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這麽說,但韋寶一點把握都沒有,隻是讓楊雪和熊欣兒二女寬心罷了。


    吳雪霞、王秋雅和貞明公主倒是對韋寶很有信心,同聲安慰楊雪和熊欣兒,都說總裁答應了的事情,肯定會盡力做到的。


    “多謝總裁。”熊欣兒善解人意的看著韋寶。


    韋寶微微一笑,握了握熊欣兒白嫩的小手,“煩心。”


    熊欣兒粉臉一紅,這是韋寶第一迴這樣握她的手。


    韋寶本來也想碰一碰楊雪,但是楊雪比熊欣兒稍微冷淡一些,而且韋寶與楊雪認識的時間也沒有與熊欣兒認識的久,再加上想到自己不一定能救出她們倆的爹,有點負疚感,就沒有碰楊雪。


    當晚,韋寶睡的很沉,的確是累了。


    而這個晚上,東林黨的大臣們卻都睡不好覺了,尤其是東林黨當中的鐵杆大臣,他們都被各種各樣的方式通知,讓他們明日一大清早去宮門外‘鬧事’,鬧著見皇帝,鬧著陳述楊漣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條大罪。


    雖然很疲憊,但韋寶還是於次日清早起來了,支撐著去上早朝。


    與韋寶設想的一樣,早朝的確很熱鬧,上百東林黨鐵杆大臣不停的大聲疾唿要見皇帝。


    閹黨大臣們見東林黨被抓了好些人,仍然鬥誌不減,不由的憂心的議論紛紛。


    魏忠賢之所以一直不敢過分的將東林黨往死裏打,也正因為此,一個存活了很久的團體,已經樹大根深了,不管是在京城,還是在地方,都有很強大的勢力,沒有那麽容易低頭的,打壓的越厲害,反彈的就越強烈。


    “隻要我們同心協力,加上宮外還有好些國子監和翰林院的生員聲援咱們,陛下一定會有所耳聞的,我們今天一定要見到陛下!否則我們不走!”東林黨大臣,內閣次輔朱延禧大人這次的態度很堅決。


    **的言官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言官大部分人的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卻極為突出。


    他們可以自由彈劾任何一位要員而不受懲處。


    可以認為明代的言官製度代表了一定程度的****,而且不可否認擁有這樣的****和話語權的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但是明代的政治恰恰很混亂,黨派紛爭,言官會有自己的黨派,為了某個黨派利益而彈劾實際上對國家有利的官員,而有些會為了彈劾而彈劾。


    從而實際上造成對國家的不利。


    所以一個階層掌握有絕對的話語權對於這個國家來說是什麽樣的一種影響。


    如果說這種話語權是歸於有知識的精英分子,那麽又會是怎麽樣的一種發展。


    一個擁有良性機製的國家,他的話語權權重應該是怎麽分配。


    媒體、民眾到底應該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的政治的混亂,到底多大程度上與言官製度有關。


    **政治的混亂,原因是多方麵作用造成的,言官製度造成多大程度的影響,韋寶目前還說不好,但可以明確的是言官製度是造成**政治混亂,人浮於事,黨同伐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韋寶覺得言官製度本身還是不錯的,隻需要稍作修改,比如說禁止風聞奏事。


    彈劾,提議,都必須給出證據來論證。


    有理有據彈劾有獎(晉升,資曆等),風聞奏事無憑無據受罰。


    但韋寶現在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韋寶並不想把**的問題都攬上身,而且憑他目前的力量,他也沒有資格攬上身。


    **的法律規定是,隻要被言官彈劾,首先立即要寫辭職報告,然後在家裏帶著,聽候調查審訊。


    如果被彈劾的官員罪狀屬實,自然是準備接受處罰。


    如果最後證明此官員的確是清白的,皇帝就下旨慰留。


    但是無論結果如何,言官是不受任何處罰的。


    所以,言官風聞奏事,殺傷力很大,要是存心整你,就算到時候要不了你的命,也能讓你體麵、尊嚴、意氣、朋友、親人盡失,不死也得脫層皮。


    奏折一上,皇帝不留中的話,就得上疏自辯,證明自己的清白。不死也得脫層皮。


    即便魏忠賢此時已經權傾天下,一言九鼎,麵對一幫言官集體發難,依然很麻煩。


    李鴻章對這些有個很準確的見解,他說言官製度,最足壞事。故前明之亡,即亡於言官。此輩皆少年新進,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實得失、國家利害,但隨便尋個題目,信口開河,暢發一篇議論,藉此以露頭角;而國家大事,已為之阻撓不少。當此等艱難盤錯之際,動輒得咎,當事者本不敢輕言建樹。但責任所在,勢不能安坐待斃。苦心孤詣始尋得一條線路,稍有幾分希望,千盤百折,甫將集事,言者乃認為得間,則群起而訌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納。往往半途中梗,勢必至於一事不辦而後已。


    後世的民間曆史討論中,有一個廣泛的誤解就是言官代表正麵的、清廉的進步力量,皇權代表**封建專製勢力,他們之間的鬥爭是革命與反革命的關係,是民主與獨裁的關係。


    這是長期受話本雜劇熏陶出來的好人壞人二元史觀,非常片麵。


    事實上禦史、言官這種崗位,其設置初衷就是“監察百僚”,是皇權用來製衡文官集團的產物。


    曆代的諫議大夫、禦史中丞、都察院都禦史等職位在組織關係上都是和宰相、中書、內閣平行,而直接對皇權負責的。


    所謂風聞奏事、彈劾官員就是行使這種權力的手段。


    被彈劾的官員無論官位高低,若無來自皇帝或者同黨的迴護,很有可能麵臨政治聲望甚至權力受損的結果,因為背負彈章而離開朝堂職位的大臣,曆代皆有。


    君主專製程度高,意思是集權程度加強,也就是說決策權更加收攏,然而囿於古代的技術手段落後,主要是信息傳遞手段落後,絕大部分君主都無力把所有事務親力親為,甚至連直接對執行者下指令都做不到。


    因此君權還是要依賴於文官集團去執行自己的決策。


    所以明清專製加強,隻是說在決策環節本身,從程序上講,文官集團的發言權重較之宋代有了明顯下降,但實際上在執行層麵,集權的效率是有頂點的,是會衰退的。


    明末清末都出現了文官清流把持決策的情況。


    言官的活躍程度和君主集權程度既不是正相關也不是負相關,因為所謂的禦史彈劾本質上是個鬥爭手段,君權與文官鬥爭,會要用到它,文官集團內部的****,更會用到它。


    言官的活躍程度隻和鬥爭烈度有關,和誰把控鬥爭方向,完全無關。


    楊漣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條大罪,大意是高皇帝下令,宦官不能幹涉朝政,隻能打掃掖庭,違反的人不容赦免。


    皇命在上,還有人肆無忌憚,幹涉朝政,像東廠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擅自責批大臣,壞了祖製。


    魏忠賢剪除異己,親近亂賊而仇視忠義。


    傷害宮中妃嬪。


    傷害龍嗣。


    搜刮民財,貪圖享受。


    飼養家軍。


    東林黨眾臣在殿外鬧的翻天覆地,魏忠賢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在皇帝寢宮外來迴走動。


    “瞞是瞞不住的,趕緊去求陛下,就說東林大臣聯合起來要將你置於死地,隻要陛下肯相信你,再多人告你也不怕,還有我從旁給你敲邊鼓。”客巴巴如是對魏忠賢道。


    魏忠賢想了想,覺得是這麽個道理,而且他也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法子了。


    隻恨東林人太難纏,他都把楊漣左光鬥等人關押,這幫人怎麽還敢如此放肆?


    尤其現在韋寶還在拚命弄那什麽文字清查,京城官場已經有多少人倒黴了?這種人心惶惶的時刻,這幫東林人居然還有力量來給自己找麻煩。


    這是魏忠賢怎麽也想不明白的。


    “陛下,救救老奴吧,陛下,嗚嗚嗚嗚。”魏忠賢不得已,使出了最後的技能,大哭著跪在了皇帝的寢宮外麵。


    朱由校正要去做木工活,看著今天的天氣不錯,已經在腦子裏勾勒出一整套今天要完成的木工活了,被魏忠賢這麽一哭,很不耐煩,“魏公公有什麽事情?宣他過來吧。”


    天啟皇帝朱由校身邊的貼身太監答應一聲,急忙去讓跪在殿外的魏忠賢進來。


    “陛下,陛下啊,快救救老奴,老奴被人冤枉死了,他們這是不給老奴活路了哇。”魏忠賢邊大哭,邊跪趴著往裏來。


    “魏公公,這大清早上的,你這是做什麽?發生了何事?”朱由校詫異道。


    “陛下,老奴在宮裏麵效力了一輩子,這些年對陛下更是忠心耿耿,隻恐怕,老奴以後再也沒有辦法為陛下效力了啊。”魏忠賢哭道:“當初西李娘娘拒不移宮,是老奴和客夫人拚了性命護著陛下啊。”


    魏忠賢一個勁的大哭,並且述說他自己的過往功勳,以博取朱由校的同情。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至九月一日,萬曆、泰昌兩帝相繼而亡,新帝即位之事關係著國家的命運,成為當時朝野關注的焦點。


    天啟帝由於其父泰昌帝不得萬曆帝的寵愛,他自幼也備受冷落,直到萬曆帝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


    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雖位尊於李選侍之上,但因李選侍受寵,她備受李選侍淩辱而致死,臨終前遺言:“我與西李有仇,負恨難伸”。


    而朱由校從小亦受李選侍的“侮慢淩虐”,終日涕泣,形成了懼怕李選侍的軟弱性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萬曆帝駕崩,太子朱常洛即位,即明光宗泰昌帝。


    泰昌帝即位後,朱由校與李選侍一起遷住乾清宮。


    一月後,泰昌帝駕崩,李選侍控製了乾清宮,與太監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欲爭當皇太後以把持朝政,此舉引起朝臣的極力反對。


    泰昌帝駕崩當日,楊漣、劉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宮,要求哭臨泰昌帝,請見皇長子朱由校,商談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選侍的阻攔。


    在大臣們的力爭下,李選侍方準朱由校與大臣們見麵。


    楊漣、劉一燝等見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唿萬歲,並保護朱由校離開乾清宮,到文華殿接受群臣的禮拜,決定以本月六日舉行登基大典。


    為了朱由校的安全,諸大臣暫將他安排在太子宮居住,由太監**負責保護。


    李選侍挾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過目,然後再交朱由校,朝臣們強烈反對。


    朝臣們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遷居噦鸞宮,遭李選侍拒絕。


    李選侍又要求先封自己為皇太後,然後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們的拒絕,矛盾日漸激化。


    朱由校禦乾清宮登基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選侍尚未有移宮之意,並傳聞還要繼續延期移出乾清宮。


    內閣諸大臣站在乾清宮門外,迫促李選侍移出。朱由校的東宮伴讀太監**在乾清宮內力驅,李選侍萬般無奈,懷抱所生八公主,倉促離開乾清宮,移居仁壽宮內的噦鸞宮。


    九月六日,朱由校禦奉天門,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天啟,史稱天啟帝。


    至此,李選侍爭當皇太後、把持朝政的企圖終成畫餅。


    李選侍雖已“移宮”,但鬥爭並未結束。


    “移宮”數日,噦鸞宮失火,經奮力搶救,才將李選侍母女救出。


    反對移宮的官員散發謠言說選侍投繯,其女投井,並說“皇八妹入井誰憐,未亡人雉經莫訴”,指責朱由校違背孝悌之道。


    朱由校在楊漣等人的支持下批駁了這些謠傳,指出“朕令停選侍封號,以慰聖母在天之靈。厚養選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爾諸臣可以仰體朕心矣”。


    至此,“移宮”風波才算暫告結束。


    本來在這出鬧劇當中魏忠賢一開始是站在西李一方的,但後來他見東林黨勢大,皇帝登基勢在必行,很機智的與客巴巴迅速改換門庭,又成了天啟皇帝朱由校登基的功臣之一。


    “陛下,那楊漣到處誣陷老奴,就是怕老奴的功勞太大,擋了他們的路啊,當初是老奴死保著陛下,他們那些宮外的大臣,哪裏知道宮闈中的艱險?”魏忠賢大哭不止。


    “夠了,一遇到什麽事情你就拿朕當初登基的事情說事,當初楊漣他們的功勞的確是極大的!楊漣到現在也隻是個正三品官,朕還順了你的意,把楊漣左光鬥等人下了大獄,你還說什麽?”朱由校不高興道。


    “陛下,楊漣左光鬥雖然下了大獄,但是他們的同黨不服氣,還要繼續整死老奴啊。”魏忠賢哭道。


    朱由校不耐煩的皺了皺眉頭:“你說,你到底有什麽把柄讓別人抓住了?否則你怎麽會如此懼怕、”


    魏忠賢聞言大驚,覺得自己做戲是不是有點做過頭了?皇帝難得如此精明,看出了什麽破綻嗎?


    “老奴沒有什麽把柄,都是他們子虛烏有誣陷老奴。”魏忠賢急忙辯解道。


    “魏忠賢,那朕來問你,到現在朕也不知道楊漣彈劾你什麽,他彈劾你的事情,是不是都是實情?”朱由校大聲責問道。


    朱由校原先對魏忠賢的態度不是這麽急躁的,那是因為在韋寶到皇帝身邊來之前,朱由校覺得朝政上的事情,隻能與魏忠賢商量,若是自己想躲清閑,想拋開紛繁冗雜,且自己沒有能力處置的政務,隻能倚重於魏忠賢,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朱由校有了‘備胎’,有了替代魏忠賢的‘提拔’了。


    雖然韋寶年紀尚輕,又是外臣,與魏忠賢不是一類人,不可能完全取代魏忠賢,但是皇帝經過韋寶解釋許多朝政上的事情,兼之覺得韋寶這個人很聰明,很有能力,所以皇帝逐漸也對秉政恢複了一些信心。


    這一切都導致,在短短一段時間內,朱由校就不再像過去那樣倚重魏忠賢了。


    也導致了魏忠賢下定決心,聽從徐大化等閹黨重臣的建議,要將韋寶逐出京師,把韋寶趕到地方上去,趕到遼東去。


    “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魏忠賢急忙道。


    朱由校哼了一聲,“你莫非真的當朕什麽都不知道,楊漣的二十四罪書鬧的滿城風雨,大臣們彈劾你的奏本鋪天蓋地!你還敢說沒有?”


    魏忠賢支支吾吾道:“確實有楊漣參劾老奴的奏本,但都是子虛烏有,誹謗老奴的事情啊,陛下千萬不可相信。萬望陛下明察。”


    “楊漣的奏本呢?朕要親自看!”朱由校站起身道。


    魏忠賢隻覺得轟天雷傳來,打的他振聾發聵,整個人都似乎懵了。


    因為朱由校識字不多,所以朱由校向來很少看奏本,都是他代為轉告的。


    魏忠賢的權力之所以那麽大,也正是因為從口中轉告皇帝,他想怎麽說就可以怎麽說,皇帝也不會去核實他說的是對還是錯。


    現在皇帝要親自看楊漣的奏本,這讓魏忠賢如何不害怕?那二十四條,隻要有一條被皇帝聽進去了,可能今天就是他大禍臨頭的日子了。


    “奏本在司禮監呢。”魏忠賢硬著頭皮道。


    “來人,去把楊漣彈劾魏忠賢的奏本給朕取來!”朱由校對身邊一名貼身太監道。


    “是,陛下。”太監答應了,就要出去。


    “等等,叫王體乾來讀奏本!”朱由校補充道。


    “是,陛下。”太監再次答應,轉身往外走。


    朱由校的貼身太監將要出寢宮的時候,又被朱由校高聲叫住了他,“你等等,把韋寶也給朕叫來!”


    “是,陛下。”太監又停住腳步答應了一聲。


    魏忠賢聞言又是大驚,如果是王體乾讀奏本,他還有一定的信心,如果皇帝讓皇帝自己寢宮的某個認字的小太監讀奏本,魏忠賢也不好這麽驚懼。


    但是如果讓韋寶來讀那道楊漣彈劾自己的奏本,魏忠賢就不敢想象會是什麽局麵了!


    魏忠賢從來就沒有完全信任過韋寶,欣賞歸欣賞,欣賞和信任,這是兩碼事。


    可皇帝的話已經出口了,自己想阻攔也阻攔不了啊,總不能不讓太監去找韋寶來啊。


    這時候,魏忠賢恨不得立刻派人殺了韋寶,韋寶一死,他才能徹底安心,隻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


    此時韋寶正在殿外等候上朝呢,一邊等,一邊輕聲與一旁的官員們聊著天。


    因為是中立派大臣的身份,所以韋寶在朝廷的人緣是極好的,與很多人都說得上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鹿鼎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軒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軒樟並收藏明鹿鼎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