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路?三爺,可有大難?”


    在丁泰辰的眼中,雲貴川藏、東南半島與印度才是楊家的後路,謀奪社稷,雖說人人都想著執掌神器穩坐龍椅,可曆朝曆代,能坐江山的隻有一家,失敗的那些都做了荒墳野塚之中的枯骨。


    勢大不一定能取得天下,楚霸王、魏武王,哪個又不是雄才大略的,若是涉及到了後路,這事兒做的!


    “或許吧?有些時候總要未雨綢繆的,此次派遣勞工,咱們的人出去可不是為奴為婢的,而是為了宣揚儒教,這裏麵的枝節,你清楚嗎?”


    篡清滅清,反掌之事而已,但要坐穩了江山卻極不容易,將來難免要出不肖之人,楊猛可沒有逆來順受的意思,將一部分勢力散布海外,即使國內有人奪了他的權位,有了海外的勢力支撐,將來未嚐不能東山再起。


    “儒教?三爺,您不是在遏製儒教嗎?為何要讓咱們的人去海外做這個事情呢?難道要借鑒洋夷的法子,在海外謀興替?”


    自家三爺可是不尊儒教的,如今來了這麽一出,實在是出人意料之外,這事兒不問明白了,丁泰辰這邊的許多事情都不好做。


    “非也!拉攏附屬而已!泰辰,洋夷海外傳教,你是怎麽看的?”


    說這話,也不是白費,如今楊家對外的掌舵人就是丁泰辰,有些東西,楊猛也該給他透露一些了,被動的英吉利勢必是要反擊的,將來大戰一起。自己或許就不會想這些了。


    “拉攏當地百姓便於他們經商而已!”


    對此丁泰辰不是很在意。洋教也就那麽迴事兒了。與佛道兩家沒什麽本質的不同,這東西在他看來沒多大用。


    “淺薄!泰辰你說,咱們的五國船廠是幹什麽的?”


    楊猛斥了丁泰辰一句之後,也不解釋,隻是問起了五國船廠的事情。


    “三爺不是說要下百年棋嗎?難道洋夷與咱們的謀算一樣,想要借助洋教下百年之棋?”


    丁泰辰知道這是三爺要指點自己了,順著三爺的思路,他也說出了一個看法。對於這看法的見解有多深,恐怕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參看西北之局勢,想必那個教派的教義,泰辰你是清楚的吧?佛道二教已現頹勢,雖說朝廷依舊崇佛,但除了藏邊,大清地界的佛教,對人能有多大的束縛力呢?


    未來世界之格局,表麵上是幾國爭鋒,但根子裏卻是三教爭鋒。咱們的儒教、洋夷的洋教,還有一個就是自大清西北一路向西。直至大海的教派。


    東南亞有許多的蘇丹,非洲、西亞也是這樣,還有一個土耳其,這就是他們的勢力;至於洋教,歐洲、美洲、澳洲再加一個亞洲;其他地方都是一教獨尊的,唯有咱們所處的這個大洲,是數教並立的。


    歐亞交界之處,是兩教爭鋒,而咱們的大清,現在就有些三教爭鋒的勢頭了,若比較包容的能力,儒教和洋教不相上下。


    對歐美來說,洋教更適合一些,對於澳洲、美洲、非洲這三大洲來說,我認為儒教的作用更大,咱們包括這三大洲的民眾,在歐美人看來就是土著。


    咱們這個土著是有儒教的,大唐、大元到如今的大清,胡人血脈不少吧?如今怎樣?大清還不是屈服於儒教了?


    澳洲、美洲、非洲的許多土著說實話,那日子過得還不如咱們呢!要拉攏百姓,最好的手段無非衣食住行四字,小富即安、豐衣足食,不正是儒教拉攏百姓的手段嗎?相比於洋教,儒教更適合這三大洲的民眾。


    儒教不分三六九等,不分信眾與否,在這上麵,儒教有先天的優勢,如今杜文秀在西北的做的,就是借屍還魂之舉,將來的西北,隻是儒教的一個分支而已,同宗同教,將來還會頻頻暴亂?還會兵戈相向嗎?”


    楊猛說的這些,超出了丁泰辰的理解範疇,丁泰辰是讀過書、讀過史的,雖說史書之中有佛道爭鋒的記載,可這些東西在華夏這片土地上,大多還是在民間進行的,上升到戰爭層麵,也隻有在大唐和五代的時候有所記載,並不是十分的突出,想讓丁泰辰在短時間之內理解教派征伐,並不容易。


    在儒教的陰影之下,佛道二宗,也隻能選擇依存關係,藏邊倒是個不錯的案例,但相對於這片遼闊的國土,藏邊隻是極不顯眼的一隅而已。


    “三爺,這教派之爭,不過是民間的而已!到了國與國之間,教派不過是小道!”


    太多東西不明白了,丁泰辰也不能繼續裝蒜了,隻能依著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觀點。


    “錯了!教派是國家存在的基礎,泰辰,為何有漢人呐?你來說一說!”


    丁泰辰是楊猛的左膀右臂,廣州隻是他的一個暫居之地而已,等魏五沒了,丁泰辰還是要坐鎮雲南的,有些東西,他若是不理解的話,楊猛也很難執行的下去。


    “商周秦漢,自始皇建大秦帝國,到高祖延續炎漢大帝國,漢人的疆土才慢慢固定,所謂漢人就是大漢疆土延續的百姓吧?”


    漢人之說,一人一個樣兒,怎麽說怎麽有理,在這上麵,楊猛還真沒東西辯駁什麽。


    “在我看來,也對也不對!儒教自漢朝興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泰辰你應該是知道的吧?


    就儒教來看,隻要是儒教統治下的百姓,就該是漢人!無論是滿蒙迴漢壯彝苗藏,不過是咱們內部細分的族群而已,隻要是在儒教統治下,這些都可歸於漢人之列!


    所以,這無論是夏秦漢唐還是宋元明清,隻要儒教不倒。這華夏總歸是一體的。儒教之功不可掩蓋。沒了儒教,咱們就不是漢人了。


    洋人要到咱們這邊傳教,信了洋教,還有儒教嗎?兩教共信,你說到時候,信眾是該幫著洋教呢?還是該幫著儒教?


    稱霸於國內,咱們用拳腳就夠了,要製霸於世界。儒教不可或缺!


    國與國之爭,就是人與人之爭,而人與人之爭,以後多半要歸結於教派之爭了,三教爭鋒,這就是以後世界格局的基礎。


    泰辰,這麽說的話,你能明白一些嗎?”


    戰爭除了涉及利益之外,還涉及到了文化,與洋教相比。儒教更為理性、門檻更低、包容性更大,從最初開始。楊猛就想利用儒教。


    隨著他慢慢的融入大清,在對儒教的看法上,楊猛也有了自己的見解,腐儒禍國是不爭的事實,但將大清四萬萬百姓連在一起的,卻還是出產腐儒的儒教。


    四萬萬或許說的多了一些,但大清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信奉儒教的,無論是佛道二宗,還是其他宗教,仔細的數數,除了藏邊、西北、蒙古,作為統治者的滿清,其實也是儒教的信徒。


    藏邊的三**王,楊猛已經將他們變成了傀儡,一兩代人之後,狂信在藏邊基本就會絕跡的,將佛宗與儒教結合,隻是二三十年的事兒!


    蒙古,楊猛也有解決的辦法,所謂滿蒙一家親,控製了朝政,就是控製了滿蒙,將儒教推向草原,對楊猛來說,也就是這幾年的事兒,沒什麽困難可言,隻要控製住了滿蒙諸王,加上密宗在滿蒙兩族的地位,以藏邊同化草原,也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融合之道,難在西北之地,杜文秀正在宣揚的黃帝衍生說,也是儒教的一個變種,別看杜文秀近期的進展不錯,但隨著黃帝衍生說的推進,矛盾也是一觸即發的。


    對於西北,楊猛用了斷根之法,從底層用利益拉攏百姓為黃帝衍生說的信眾,底層推廣之法是要受中層、高層製約的,一旦杜文秀觸及到了西北中高層的利益,教派火並的號角也就吹響了,這可不是死幾萬人能解決的事情,弄不好這西北之地就是一個可以隨意埋葬幾百萬人的流血之地。


    楊猛之所以要調迴馬青虎,雖有提高其地位的用意,但真正的原因,卻是近期斬斷杜文秀的臂膀,遏製教派衝突提前爆發。


    西北之地一旦內亂,盤踞在大清北方的峨羅斯也就有了大好的機會,同時麵對太平軍、撚子、英法美、峨羅斯,楊猛沒有一絲的勝算,而且如今的峨羅斯沒有大規模開戰的國力,與其小打小鬧,不若給峨羅斯一些時間蓄積國力,到時候大戰一場也值當的。


    內壓太平軍與撚子,外禦英法,就是楊猛對大清格局的規劃,這樣一來,以雲南的實力,以英法綿長的海上補給線,戰爭規模還在可控之中。


    隻要近期一戰,幹挺了英吉利,法蘭西也就是個軟貨,米利堅的內戰近在眼前,到了那個時候,楊猛就有能力進軍西北了,以舉國之力戰於西北,自西北而上肢解北極熊,沒有外在的壓力,這事兒還是有幾分勝算的。


    楊猛謀劃的局麵太大,他也沒有獨撐大廈的心力,丁泰辰與秦子祺就是楊猛的左膀右臂,丁泰辰掌政務、秦子祺掌人事、楊猛握軍權,以三人之力支撐這個大局就是楊猛的想法。


    秦子祺對於國際局勢,已經有了相當的理解深度,但丁泰辰還差了許多,單獨拿出時間為丁泰辰補課,就是楊猛替自己分憂解難的法子。


    三爺顛覆性的解讀國際局勢,讓丁泰辰陷入了沉思之中,拋卻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聯,將紛爭用教派之爭來解讀,可不是那麽容易能理解的,沉吟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丁泰辰才開了口。


    “藏邊三**王、西北的杜文秀、明湖的夫子團,可是三爺用於教派之爭的手段?”


    短時間之內,想要理解三爺的話,丁泰辰也沒那個本事,但通過三爺的手段,丁泰辰可以間接的理解這些東西,有了實際案例,間接的理解並不難。


    “嗯!不錯!能想到這些,你小子算是入門了,所謂攘外安內尊王攘夷,不過如此!


    朝廷所謂的攘外安內架子小了一些,洪楊,賊匪而已,舉手可滅之存在,洋夷與洋教,才是大患,變亂儒教的大禍患!


    若要抵製洋教,儒教是唯一的利器,舍此之外,其餘的教派,都沒有兩千年鬥爭經驗,儒教,老祖宗智慧聚集的地方,一個老子化胡,就能讓咱們平定藏邊、草原與西北,待到儒教一統之時,才是咱們真正發力的時候,西北再往北,就是開疆拓土的地方!”


    楊猛的迴答很不具體,讓丁泰辰自己思考,也是快速學習的法子之一,現在無論是楊猛還是丁泰辰,都沒有時間沉浸在故紙堆之中,找尋那些智慧的火花,大概理解、倉促行事,也是世道給兩人的抉擇。(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毒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沒落皇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沒落皇朝並收藏毒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