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金蟬子不表。
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了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
忽聞得唐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心中著實不安,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雖不明金蟬子這般做是何意義,但也不甚不在意,直到陳玄奘開講後的當晚,一個背劍的白衣書生找上土地廟,觀世音菩薩方才明白金蟬子的用意。
金蟬子,用心之毒,不惜將佛門至於刀鋒之下。
群僧聚集西安,果真是禍不是福。
那晚,一個背劍的書生落在土地廟前,和觀世音菩薩說了很多話,具體說了什麽,卻記不清楚了。
他隻知道,西行再耽擱不得!必須讓金蟬子成行。
佛門,不敢冒這個險。
觀世音菩薩推算金蟬子下落,卻毫無音信,似乎這人不曾存在一般。
那夜,天空雷聲陣陣,觀世音菩薩知道,那是在鬥法,他知曉,在今夜,有無數佛門弟子會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住眼前的白衣書生,說了許多話。
第二日天亮,白衣書生離開,觀世音菩薩就將釋迦摩尼賜的寶貝,欲去尋金蟬子,放眼未來,卻看不見金蟬子下落,隻隱約算到與唐太宗有些許關聯,當下捧上長街,與木吒貨賣。
你道他是何寶貝?有一件錦襴異寶袈裟、九環錫杖,還有那金緊禁三個箍兒,密密藏收,以俟後用,隻將袈裟、錫杖出賣。長安城裏,有那選不中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
見觀世音菩薩變化個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將袈裟捧定,豔豔生光,他上前問道:“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
菩薩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隻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
那菩薩更不爭吵,與木吒往前又走。行夠多時,來到東華門前,正撞著宰相蕭瑀散朝而迴,眾頭踏喝開街道。
那菩薩公然不避,當街上拿著袈裟,徑迎著宰相。
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豔豔生光,著手下人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
菩薩道:“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
蕭瑀察覺蹊蹺,道:“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
菩薩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蕭瑀道:“何為好?何為不好?”
菩薩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麵,這便是不好處。”
蕭瑀又問道:“何為要錢,不要錢?”
菩薩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蕭瑀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即便下馬,與菩薩以禮相見,口稱:“大法長老,恕我蕭瑀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菩薩欣然從之,拽轉步,徑進東華門裏。黃門官轉奏,蒙旨宣至寶殿。
見蕭瑀引著兩個疥癩僧人,立於階下,唐太宗問曰:“蕭瑀來奏何事?”
蕭瑀俯伏階前道:“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僧人啟見。”
唐太宗大喜,便問那袈裟價值幾何。
菩薩與木吒侍立階下,更不行禮,因問袈裟之價,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唐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處,就值許多?”
菩薩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簆。玲瓏散碎鬥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豔。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鬥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閑時折迭,遇聖才穿。閑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詩曰: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性能傳智慧燈。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淨玉壺冰。自從佛製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
唐太宗在那寶殿上聞言,十分歡喜,又問:“那和尚,九環杖有甚好處?”
菩薩道:“我這錫杖,是那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嗬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太宗聞言,即命展開袈裟,從頭細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長老,實不瞞你,朕今大開善教,廣種福田,見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經法。內中有一個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受用。你端的要價幾何?”
菩薩聞言,與木吒合掌皈依,道聲佛號,躬身上啟道:“既有德行,貧僧情願送他,決不要錢。”說罷,抽身便走。
唐太宗急著蕭瑀扯住,欠身立於殿上,問曰:“你原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你見朕要買,就不要錢,敢是說朕心倚恃君位,強要你的物件?更無此理。朕照你原價奉償,卻不可推避。”
菩薩起手道:“貧僧有願在前,原說果有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不要錢,願送與他。今見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況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揚大法,理當奉上,決不要錢。貧僧願留下此物告迴。”
唐太宗見他這等勤懇甚喜,隨命光祿寺大排素宴酬謝。
菩薩又堅辭不受,今夜,隻怕長安城中,還有一番殺戮。
(本來要寫金蟬子白骨的。寫了幾個版本,不滿意,就先上這章。)
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了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
忽聞得唐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心中著實不安,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雖不明金蟬子這般做是何意義,但也不甚不在意,直到陳玄奘開講後的當晚,一個背劍的白衣書生找上土地廟,觀世音菩薩方才明白金蟬子的用意。
金蟬子,用心之毒,不惜將佛門至於刀鋒之下。
群僧聚集西安,果真是禍不是福。
那晚,一個背劍的書生落在土地廟前,和觀世音菩薩說了很多話,具體說了什麽,卻記不清楚了。
他隻知道,西行再耽擱不得!必須讓金蟬子成行。
佛門,不敢冒這個險。
觀世音菩薩推算金蟬子下落,卻毫無音信,似乎這人不曾存在一般。
那夜,天空雷聲陣陣,觀世音菩薩知道,那是在鬥法,他知曉,在今夜,有無數佛門弟子會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住眼前的白衣書生,說了許多話。
第二日天亮,白衣書生離開,觀世音菩薩就將釋迦摩尼賜的寶貝,欲去尋金蟬子,放眼未來,卻看不見金蟬子下落,隻隱約算到與唐太宗有些許關聯,當下捧上長街,與木吒貨賣。
你道他是何寶貝?有一件錦襴異寶袈裟、九環錫杖,還有那金緊禁三個箍兒,密密藏收,以俟後用,隻將袈裟、錫杖出賣。長安城裏,有那選不中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
見觀世音菩薩變化個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將袈裟捧定,豔豔生光,他上前問道:“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
菩薩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隻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
那菩薩更不爭吵,與木吒往前又走。行夠多時,來到東華門前,正撞著宰相蕭瑀散朝而迴,眾頭踏喝開街道。
那菩薩公然不避,當街上拿著袈裟,徑迎著宰相。
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豔豔生光,著手下人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
菩薩道:“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
蕭瑀察覺蹊蹺,道:“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
菩薩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蕭瑀道:“何為好?何為不好?”
菩薩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麵,這便是不好處。”
蕭瑀又問道:“何為要錢,不要錢?”
菩薩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蕭瑀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即便下馬,與菩薩以禮相見,口稱:“大法長老,恕我蕭瑀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菩薩欣然從之,拽轉步,徑進東華門裏。黃門官轉奏,蒙旨宣至寶殿。
見蕭瑀引著兩個疥癩僧人,立於階下,唐太宗問曰:“蕭瑀來奏何事?”
蕭瑀俯伏階前道:“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僧人啟見。”
唐太宗大喜,便問那袈裟價值幾何。
菩薩與木吒侍立階下,更不行禮,因問袈裟之價,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唐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處,就值許多?”
菩薩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簆。玲瓏散碎鬥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豔。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鬥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閑時折迭,遇聖才穿。閑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詩曰: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性能傳智慧燈。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淨玉壺冰。自從佛製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
唐太宗在那寶殿上聞言,十分歡喜,又問:“那和尚,九環杖有甚好處?”
菩薩道:“我這錫杖,是那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嗬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太宗聞言,即命展開袈裟,從頭細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長老,實不瞞你,朕今大開善教,廣種福田,見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經法。內中有一個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受用。你端的要價幾何?”
菩薩聞言,與木吒合掌皈依,道聲佛號,躬身上啟道:“既有德行,貧僧情願送他,決不要錢。”說罷,抽身便走。
唐太宗急著蕭瑀扯住,欠身立於殿上,問曰:“你原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你見朕要買,就不要錢,敢是說朕心倚恃君位,強要你的物件?更無此理。朕照你原價奉償,卻不可推避。”
菩薩起手道:“貧僧有願在前,原說果有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不要錢,願送與他。今見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況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揚大法,理當奉上,決不要錢。貧僧願留下此物告迴。”
唐太宗見他這等勤懇甚喜,隨命光祿寺大排素宴酬謝。
菩薩又堅辭不受,今夜,隻怕長安城中,還有一番殺戮。
(本來要寫金蟬子白骨的。寫了幾個版本,不滿意,就先上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