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她們聊天交流的時間並不長,秦放歌還讓薛敏她們自己去想。


    不管怎麽說,秦放歌的事業重心都還是放在音樂藝術上,為演出做好準備才是他們該做的。這上麵他倒是沒有耽誤,也是格外敬業的。


    時間過得也快,大家都收拾好自己準備離開酒店,先去吃午餐然後再去國家歌劇院準備演出。周秀英和沈建萍她們的歌劇演出那邊事情更多些,也不跟秦放歌他們一起吃午餐。


    秦放歌也還是跟自家父母還有參與下午演出的幾個姑娘以及家屬老師一起,總不好讓她們去蹭國家大劇院那邊的飯……


    杜佳麗還是打算等到女兒龍雪瑤在布拉格的演出結束之後再迴加拿大,她也問龍雪瑤到時候是跟她一起還是怎樣。龍雪瑤卻表示想迴中國去,反正到時候可以跟寧秀佩和鄧紅梅她們一起,乘國家大劇院包的新聯航飛機迴去。


    杜佳麗對此也沒什麽特別好說的,想留女兒也留不住,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而且,等她們演出結束,距離開學也沒多久了。她也特別珍惜這陣子跟女兒相處的美好時光,龍雪瑤純真快樂,沒什麽特別煩惱的事情,也挺能感染身邊人情緒。


    像是這會,大家一起去吃午餐的時候,她也跟肖雨然她們有說有笑,還抓緊時間玩兩把爐石傳說。對於秦放歌又搞出的這新玩意兒,杜佳麗現在都有了足夠的接受力,他身邊的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秦放歌自己倒也不拿這個來說事,更談不上炫耀什麽的,倒是極力的低調,生怕別人罵他不務正業一樣。


    吃好午餐到國家歌劇院的時候剛過中午十二點,姑娘們也都收起日常的心態,化身專業的演奏家。她們每天的造型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當然,不會搞得太誇張,這麽多天每天都不一樣也挺不容易的。


    而她們自己,久了也就習以為常,到歌劇院之後,就都先去做演出準備演出的工作。肖雨然和吳泓芹去琴房練鋼琴,龍雪瑤自己先練小提琴。


    秦放歌這大忙人在安頓好她們後,也去歌劇廳那邊溜達一圈,跟管弦樂團的成員,歌劇演員們,以及幕後的工作人員都點頭打過招唿。


    一圈下來後,才又迴到音樂廳後台,跟捷克愛樂樂團的指揮家卡爾帕奇交流一陣,然後自己也去鋼琴上找找感覺,把他用的小提琴調試好。


    至於寧秀佩和席晚晴她們,就沒到音樂廳後台來添亂,她們今天也不需要當觀眾湊數。秦華凱更是根本沒過來,還是泡在酒店的健身房裏。


    下午兩點的時候,秦放歌交響音樂會在布拉格國家歌劇院的音樂廳正式開始,相比昨日首演,今天的觀眾中,真正的古典音樂樂迷比例高了很多。


    第一首音樂作品還是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絲綢之路》,不光他自己熟得不能再熟,捷克愛樂樂團的演奏也是爐火純青。但卡爾帕奇和小提琴首席不知道是拍秦放歌馬屁還是怎樣,每次演出前後跟秦放歌交流的時候,都會說什麽有新的感悟和想法。


    他們愛樂樂團每次的演出,也都不一樣,這點秦放歌聽得最清楚明白。主要也還是取決於指揮家卡爾帕奇,隨著對這首樂曲的理解和思考加深,每一次演出他就稱是“是一次升華,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其中音樂和思想性!”


    秦放歌自己的演奏也是如此,他也並沒有說每次演奏都完全一致,從客觀的角度講,總歸是會有些出入的。再有主觀的地方,就是秦放歌自己就有主動去做出調整和改變,對他來說,每一次的演出,也都是希望收獲新的東西,而不單純隻是機械麻木的進行演奏。


    那樣也太浪費時間了!


    他經常對肖雨然和吳泓芹她們講,每次練琴都要有新的收獲,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多去思考。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反正要他演奏一成不變的音樂,他是會抑鬱的。


    一曲充滿著濃鬱中國音樂風格但又不乏西方音樂的味道,如同鋼琴協奏曲的名字《絲綢之路》一樣,這是一座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梁,裏麵的樂章有太多可以值得細細挖掘和深思的東西在。


    演奏完畢,秦放歌和捷克愛樂樂團也收獲了滿場熱烈無比的掌聲,他也還是裝成不喜歡掌聲的高冷藝術家。倒是矮胖的指揮家卡爾帕奇,他似乎更享受觀眾的掌聲與喝彩,也跟著退迴後台去休息。


    舞台接下來就交給幾位年輕美麗的女性演奏家,出場順序也完全沒什麽變化,吳泓芹在前,肖雨然緊隨其後,上半場的最後時段,則是交給秦放歌和龍雪瑤來完成。


    他也還是負責鋼琴伴奏,也沒帶小提琴,隻給現場的觀眾示範好,如何用鋼琴當一個不搶風頭,矜矜業業的配角。


    龍雪瑤的小提琴演奏發揮也是一如既往的高水準,特別在小提琴炫技流的隨想曲上,看得觀眾們各種目不暇接。當然,優美動人的小提琴曲,她也演繹得如夢似幻,讓人如癡如醉。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中,上半場演出將近一個半小時就這樣結束。除了掌聲和喝彩,觀眾們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能表達他們此時此刻心情的方式。


    龍雪瑤還是相當享受這樣的輝煌時刻,臉上的絢爛笑容就像她的心情一樣。


    休息半個小時,下半場精彩繼續。


    這次秦放歌所帶來的小提琴協奏曲《春》,就是完全的中國音樂風格,不單純隻是宮商角徵羽,更重要的,還是其中的中國文化藝術內核。


    這也是卡爾帕奇和捷克愛樂樂團都得仔細揣摩和研究的東西,畢竟,這對他們來說,也都是比較新鮮的,哪怕正式演出都已經有六場。這樣的協奏曲,也真不是說這麽點時間內,就能完全吃透的。也有受到從小接受的文化藝術熏陶有著密切的關係,卡爾帕奇多驕傲的一個人,也不敢說他就完全理解到了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的精髓。


    骨子裏的中國元素,對他一個捷克人來說,多少還是存在些距離的。


    好在秦放歌是個比較寬容的人,哪怕身為作曲家,他自己也極少對自己的作品做出特別明顯的點評,更不會指手畫腳告訴和他合作的捷克愛樂樂團,這個樂章該怎麽演奏哪裏該表達什麽樣的情緒。他想說的東西,已經標記在曲譜上了。理解和再創作的事情,作曲家也沒辦法替指揮和管弦樂團代勞。


    現場這些古典音樂迷們,也真正的大開眼界,秦放歌並不是故意想秀小提琴技術,當然,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中,高水平和高難度演奏的地方也是相當多的。他現在這水平和境界,也根本不是炫耀,而是真正展示自己廣闊而又深邃的音樂世界。


    隨後就是秦放歌的第一交響曲,也是整場交響音樂會最後的壓軸之作。


    而在這首交響曲上,著名的指揮家卡爾帕奇,也充分發揮他的“哲學指揮”,融入他自己對這首交響曲的思考和理解,在他的指揮下,捷克愛樂樂團進行“再創作”的演繹。


    對一些觀眾來說,卡爾帕奇的演奏風格跟他的為人處事完全兩個風格,他是個著名的大噴子大嘴巴,很多人想象他的指揮風格應該是相當激進激情甚至是偏激的。可他的實際風格卻是極其嚴謹,肅穆,甚至可以說是保守了。


    光是在整體的演奏速度上,他指揮下的捷克愛樂樂團,就保持了充分的隱忍和克製,這在演繹第二樂章的時候,也越發讓人覺得肝腸寸斷。這種幾乎所有人心中都有的鄉愁,在音樂廳裏彌漫開來的時候,觸動心底最柔軟的部位,讓人情不自禁就有潸然淚下的感覺。


    即便是最激情的最後一個樂章,他也保持了相當的克製,華麗輝煌的音樂中,似乎也帶著一絲抹不去的愁緒。


    而當熟悉的主題旋律再次響起時,觀眾們心中的憂傷又再度被喚醒。


    最後的落幕,在激昂雄壯中,也帶著卡爾帕奇獨有的演繹風格,從容不迫,又充滿著張力,為這首動聽的交響曲,畫下完美的句號。


    掌聲雷動,這些真正的古典音樂迷們,用自己的真心,給予卡爾帕奇和捷克愛樂樂團,還有作曲家秦放歌他們內心最真實情感的反饋。


    然後就是大家最喜聞樂見,也是特別考驗觀眾的“安可”環節,秦放歌想節省時間都沒有人肯配合他。那就還是按照慣例來吧,他每次出現在舞台上,也總能引發音樂廳裏越發的躁動。


    他再度坐到鋼琴前時,掌聲沸騰的音樂廳裏,才又重新安靜下來,聽他用普通話報出即將演奏的返場曲,“練習曲,花鼓!”


    很多觀眾即便聽不懂也沒什麽關係,因為就算翻譯過去,他們都還是不知道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是什麽意思來著。


    當然,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個詞並不算陌生,但也絕對不算特別熟悉。都有所耳聞,但具體怎麽迴事,卻還是有很長距離的。


    鄧紅梅和肖雨然龍雪瑤她們都還是呆音樂廳後台,她們也都不會錯過秦放歌的返場曲。對於花鼓,鄧紅梅這個鋼琴係教授,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就是“鳳陽花鼓”了。


    “鳳陽花鼓”是源出於安徽鳳陽的一種花鼓舞,通常由男女二人表演,男演員手拿小鑼,女演員身背著橢圓形小鼓,邊敲打邊歌舞。這樣的民間音樂和舞蹈相結合的形式,跟昨兒秦放歌拿出捷克民間舞曲“波爾卡”其實是一個類型,都可以算是舞曲了!


    後台的肖雨然龍雪瑤她們,都沒有說話,靜靜的欣賞就行,其他後台工作人員也都如此。負責錄音錄像的就要辛苦些,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秦放歌的演出,也是全程錄像和錄音的。


    這樣的舞曲風格,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呈現給了所有的現場觀眾,讓人仿佛有種身臨其境,親眼看到親耳聽到那個民間熱烈的歌舞場麵。


    樂曲開頭的引子,就是他用鋼琴摸擬民間鑼鼓的節奏和音響,也是中國民間音樂常有的場景,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開場鑼鼓過後,場麵已經打開,《鳳陽花鼓》的主題也正式出來,歡快的舞蹈正式開始。


    中間段是輕歌曼舞,曲調是《茉莉花》的演變,行板:中段過後,再現第一段的曲調,但通過新的鋼琴織體,音樂比開始時更為熱烈、歡騰。


    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曲調旋律,哪怕是布拉格的這些觀眾,都是特別熟悉的。因為很多西方音樂家們,在創作他們幻想中東方音樂的時候,基本都會加入進來,在歌劇裏,也有很好的體現。


    當然,秦放歌用這《茉莉花》,更加“正宗”,他把民族音樂融入到鋼琴曲中來,已經有了太多的經驗,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了。


    他這會的演奏,就帶著更濃鬱的民間氣息。這其中,對中國五聲調式的應用也是基本,而且他對和聲的民族化的處理以及對各種打擊樂器的摹仿等手法,更是駕輕就熟。


    他以安徽民歌“鳳陽花鼓”和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曲調為題材加以變化作為兩個主題,第次展現,並運用複調手法使兩個主題相互交織,此後,用其他作曲手法,不斷變化發展。在中,高,各個聲部都有體現,並組成了豐富多彩的織體,多聲部的交織也是整首樂曲演奏的難點所在。


    當然,就整體而言,曲子並不複雜,也還是按照快樂段,慢樂段,快樂段三部曲式的原則進行布局的。引子采用中國最通俗、流行的鑼鼓節奏帶出了激奮的喜慶情緒,這個節奏型引導著主題旋律的呈示、轉換、再現,,直到結束全曲,始終為主題烘托出熱烈的氣氛。


    而貫穿全曲的鑼鼓節奏型,也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人們歡樂歌舞的場麵以及無比喜悅的心情。整個作品具有了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旋律通俗易懂,節奏明快活潑。


    和昨天的返場曲捷克民間舞曲“波爾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星音樂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瑟華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瑟華年並收藏重生明星音樂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