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是知道自己到底是啥貨色的,才華是肯定沒有多少的,學識也淺薄的很。
這真的不是妄自菲薄,可能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思索,很多事情能說的清楚,但是與人對話,節奏太快,沒有多少時間思索的話,他仍然很難揷入古人的話題,尤其是這些上流社會精英人物。
這三十多個重臣,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漢語流利,學識淵博的人,跟他們交往,絕不比與孫承宗那些大明的大人物交往要來的輕鬆。
忽悠是一種飄忽不定的狀態或心態。北方一帶的俗語,胡亂誘導的意思。
就是利用語言,巧設陷阱引人上勾。叫人上當,使希望落空。
韋總裁的忽悠不是讓人接受某種理論,某種想法,而是讓人腦中空空如也,覺得明白了很多,其實什麽都明白。反正聽他的就對了。
其實韋總裁自己接觸過的大道理很多,但是很少又內化的,大部分都是隻知道其表麵,不知道其內在。
所以韋總裁有時候的忽悠,連他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說什麽,簡直已經到了一個懵逼的境界。
隻是在最後的時刻,將自己要表達的目的,隱晦的傳播給對方。
總而言之,漫天灑雨,隻有一滴雨是韋總裁要表達的意思就對了。
一幫大臣沒有再談論國家大事,也並沒有刻意的向韋寶打聽大明的事情,而是開始談論華夏的一些他們關心的傳統文化。
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範疇,就迄今所見文獻看,初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後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莊子之後,後世人們據《《周易·係辭》相關“太極”的論述而逐漸推演成熟的太極觀念,著實吸收了莊子混沌哲學的精華。
不但華夏喜歡這些,朝鮮也同樣很喜歡,研究的很深。
同莊子渾沌哲學一樣,太極觀念這種迷離恍惚地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實則包涵著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為外物所拘,“無為而無不為”,最終到達一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領域。
領議政李元翼對韋寶道:“《易係辭傳》記載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的內容。意思是成卦的過程,先是有太極,尚未開始分開蓍草(易占卜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後,便形成陰陽二爻,稱做兩儀。二爻相加,有四種可能的形象,稱為四象。由它們各加一爻,便成八卦。”
韋寶不由的瀑布汗,你跟我談這個幹什麽?我又不懂多少囉。
若不是韋寶學了太極拳,稍微涉獵了一點點,可能連這些人說的十分之一都不見得能聽懂。
但是即便如此,韋寶懂的還是很有限,絕沒有與人侃大山的水平。
八卦畫出的過程原與天文氣象及地區遠近方向相關,後來被宋代的理學家以哲理方式進一步闡釋。
太極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而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
比較早使用“太極”概念的,有《莊子》和《易傳》,一般在宇宙論、方法論上用的太極概念,在中國的典籍中,《易》素來是作為窮盡天地奧秘的哲理書,對成卦過程的分析,根本說來,也是對天地開辟的概述。太極生兩儀,便是由太極的分化形成天地的過程,兩儀,即是天地,亦可是陰陽。太極的概念經常與易學一起出現。道家易有自己的獨特體係,太極的概念是道家易的宇宙論、修養理論的重要基本概念。
太極圖有很多種,諸如周敦頤太極圖、先天太極圖(原名“天地自然之圖”,俗稱“陰陽魚圖”)、古太極八卦圖(先天太極圖周圍配以八卦符號)、來知德太極圖以及清朝端木國瑚太極圖。曆經流傳至今,各圖唯有先天太極圖以及古太極八卦圖人盡皆知,因此,現代人所稱的“太極圖”即“陰陽魚圖”或“天地自然之圖”,現代人所稱的“太極八卦圖”即古太極八卦圖範式,甚至往往將“太極八卦圖”簡單的稱之為“太極圖”。
“使臣大人一看就是世家子弟,家學深厚,你對五行八卦有何看法?”李元翼問道。
一群朝鮮大臣和李倧也都盯著韋寶看。
韋寶現在有點明白了,這哪裏是侃大山啊?這是在考校他啊。
他估計,朝鮮上流社會以這種東西來判斷一個人的學識的吧?
剛才這些大臣一定是看見李倧與自己生出了親近之意,所以特地挑這個機會跌自己的份兒,讓自己難堪,讓李倧看清楚自己的真麵目,根本不懂什麽東西,隻是一個紈絝子弟,自己說的話,不必放在心上。
“你有何看法?”韋寶反問道。
李元翼看向眾大臣,微微一笑。
要是別的地方的人笑就算了,韋寶是知道的,朝鮮的人,不管是王,還是這些大臣,反正這些上層社會的人,都是僵屍臉嘛,不管為什麽笑,笑,對於他們來說很敏感。
韋寶暗暗生氣,知道這是一種嘲諷的,看不起的笑。
韋寶在暗暗想著該怎麽走人了。
如果就這麽發脾氣,拂袖而去,照著自己來之前的想法,韋寶覺得好丟人啊,不能那樣走,那樣走了的話,這幫人肯定在背後笑他沒水平,沒修養,沒禮貌。
韋寶隻能先忍一忍,聽這幫朝鮮大臣邊吃東西,邊大談大中華的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道家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要素的運行(運動)和循環生克變化所構成,常視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
五行在人體來講,代表五髒六腑,各有所屬;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髒,這十基本的,一定要非常熟;但是要記得,陰陽可能會互為表裏,比如說,甲木受克,可能是膽不好,但也可能應驗在肝髒,因為陰陽是互為表裏,甲木受傷,木很弱的話,乙木也會跟著非常弱,它又可能應驗在膽,也有可能應驗在肝;丙也一樣,可能應驗在小腸,但是你說他的心髒功能一定也不會太好,丙火受克,證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來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沒有木來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著弱。這十個天幹,在我們人體來講,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說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斷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島素分泌不正常,導致糖尿病的一個原因;庚-大腸受克,最容易發生的事情是痔瘡;氣管什麽都屬於肺;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這樣。
在命理學中運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斷一個人命運之吉兇禍福的行為也稱為指迷算命。
五行學說是光輝的哲學思想,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有極重大的促進作用。
五行學說的實質,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物特性條件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的條件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華夏上觀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根據太陽、月球對地球來迴寒熱一年十二月周期運動變化的交互作用,總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幹支紀年紀月曆法,並發展成為融入五行生克學在內,影響至現,在的“幹支紀年月五行生克曆法”。
木,具有生發,條達的特性,屬東方。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屬南方。土,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屬中央。金,具有清靜、收殺的特性,屬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屬北方。
五行學說采用取象比類的方法,將世上萬事萬物樸素地分為五類,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運用生克製化的關係,來說明和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係和變化。
像陰陽一樣,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規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麵。沒有相生,就沒有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沒有相克,就沒有事物發生發展中的協調和平衡。相生保證了事物發展的原動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證了事物發展的控製力和協調性。事物之間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輔相成,互相為用的關係,推動和維持事物的不斷生長、變化和發展。
《類經圖翼》曰:“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製。無生則發育無由,無製則亢而為害。生克循環,運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無窮已。”
運用五行的各種特性,以木火土金水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特征、形態、功能、表現等諸方麵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類似,就把它歸納於哪一行中,分成五類,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分門別類作係統歸納,將各種紛繁複雜的現象理出五行規律,從而可以說明各類之間的聯係及變化關係。
其實他們談論的五行,韋寶也不是完全不懂。
韋寶畢竟是學了太極的人,稍微有一些認識的。
陰陽是宇宙的基本法則,宇宙間一切事物都由陰陽相互作用而產生。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對立關係,如天地、日月、男女、上下、正負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類比歸納出“陰陽”這概念,反映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消長、互根。這其中隻有少數合乎乾陽坤陰的引申意義,如日明月暗、男剛女柔等;由此推而廣之歸類陰陽卻似是而非,如代表性的水火寒暑、動靜清濁等陰陽歸類實是人為的定義——有晝熱夜冷、消長交替邏輯而非易理本意。
故八卦是自然物理量的分類(經),而陰陽五行歸納各物理量間的數理關係(緯)。
“你們知道的這些,在大明,凡是讀書人都知道,並沒有很稀奇嘛。”韋寶忽然打斷了一幫很是得意,似乎他們懂,韋寶不懂,韋寶與他們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人。
幸好韋寶的反應極快,要是跟這些老大臣拚學問基礎,估計自己這輩子都拚不過的,他也要出擊!
“哦?那使臣大人說說,如何才算稀奇?”李倧的寵妃,趙貴人的父親,京畿道訓練大將趙琦眼神帶著戲謔的看著韋寶。
“如何才算稀奇?”韋寶冷淡道:“自然要學以致用,才稀奇嘛!光知道一點書本上的理論,用不到實際當中,學的再多,也隻能誇誇其談!”
韋寶的話,像是一柄利劍一般,一下子將一群正得意中的朝鮮大臣們都鎮住了!
因為韋寶說的很有道理啊。
學以致用,才稀奇!光知道一點書本上的理論,用不到實際當中,學的再多,也隻能誇誇其談!
這句話的確是很有道理的。
韋寶站在了道理一方,這種忽悠方式,是為上層功夫。
因為占據了道理的製高點。
這就跟吵架,跟辯論一樣,誰占據了一個無法攻破的道理,誰就贏了一大半,怎麽說都有道理。
“使臣大人能否說明確一些?”金瑬是忠於李倧的,自然能看出李倧對這位年輕的大明使臣有好感,順著韋寶的話問道。很像是雙口相聲,唱雙簧的捧角。
韋寶道:“就比如說你們的王,在內政外交當中麵臨的困境啊。既然你們一個個都把五行學說領悟的這麽透徹,你們有本事把這些道理用於具體的解決朝鮮內政外交的困境當中嗎?”
……
眾朝鮮大臣都無語了,這個問題,他們還真是沒有想過。
有人用五行學說來研究解決醫學上麵的問題是有的。
也有人會用來解釋天氣變化,地理和身體變化。
反正沒有人用來解決具體的事情,更何況是朝鮮內政外交這麽大的課題。
所以,一眾朝鮮大臣都呈現一臉懵逼的狀態。
韋寶見眾人被自己說的無話可說了,很是得意,表麵上卻一臉平靜,毫無表情的樣子。
“盼使臣大人能具體說說。”李倧熱誠的看著韋寶,他對韋寶剛才提出來的問題,無疑是最關心的。
“嗯,我說的要是沒有道理,你們可以一笑置之。若是我說的有道理,我這番說法就為朝鮮解決了大問題!我希望你能封我為太傅!並且將仁川封給我做封地!”韋寶冷靜道。
太傅是中國古代職官。起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為國王的輔佐大臣(輔弼官,國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製定和頒行,三公之一;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楚國也設有太傅。秦朝時期被廢止。西漢曾兩度短暫複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立。以後各朝代都有設置,但多為虛銜。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在朝鮮,稱大傅和太傅都可以,都是代表王的老師。
眾朝鮮大臣一驚,沒有想到韋寶的胃口這麽大。
以前他們也接待過大明的使臣,有要銀子的,有要女人的,反正還是頭一次聽說要官要封地的,而且胃口還這麽大,上來就要仁川?
仁川是漢城的門戶,給了你仁川,不是等於將整個京畿道都交給你控製了?將都城漢城都交給你掌控了嗎?
而且,你這麽年輕,何德何能成為君王的太傅?
李倧聽韋寶忽然這麽說,也是一臉猶豫。
實際上,這件事聽起來雖然荒唐,卻並非完全不可行。
韋寶之前就想過了,因為李倧在上台前,他們家都過的很慘,一直是被光海君重點監視的政治家庭,李倧的老師是在座的,他的舅舅和表舅。
李倧並沒有正兒八經的老師,不像正常上台的王世子。
朝鮮的王世子,至少二十多個老師,分的很細,每個任課都有老師教授的。
而李倧卻沒有。
所以,李倧這時候,就沒有太傅,這是一個空缺的職位。
另外,這個職位更多的是象征意義,是虛職,給誰當,阻力都不會很大,主要看君王的意思,另外是要這個人確實具有卓越的才華,讓大臣們都服氣才行。
所以,韋寶既然會這麽提出來,是有可操作性的,聽起來荒唐,實則,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韋寶沒有管李倧的猶豫,看向一眾朝鮮重臣:“你們覺得呢?你們有人能解決朝鮮的內政外交問題嗎?”
七十多歲,老成持重的領議政大人李元翼看向韋寶:“若是使臣大人真的有什麽對朝鮮治國有益的良策,隻要殿下覺得可以,使臣大人成為我朝鮮的太傅,也不是不可以。大明不是有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韋寶忍不住嗬嗬一笑,暗忖你這是想偷換概念,想讓我說方案,然後說成是你們君王不恥下問,把我的方案白白剽竊去啊?
韋寶不理會李元翼,看向李倧:“這個領議政大人都這麽說了,你有什麽說的嗎?你要是覺得可以封我為太傅,並且可以把仁川封給我,我就說說!否則,我不會白白浪費自己的想法。”
李倧為難的看向眾臣。
一幫大臣其實都跟李元翼一般想法,覺得這個年輕的大明使臣能有什麽好的想法?他們又不是沒有和明朝大臣接觸過。
在朝鮮人心裏,大明處處都是很厲害的,文化,曆史,龐大的官員機構,有序的社會秩序,處處都值得他們學習。可真的要說大明有哪個官員特別厲害,他們是真的沒有發現過,要是真的有這樣的人,怎麽不讓那個人去打建奴去啊?
還能被建奴逼的連關外的小小遼東都快要守不住了,得全部退守關內了嗎?
如果大明真的有這麽厲害的人,大明兵強馬壯的話,整個關外都是大明的,根本沒有什麽新近冒出來的建奴,朝鮮還有這麽多麻煩嗎?老老實實臣服於大明,不是大家都可以過太平日子了嗎?
一幫大臣都覺得這個年輕的大明使臣是在危言聳聽,是在強行吹牛,實際上什麽都說不出來。
所以故意布下一個很大的話題,很大的獎賞,讓他們根本不敢試!
這是一個超級大坑啊,朝鮮的君臣都冒出一個想法,到底跳,還是不跳呢?
韋寶其實自己這個時候也挺覺得好笑的。
他雖然朦朦朧朧有點想法,但多半得靠瞎忽悠,哪裏有什麽辦法能瞬間幫助朝鮮擺脫內政外交的困局喲?
不過,不管他們答不答應,他都不會損失什麽,未嚐不可一試嘛!
未嚐不可一試,這就是韋寶平時做人行事所保持的原則。
試一試又不會懷孕囉。
韋寶是這麽個想法,朝鮮的王公大臣們,這三十多名重臣,以及李倧,其實也是這般的想法。
若是韋寶說的法子真的是有益的,有用的話,別說一個仁川,再大的土地,再大的官職,也都值得啊。
他們現在是什麽情況?都被叛軍占領了漢城了,北麵有建奴虎視眈眈,南邊還有時不時來覬覦的倭國。
朝鮮都要保不住了,更何況是一個太傅和一個仁川?
而且,還不止這些的,對於李倧來說,他更迫切的想獲得幫助。
他李倧現在還沒有正式得到大明的冊封,連朝鮮正式的王都還算不上。
底下一幫被他臨時捏合在一起,各個派係錯綜複雜的朝局,根本就不是完全聽命於他一個人的。
朝鮮不穩,他的王位更不穩,若是舍一個太傅的空銜和一個仁川就能得到好的幫助,真的是劃算的!
這真的不是妄自菲薄,可能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思索,很多事情能說的清楚,但是與人對話,節奏太快,沒有多少時間思索的話,他仍然很難揷入古人的話題,尤其是這些上流社會精英人物。
這三十多個重臣,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漢語流利,學識淵博的人,跟他們交往,絕不比與孫承宗那些大明的大人物交往要來的輕鬆。
忽悠是一種飄忽不定的狀態或心態。北方一帶的俗語,胡亂誘導的意思。
就是利用語言,巧設陷阱引人上勾。叫人上當,使希望落空。
韋總裁的忽悠不是讓人接受某種理論,某種想法,而是讓人腦中空空如也,覺得明白了很多,其實什麽都明白。反正聽他的就對了。
其實韋總裁自己接觸過的大道理很多,但是很少又內化的,大部分都是隻知道其表麵,不知道其內在。
所以韋總裁有時候的忽悠,連他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說什麽,簡直已經到了一個懵逼的境界。
隻是在最後的時刻,將自己要表達的目的,隱晦的傳播給對方。
總而言之,漫天灑雨,隻有一滴雨是韋總裁要表達的意思就對了。
一幫大臣沒有再談論國家大事,也並沒有刻意的向韋寶打聽大明的事情,而是開始談論華夏的一些他們關心的傳統文化。
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範疇,就迄今所見文獻看,初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後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莊子之後,後世人們據《《周易·係辭》相關“太極”的論述而逐漸推演成熟的太極觀念,著實吸收了莊子混沌哲學的精華。
不但華夏喜歡這些,朝鮮也同樣很喜歡,研究的很深。
同莊子渾沌哲學一樣,太極觀念這種迷離恍惚地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實則包涵著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為外物所拘,“無為而無不為”,最終到達一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領域。
領議政李元翼對韋寶道:“《易係辭傳》記載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的內容。意思是成卦的過程,先是有太極,尚未開始分開蓍草(易占卜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後,便形成陰陽二爻,稱做兩儀。二爻相加,有四種可能的形象,稱為四象。由它們各加一爻,便成八卦。”
韋寶不由的瀑布汗,你跟我談這個幹什麽?我又不懂多少囉。
若不是韋寶學了太極拳,稍微涉獵了一點點,可能連這些人說的十分之一都不見得能聽懂。
但是即便如此,韋寶懂的還是很有限,絕沒有與人侃大山的水平。
八卦畫出的過程原與天文氣象及地區遠近方向相關,後來被宋代的理學家以哲理方式進一步闡釋。
太極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而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
比較早使用“太極”概念的,有《莊子》和《易傳》,一般在宇宙論、方法論上用的太極概念,在中國的典籍中,《易》素來是作為窮盡天地奧秘的哲理書,對成卦過程的分析,根本說來,也是對天地開辟的概述。太極生兩儀,便是由太極的分化形成天地的過程,兩儀,即是天地,亦可是陰陽。太極的概念經常與易學一起出現。道家易有自己的獨特體係,太極的概念是道家易的宇宙論、修養理論的重要基本概念。
太極圖有很多種,諸如周敦頤太極圖、先天太極圖(原名“天地自然之圖”,俗稱“陰陽魚圖”)、古太極八卦圖(先天太極圖周圍配以八卦符號)、來知德太極圖以及清朝端木國瑚太極圖。曆經流傳至今,各圖唯有先天太極圖以及古太極八卦圖人盡皆知,因此,現代人所稱的“太極圖”即“陰陽魚圖”或“天地自然之圖”,現代人所稱的“太極八卦圖”即古太極八卦圖範式,甚至往往將“太極八卦圖”簡單的稱之為“太極圖”。
“使臣大人一看就是世家子弟,家學深厚,你對五行八卦有何看法?”李元翼問道。
一群朝鮮大臣和李倧也都盯著韋寶看。
韋寶現在有點明白了,這哪裏是侃大山啊?這是在考校他啊。
他估計,朝鮮上流社會以這種東西來判斷一個人的學識的吧?
剛才這些大臣一定是看見李倧與自己生出了親近之意,所以特地挑這個機會跌自己的份兒,讓自己難堪,讓李倧看清楚自己的真麵目,根本不懂什麽東西,隻是一個紈絝子弟,自己說的話,不必放在心上。
“你有何看法?”韋寶反問道。
李元翼看向眾大臣,微微一笑。
要是別的地方的人笑就算了,韋寶是知道的,朝鮮的人,不管是王,還是這些大臣,反正這些上層社會的人,都是僵屍臉嘛,不管為什麽笑,笑,對於他們來說很敏感。
韋寶暗暗生氣,知道這是一種嘲諷的,看不起的笑。
韋寶在暗暗想著該怎麽走人了。
如果就這麽發脾氣,拂袖而去,照著自己來之前的想法,韋寶覺得好丟人啊,不能那樣走,那樣走了的話,這幫人肯定在背後笑他沒水平,沒修養,沒禮貌。
韋寶隻能先忍一忍,聽這幫朝鮮大臣邊吃東西,邊大談大中華的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道家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要素的運行(運動)和循環生克變化所構成,常視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
五行在人體來講,代表五髒六腑,各有所屬;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髒,這十基本的,一定要非常熟;但是要記得,陰陽可能會互為表裏,比如說,甲木受克,可能是膽不好,但也可能應驗在肝髒,因為陰陽是互為表裏,甲木受傷,木很弱的話,乙木也會跟著非常弱,它又可能應驗在膽,也有可能應驗在肝;丙也一樣,可能應驗在小腸,但是你說他的心髒功能一定也不會太好,丙火受克,證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來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沒有木來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著弱。這十個天幹,在我們人體來講,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說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斷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島素分泌不正常,導致糖尿病的一個原因;庚-大腸受克,最容易發生的事情是痔瘡;氣管什麽都屬於肺;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這樣。
在命理學中運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斷一個人命運之吉兇禍福的行為也稱為指迷算命。
五行學說是光輝的哲學思想,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有極重大的促進作用。
五行學說的實質,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物特性條件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的條件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華夏上觀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根據太陽、月球對地球來迴寒熱一年十二月周期運動變化的交互作用,總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幹支紀年紀月曆法,並發展成為融入五行生克學在內,影響至現,在的“幹支紀年月五行生克曆法”。
木,具有生發,條達的特性,屬東方。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屬南方。土,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屬中央。金,具有清靜、收殺的特性,屬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屬北方。
五行學說采用取象比類的方法,將世上萬事萬物樸素地分為五類,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運用生克製化的關係,來說明和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係和變化。
像陰陽一樣,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規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麵。沒有相生,就沒有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沒有相克,就沒有事物發生發展中的協調和平衡。相生保證了事物發展的原動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證了事物發展的控製力和協調性。事物之間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輔相成,互相為用的關係,推動和維持事物的不斷生長、變化和發展。
《類經圖翼》曰:“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製。無生則發育無由,無製則亢而為害。生克循環,運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無窮已。”
運用五行的各種特性,以木火土金水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特征、形態、功能、表現等諸方麵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類似,就把它歸納於哪一行中,分成五類,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分門別類作係統歸納,將各種紛繁複雜的現象理出五行規律,從而可以說明各類之間的聯係及變化關係。
其實他們談論的五行,韋寶也不是完全不懂。
韋寶畢竟是學了太極的人,稍微有一些認識的。
陰陽是宇宙的基本法則,宇宙間一切事物都由陰陽相互作用而產生。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對立關係,如天地、日月、男女、上下、正負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類比歸納出“陰陽”這概念,反映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消長、互根。這其中隻有少數合乎乾陽坤陰的引申意義,如日明月暗、男剛女柔等;由此推而廣之歸類陰陽卻似是而非,如代表性的水火寒暑、動靜清濁等陰陽歸類實是人為的定義——有晝熱夜冷、消長交替邏輯而非易理本意。
故八卦是自然物理量的分類(經),而陰陽五行歸納各物理量間的數理關係(緯)。
“你們知道的這些,在大明,凡是讀書人都知道,並沒有很稀奇嘛。”韋寶忽然打斷了一幫很是得意,似乎他們懂,韋寶不懂,韋寶與他們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人。
幸好韋寶的反應極快,要是跟這些老大臣拚學問基礎,估計自己這輩子都拚不過的,他也要出擊!
“哦?那使臣大人說說,如何才算稀奇?”李倧的寵妃,趙貴人的父親,京畿道訓練大將趙琦眼神帶著戲謔的看著韋寶。
“如何才算稀奇?”韋寶冷淡道:“自然要學以致用,才稀奇嘛!光知道一點書本上的理論,用不到實際當中,學的再多,也隻能誇誇其談!”
韋寶的話,像是一柄利劍一般,一下子將一群正得意中的朝鮮大臣們都鎮住了!
因為韋寶說的很有道理啊。
學以致用,才稀奇!光知道一點書本上的理論,用不到實際當中,學的再多,也隻能誇誇其談!
這句話的確是很有道理的。
韋寶站在了道理一方,這種忽悠方式,是為上層功夫。
因為占據了道理的製高點。
這就跟吵架,跟辯論一樣,誰占據了一個無法攻破的道理,誰就贏了一大半,怎麽說都有道理。
“使臣大人能否說明確一些?”金瑬是忠於李倧的,自然能看出李倧對這位年輕的大明使臣有好感,順著韋寶的話問道。很像是雙口相聲,唱雙簧的捧角。
韋寶道:“就比如說你們的王,在內政外交當中麵臨的困境啊。既然你們一個個都把五行學說領悟的這麽透徹,你們有本事把這些道理用於具體的解決朝鮮內政外交的困境當中嗎?”
……
眾朝鮮大臣都無語了,這個問題,他們還真是沒有想過。
有人用五行學說來研究解決醫學上麵的問題是有的。
也有人會用來解釋天氣變化,地理和身體變化。
反正沒有人用來解決具體的事情,更何況是朝鮮內政外交這麽大的課題。
所以,一眾朝鮮大臣都呈現一臉懵逼的狀態。
韋寶見眾人被自己說的無話可說了,很是得意,表麵上卻一臉平靜,毫無表情的樣子。
“盼使臣大人能具體說說。”李倧熱誠的看著韋寶,他對韋寶剛才提出來的問題,無疑是最關心的。
“嗯,我說的要是沒有道理,你們可以一笑置之。若是我說的有道理,我這番說法就為朝鮮解決了大問題!我希望你能封我為太傅!並且將仁川封給我做封地!”韋寶冷靜道。
太傅是中國古代職官。起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為國王的輔佐大臣(輔弼官,國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製定和頒行,三公之一;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楚國也設有太傅。秦朝時期被廢止。西漢曾兩度短暫複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立。以後各朝代都有設置,但多為虛銜。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在朝鮮,稱大傅和太傅都可以,都是代表王的老師。
眾朝鮮大臣一驚,沒有想到韋寶的胃口這麽大。
以前他們也接待過大明的使臣,有要銀子的,有要女人的,反正還是頭一次聽說要官要封地的,而且胃口還這麽大,上來就要仁川?
仁川是漢城的門戶,給了你仁川,不是等於將整個京畿道都交給你控製了?將都城漢城都交給你掌控了嗎?
而且,你這麽年輕,何德何能成為君王的太傅?
李倧聽韋寶忽然這麽說,也是一臉猶豫。
實際上,這件事聽起來雖然荒唐,卻並非完全不可行。
韋寶之前就想過了,因為李倧在上台前,他們家都過的很慘,一直是被光海君重點監視的政治家庭,李倧的老師是在座的,他的舅舅和表舅。
李倧並沒有正兒八經的老師,不像正常上台的王世子。
朝鮮的王世子,至少二十多個老師,分的很細,每個任課都有老師教授的。
而李倧卻沒有。
所以,李倧這時候,就沒有太傅,這是一個空缺的職位。
另外,這個職位更多的是象征意義,是虛職,給誰當,阻力都不會很大,主要看君王的意思,另外是要這個人確實具有卓越的才華,讓大臣們都服氣才行。
所以,韋寶既然會這麽提出來,是有可操作性的,聽起來荒唐,實則,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韋寶沒有管李倧的猶豫,看向一眾朝鮮重臣:“你們覺得呢?你們有人能解決朝鮮的內政外交問題嗎?”
七十多歲,老成持重的領議政大人李元翼看向韋寶:“若是使臣大人真的有什麽對朝鮮治國有益的良策,隻要殿下覺得可以,使臣大人成為我朝鮮的太傅,也不是不可以。大明不是有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韋寶忍不住嗬嗬一笑,暗忖你這是想偷換概念,想讓我說方案,然後說成是你們君王不恥下問,把我的方案白白剽竊去啊?
韋寶不理會李元翼,看向李倧:“這個領議政大人都這麽說了,你有什麽說的嗎?你要是覺得可以封我為太傅,並且可以把仁川封給我,我就說說!否則,我不會白白浪費自己的想法。”
李倧為難的看向眾臣。
一幫大臣其實都跟李元翼一般想法,覺得這個年輕的大明使臣能有什麽好的想法?他們又不是沒有和明朝大臣接觸過。
在朝鮮人心裏,大明處處都是很厲害的,文化,曆史,龐大的官員機構,有序的社會秩序,處處都值得他們學習。可真的要說大明有哪個官員特別厲害,他們是真的沒有發現過,要是真的有這樣的人,怎麽不讓那個人去打建奴去啊?
還能被建奴逼的連關外的小小遼東都快要守不住了,得全部退守關內了嗎?
如果大明真的有這麽厲害的人,大明兵強馬壯的話,整個關外都是大明的,根本沒有什麽新近冒出來的建奴,朝鮮還有這麽多麻煩嗎?老老實實臣服於大明,不是大家都可以過太平日子了嗎?
一幫大臣都覺得這個年輕的大明使臣是在危言聳聽,是在強行吹牛,實際上什麽都說不出來。
所以故意布下一個很大的話題,很大的獎賞,讓他們根本不敢試!
這是一個超級大坑啊,朝鮮的君臣都冒出一個想法,到底跳,還是不跳呢?
韋寶其實自己這個時候也挺覺得好笑的。
他雖然朦朦朧朧有點想法,但多半得靠瞎忽悠,哪裏有什麽辦法能瞬間幫助朝鮮擺脫內政外交的困局喲?
不過,不管他們答不答應,他都不會損失什麽,未嚐不可一試嘛!
未嚐不可一試,這就是韋寶平時做人行事所保持的原則。
試一試又不會懷孕囉。
韋寶是這麽個想法,朝鮮的王公大臣們,這三十多名重臣,以及李倧,其實也是這般的想法。
若是韋寶說的法子真的是有益的,有用的話,別說一個仁川,再大的土地,再大的官職,也都值得啊。
他們現在是什麽情況?都被叛軍占領了漢城了,北麵有建奴虎視眈眈,南邊還有時不時來覬覦的倭國。
朝鮮都要保不住了,更何況是一個太傅和一個仁川?
而且,還不止這些的,對於李倧來說,他更迫切的想獲得幫助。
他李倧現在還沒有正式得到大明的冊封,連朝鮮正式的王都還算不上。
底下一幫被他臨時捏合在一起,各個派係錯綜複雜的朝局,根本就不是完全聽命於他一個人的。
朝鮮不穩,他的王位更不穩,若是舍一個太傅的空銜和一個仁川就能得到好的幫助,真的是劃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