騎在馬背上,憧憬著凱旋而歸後受到無數百姓夾道歡迎的熱烈場麵。到時,人群中說不定還有不少風情萬種的千金小姐。洛陽城裏不缺權貴,缺的反而是闖蕩過西域塞外的勇士健兒,說不定,自己就借此贏得了特別的青睞,甚至。。。嘿嘿嘿。。。
也不知道其腦袋裏又開始在想些什麽,隻見嘴角處已然留出一些口水,順著下巴往下細細流淌著。。。
“那是自然!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嘛!”名叫耿毅的年輕人拍著胸脯,豪氣萬丈地說道,“哼,此番出塞,不砍他十個八個匈奴人的腦袋,怎麽對得起我買這把寶劍的價格?!狗娘養的匈奴人,怎麽還不速速前來送死?!這迴,不僅要讓他們這些蠻夷好好領教一下他耿毅爺爺的厲害,也要為咱們家大人爭一口氣!同時。。。”
說到這裏,其忽然頓了頓,似乎用餘光有意無意地朝著二人身後的另外某人瞅了一眼後,才又接著說道:
“同時,更讓某些人睜開眼好好看看,老子可不是隻會舞文弄墨、吃素的!”
耿毅這目光斜視所瞄的,正是在其身後不遠處的另一名同行隨從——一個喚作耿破奴的精瘦漢子。其衣著打扮,顯然與耿毅和耿樂二人又大為不同,雖然身份同樣是侍衛隨從,但甲胄卻更像是普通士卒的打扮。而更為引人注目的,則是其臉頰下的一處長長的明顯刀疤,甚是猙獰。常年與匈奴人交手的士卒基本一眼都能看出,這樣的刀疤必是出自匈奴彎刀的手筆。。。
此刻,聽耿毅言談中有意無意似乎像是在說給自己聽的,這精瘦漢子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依然沉默著,隻是緊了緊腰間一柄毫不起眼的直刃長刀,而後,便把目光再一次投向了遠處的荒漠沙海。。。
“咳。。。大家怎麽說都是一家人。。。身處塞外不毛之地,更該同心協力才對嘛!”耿樂看氣氛有些尷尬,趕緊低聲打了打圓場。
“哼。。。”
不過,一邊的耿毅卻似乎不怎麽領情,慢慢收劍入鞘的同時,淡淡地發出一聲冷哼。好在,後麵的耿破奴也沒怎麽計較,依舊視若無睹一般,繼續保持著沉默。
對此,三人之中最為年輕的耿樂也是頗為無奈。
其實,雖說三人的身份皆是耿家的私屬部曲,但實際上也大有不同。作為伴讀書童出身的耿毅與作為小廝出身的耿樂自己,已在一起共同服侍自家大人多年,關係自然較為親密。並且,耿家雖是朝廷之中的權貴之家,但因為自家大人的先父老太爺去世過早,所以多年以來一直沒能得到太多的關注與出仕的機會。
相比於自己大人那年紀輕輕的堂弟耿秉,作為如今的大司農——耿國之子,不僅早年便屢屢出入宮廷,深得當今皇上青睞、恩榮優厚,去年便以駙馬都尉的身份率軍一萬、出擊北匈奴、橫越沙漠六百裏,雖說因為北匈奴主力避戰而走,所以除了幾場小打小鬧外幾乎無功而返,但畢竟已然樹立了軍中新進青年勇將的威名。此番遠征,更是由聖上親自點名、率部隨軍再次出塞征戰,雖不是最高主將,但依然是手握大權、風光無比。
而自家大人呢,則因為少年喪父的緣故,就連這次隨軍塞外出征的機會,還是因為靠了其好友騎都尉劉張的舉薦,才在出塞的大軍中謀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軍司馬的職位。但與堂弟耿秉風光無限的駙馬都尉之位相比,還是差了足足一大截。
所以,盡管自家大人也是身在耿家這個炙手可熱的豪門大家族中,但卻算得上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無人問津的一支冷僻“寒門”了。
也正因為如此,風風雨雨跟隨自家大人的這些年裏,耿毅、耿樂這些不離不棄的隨從之間不僅更加的抱團,同時可能也是為自家大人空有一番謀略與報國之誌卻無處施展的境遇深深鳴不平,因此,對於來自其他各支耿家的隨從,都多多少少有些看不太順眼。
而耿破奴,恰好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說到這耿破奴,因為其上迴曾隨軍出塞征戰過,據說富有不少的塞外經驗,所以在大軍出玉門關後,也就是大約一個月前,才由駙馬都尉耿秉的門下,轉送到了自家大人的屬下。雖說,自家大人也是欣然接受,並當即鄭重感謝了自己的這位堂弟兼上級,但是作為多年隨從、又善於文墨的耿毅來說,卻對耿破奴這個怎麽看都不過隻是一介草莽武夫的“外來戶”極為不順眼。私下裏,不僅時常拿去年出塞之戰時耿秉所部一萬人也不過是勞而無功的過往說事,而且作為常年生活在京城洛陽之人,對於耿破奴此人偶爾開口時流露出來的濃厚隴西口音,也是一直嗤之以鼻。隻是,鑒於護糧隊中絕大部分士卒的籍貫都是來自隴西各地,口音之中大多夾雜著各式各樣的西北口音,所以,耿毅的有些話也隻敢在私底下與耿樂單獨泄一泄憤而已。
“切!不過是個耿秉都看不上的隴西鄉巴佬,還起個‘破奴’這樣的名字,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似的。精瘦精瘦的樣子,真不知道這家夥拿不拿得起他腰間那把破刀來!恐怕,這麽瘦,就是為了逃跑時可以溜得快些吧!恐怕也就是這家夥根本沒用,所以耿秉就幹脆順手把這廢物給扔到咱們大人這裏來了!哼,說到這個耿秉,年紀輕輕就當上駙馬都尉,不就靠著皇上恩榮和他父親貴為三公嗎?要是咱們大人的老太爺還在世的話。。。唉。。。哪裏還輪得到他這毛頭小子這時候派那廝來裝好人,我呸!”
每每和耿樂說到情緒激動之時,耿毅便總是感到憤恨有加。口無遮攔地有時連堂堂駙馬都尉也一起連帶著給罵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塞外迥異的風土人情與殘酷嚴苛的惡劣環境,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自打出了玉門關後,原本一向文縐縐、鮮有粗俗之語的耿毅,話裏話外的粗鄙之詞,也是明顯越來越多了起來。。。
雖然耿樂也並不能完全否認耿毅的觀點,但是總覺得,耿破奴那家夥給人的感覺和耿毅所想的有些不太一樣。但至於到底是怎麽個不一樣法,耿樂自己也說不太清楚。。。
同時,耿破奴在這支護糧隊中,因為一口濃厚的隴西口音,再加上參加過上迴的出塞征討,所以與大多來自隴西、性格爽朗的眾士卒之間,先天就比自己和耿毅與大家相處得更為親密一些。因此,行軍的這一路上,盡管平時大多沉默寡言,但剛來不久的耿破奴,在護糧隊當中的威信,並不低於耿毅和耿樂二人。
而在自己對於耿破奴一向惜字如金的印象中,這些行軍的日子裏,其唯一一次主動和二人開口說話,也就隻有一次而已。那是某一晚,耿破奴拿了兩口類似其腰間的陳舊佩刀來,直白地建議耿毅和耿樂二人盡量舍劍換刀。
耿樂看其他軍士士卒的確大多也是用刀、而非用劍,所以本也想換上那刀試上一試,隻是,卻被正愁有氣沒處發的耿毅一把拉住了,繼而譏諷道:
“破奴兄,你大概是之前還沒跟著駙馬都尉大人迴過京城洛陽去轉轉吧?別的普通士卒買不起劍也沒辦法,我家大人雖比不上你原先跟隨的駙馬都尉大人,可同樣也是耿家的名門之後,我們可不能輕易墜了我家大人的麵子!破奴兄的好意我們二人心領了,但你恐怕是沒見識過,偌大的洛陽城城內城外,多少王孫公子,個個佩戴的可都是寶劍,可從沒見過誰掛把刀別在腰間的。不要說試了,光是想想,就覺得用刀實在是太土裏土。。。”
好在耿樂當時及時打住了其下麵的話,不然萬一說出什麽更不好聽的話來,又被傳了出去的話,不但耿破奴,就連其他普通士卒恐怕也無意間給得罪了。
同時,事後耿樂更為擔心的是,耿毅和新來的耿破奴之間的種種矛盾不和,會不會被耿破奴告到自家大人那裏去。不過,目前看來,似乎大人還並不清楚。也不知道是耿破奴始終沒有和大人提起過,還是大人已經忙得根本顧不上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了。
要說自打出了玉門關後,耿樂幾乎每天都未必能見到自家大人一、兩次。身為大軍的軍司馬,又被任命負責看管隨軍的糧草,這費力又不討好的任務,搞得自己大人每天不僅要一早趕往主將大帳處報告糧草的狀況並旁聽各項重要軍務,風馳電掣地趕迴來之後,還要跑前跑後親自督查糧草的運輸、消耗和保管,以及親自押運著及時運往其他各部。由於不善騎馬的耿毅和耿樂二人實在是有些吃不消這麽高強度的每日往來不斷快速騎行,又勸不住自家大人這麽事必躬親的勞碌奔波,所以便幹脆被指派來和經驗豐富的耿破奴一道,協助看管大軍的糧草後勤的輜重運輸,這樣,倒也不用每日到處騎馬風也似的跑來跑去了。。。
可是,盡管不用累得跑東跑西,但每日行軍途中不斷夾在耿毅和耿破奴二人之間,也讓希望大家都能和和氣氣的耿樂感到十分的為難。
唉。。。我當初怎麽還會為淌了這趟渾水而感到慶幸和高興呢?隻希望這次自家大人可以立下些功勳,不再向上迴耿秉那樣無功而返才好。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也不希望總是走在這渺無人煙的荒漠戈壁之中了,不是說西域有不少水草豐美的綠洲嗎?我怎麽一個也沒見到。。。
耿樂腦袋裏正在胡思亂想著,似乎是得到了上天的及時迴應一般,待抬頭再看之時,緩緩而行的隊伍終於逐漸從荒漠進入到了一片綠色的草原之上,似乎水源之地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近在咫尺了。
而這時,隻見前方正有一人騎著馬飛快地奔馳而來,同時高聲喊道:
“前方不遠處便是蒲類海!前軍的各部已經飲水完畢,繼續前進了,軍司馬耿大人有令,我護糧所部也即刻前往蒲類海邊飲水!”
前來傳令的乃是自己大人所轄護糧隊中的軍吏範羌,雖然其喊的聲音有些嘶啞、含糊不清,但是對於早已口幹舌燥、已快有數日沒見過湖泊水源的眾軍士來說,卻也顧不得了那許多細節,聽說前麵有地方敞開肚子喝個飽,隊伍的士氣立刻便得到了極大的振奮!就連行進的速度也不由得大大加快了。
但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耿破奴卻在軍中一邊高聲喊道,一邊提醒著已趕到近處的軍吏範羌:“弟兄們不要急!務必保持好隊型、不要散亂。進入草原後更要小心戒備!範大人,也請繼續傳令時一並提醒其他的弟兄,此處距離匈奴人常常出沒的白山已經不遠,需隨時提高警惕!”
軍吏範羌聽到這番話,表情間隨即皺了皺眉頭,似乎不太相信耿破奴之言。不過,畢竟也是小心無大錯,於是便又點點頭,補充上提醒小心的這一句,繼續向下策馬傳令去了。
“哼,什麽小心戒備,這個膽小鬼!”聽到此言,耿毅卻有些不屑一顧,憤憤地低聲抱怨道:“再說了,外麵不是有斥候們在巡邏嗎?一旦有危險,匈奴人根本靠不到近處,咱們第一時間就能得到號角的提醒,有何可提高警惕的?這不是故意害大家晚些才能喝上水嗎?!我就覺得他不靠譜,還敢公然不遵咱家大人傳下來的命令,這個隴西鄉巴佬。。。”
誰知,耿毅的話還沒有說完,仿佛是印證了耿破奴的不祥預言一般,隨即便有一聲若有若無、戛然而止的奇怪號角聲,如同充滿警示的晴天霹靂一般,從左翼不遠處一麵山坡背後的方向,猛然間傳了過來——!
“嗚——!”
此聲過後,幾乎運糧隊中的所有人都立刻停下了胯下的坐騎,止住了前進的腳步。。。
雖然這聲號角尚未響徹開來便被直接打斷了,根本談不上示警號角的那般悠揚與渾厚,甚至有可能隻不過是特殊的風聲、或者山坡那側的己方斥候不小心誤吹出來的號角聲。但是,因為剛剛耿破奴那句“匈奴人常常出沒的白山已經不遠”的提示,如同傳染一般,眾人似乎都有了些提心掉膽的不祥預感。。。
莫非,那剛剛戛然而止的奇怪號角聲,真的是斥候在不遠外的草原上,發現了什麽匈奴人出沒的蹤跡不成嗎。。。?!
要說以遊牧而居的匈奴人會出現在這片豐美的水草之地,仔細想想,其實倒也是合情合理。。。
就在此時,不知是否是巧合,原本晴空萬裏的藍天中,竟忽然也快速飄來了幾片厚厚的雲朵,遮蔽住了和煦的冬日暖陽。正如同護糧隊眾人此刻心境的瞬息變化一般,早已不由自主握緊腰間兵刃的眾人心頭,頓時都一個個布滿了忐忑不安的厚重疑雲與莫名的不安。。。
【相關知識補充】:
1.漢明帝,名劉莊。東漢第二位皇帝。
2.永平十七年,即公元74年。
3.蒲類海,即今天新疆的巴裏坤湖。蒲類海乃是古稱,並非真的海,其實是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