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德今年四十五歲,正的職業生涯最巔峰的時期。而且他也是專門研究敦煌石窟中和音樂藝術相關的,研究院派他幫助秦放歌也是有這方麵考量的。
羅永德也問秦放歌他們主要想看哪方麵的壁畫和雕塑,畢竟敦煌石窟內容太過博大豐富,盡管被外國人盜取的緣故流失了很多,但就現存的情況而言,仍舊是世界之最的。有重點的話,羅永德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秦放歌也知道想要全部看完也不現實,就跟他說,“就參觀音樂和舞蹈相關的洞窟好了!”
就這也不少,羅永德不愧是資深的研究員,他馬上就給秦放歌他們報出來,“光是莫高窟裏,有音樂資料的洞窟就又兩百多個,樂伎三千五百多身,大小不同的樂隊四百九十多組,樂器四十四種,四千五百四十多件。一般歌舞的壁畫和雕塑都在一起,需要另外參觀舞蹈的嗎?”
秦放歌和女生們決定先看音樂相關的,畢竟對於舞蹈大家也不是那麽專業。
女生們也問他可以攝像不,羅永德提前得到研究院那邊的許可,說是沒問題。這也就對秦放歌這個音樂天才額外開恩,普通遊客一律是不允許的,倒也不是閃光燈破壞壁畫雕塑,而是有其他方麵的考量,比如人多擁擠拍照錄像特別耽擱時間。
當然,秦放歌他們也要低調點才行,不要在其他遊客麵前表現得肆無忌憚。
羅永德是資深的專家,也有提前做過行程安排的預案,帶著他們一行人先去莫高窟參觀。
這期間,夏雪這個導遊充當了遊客的角色,就跟林寶卿她們一起,聽羅永德來講解,“據不完全統計,敦煌石窟的樂器圖像有六千多幅。我們的話就隻能做做研究,統計一下,想要複原或者說重現舊時的音樂,就隻能靠你們音樂人來完成了!我聽過你們的音樂作品,感覺得出來,你們在民族音樂上有非常高的造詣……敦煌石窟這邊保存了如此之多的音樂畫像,我相信,對你們的音樂創作和演繹,應該是有相當幫助的。”
羅永德說起來也完全是滔滔不絕的姿態,他所講的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東千佛洞及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五個廟石窟。
秦放歌和左書琴她們倒是要謙虛一下的,就連秦放歌這個音樂天才,在敦煌文化上,也沒什麽可以驕傲的資本。而在對敦煌音樂的研究上,很多前輩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貢獻,他要做的,就是站在這些前輩的肩膀上,創作出更輝煌燦爛的音樂作品來。
在此之前,還是跟著羅永德的腳步,先好好參觀這些壁畫和雕塑。
不得不說的是,這種以壁畫和雕塑的形式記錄下來的東西,比其他形式比如畫在紙上刻在竹簡上,保存得更久數量也更多。說這是最珍貴的音樂文化資料,一點都不誇張。
秦放歌從張曉陽那拿到很多相關的資料,這迴也打算從敦煌研究院這裏拷貝一些迴去,對此,研究院也是積極響應和配合的。在敦煌的遺書中,就有不少的音樂文獻史料,諸如敦煌樂譜,琵琶二十譜字,敦煌舞譜等等,都是特別具有研究價值的,堪稱稀世珍寶。
日本人在這上麵的研究也很深,也根據敦煌樂譜進行解讀並翻譯成現代的五線譜,在國際上影響很大。
敦煌研究院方麵當然希望中國有天才的音樂家,能研究出更多的東西來,大力弘揚敦煌文化。
那些文獻和資料,秦放歌可以迴去慢慢研究和解讀。
敦煌壁畫上的樂舞圖像資料,他可以先現場參觀感受更加深刻,迴去再仔細研究數字版的。這其中的內容相當豐富,形式也異常多樣,樂器種類繁多複雜,演奏姿勢也生動形象,樂隊排練蔚為壯觀,樂器的組合相當考究。這隻國內外都是相當罕見的,相當於上至十六國,下至元代一千多年的音樂盛況,都一一記錄在此。
秦放歌也得感謝有這些畫工們不辭辛苦,給他提供了栩栩如生的珍貴形象史料。
左書琴和林寶卿她們這些學習民樂的女生,親臨現場,看到石窟上麵那些栩栩如生的樂隊組合時,內心也都震撼不已。這可是千百年前的事情,那時候的音樂文化,就已經如此的豐富多彩。壁畫和雕塑所描述的,都不是憑空想象,都是有現實依據的。
敦煌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聚點,在音樂歌舞上,既有西域音樂的特點,也將中原地帶漢唐宮廷以及民間音樂記錄了下來。
林寶卿最擅長的樂器是古琴,在敦煌壁畫中,琴出現得並不多,出現最多的樂器是陳天虹最拿手的琵琶。但林寶卿自己的琵琶造詣也不淺,她們家族還有複原瑟,築等樂器。
在她們觀察到的敦煌石窟裏,就有琴、瑟、箏、箜篌等樂器。
裏麵的打擊樂器也相當豐富,主要以鼓為主,和演奏方式也豐富多姿,變換多樣。在壁畫和雕塑上,潘琳娜看到很多樂工在打擊各種鼓的時候,那栩栩如生的活躍神態,通過動作,也可以判斷出他們那嫻熟無比的技巧,不少都讓她這個學民族打擊樂專業的學生覺得有些汗顏。
打擊樂器的類型豐富多樣,有羯鼓,腰鼓,答臘鼓,毛員鼓,雞婁鼓,方響,拍板等等。她這個專業學打擊樂的,都看得眼花繚亂,一時半會,也記不下來那麽多東西,就先用手機相機拍下來。當然,最重要的是記住具體是在哪個洞窟,以後還可以去研究院的數字化網站上仔細查看。
女生中學打擊樂器的就潘琳娜一個,也讓她倍感壓力山大。
但其他女生其實也不輕鬆,敦煌石窟中所展現出來的厚重滄桑,特別是海量的音樂形象,多少都是會給她們壓力的。
葉秀玲肖靜茹李若離她們是學管樂的,敦煌石窟裏管樂類樂器也是格外豐富的。排簫,橫笛,豎笛,笙,角,法螺,塤等等,看得也都目眩神迷。管樂音量普遍比較大,音色也都相當突出,在樂隊中的地位也都相當重要,這點在壁畫中有著相當的體現。
至於琵琶,無疑是敦煌壁畫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樂器,在詩詞中也有著同樣的表現。天宮伎樂中,有相當多的琵琶飛天,反彈琵琶是其中最典型也最廣為人知的形象。
此外,像是王紫梓所擅長的阮,二胡的前身胡琴,在壁畫中也有體現。
女生們基本都能從壁畫和雕塑中,找到各自擅長的樂器類型。
左書琴和滕舒婷則更關注在敦煌石窟中,樂隊的組成形式上。這也是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用一本書來詳細分析估計都是不夠的。她們樂團雖然組織形式已經定了下來,但還是有著相當大參考價值的。
秦放歌的話,這會馬力全開,除開音樂相關的壁畫雕塑外,他同樣關注著上麵的樂舞。
在敦煌石窟中,音樂和舞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有樂必有舞,有舞也必有樂。周北時期的297號洞裏,供養伎樂圖裏,兩名舞伎正在表演具有民族色彩的西域民間舞蹈,給她伴奏的樂器就竽、箜篌、五弦、琵琶等樂器。舞蹈音樂完美結合,高度統一,也帶給千百年後前來觀看壁畫的秦放歌他們至高的藝術享受。再展開聯想的翅膀,迴到那時的盛世,更讓人激動和感概。
而“飛天”伎樂,是最值得一提的。她這伎樂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也最能引人入勝。也是自十六國以來,自奏自舞,舞樂結合形式的重大發展。
秦放歌覺得,這完全可以看成是反應了音樂舞蹈發展的盛況,是藝術大師們天才般的創造,不僅大大豐富了壁畫的內容,更是幻想和現實相結合的藝術珍品。她象征著吉祥如意,美好幸福。
佛經上說飛天是極樂世界專門傳播香氣的神,能奏樂,善飛舞,形象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當然,千嬌百媚女性形態的飛天形象也是秦放歌最能接受的。壁畫中,除了用她表現佛教的經變故事外,更多的作為能奏樂,善舞蹈的奏樂之神而出現。
研究得特別深入的羅永德也跟秦放歌和女生們解釋飛天,“飛天樂伎其實是樂神——乾達婆和歌神-——緊那羅的複合體。乾達婆和緊那蜀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神中的兩部小神。他們最初的職能是有區別的。樂神乾達婆因周身散發著香氣、亦名香間神。他的任務是在佛國世界裏,為佛陀、菩薩獻花、布香、從寶、作禮讚。棲身於花叢。飛翔於雲霄。歌神緊那蜀的任務是在佛國世界裏,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達婆和緊那羅的職能隨著古代畫師們的藝術創作、逐步混為為一體:乾達婆抱持樂器在空中,且歌且舞,緊那羅亦衝出天宮樓閣,飛翔於去年霄。兩位天神,合為一體,化為現在的敦煌飛天。這也可以看成是佛教本地化的一個標誌,但這無疑也變得更浪漫美好了不是?”
大家都點頭,大家都是搞藝術的,沒點浪漫細胞怎麽行!
而秦放歌也跟羅永德拉關係,索要他的研究資料,比如發表的論文什麽的。羅永德也欣然應允,還笑著說,“其實我們做研究的,不怕寂寞不怕孤獨,最怕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被人知曉和認可。如果能對你們有所幫助,我也算是做了樁好事!”
“羅老師太謙虛了,光是你的講解,就讓我們受益匪淺!”左書琴笑著說道,她們一群女生也沒給他添什麽麻煩,大家相處得也都相當愉悅,而且都是燕京老鄉來著。
林寶卿也說敦煌石窟裏所蘊涵的文化藝術內容實在太多,一時間讓她們都有些消化不過來。
羅永德點頭感概道,“我當初親眼見到敦煌壁畫的時候,和你們有同樣的感受。現在一晃一眼,這麽多年過去了,也研究了這麽久,感覺沒弄懂的地方更多了。這些輝煌燦爛的文化,真的值得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慢慢品味的……”
他們的行進速度還是挺快的,基本十分鍾不到就參觀完一個洞窟,和普通的遊客參觀速度也差不多。好在現在是旅遊淡季,並沒那麽多的遊客,秦放歌他們可以享受一下特殊待遇。這一天下來,為節約時間,午餐都是吃的幹糧,羅永德帶著他們參觀了七十多個洞窟。照這樣的速度,光是參觀完莫高窟有音樂資料的石窟,都需要花費三天時間。
但秦放歌認為這樣的時間花費是值得的,晚上請羅永德以及研究院幾個同事飽餐一頓後,決定第二天繼續。羅永德也表示他舍命陪君子,也講當初張曉陽導演他們來敦煌拍攝紀錄片的時候,也得到他們敦煌研究院的大力配合,最後才得以順利完成。同時,他也表示,很期待這次絲綢之路紀錄片最初出來的效果。也沒忘記鼓勵秦放歌加油進行創作,說是知道創作的不易,他要完成的還不隻是敦煌這邊的音樂。敦煌在絲綢之路紀錄片中,隻占一集的份量,還有很多其他地方的音樂呢!
羅永德說起敦煌音樂和其他音樂的聯係來,也頭頭是道。
敦煌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樞紐而存在,也融合了東西方文化,最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在音樂上,西域音樂傳入進來,希臘羅馬中亞印度等地的音樂都有影響,而中原的音樂文化也反過來流傳出來。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商路,在曆史文化上的價值和意義更高。
他也問起秦放歌的行程,他說是還打算去原龜茲古國的所在地,現在的庫車去看看。
羅永德就說龜茲音樂對敦煌音樂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既一脈相承,又發展出自己的很多特點來,具體的分析研究以及新的創造,還得秦放歌這樣的天才去完成。(未完待續。)
羅永德也問秦放歌他們主要想看哪方麵的壁畫和雕塑,畢竟敦煌石窟內容太過博大豐富,盡管被外國人盜取的緣故流失了很多,但就現存的情況而言,仍舊是世界之最的。有重點的話,羅永德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秦放歌也知道想要全部看完也不現實,就跟他說,“就參觀音樂和舞蹈相關的洞窟好了!”
就這也不少,羅永德不愧是資深的研究員,他馬上就給秦放歌他們報出來,“光是莫高窟裏,有音樂資料的洞窟就又兩百多個,樂伎三千五百多身,大小不同的樂隊四百九十多組,樂器四十四種,四千五百四十多件。一般歌舞的壁畫和雕塑都在一起,需要另外參觀舞蹈的嗎?”
秦放歌和女生們決定先看音樂相關的,畢竟對於舞蹈大家也不是那麽專業。
女生們也問他可以攝像不,羅永德提前得到研究院那邊的許可,說是沒問題。這也就對秦放歌這個音樂天才額外開恩,普通遊客一律是不允許的,倒也不是閃光燈破壞壁畫雕塑,而是有其他方麵的考量,比如人多擁擠拍照錄像特別耽擱時間。
當然,秦放歌他們也要低調點才行,不要在其他遊客麵前表現得肆無忌憚。
羅永德是資深的專家,也有提前做過行程安排的預案,帶著他們一行人先去莫高窟參觀。
這期間,夏雪這個導遊充當了遊客的角色,就跟林寶卿她們一起,聽羅永德來講解,“據不完全統計,敦煌石窟的樂器圖像有六千多幅。我們的話就隻能做做研究,統計一下,想要複原或者說重現舊時的音樂,就隻能靠你們音樂人來完成了!我聽過你們的音樂作品,感覺得出來,你們在民族音樂上有非常高的造詣……敦煌石窟這邊保存了如此之多的音樂畫像,我相信,對你們的音樂創作和演繹,應該是有相當幫助的。”
羅永德說起來也完全是滔滔不絕的姿態,他所講的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東千佛洞及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五個廟石窟。
秦放歌和左書琴她們倒是要謙虛一下的,就連秦放歌這個音樂天才,在敦煌文化上,也沒什麽可以驕傲的資本。而在對敦煌音樂的研究上,很多前輩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貢獻,他要做的,就是站在這些前輩的肩膀上,創作出更輝煌燦爛的音樂作品來。
在此之前,還是跟著羅永德的腳步,先好好參觀這些壁畫和雕塑。
不得不說的是,這種以壁畫和雕塑的形式記錄下來的東西,比其他形式比如畫在紙上刻在竹簡上,保存得更久數量也更多。說這是最珍貴的音樂文化資料,一點都不誇張。
秦放歌從張曉陽那拿到很多相關的資料,這迴也打算從敦煌研究院這裏拷貝一些迴去,對此,研究院也是積極響應和配合的。在敦煌的遺書中,就有不少的音樂文獻史料,諸如敦煌樂譜,琵琶二十譜字,敦煌舞譜等等,都是特別具有研究價值的,堪稱稀世珍寶。
日本人在這上麵的研究也很深,也根據敦煌樂譜進行解讀並翻譯成現代的五線譜,在國際上影響很大。
敦煌研究院方麵當然希望中國有天才的音樂家,能研究出更多的東西來,大力弘揚敦煌文化。
那些文獻和資料,秦放歌可以迴去慢慢研究和解讀。
敦煌壁畫上的樂舞圖像資料,他可以先現場參觀感受更加深刻,迴去再仔細研究數字版的。這其中的內容相當豐富,形式也異常多樣,樂器種類繁多複雜,演奏姿勢也生動形象,樂隊排練蔚為壯觀,樂器的組合相當考究。這隻國內外都是相當罕見的,相當於上至十六國,下至元代一千多年的音樂盛況,都一一記錄在此。
秦放歌也得感謝有這些畫工們不辭辛苦,給他提供了栩栩如生的珍貴形象史料。
左書琴和林寶卿她們這些學習民樂的女生,親臨現場,看到石窟上麵那些栩栩如生的樂隊組合時,內心也都震撼不已。這可是千百年前的事情,那時候的音樂文化,就已經如此的豐富多彩。壁畫和雕塑所描述的,都不是憑空想象,都是有現實依據的。
敦煌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聚點,在音樂歌舞上,既有西域音樂的特點,也將中原地帶漢唐宮廷以及民間音樂記錄了下來。
林寶卿最擅長的樂器是古琴,在敦煌壁畫中,琴出現得並不多,出現最多的樂器是陳天虹最拿手的琵琶。但林寶卿自己的琵琶造詣也不淺,她們家族還有複原瑟,築等樂器。
在她們觀察到的敦煌石窟裏,就有琴、瑟、箏、箜篌等樂器。
裏麵的打擊樂器也相當豐富,主要以鼓為主,和演奏方式也豐富多姿,變換多樣。在壁畫和雕塑上,潘琳娜看到很多樂工在打擊各種鼓的時候,那栩栩如生的活躍神態,通過動作,也可以判斷出他們那嫻熟無比的技巧,不少都讓她這個學民族打擊樂專業的學生覺得有些汗顏。
打擊樂器的類型豐富多樣,有羯鼓,腰鼓,答臘鼓,毛員鼓,雞婁鼓,方響,拍板等等。她這個專業學打擊樂的,都看得眼花繚亂,一時半會,也記不下來那麽多東西,就先用手機相機拍下來。當然,最重要的是記住具體是在哪個洞窟,以後還可以去研究院的數字化網站上仔細查看。
女生中學打擊樂器的就潘琳娜一個,也讓她倍感壓力山大。
但其他女生其實也不輕鬆,敦煌石窟中所展現出來的厚重滄桑,特別是海量的音樂形象,多少都是會給她們壓力的。
葉秀玲肖靜茹李若離她們是學管樂的,敦煌石窟裏管樂類樂器也是格外豐富的。排簫,橫笛,豎笛,笙,角,法螺,塤等等,看得也都目眩神迷。管樂音量普遍比較大,音色也都相當突出,在樂隊中的地位也都相當重要,這點在壁畫中有著相當的體現。
至於琵琶,無疑是敦煌壁畫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樂器,在詩詞中也有著同樣的表現。天宮伎樂中,有相當多的琵琶飛天,反彈琵琶是其中最典型也最廣為人知的形象。
此外,像是王紫梓所擅長的阮,二胡的前身胡琴,在壁畫中也有體現。
女生們基本都能從壁畫和雕塑中,找到各自擅長的樂器類型。
左書琴和滕舒婷則更關注在敦煌石窟中,樂隊的組成形式上。這也是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用一本書來詳細分析估計都是不夠的。她們樂團雖然組織形式已經定了下來,但還是有著相當大參考價值的。
秦放歌的話,這會馬力全開,除開音樂相關的壁畫雕塑外,他同樣關注著上麵的樂舞。
在敦煌石窟中,音樂和舞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有樂必有舞,有舞也必有樂。周北時期的297號洞裏,供養伎樂圖裏,兩名舞伎正在表演具有民族色彩的西域民間舞蹈,給她伴奏的樂器就竽、箜篌、五弦、琵琶等樂器。舞蹈音樂完美結合,高度統一,也帶給千百年後前來觀看壁畫的秦放歌他們至高的藝術享受。再展開聯想的翅膀,迴到那時的盛世,更讓人激動和感概。
而“飛天”伎樂,是最值得一提的。她這伎樂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也最能引人入勝。也是自十六國以來,自奏自舞,舞樂結合形式的重大發展。
秦放歌覺得,這完全可以看成是反應了音樂舞蹈發展的盛況,是藝術大師們天才般的創造,不僅大大豐富了壁畫的內容,更是幻想和現實相結合的藝術珍品。她象征著吉祥如意,美好幸福。
佛經上說飛天是極樂世界專門傳播香氣的神,能奏樂,善飛舞,形象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當然,千嬌百媚女性形態的飛天形象也是秦放歌最能接受的。壁畫中,除了用她表現佛教的經變故事外,更多的作為能奏樂,善舞蹈的奏樂之神而出現。
研究得特別深入的羅永德也跟秦放歌和女生們解釋飛天,“飛天樂伎其實是樂神——乾達婆和歌神-——緊那羅的複合體。乾達婆和緊那蜀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神中的兩部小神。他們最初的職能是有區別的。樂神乾達婆因周身散發著香氣、亦名香間神。他的任務是在佛國世界裏,為佛陀、菩薩獻花、布香、從寶、作禮讚。棲身於花叢。飛翔於雲霄。歌神緊那蜀的任務是在佛國世界裏,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達婆和緊那羅的職能隨著古代畫師們的藝術創作、逐步混為為一體:乾達婆抱持樂器在空中,且歌且舞,緊那羅亦衝出天宮樓閣,飛翔於去年霄。兩位天神,合為一體,化為現在的敦煌飛天。這也可以看成是佛教本地化的一個標誌,但這無疑也變得更浪漫美好了不是?”
大家都點頭,大家都是搞藝術的,沒點浪漫細胞怎麽行!
而秦放歌也跟羅永德拉關係,索要他的研究資料,比如發表的論文什麽的。羅永德也欣然應允,還笑著說,“其實我們做研究的,不怕寂寞不怕孤獨,最怕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被人知曉和認可。如果能對你們有所幫助,我也算是做了樁好事!”
“羅老師太謙虛了,光是你的講解,就讓我們受益匪淺!”左書琴笑著說道,她們一群女生也沒給他添什麽麻煩,大家相處得也都相當愉悅,而且都是燕京老鄉來著。
林寶卿也說敦煌石窟裏所蘊涵的文化藝術內容實在太多,一時間讓她們都有些消化不過來。
羅永德點頭感概道,“我當初親眼見到敦煌壁畫的時候,和你們有同樣的感受。現在一晃一眼,這麽多年過去了,也研究了這麽久,感覺沒弄懂的地方更多了。這些輝煌燦爛的文化,真的值得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慢慢品味的……”
他們的行進速度還是挺快的,基本十分鍾不到就參觀完一個洞窟,和普通的遊客參觀速度也差不多。好在現在是旅遊淡季,並沒那麽多的遊客,秦放歌他們可以享受一下特殊待遇。這一天下來,為節約時間,午餐都是吃的幹糧,羅永德帶著他們參觀了七十多個洞窟。照這樣的速度,光是參觀完莫高窟有音樂資料的石窟,都需要花費三天時間。
但秦放歌認為這樣的時間花費是值得的,晚上請羅永德以及研究院幾個同事飽餐一頓後,決定第二天繼續。羅永德也表示他舍命陪君子,也講當初張曉陽導演他們來敦煌拍攝紀錄片的時候,也得到他們敦煌研究院的大力配合,最後才得以順利完成。同時,他也表示,很期待這次絲綢之路紀錄片最初出來的效果。也沒忘記鼓勵秦放歌加油進行創作,說是知道創作的不易,他要完成的還不隻是敦煌這邊的音樂。敦煌在絲綢之路紀錄片中,隻占一集的份量,還有很多其他地方的音樂呢!
羅永德說起敦煌音樂和其他音樂的聯係來,也頭頭是道。
敦煌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樞紐而存在,也融合了東西方文化,最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在音樂上,西域音樂傳入進來,希臘羅馬中亞印度等地的音樂都有影響,而中原的音樂文化也反過來流傳出來。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商路,在曆史文化上的價值和意義更高。
他也問起秦放歌的行程,他說是還打算去原龜茲古國的所在地,現在的庫車去看看。
羅永德就說龜茲音樂對敦煌音樂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既一脈相承,又發展出自己的很多特點來,具體的分析研究以及新的創造,還得秦放歌這樣的天才去完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