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米市橋信用社的綜合大樓落成,原來那間老營業廳就要出售了,夏仁義聽到這個消息,迫不及待地找到信用社主任談了自己欲買的想法,主任告訴他,米市橋街上打算買這房子的有幾個,為了體現公平,準備采取招標的方式來竟賣。夏仁義就去了鄉政府請領導出麵,替他做些說服工作,他對鄉長說:“照理說我已經是黃土掩了一半多的人,應該不在乎這些身外之物了,但一想到是我祖輩留下來的東西,就願在有心之年把他贖迴來,等到見了他們也有個招待。”鄉長對他說:“你老人家既然是這樣的想法,我也隻好把你的意思跟大家轉達一下。”

    米市橋的人猜測到夏仁義的心思,都念著鄉裏鄉親的,那些自己小時候或者小孩服過他秘方的人家更是為他說了不少的好話,原來想買的人便主動退了出來,沒有了競爭者,夏仁義僅花了三萬元,就簽了合同,他感激地說:“是大家就幫他圓了這個夢。”

    李有根也找到夏仁義,對他說:“老夏!我現在已是公家的人,每個月上麵都有一份工資,生老死葬就在敬老院了,既然是你要買,那我就成全你,這房子後麵我那一段也賣給你算了,如果是他人要買,我可是不願意讓出的,我才不管他有沒有後路呢!”夏仁義更是歡喜,說:“你總算開始做好事了。”夏仁義後來就給了他兩萬塊錢。

    為了不侵占現有的耕地麵積,米市橋新建的居民區這些年都建築在潭水河東邊的山地上,與老街正好隔河相望,鄉政府也在那邊,以前的老木橋也早就被十二米寬的鋼筋水泥大橋代替了,橋下麵還修建有一套蓄水防洪的自動化工程,李有根拿了夏仁義給他的兩萬塊錢,就去了鄉政府,找了民政幹事小許,他說自己要把這兩萬元捐獻給鄉裏的敬老院,小許就把書記和鄉長請到一起來,代表鄉政府接受他的捐助,幾個人包括李有根自己也被感動了,鄉長說:“李院長!今晚書記和小許作陪,我作東,大家喝幾杯。”

    在鄉政府對麵的餐館裏,四個人喝了兩瓶白酒,出來時都是踉踉蹡蹡,書記鄉長和小許三個人住在鄉政府,一出來都自個兒鑽進去了,李有根一個人往迴走,想到鄉長特意為自己請客,心裏就有些激動,酒席上喝多了一點,剛到橋上就開始嘔吐,便扶著橋攔杆,將嘴朝向水麵,可能是眼花,可能是酒醉,可能是興奮,竟自恐不住地一頭栽了下去,寒冬臘月的,走的人本來就少,再加上河水嘩嘩,沒一個人聽見,人們發現他浮到水麵時,已是第二天上午了。

    青黑色的瓦,灰白色的牆,仿佛一張淡雅的水墨畫,古樸,清新。失而複得的老房子,在夏仁義的眼裏,一切都是那麽熟悉、親切。屈指可數,從離開到迴來,差不多剛好四十個年頭,古語道: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到底是一種暗示?還是一種總結?他不善於思索這些,隻是心裏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和愜意,宛若一首清遠的歌子,悠長,悠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耕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朔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朔夫並收藏耕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