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親自領軍,七千多八旗鐵騎士氣大振。
努爾哈赤的攻擊方向放在了曹文詔這一路,並沒有選擇三線出擊。
曹文詔看到鋪天蓋地向本方軍陣衝來的建奴鐵騎,不由的殺氣大漲,抽出馬刀,大聲道:“給我殺!”
明軍邊軍一手三眼銃,一手馬刀向建奴鐵騎反衝鋒過去。
明軍邊軍沒有寶軍的紀律,也沒有寶軍那麽多結陣,隻會衝鋒。
兩邊都是很強勢的衝鋒,就像兩隻大鐵錘對撞在一起。
天崩地裂,火星四濺,然後是全軍覆沒。
自然是以曹文詔所部的全軍覆沒而告終,倘若不是卓特木爾看見曹文詔的人死的差不多了,及時的帶著五千大軍掩殺過來,曹文詔和十來名親信也得死掉,那就成了真正的全軍覆沒了。
曹文詔很生氣,他覺得他的軍馬是能抵擋住建奴鐵騎一次衝擊的,他給自己設定的目標也並不遠,就是抵擋住建奴的一次進攻就可以了。
“曹將軍,你們的人馬真能打!如果隻有兩三千八旗兵,肯定被你們擋住了,你們以一己之力抵擋二十倍之敵,實在讓人佩服。”卓特木爾在殺退了建奴,救出曹文詔之後,由衷道。
曹文詔冷冷道:“敗了就是敗了,和人多人少沒有多大關係!我的人,不如寶軍。”
這一點,其實卓特木爾是站在曹文詔這邊的,因為曹文詔的兵馬和蒙古的人的騎兵幾乎一模一樣,甚至比蒙古騎兵要厲害一些!
這都已經很讓卓特木爾佩服了,另外曹文詔的大明邊軍與他們蒙古騎兵,兩者與寶軍的構成是完全不一樣的,不管是著裝還是訓練軍隊的方法都完全不一樣。
對於曹文詔的大明邊軍,卓特木爾更加有同理心。
曹文詔能擋住建奴鐵騎,卓特木爾認為,他的人馬強化一下軍紀,將來也有可能以幾百人擋住建奴鐵騎幾千人的衝殺。
擋住和打敗是兩碼事。
見曹文詔悶悶不樂,卓特木爾也沒有再說什麽,不知道曹文詔是為了損失幾百兵馬傷心,還是為了沒有擋住八旗鐵騎的攻勢而不高興。
反正卓特木爾覺得有點好笑,覺得曹文詔這樣的人,真是天下少見,太心高氣傲了一點吧?
被打退之後,這一戰,努爾哈赤並沒有損失多少兵馬,卻也失去了再戰的心思了。
所剩六千多人,再想打散蒙古斷後的兵馬,追擊內喀爾喀部眾,比較困難了,因為對方的氣勢已經上來了,而本方氣勢有所下降。
很多時候,有援軍最大的作用就在這裏,不用多少人,不用給予決定性的幫助,稍微讓戰爭的天平傾斜一點,讓低落的士氣得以提升,就是最大的貢獻了。
寶軍騎兵團和曹文詔所部的及時救援,起到的就是這個作用。
當內喀爾喀部眾整體向喜峰口方向轉移的時候,這個消息傳來,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
多少年了,明軍從來沒有經曆這樣的大勝仗,大**廷也很久沒有這麽大的喜事了。
得到消息的魏忠賢沒有絲毫遲疑,沒有****,第一時間將喜訊告訴了天啟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非常高興,簡直比任何事都高興,當即表示要大肆慶祝,要親自去遼東,為韋爵爺娶小妾證婚。
《明鹿鼎記》的韋寶與天啟皇帝的關係,與老金的《鹿鼎記》中的韋小寶與皇帝的關係是不同的。
韋寶與天啟皇帝朱由校並沒有多少感情,相處時日很短,朱由校將韋寶當成好朋友,當成兄長一樣,甚至是老師一樣,值得崇拜的人物看待。
但韋寶對朱由校並沒有多少感覺,甚至難得想到皇帝。
在老金書中的原文中有寫道,韋小寶打算自己安安靜靜在皇宮待著,可是康熙卻不肯就此作罷。
到處貼榜文,說韋小寶殺害了陳近南,讓天下人都認為韋小寶欺師滅祖,而處於皇宮深處的韋小寶渾然不知。
直到茅十八刺殺韋小寶,被康熙派來的便衣捉拿住,韋小寶才知道真相。
讓韋小寶擔上欺師滅祖這種烏龜王八蛋的罪名,韋小寶是心中極苦。
韋小寶雖出生妓院,十足的市井之人,可是韋小寶最喜歡聽評書,那些英雄俠客的事跡深深的影響著韋小寶的三觀。
因此,一個十足的無賴卻比其他看似外邊華麗的人更珍視義氣二字。
所以,韋小寶對陳近南講義氣,對康熙也講義氣。當茂***罵他忘恩負義,欺師滅祖時,韋小寶竟然急著要哭。
對於一個慣於厚顏無恥的人,隻有觸及心靈才會有這樣的反應。康熙不但要小寶監斬茅十八時,韋小寶內心極其痛苦。
電影《使徒行者》裏麵有句話:做兄弟在心中,你感受不到,我說一萬遍也沒用。
韋小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義氣,做人要講義氣。他對小玄子講義氣,他對陳近南講義氣。
第一次,因為義氣,韋小寶拚死擒住鼇拜,救了小玄子一命;
第二次,因為義氣,韋小寶與**鬥智鬥勇,救了小玄子父皇一命;
第三次,因為義氣,韋小寶向小玄子袒露假太後事情,救了小玄子母後一命;
最後,當神拳無敵歸辛樹要殺害小玄子事,又是小寶擋在前麵,救了小玄子一命。
韋小寶其實命很苦,被海公公下毒去假太後那裏偷四十二章經。
小玄子為鼇拜所壓迫,作為朋友,因為講義氣,小寶主動為小玄子排憂解難,每次都是小玄子有難處,再向小寶訴苦。
君可見哪一次,韋小寶向小玄子訴苦?小玄子讓小寶去處理鼇拜,王公大臣都怕鼇拜,那小玄子有沒有想過小寶去也很危險,如果不是小寶機靈,早就身首異處了。
因為義氣,小寶經常處於險境,而小玄子卻覺得小寶是個福星,所以在困難的事情都很迎刃而解。義氣是相對的,不是一方對另一方付出,而另一方坐享其成。
小玄子也講義氣,隻不過是口頭義氣,說到底還是自上而下的忠君思想,小玄子以為給小寶做大官,富貴無比就是義氣最好的表現方法。其實不然,在小寶眼裏,榮華富貴不過過眼雲煙,他把義氣看的重,而小玄子永遠不會明白。
不過幾年沒有見到小玄子,小玄子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樣子。
韋小寶終於明白,康熙不在是摔跤場上那個憂鬱少年,也不在是那個隨時有心事可以敞開心扉說事的好朋友,更不是那個動不動就要自己替身辦事的小玄子。康熙已經不需要一個其他人幫助就能治理好這個國家,換句話說,康熙身邊有沒有韋小寶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韋小寶不講義氣加入反清複明的天地會,康熙就永遠不會對他放鬆警惕,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康熙的掌控之中。
從通吃島迴皇宮,康熙已然不在信任韋小寶了,康熙並沒有親自派人殺害韋小寶,卻假傳消息讓那些江湖不容於韋小寶。
韋小寶突然想起海大富曾經再三叮囑,卻一直以來被他當做耳旁風的話:小玄子跟你做朋友,你可千萬當真了,不然總有一天會死在小玄子手裏。既然小玄子不需要小寶了,小寶就應該選擇離開。
江湖上本沒有武俠。意淫的人再多,也扯不出武俠。
金庸係列的最後一部是《鹿鼎記》。
隱約能覺出一絲諷刺和顛覆。
金庸之有才,即使打臉也打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一切常規元素都被反過來用,不但得心應手。
從主角光環到武功絕學,從江湖幫派到大俠豪士,從寶刀快馬到師徒門派,從兄弟義氣到兒女情長,從個人恩怨到國仇家恨,手腕一提,罩住全書要穴。
《鹿鼎記》整部書有五冊之長,自然不能貿然出手,於是老爺子用了整整第一章來運氣。
身為海寧才子的金庸,若不把讀書人寫成文質彬彬暗藏武功的高手,也得是風度翩翩運籌帷幄的謀士。
然而這一迴裏卻是讓一場文字獄滅了莊氏一大家子順帶他們八杆子打不著的文人鄰居,直到末尾才放出個陳近南。
可是三招兩式放倒敵人,並不展開激烈打鬥,讓人憋得好難受。隨後第二章畫風一變,就毫不留情地諷刺開了。
第一掌便狠狠打在主角光環上。韋小寶的性格是明擺著本末倒置。
陳家洛多有才、小寶就多文盲,郭靖有多忠實,小寶就多虛偽,楊過有多專情,小寶就多濫情,蕭峰有多英雄,小寶就多小人,令狐衝多豪氣,小寶就多自私。
看似四處逢源八麵玲瓏,每番化險為夷卻是用多少謊言、諂媚、妥協和投機換來的。整體走向方麵,金庸筆下的主角往往主導命運,至少要與命運周旋到底,但韋小寶每一步發展都著實被動。
他主動做出的終於選擇隻有兩次:開頭從揚州去北京、結尾從北京迴揚州。
在此之間,去宮裏偽裝小桂子是海大富所迫,加入天地會是被按在棗子桶裏扛去的,入神龍教是被方怡騙走的,跟隨九難是被她順手抓去了,去羅刹國是為躲避洪教主一步步挨到了東北,其他的行動要麽是受康熙任命、要麽是危機之中迫不得已。但正是韋小寶這逆來順受、欺軟怕硬、得寸進尺潑皮的性格,竟然如魚得水,無論在哪方勢力之中都身居要職——讀者不禁高唿,這個江湖怎麽了?!
是體製問題嗎?!不錯,正手巴掌打在主角臉上,反手便猛削這童話裏的江湖。
所以這第一掌的名字便叫做“無賴當道,世風日下”。打臉第二掌,青腫起來的是萬能武功絕學。小寶最擅長的“武功”是江湖中人最鄙視的招數——背地裏偷襲、撒石灰、下***、外加後來的“神行抹油”。
開頭由茅十八點明了,小寶也毫不在意,越使越熟,擒鼇拜,救師傅,屢試不爽,所向披靡,從而暗示名門正派在此書中的地位——細枝末節,毫無地位。典型江湖派別裏,隻是提到了少林寺這個傳統上的武林泰鬥。可惜泰鬥也盡成小醜。少林寺十八羅漢除了能打,毫無長處。主持大師深明大義,在小寶這個偽韃子麵前把武學大門緊緊關上。
而著墨最多的是“武呆子”澄觀,空有一身絕世武功,卻絲毫不懂得運用之法。
少林派如此,而其他門派也不用提了。每次臨敵,武功都不是決勝因素,唯有被小寶借來胡鬧泡妞“盡兒戲”。
韋小寶完全不具備一個武林中人的基本素質,更別提對師門的忠誠度——“老子師父拜了不少,海大富老烏龜是第一個,後來是陳總舵主師父,洪教主壽與天齊師父,洪夫人騷狐狸師父,小皇帝師父,澄觀師侄老和尚師父,九難美貌尼姑師父,可是一大串師父,沒一個教的工夫當真管用。”這些人裏不乏頂尖大高手,而其他引用來的人物如馮難敵、歸氏夫婦等更是厲害,然而他們武功得以施展的機會實在不多,最後下場都十分悲慘。畫麵感十足的武功對決描寫是金書一大絕招,然而《鹿》裏幾乎沒有,有的是小寶那三寸不爛之舌和潑皮無賴。小龍女在終南山雙劍力敵五位高手、張無忌於光明頂車輪戰六大門派、袁紫衣單槍匹馬連奪九家掌門、蕭大俠一對肉掌震懾千軍萬馬,而韋小寶油嘴滑舌勢利眼,哄遍皇宮內院、文武大臣、忠良之後、江湖義士、邪教首領、國際友人、n個大高手和七位好老婆。
所以這一巴掌叫做“實才無用,阿諛成真”。
第三巴掌和第四巴掌,兩招連用相輔相成,唿風喚雨的江湖幫派被描寫得分崩離析,往常縱橫四海的大俠梟雄落得眾叛親離。陳近南為首的天地會基礎深厚,勢力廣泛,有紅花會、丐幫、明教乃至五嶽劍派的影子,然而一出場便是亂七八糟的內鬥,推舉新的香主之法又是迂腐不堪,會眾徐老頭為了一點虛名與同一戰線上的沐王府而大打出手傷了人命,在莊家遇到敵人卻一點不頂用。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這個大字標語儼然把陳總舵主抬到華山五絕、“北喬峰、南慕容”的高度,最不濟也是苗人鳳“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氣概。然而陳總舵主辛勞一生,卻愚忠護主反被殺害。更別說還出了風際中這個叛徒,圖謀殲滅幫會首腦,不禁讓人感歎。
正派如此,邪教更是不成氣候。蛇島神龍教隱約代表了星宿派、天山童姥、日月**等神秘而變態的陰暗幫派,可惜在洪教主的官僚自大和洪夫人暗中拆台的統領下,縱有高手如雲也難免自相殘殺最終滅教。有趣的是,韋小寶第一次見識教眾,也經曆了一場內鬥然後榮升分部首領,與在天地會大同小異。正邪雙方聲勢雖大,卻無緣交鋒,韋小寶一人對付兩邊,還遊刃有餘。
獨行俠裏,武功絕頂的九難智商捉急,一心複仇,計策卻統統失效,到頭來還要韋小寶相救。馮難敵的自私和歸氏一家的可笑以及他們的悲慘下場不再贅述。總之這兩招的名目就是“英雄力弱,幫派勢微,功高蓋世,隻會壞事。”
這第五巴掌和第六巴掌——對寶刀快馬、師徒門派的諷刺——像是虛招。刀槍不入的軟甲、風馳電掣的快馬、削鐵如泥的利刃、天下無敵的秘籍(和療傷保命的丹藥)乃金大俠給主角和主角心愛的配角開外掛的常用手法,當然主角們通常都把這些裝備用在正途上,救死扶傷劫富濟貧順便與**增進感情,一個角色拿一樣也夠了。但是給韋小寶這個經驗值永遠是0的家夥必須配齊,於是主角光環成了主角不鏽鋼鐵桶,倒也威風得緊。金書主角的另一特點是自報家門時震懾敵人的快感。韋小寶的家門不是任何武功幫派、卻是“擒殺鼇拜的桂公公”。
配上小寶這張臉有些滑稽,但國仇家恨和龍脈寶藏蠱惑人心,這名號足以收買無數同仇敵愾,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同為財寶之心。五、六巴掌兩記虛招“寶器手中握,威名天下揚”打臉不痛,旨在不時引出第二巴掌“實學無用,阿諛成真”。誒,不知不覺寫了這麽多。看官若是累了,不妨閉上眼睛,迴憶一下韋小寶的感情生活。等等,似乎並不存在啊?武俠描寫是金庸小說的筋骨,情感線便是靈魂,《鹿》裏的情感卻被兩巴掌打沒了。
說起兄弟情誼,好幾個次都打在“結拜”這個死穴上。韋小寶在書裏幾次結拜均是利益所趨,第一次是索額圖為了堵住韋小寶的嘴,假意結拜,而韋小寶倒是活學活用,轉眼就開始跟侍衛們稱兄道弟,跟楊溢之等結拜而收買人心。後來危急之下他跟桑結和格爾丹結拜,更是權宜之計,毫無真情實意。
對於七位夫人,韋小寶也不過是為了她們美貌、抑或是因為在妓院養成的奇葩三觀而開始追求。除了雙兒勉強算上患難與共,其他幾位或是死纏爛打成功,或是莫名其妙有了孕。
在麗春院胡天胡帝之前,蘇荃虛情假意,方怡無情無義,阿珂殺心不滅,劍屏純良好騙,公主撒潑胡鬧,雙兒衷心辦事,曽柔隻為湊數,實在找不出一個真心相愛的。要說登對,建寧這野公主倒是跟韋小寶這假太監最配了。
隻是兩人巫山雲雨在前,感情發展在後,爽快之至,劈麵諷刺金書情侶柏拉圖式的愛情加朱羅家族式的糾纏。簡言之,這第七和第八兩巴掌名目便是“手足皆可斷,衣服不能拋”。全書線索而言,韋小寶自己並沒有卷入什麽江湖仇殺,民族恩怨也像是個笑話。反清複明隻是個引子,韋小寶自己也說了,嘉定十日揚州三屠都是聽人反複說來,他自己並沒有什麽喪親之痛,更別提滿漢之分,完全不是個深明大義的主。升官斂財為小皇帝辦事倒是極為用力,而且撒香灰智擒鼇拜、眼下幫了小皇帝忙,長遠來看可博了個大彩頭,從此一路通吃,隻需添油加醋地講講這個故事、就足以收買天下人心。手持“鹿鼎山”這個關乎國家命運的大寶藏,小寶選擇逃避責任,最後也不了了之。因而第九第十巴掌可稱作“國仇拋腦後,鹿鼎無需憂。”
打臉打到此處,實在痛得很了,整個武俠世界已然顛三倒四,然而金庸畢竟不是古龍,不會讓你***地看到絕望,所以打幾巴掌還得給兩塊糖吃。韋小寶再怎麽沒下限,終究是明白最基本的人心善惡和真情關懷,所以會毫不猶豫地救了小玄子兩次,逼迫之下也絕不將天地會趕盡殺絕,陳近南死時的悲切、與雙兒再會時的歡喜,也盡是真情流露。然而這樣一來,韋小寶就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比任何性格出眾的英雄主角都要貼近現實的平庸小流氓。這樣的主角你無法代入,卻見過很多。
翻過最後一頁,韋小寶甚至沒有一個明確的出身。他可以是任何人。俠客夢想不複存在。這便是最後的致命招數“俠情幻滅”。這招不打臉,隻穿心,用得不是掌法,是最為淳厚的內力。縱觀全書,戲說曆史的成分明顯加重了很多,一方麵是加重小說的荒誕感,另一方麵大概是借機抒發作者的觀點、順便意淫一把曆史。比起陳家洛勸說乾隆、袁承誌救公主、郭靖力戰蒙古大軍、張無忌率明教救國、蕭峰雁門關阻敵等扭轉曆史的事件,韋小寶以一己之力保護順治皇帝、擒住吳三桂之子、說退西藏蒙古兩大勢力、操縱羅刹國暴動、為台灣民族請願、簽訂尼布楚條約、啥都要插一腳,簡直喪心病狂。
至於打臉的部分,金庸筆下的康熙是個極好的*****,明辨是非,勤勞好學,有勇有謀,愛家愛民,少年老成,甚至可以說是書裏為數不多的性格完整的角色。
努爾哈赤的攻擊方向放在了曹文詔這一路,並沒有選擇三線出擊。
曹文詔看到鋪天蓋地向本方軍陣衝來的建奴鐵騎,不由的殺氣大漲,抽出馬刀,大聲道:“給我殺!”
明軍邊軍一手三眼銃,一手馬刀向建奴鐵騎反衝鋒過去。
明軍邊軍沒有寶軍的紀律,也沒有寶軍那麽多結陣,隻會衝鋒。
兩邊都是很強勢的衝鋒,就像兩隻大鐵錘對撞在一起。
天崩地裂,火星四濺,然後是全軍覆沒。
自然是以曹文詔所部的全軍覆沒而告終,倘若不是卓特木爾看見曹文詔的人死的差不多了,及時的帶著五千大軍掩殺過來,曹文詔和十來名親信也得死掉,那就成了真正的全軍覆沒了。
曹文詔很生氣,他覺得他的軍馬是能抵擋住建奴鐵騎一次衝擊的,他給自己設定的目標也並不遠,就是抵擋住建奴的一次進攻就可以了。
“曹將軍,你們的人馬真能打!如果隻有兩三千八旗兵,肯定被你們擋住了,你們以一己之力抵擋二十倍之敵,實在讓人佩服。”卓特木爾在殺退了建奴,救出曹文詔之後,由衷道。
曹文詔冷冷道:“敗了就是敗了,和人多人少沒有多大關係!我的人,不如寶軍。”
這一點,其實卓特木爾是站在曹文詔這邊的,因為曹文詔的兵馬和蒙古的人的騎兵幾乎一模一樣,甚至比蒙古騎兵要厲害一些!
這都已經很讓卓特木爾佩服了,另外曹文詔的大明邊軍與他們蒙古騎兵,兩者與寶軍的構成是完全不一樣的,不管是著裝還是訓練軍隊的方法都完全不一樣。
對於曹文詔的大明邊軍,卓特木爾更加有同理心。
曹文詔能擋住建奴鐵騎,卓特木爾認為,他的人馬強化一下軍紀,將來也有可能以幾百人擋住建奴鐵騎幾千人的衝殺。
擋住和打敗是兩碼事。
見曹文詔悶悶不樂,卓特木爾也沒有再說什麽,不知道曹文詔是為了損失幾百兵馬傷心,還是為了沒有擋住八旗鐵騎的攻勢而不高興。
反正卓特木爾覺得有點好笑,覺得曹文詔這樣的人,真是天下少見,太心高氣傲了一點吧?
被打退之後,這一戰,努爾哈赤並沒有損失多少兵馬,卻也失去了再戰的心思了。
所剩六千多人,再想打散蒙古斷後的兵馬,追擊內喀爾喀部眾,比較困難了,因為對方的氣勢已經上來了,而本方氣勢有所下降。
很多時候,有援軍最大的作用就在這裏,不用多少人,不用給予決定性的幫助,稍微讓戰爭的天平傾斜一點,讓低落的士氣得以提升,就是最大的貢獻了。
寶軍騎兵團和曹文詔所部的及時救援,起到的就是這個作用。
當內喀爾喀部眾整體向喜峰口方向轉移的時候,這個消息傳來,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
多少年了,明軍從來沒有經曆這樣的大勝仗,大**廷也很久沒有這麽大的喜事了。
得到消息的魏忠賢沒有絲毫遲疑,沒有****,第一時間將喜訊告訴了天啟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非常高興,簡直比任何事都高興,當即表示要大肆慶祝,要親自去遼東,為韋爵爺娶小妾證婚。
《明鹿鼎記》的韋寶與天啟皇帝的關係,與老金的《鹿鼎記》中的韋小寶與皇帝的關係是不同的。
韋寶與天啟皇帝朱由校並沒有多少感情,相處時日很短,朱由校將韋寶當成好朋友,當成兄長一樣,甚至是老師一樣,值得崇拜的人物看待。
但韋寶對朱由校並沒有多少感覺,甚至難得想到皇帝。
在老金書中的原文中有寫道,韋小寶打算自己安安靜靜在皇宮待著,可是康熙卻不肯就此作罷。
到處貼榜文,說韋小寶殺害了陳近南,讓天下人都認為韋小寶欺師滅祖,而處於皇宮深處的韋小寶渾然不知。
直到茅十八刺殺韋小寶,被康熙派來的便衣捉拿住,韋小寶才知道真相。
讓韋小寶擔上欺師滅祖這種烏龜王八蛋的罪名,韋小寶是心中極苦。
韋小寶雖出生妓院,十足的市井之人,可是韋小寶最喜歡聽評書,那些英雄俠客的事跡深深的影響著韋小寶的三觀。
因此,一個十足的無賴卻比其他看似外邊華麗的人更珍視義氣二字。
所以,韋小寶對陳近南講義氣,對康熙也講義氣。當茂***罵他忘恩負義,欺師滅祖時,韋小寶竟然急著要哭。
對於一個慣於厚顏無恥的人,隻有觸及心靈才會有這樣的反應。康熙不但要小寶監斬茅十八時,韋小寶內心極其痛苦。
電影《使徒行者》裏麵有句話:做兄弟在心中,你感受不到,我說一萬遍也沒用。
韋小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義氣,做人要講義氣。他對小玄子講義氣,他對陳近南講義氣。
第一次,因為義氣,韋小寶拚死擒住鼇拜,救了小玄子一命;
第二次,因為義氣,韋小寶與**鬥智鬥勇,救了小玄子父皇一命;
第三次,因為義氣,韋小寶向小玄子袒露假太後事情,救了小玄子母後一命;
最後,當神拳無敵歸辛樹要殺害小玄子事,又是小寶擋在前麵,救了小玄子一命。
韋小寶其實命很苦,被海公公下毒去假太後那裏偷四十二章經。
小玄子為鼇拜所壓迫,作為朋友,因為講義氣,小寶主動為小玄子排憂解難,每次都是小玄子有難處,再向小寶訴苦。
君可見哪一次,韋小寶向小玄子訴苦?小玄子讓小寶去處理鼇拜,王公大臣都怕鼇拜,那小玄子有沒有想過小寶去也很危險,如果不是小寶機靈,早就身首異處了。
因為義氣,小寶經常處於險境,而小玄子卻覺得小寶是個福星,所以在困難的事情都很迎刃而解。義氣是相對的,不是一方對另一方付出,而另一方坐享其成。
小玄子也講義氣,隻不過是口頭義氣,說到底還是自上而下的忠君思想,小玄子以為給小寶做大官,富貴無比就是義氣最好的表現方法。其實不然,在小寶眼裏,榮華富貴不過過眼雲煙,他把義氣看的重,而小玄子永遠不會明白。
不過幾年沒有見到小玄子,小玄子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樣子。
韋小寶終於明白,康熙不在是摔跤場上那個憂鬱少年,也不在是那個隨時有心事可以敞開心扉說事的好朋友,更不是那個動不動就要自己替身辦事的小玄子。康熙已經不需要一個其他人幫助就能治理好這個國家,換句話說,康熙身邊有沒有韋小寶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韋小寶不講義氣加入反清複明的天地會,康熙就永遠不會對他放鬆警惕,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康熙的掌控之中。
從通吃島迴皇宮,康熙已然不在信任韋小寶了,康熙並沒有親自派人殺害韋小寶,卻假傳消息讓那些江湖不容於韋小寶。
韋小寶突然想起海大富曾經再三叮囑,卻一直以來被他當做耳旁風的話:小玄子跟你做朋友,你可千萬當真了,不然總有一天會死在小玄子手裏。既然小玄子不需要小寶了,小寶就應該選擇離開。
江湖上本沒有武俠。意淫的人再多,也扯不出武俠。
金庸係列的最後一部是《鹿鼎記》。
隱約能覺出一絲諷刺和顛覆。
金庸之有才,即使打臉也打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一切常規元素都被反過來用,不但得心應手。
從主角光環到武功絕學,從江湖幫派到大俠豪士,從寶刀快馬到師徒門派,從兄弟義氣到兒女情長,從個人恩怨到國仇家恨,手腕一提,罩住全書要穴。
《鹿鼎記》整部書有五冊之長,自然不能貿然出手,於是老爺子用了整整第一章來運氣。
身為海寧才子的金庸,若不把讀書人寫成文質彬彬暗藏武功的高手,也得是風度翩翩運籌帷幄的謀士。
然而這一迴裏卻是讓一場文字獄滅了莊氏一大家子順帶他們八杆子打不著的文人鄰居,直到末尾才放出個陳近南。
可是三招兩式放倒敵人,並不展開激烈打鬥,讓人憋得好難受。隨後第二章畫風一變,就毫不留情地諷刺開了。
第一掌便狠狠打在主角光環上。韋小寶的性格是明擺著本末倒置。
陳家洛多有才、小寶就多文盲,郭靖有多忠實,小寶就多虛偽,楊過有多專情,小寶就多濫情,蕭峰有多英雄,小寶就多小人,令狐衝多豪氣,小寶就多自私。
看似四處逢源八麵玲瓏,每番化險為夷卻是用多少謊言、諂媚、妥協和投機換來的。整體走向方麵,金庸筆下的主角往往主導命運,至少要與命運周旋到底,但韋小寶每一步發展都著實被動。
他主動做出的終於選擇隻有兩次:開頭從揚州去北京、結尾從北京迴揚州。
在此之間,去宮裏偽裝小桂子是海大富所迫,加入天地會是被按在棗子桶裏扛去的,入神龍教是被方怡騙走的,跟隨九難是被她順手抓去了,去羅刹國是為躲避洪教主一步步挨到了東北,其他的行動要麽是受康熙任命、要麽是危機之中迫不得已。但正是韋小寶這逆來順受、欺軟怕硬、得寸進尺潑皮的性格,竟然如魚得水,無論在哪方勢力之中都身居要職——讀者不禁高唿,這個江湖怎麽了?!
是體製問題嗎?!不錯,正手巴掌打在主角臉上,反手便猛削這童話裏的江湖。
所以這第一掌的名字便叫做“無賴當道,世風日下”。打臉第二掌,青腫起來的是萬能武功絕學。小寶最擅長的“武功”是江湖中人最鄙視的招數——背地裏偷襲、撒石灰、下***、外加後來的“神行抹油”。
開頭由茅十八點明了,小寶也毫不在意,越使越熟,擒鼇拜,救師傅,屢試不爽,所向披靡,從而暗示名門正派在此書中的地位——細枝末節,毫無地位。典型江湖派別裏,隻是提到了少林寺這個傳統上的武林泰鬥。可惜泰鬥也盡成小醜。少林寺十八羅漢除了能打,毫無長處。主持大師深明大義,在小寶這個偽韃子麵前把武學大門緊緊關上。
而著墨最多的是“武呆子”澄觀,空有一身絕世武功,卻絲毫不懂得運用之法。
少林派如此,而其他門派也不用提了。每次臨敵,武功都不是決勝因素,唯有被小寶借來胡鬧泡妞“盡兒戲”。
韋小寶完全不具備一個武林中人的基本素質,更別提對師門的忠誠度——“老子師父拜了不少,海大富老烏龜是第一個,後來是陳總舵主師父,洪教主壽與天齊師父,洪夫人騷狐狸師父,小皇帝師父,澄觀師侄老和尚師父,九難美貌尼姑師父,可是一大串師父,沒一個教的工夫當真管用。”這些人裏不乏頂尖大高手,而其他引用來的人物如馮難敵、歸氏夫婦等更是厲害,然而他們武功得以施展的機會實在不多,最後下場都十分悲慘。畫麵感十足的武功對決描寫是金書一大絕招,然而《鹿》裏幾乎沒有,有的是小寶那三寸不爛之舌和潑皮無賴。小龍女在終南山雙劍力敵五位高手、張無忌於光明頂車輪戰六大門派、袁紫衣單槍匹馬連奪九家掌門、蕭大俠一對肉掌震懾千軍萬馬,而韋小寶油嘴滑舌勢利眼,哄遍皇宮內院、文武大臣、忠良之後、江湖義士、邪教首領、國際友人、n個大高手和七位好老婆。
所以這一巴掌叫做“實才無用,阿諛成真”。
第三巴掌和第四巴掌,兩招連用相輔相成,唿風喚雨的江湖幫派被描寫得分崩離析,往常縱橫四海的大俠梟雄落得眾叛親離。陳近南為首的天地會基礎深厚,勢力廣泛,有紅花會、丐幫、明教乃至五嶽劍派的影子,然而一出場便是亂七八糟的內鬥,推舉新的香主之法又是迂腐不堪,會眾徐老頭為了一點虛名與同一戰線上的沐王府而大打出手傷了人命,在莊家遇到敵人卻一點不頂用。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這個大字標語儼然把陳總舵主抬到華山五絕、“北喬峰、南慕容”的高度,最不濟也是苗人鳳“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氣概。然而陳總舵主辛勞一生,卻愚忠護主反被殺害。更別說還出了風際中這個叛徒,圖謀殲滅幫會首腦,不禁讓人感歎。
正派如此,邪教更是不成氣候。蛇島神龍教隱約代表了星宿派、天山童姥、日月**等神秘而變態的陰暗幫派,可惜在洪教主的官僚自大和洪夫人暗中拆台的統領下,縱有高手如雲也難免自相殘殺最終滅教。有趣的是,韋小寶第一次見識教眾,也經曆了一場內鬥然後榮升分部首領,與在天地會大同小異。正邪雙方聲勢雖大,卻無緣交鋒,韋小寶一人對付兩邊,還遊刃有餘。
獨行俠裏,武功絕頂的九難智商捉急,一心複仇,計策卻統統失效,到頭來還要韋小寶相救。馮難敵的自私和歸氏一家的可笑以及他們的悲慘下場不再贅述。總之這兩招的名目就是“英雄力弱,幫派勢微,功高蓋世,隻會壞事。”
這第五巴掌和第六巴掌——對寶刀快馬、師徒門派的諷刺——像是虛招。刀槍不入的軟甲、風馳電掣的快馬、削鐵如泥的利刃、天下無敵的秘籍(和療傷保命的丹藥)乃金大俠給主角和主角心愛的配角開外掛的常用手法,當然主角們通常都把這些裝備用在正途上,救死扶傷劫富濟貧順便與**增進感情,一個角色拿一樣也夠了。但是給韋小寶這個經驗值永遠是0的家夥必須配齊,於是主角光環成了主角不鏽鋼鐵桶,倒也威風得緊。金書主角的另一特點是自報家門時震懾敵人的快感。韋小寶的家門不是任何武功幫派、卻是“擒殺鼇拜的桂公公”。
配上小寶這張臉有些滑稽,但國仇家恨和龍脈寶藏蠱惑人心,這名號足以收買無數同仇敵愾,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同為財寶之心。五、六巴掌兩記虛招“寶器手中握,威名天下揚”打臉不痛,旨在不時引出第二巴掌“實學無用,阿諛成真”。誒,不知不覺寫了這麽多。看官若是累了,不妨閉上眼睛,迴憶一下韋小寶的感情生活。等等,似乎並不存在啊?武俠描寫是金庸小說的筋骨,情感線便是靈魂,《鹿》裏的情感卻被兩巴掌打沒了。
說起兄弟情誼,好幾個次都打在“結拜”這個死穴上。韋小寶在書裏幾次結拜均是利益所趨,第一次是索額圖為了堵住韋小寶的嘴,假意結拜,而韋小寶倒是活學活用,轉眼就開始跟侍衛們稱兄道弟,跟楊溢之等結拜而收買人心。後來危急之下他跟桑結和格爾丹結拜,更是權宜之計,毫無真情實意。
對於七位夫人,韋小寶也不過是為了她們美貌、抑或是因為在妓院養成的奇葩三觀而開始追求。除了雙兒勉強算上患難與共,其他幾位或是死纏爛打成功,或是莫名其妙有了孕。
在麗春院胡天胡帝之前,蘇荃虛情假意,方怡無情無義,阿珂殺心不滅,劍屏純良好騙,公主撒潑胡鬧,雙兒衷心辦事,曽柔隻為湊數,實在找不出一個真心相愛的。要說登對,建寧這野公主倒是跟韋小寶這假太監最配了。
隻是兩人巫山雲雨在前,感情發展在後,爽快之至,劈麵諷刺金書情侶柏拉圖式的愛情加朱羅家族式的糾纏。簡言之,這第七和第八兩巴掌名目便是“手足皆可斷,衣服不能拋”。全書線索而言,韋小寶自己並沒有卷入什麽江湖仇殺,民族恩怨也像是個笑話。反清複明隻是個引子,韋小寶自己也說了,嘉定十日揚州三屠都是聽人反複說來,他自己並沒有什麽喪親之痛,更別提滿漢之分,完全不是個深明大義的主。升官斂財為小皇帝辦事倒是極為用力,而且撒香灰智擒鼇拜、眼下幫了小皇帝忙,長遠來看可博了個大彩頭,從此一路通吃,隻需添油加醋地講講這個故事、就足以收買天下人心。手持“鹿鼎山”這個關乎國家命運的大寶藏,小寶選擇逃避責任,最後也不了了之。因而第九第十巴掌可稱作“國仇拋腦後,鹿鼎無需憂。”
打臉打到此處,實在痛得很了,整個武俠世界已然顛三倒四,然而金庸畢竟不是古龍,不會讓你***地看到絕望,所以打幾巴掌還得給兩塊糖吃。韋小寶再怎麽沒下限,終究是明白最基本的人心善惡和真情關懷,所以會毫不猶豫地救了小玄子兩次,逼迫之下也絕不將天地會趕盡殺絕,陳近南死時的悲切、與雙兒再會時的歡喜,也盡是真情流露。然而這樣一來,韋小寶就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比任何性格出眾的英雄主角都要貼近現實的平庸小流氓。這樣的主角你無法代入,卻見過很多。
翻過最後一頁,韋小寶甚至沒有一個明確的出身。他可以是任何人。俠客夢想不複存在。這便是最後的致命招數“俠情幻滅”。這招不打臉,隻穿心,用得不是掌法,是最為淳厚的內力。縱觀全書,戲說曆史的成分明顯加重了很多,一方麵是加重小說的荒誕感,另一方麵大概是借機抒發作者的觀點、順便意淫一把曆史。比起陳家洛勸說乾隆、袁承誌救公主、郭靖力戰蒙古大軍、張無忌率明教救國、蕭峰雁門關阻敵等扭轉曆史的事件,韋小寶以一己之力保護順治皇帝、擒住吳三桂之子、說退西藏蒙古兩大勢力、操縱羅刹國暴動、為台灣民族請願、簽訂尼布楚條約、啥都要插一腳,簡直喪心病狂。
至於打臉的部分,金庸筆下的康熙是個極好的*****,明辨是非,勤勞好學,有勇有謀,愛家愛民,少年老成,甚至可以說是書裏為數不多的性格完整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