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336();<!--章節內容開始-->
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十九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匕匕·奇·中·文·網·首·發
他這首《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是他音樂風格成熟之後的作品,普遍認為,這首鋼琴協奏曲,在燦爛輝煌,華麗異常的同時,也反映了俄羅斯民族的那種堅忍,沉鬱。
秦放歌對這個戰鬥民族也是頗有興趣的,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時候,歐美其他國家的音樂家漸漸偃旗息鼓的時候,一直處於動蕩不安中的俄羅斯人勇敢地站了出來,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
奧斯特洛夫斯基,維塔利,維肯季耶維奇,伊裏伊奇等等。俄羅斯的動蕩,反而磨練了這些特別有天賦又特別吃苦的斯拉夫人,在藝術上,取得了最為輝煌的成績,後麵還形成了俄羅斯學院派。
鄧紅梅她們那一代,在練鋼琴的時候,就深受俄羅斯學院派的影響,後麵更是去那邊的音樂學院進修過。
連聲樂歌劇係的周秀英最初到國外登台演出,也是去的俄羅斯,受到的影響也很大。這其中固然和當時的世界格局,以及國情、政治有關,但俄羅斯的音樂影響力之大,也由此可見一斑。
這首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的命運,還比較曲折。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初稿寫出來之後,作者又吸引許多演奏家的意見,進行兩次修改才最後定稿。這首鋼琴協奏曲的遭遇,和他的那首《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有很多相似之處,都不是一開始就能獲得公眾的承認的。
在把作品給俄羅斯的著名音樂家指揮家奧涅金之後,卻被他拒絕演出之後,又拿到美國去演出,但由於選擇的鋼琴家水平不夠,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後米輾轉又迴到俄羅斯,又找了另外的鋼琴家演出,幾經波折,才慢慢被世人所認可。
鄧紅梅弄來的是雙鋼琴版本,秦放歌演奏的鋼琴伴奏先行,但他並沒有按照鋼琴曲譜來。而是作為參考,這鋼琴伴奏,已經是特別精簡的版本,和交響樂團根本沒辦法。
秦放歌現在是跟隨他自己的記憶,用鋼琴模擬交響樂團。
想要做到這點,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即便對於有著天才之稱的秦放歌,也是需要耗費特別的精神和精力。他的腦袋也在迅速運轉,還得保證手指跟上思維的速度。
做到這一切的基礎,在於他對這一整部的音樂作品,有著特別深刻的理解。
這時候,秦放歌經常聽這些古典音樂作品的好處就凸顯出來。他的過目不忘故耳不忘,也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庫。
奧斯特洛夫斯基作為俄羅斯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的協奏曲在全世界的鋼琴協奏曲裏,也都排得上前列。
秦放歌當初在研究鋼琴協奏曲的時候,就又認真傾聽,並仔細研究過。
這其實是一部很通俗的協奏曲,但就其構思之宏偉和作品的規模而論,它簡直可以稱為“用鋼琴和樂隊演奏的一部交響曲!”
這是著名的音樂評論家克萊德曼對奧斯特洛夫斯基這首作品最高的評價。
幾經波折的這部作品,最後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些大器晚成的意味,成就也特別輝煌。也經常出現在各種的音樂會上,奧斯特洛夫斯基生前的時候,就很受歡迎,他自己也常出任指揮。
哪怕在一百多年以後,依舊有無數的鋼琴家,古典音樂愛好者為之癡迷。
隻是,能演奏好這部的作品的,卻是寥寥無幾,讓人覺得完美的,更是一個都沒有。
這也怪不得鋼琴演奏家,實在是這首作品的難度太高。
即便對秦放歌也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現在,他就在挑戰自己的極限,看看能做到什麽樣的高度。
而想要挑戰,就必須對這首作品有充足的人知和了解,他功課做得特別足,倒是沒什麽特別的問題。
就大家的普遍認知,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與歡樂的熱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點作者在這裏引用了一些真正的斯拉夫的曲調,同時也特別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協奏曲的一些特點,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偉的規模同真誠率直的抒情性的結合。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之豐富,它的主題的多樣和對置,緊張地發展的樂思所具有的內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動人心的魅力所在。
奧斯特洛夫斯基繼承並發展了源自克利斯朵夫的協奏曲交響化的進程,他使樂隊在協奏曲中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觀感密切相關的形象的發展大都委托它,而關於個人的抒情因素則主要曲獨奏樂器來體現;這兩種力量相互策應,協同動作,從不削弱任何一方。
秦放歌負責的鋼琴伴奏,任務也就相當重了。
雖然這隻是平時的練習,可他既然答應了他們要全力以赴,就會盡力做到最好。
鋼琴協奏曲,也並不是僅僅是鋼琴演奏者一個的起決定性作用。
交響樂團,指揮,都是至關重要的,被樂隊和指揮毀掉的鋼琴協奏曲,也可謂是數不勝數。
對交響樂團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節奏控製!
如果一個指揮家的節奏控製不好,那就算鋼琴演奏家再怎麽神奇,也會方寸大亂,更談不上什麽節奏把握了。
在這裏,秦放歌一個人代替一個樂團,倒是很好說的,節奏完全控製在他自己手裏,也不會像是指揮那樣,要通過手勢,動作,眼神,以及其他肢體語言,來實現對交響樂團節奏的控製。
再一個就是管弦樂隊的響度控製,很多指揮家,以及他們的交響樂團他們要不是太響亮,蓋過了鋼琴,要不就是太過軟弱,讓鋼琴搶走了本來應該屬於樂團的戲份。
完美的平衡,才是演奏好一首鋼琴協奏曲的關鍵。
你要說錄音的話,後麵還能通過錄音師的工作,調整一下,但現場呢!指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秦放歌現在既當爹又當媽,他自己既是指揮,又是交響樂團,勞心勞力的。
還有,評價一個交響樂團和指揮家水平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協奏曲,所演奏出來的層次感究竟如何。
但凡一個交響樂團,基本都是以弦樂部分為主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這幾個提琴組,構築了龐大的弦樂家族。其中又以小提琴組為首,首席小提琴家,也成為繼指揮家之下的第一人。
但是管樂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這首特別的鋼琴協奏曲裏麵,長號、圓號,以及定音鼓都必須交待得特別清晰才行。
秦放歌認為,這樣會令整個協奏部分的層次感更加豐富,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傳達出作品豐富的情感。
在秦放歌火力全開的情況下,完美地模擬出交響樂團的盛況來。
在這首鋼琴協奏曲裏麵,奧斯特洛夫斯基采用的是古典協奏曲的三樂章結構。
讓最交響化的第一樂章起主導作用,用它來確定整部作品的特點;至於第二樂章,則是交響曲當中兩個樂章抒情的慢板樂章同詼諧曲樂章的有機結合;而最後樂章則為全曲作出同前麵兩個樂章相適應的、合乎邏輯的結論。
第一樂章用奏鳴曲形式寫成,有人評論說,“它的音樂光輝燦爛、富麗堂皇,色彩變化多端,豐富的想象力獲得了充分的發揮!”所有這些特點,也是其他很多協奏曲所難匹比的,秦放歌自己的那首關於愛情的鋼琴協奏曲,就顯得更小資情調一些。
樂章是從一長段引子開始的,在這裏,秦放歌用鋼琴,完美地代替了樂隊的四小節強奏,其中,特別突出法國號的音響,被秦放歌演奏出來的,鋼琴的中音聲部來替代,同樣突出了重點。
接著,原本是該用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來演奏,那種溫暖的,莊嚴的,這段引子的基本主題,還是被秦放歌用鋼琴的不同聲部來模擬。
他也是極力用鋼琴,來表現一個交響樂團的魅力。
僅僅是開始的這段引子,就足以讓傅天夏,鄧紅梅,吳泓芹,肖雨然,以及宋子萱宋子茉兩姐妹覺得特別震撼了!
那種山唿海嘯的感覺撲麵而來,仿佛站在了波濤洶湧的大海前麵,感受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那不同層次,不同聲部的音樂,完全就像是交響樂團中的不同樂器。
再對比先前吳泓芹所演奏的,那簡單的鋼琴伴奏,差距之大,不堪再提。
好在傅天夏久經沙場,雖然很是感慨和震撼,但專業素養仍舊在,沒有被秦放歌給嚇倒。反而越發激勵他,演奏出他自己的高水平來。
在這裏,傅天夏就用鋼琴,演奏出大量的,洪亮的,寬闊的和弦伴隨著秦放歌用以代替交響樂團的鋼琴伴奏。
這個主題氣息寬廣,宏偉有力,充滿著一種炫目多彩的光輝。
連宋子萱和宋子茉都聽得出來,這是一種極富有俄羅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就像是一支莊嚴壯麗的,關於生活的,美好的頌歌。
傅天夏在這首鋼琴協奏曲上所下的苦功夫,這會也完全體現了出來。
他的指尖在琴鍵上極速飛舞,遍及鋼琴的整個音域,它嚴厲有力的音響,矯健的步調,創造出一種情緒飽滿而和諧的背景。
秦放歌的鋼琴仍舊處於主角位置,氣勢磅礴,一往無前。
傅天夏的鋼琴在這裏雖然隻是處於陪襯主題的地位,但是,它充分發揮了作為一種獨奏樂器的主導作用,即使在秦放歌所模擬出來的,整個樂隊的全奏中,它的音響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渾有力。
兩人都來不及做相視而笑之類的動作,也都不去看對方,但耳朵,卻是關注著對方的所演奏出來的全部聲響。
想要做到配合默契,這耳朵的功夫,必須練到爐火純青才行。
宋子萱和宋子茉這會,也深刻體會到寧秀佩逼她們練習視唱練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隻是這會,她們來不及對寧秀佩表達她們的感激,就被接下來的主題,吸引了過去。
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其他鋼琴協奏曲主題結構一樣,這個主題由於反複三次,形成了三段體的曲式。
不光是秦放歌,傅天夏對這首鋼琴協奏曲,也有著深刻的,獨特的理解和研究。
這也是他的一貫風格,鄧紅梅當初在教他的時候,就要求他做到這點。絕不貿貿然去彈新曲子,一旦下定決心的話,就要拚盡全力,從各個方麵,去研究,去琢磨,然後才稱得上取得進步。
這個華麗的,精彩的主題第一次在樂隊中陳述之後,第二次就由傅天夏的鋼琴來奏出,它的發展,由於引進了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興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種悲壯的戲劇性,最後還用一小段華彩獨奏的帶點附點節奏的宏偉和弦伴隨之下,更加光輝、更加緊張地複奏這一主題,並結束主題本身的發展。
在這上麵,傅天夏表現得非常出色,也無愧他著名鋼琴演奏家的身份。
從引子轉到奏鳴曲本體之間的過渡,起先是在近乎寂靜之中出現一個小休止。
後來,傅天夏用鋼琴奏出一些斷斷續續的音型,宛如竊竊私語。
忽然,呈示部的第一主題呈現出來了。
這是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聽到的,民間的,很有俄羅斯風格的曲子,旋律動聽,但卻顯得比較哀怨。他創造性地,把這支悠緩的敘事性曲調納入一個出奇的節奏型,即在每一個三連音當中插進一個休止符的做法。帶來精彩效果就是,把一個主要是抒情的形象變成飛也似地進行和精力充沛的詼諧形象,簡直就無從認出它是直接從民間旋律轉化出來的。
傅天夏代入作曲家的身份,在他指尖,流淌出斯拉夫人那種別人無法替代的風格,樂觀,也許還帶著點逗比。
秦放歌的任務同樣也很重,真要用鋼琴代替交響樂團,可以說,每一刻都不能放鬆。此起彼伏的樂器聲,也是給鋼琴演奏家最好的鼓勵和配合。
好在兩人雖然以前沒什麽合作,這會,卻是配合得相當默契。加上各自都對作品有深刻地了解,配合起來,也就越發的愉快。
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是第一樂章的抒情性的中心,充滿溫暖而誠摯的感情,它包含有兩支互為補充的旋律,同前麵出現過的主題素材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一支旋律是對幸福的向往,接著鋼琴再加以複奏;第二支旋律同樣溫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並沒有絲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輕盈搖動的音型顯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
樂章的發展部主要發展樂章的第二主題。在這裏,這支溫柔的“慰安之歌”有時變成英勇的號召。
傅天夏演奏的鋼琴像急流一般的雙八度的大段進行,奪迴了主角的位置,也加強了音樂的英雄性因素;有時它那憂鬱的疑問式動機經過不斷的模進發展而引入戲劇******。
秦放歌扮演的樂隊角色,與鋼琴之間的展開了激烈競爭,這時候,主題的變化也達到了不可複識的地步,在激烈的衝突中,給人無限的震撼,進入一個新的**。
最後,在再現部中,樂章的一些基本主題都有很大的變化,靠近樂章結束處的一大段華彩樂段,傅天夏為在場的其他人,尤其是學習鋼琴的肖雨然和吳泓芹兩個,展示出了鋼琴演奏家應有的卓越技巧,同時也為整個樂章的音樂的發展作出了總結,集中表達出這一樂章的意誌力和激情的力量。
抒情的靜觀突然為憤怒的爆發所驅散,戲劇性情緒的浪潮在急劇發展,但在後來又為一個新的抒情插句所替代。最後,尾聲的音樂活力充沛,它以其急速奔馳的音流,輝煌地結束這“鋼琴交響曲”的第一樂章。
在這第一樂章裏麵,秦放歌的鋼琴給了大家無比的震撼,但傅天夏的表現卻顯得更加出色,顯示了他紮實的基本功夫,和敏銳的樂感,他在低音區的重音處理得尤其讓人歎為觀止。
在充滿力度感的同時,傅天夏極具個性地,以鮮亮音色處理這幾個和弦,立刻讓人眼前一亮。
此後,他多以粗線條處理,完全符合這一段粗獷的斯拉夫風格,非常大氣。
鄧紅梅就在心底感慨,傅天夏是真正用心思考,用心琢磨過的,非常符合奧斯特洛夫斯基創作的本意。俄羅斯的民族性,在這地方,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在表現出粗線條的同時,又不失精準,力度變化的處理非常恰當,感染力十分強大。
它如同驚濤駭浪般的兩段八度,更是讓人驚歎叫絕。傅天夏在處理這兩段八度的時候,特別注重其連貫性,同時,又充滿著無限的激情,那種排山倒海的其實,給人以強勁的聽覺和情感衝擊。<!--章節內容結束-->
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十九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匕匕·奇·中·文·網·首·發
他這首《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是他音樂風格成熟之後的作品,普遍認為,這首鋼琴協奏曲,在燦爛輝煌,華麗異常的同時,也反映了俄羅斯民族的那種堅忍,沉鬱。
秦放歌對這個戰鬥民族也是頗有興趣的,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時候,歐美其他國家的音樂家漸漸偃旗息鼓的時候,一直處於動蕩不安中的俄羅斯人勇敢地站了出來,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
奧斯特洛夫斯基,維塔利,維肯季耶維奇,伊裏伊奇等等。俄羅斯的動蕩,反而磨練了這些特別有天賦又特別吃苦的斯拉夫人,在藝術上,取得了最為輝煌的成績,後麵還形成了俄羅斯學院派。
鄧紅梅她們那一代,在練鋼琴的時候,就深受俄羅斯學院派的影響,後麵更是去那邊的音樂學院進修過。
連聲樂歌劇係的周秀英最初到國外登台演出,也是去的俄羅斯,受到的影響也很大。這其中固然和當時的世界格局,以及國情、政治有關,但俄羅斯的音樂影響力之大,也由此可見一斑。
這首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的命運,還比較曲折。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初稿寫出來之後,作者又吸引許多演奏家的意見,進行兩次修改才最後定稿。這首鋼琴協奏曲的遭遇,和他的那首《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有很多相似之處,都不是一開始就能獲得公眾的承認的。
在把作品給俄羅斯的著名音樂家指揮家奧涅金之後,卻被他拒絕演出之後,又拿到美國去演出,但由於選擇的鋼琴家水平不夠,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後米輾轉又迴到俄羅斯,又找了另外的鋼琴家演出,幾經波折,才慢慢被世人所認可。
鄧紅梅弄來的是雙鋼琴版本,秦放歌演奏的鋼琴伴奏先行,但他並沒有按照鋼琴曲譜來。而是作為參考,這鋼琴伴奏,已經是特別精簡的版本,和交響樂團根本沒辦法。
秦放歌現在是跟隨他自己的記憶,用鋼琴模擬交響樂團。
想要做到這點,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即便對於有著天才之稱的秦放歌,也是需要耗費特別的精神和精力。他的腦袋也在迅速運轉,還得保證手指跟上思維的速度。
做到這一切的基礎,在於他對這一整部的音樂作品,有著特別深刻的理解。
這時候,秦放歌經常聽這些古典音樂作品的好處就凸顯出來。他的過目不忘故耳不忘,也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庫。
奧斯特洛夫斯基作為俄羅斯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的協奏曲在全世界的鋼琴協奏曲裏,也都排得上前列。
秦放歌當初在研究鋼琴協奏曲的時候,就又認真傾聽,並仔細研究過。
這其實是一部很通俗的協奏曲,但就其構思之宏偉和作品的規模而論,它簡直可以稱為“用鋼琴和樂隊演奏的一部交響曲!”
這是著名的音樂評論家克萊德曼對奧斯特洛夫斯基這首作品最高的評價。
幾經波折的這部作品,最後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些大器晚成的意味,成就也特別輝煌。也經常出現在各種的音樂會上,奧斯特洛夫斯基生前的時候,就很受歡迎,他自己也常出任指揮。
哪怕在一百多年以後,依舊有無數的鋼琴家,古典音樂愛好者為之癡迷。
隻是,能演奏好這部的作品的,卻是寥寥無幾,讓人覺得完美的,更是一個都沒有。
這也怪不得鋼琴演奏家,實在是這首作品的難度太高。
即便對秦放歌也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現在,他就在挑戰自己的極限,看看能做到什麽樣的高度。
而想要挑戰,就必須對這首作品有充足的人知和了解,他功課做得特別足,倒是沒什麽特別的問題。
就大家的普遍認知,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與歡樂的熱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點作者在這裏引用了一些真正的斯拉夫的曲調,同時也特別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協奏曲的一些特點,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偉的規模同真誠率直的抒情性的結合。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之豐富,它的主題的多樣和對置,緊張地發展的樂思所具有的內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動人心的魅力所在。
奧斯特洛夫斯基繼承並發展了源自克利斯朵夫的協奏曲交響化的進程,他使樂隊在協奏曲中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觀感密切相關的形象的發展大都委托它,而關於個人的抒情因素則主要曲獨奏樂器來體現;這兩種力量相互策應,協同動作,從不削弱任何一方。
秦放歌負責的鋼琴伴奏,任務也就相當重了。
雖然這隻是平時的練習,可他既然答應了他們要全力以赴,就會盡力做到最好。
鋼琴協奏曲,也並不是僅僅是鋼琴演奏者一個的起決定性作用。
交響樂團,指揮,都是至關重要的,被樂隊和指揮毀掉的鋼琴協奏曲,也可謂是數不勝數。
對交響樂團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節奏控製!
如果一個指揮家的節奏控製不好,那就算鋼琴演奏家再怎麽神奇,也會方寸大亂,更談不上什麽節奏把握了。
在這裏,秦放歌一個人代替一個樂團,倒是很好說的,節奏完全控製在他自己手裏,也不會像是指揮那樣,要通過手勢,動作,眼神,以及其他肢體語言,來實現對交響樂團節奏的控製。
再一個就是管弦樂隊的響度控製,很多指揮家,以及他們的交響樂團他們要不是太響亮,蓋過了鋼琴,要不就是太過軟弱,讓鋼琴搶走了本來應該屬於樂團的戲份。
完美的平衡,才是演奏好一首鋼琴協奏曲的關鍵。
你要說錄音的話,後麵還能通過錄音師的工作,調整一下,但現場呢!指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秦放歌現在既當爹又當媽,他自己既是指揮,又是交響樂團,勞心勞力的。
還有,評價一個交響樂團和指揮家水平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協奏曲,所演奏出來的層次感究竟如何。
但凡一個交響樂團,基本都是以弦樂部分為主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這幾個提琴組,構築了龐大的弦樂家族。其中又以小提琴組為首,首席小提琴家,也成為繼指揮家之下的第一人。
但是管樂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這首特別的鋼琴協奏曲裏麵,長號、圓號,以及定音鼓都必須交待得特別清晰才行。
秦放歌認為,這樣會令整個協奏部分的層次感更加豐富,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傳達出作品豐富的情感。
在秦放歌火力全開的情況下,完美地模擬出交響樂團的盛況來。
在這首鋼琴協奏曲裏麵,奧斯特洛夫斯基采用的是古典協奏曲的三樂章結構。
讓最交響化的第一樂章起主導作用,用它來確定整部作品的特點;至於第二樂章,則是交響曲當中兩個樂章抒情的慢板樂章同詼諧曲樂章的有機結合;而最後樂章則為全曲作出同前麵兩個樂章相適應的、合乎邏輯的結論。
第一樂章用奏鳴曲形式寫成,有人評論說,“它的音樂光輝燦爛、富麗堂皇,色彩變化多端,豐富的想象力獲得了充分的發揮!”所有這些特點,也是其他很多協奏曲所難匹比的,秦放歌自己的那首關於愛情的鋼琴協奏曲,就顯得更小資情調一些。
樂章是從一長段引子開始的,在這裏,秦放歌用鋼琴,完美地代替了樂隊的四小節強奏,其中,特別突出法國號的音響,被秦放歌演奏出來的,鋼琴的中音聲部來替代,同樣突出了重點。
接著,原本是該用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來演奏,那種溫暖的,莊嚴的,這段引子的基本主題,還是被秦放歌用鋼琴的不同聲部來模擬。
他也是極力用鋼琴,來表現一個交響樂團的魅力。
僅僅是開始的這段引子,就足以讓傅天夏,鄧紅梅,吳泓芹,肖雨然,以及宋子萱宋子茉兩姐妹覺得特別震撼了!
那種山唿海嘯的感覺撲麵而來,仿佛站在了波濤洶湧的大海前麵,感受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那不同層次,不同聲部的音樂,完全就像是交響樂團中的不同樂器。
再對比先前吳泓芹所演奏的,那簡單的鋼琴伴奏,差距之大,不堪再提。
好在傅天夏久經沙場,雖然很是感慨和震撼,但專業素養仍舊在,沒有被秦放歌給嚇倒。反而越發激勵他,演奏出他自己的高水平來。
在這裏,傅天夏就用鋼琴,演奏出大量的,洪亮的,寬闊的和弦伴隨著秦放歌用以代替交響樂團的鋼琴伴奏。
這個主題氣息寬廣,宏偉有力,充滿著一種炫目多彩的光輝。
連宋子萱和宋子茉都聽得出來,這是一種極富有俄羅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就像是一支莊嚴壯麗的,關於生活的,美好的頌歌。
傅天夏在這首鋼琴協奏曲上所下的苦功夫,這會也完全體現了出來。
他的指尖在琴鍵上極速飛舞,遍及鋼琴的整個音域,它嚴厲有力的音響,矯健的步調,創造出一種情緒飽滿而和諧的背景。
秦放歌的鋼琴仍舊處於主角位置,氣勢磅礴,一往無前。
傅天夏的鋼琴在這裏雖然隻是處於陪襯主題的地位,但是,它充分發揮了作為一種獨奏樂器的主導作用,即使在秦放歌所模擬出來的,整個樂隊的全奏中,它的音響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渾有力。
兩人都來不及做相視而笑之類的動作,也都不去看對方,但耳朵,卻是關注著對方的所演奏出來的全部聲響。
想要做到配合默契,這耳朵的功夫,必須練到爐火純青才行。
宋子萱和宋子茉這會,也深刻體會到寧秀佩逼她們練習視唱練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隻是這會,她們來不及對寧秀佩表達她們的感激,就被接下來的主題,吸引了過去。
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其他鋼琴協奏曲主題結構一樣,這個主題由於反複三次,形成了三段體的曲式。
不光是秦放歌,傅天夏對這首鋼琴協奏曲,也有著深刻的,獨特的理解和研究。
這也是他的一貫風格,鄧紅梅當初在教他的時候,就要求他做到這點。絕不貿貿然去彈新曲子,一旦下定決心的話,就要拚盡全力,從各個方麵,去研究,去琢磨,然後才稱得上取得進步。
這個華麗的,精彩的主題第一次在樂隊中陳述之後,第二次就由傅天夏的鋼琴來奏出,它的發展,由於引進了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興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種悲壯的戲劇性,最後還用一小段華彩獨奏的帶點附點節奏的宏偉和弦伴隨之下,更加光輝、更加緊張地複奏這一主題,並結束主題本身的發展。
在這上麵,傅天夏表現得非常出色,也無愧他著名鋼琴演奏家的身份。
從引子轉到奏鳴曲本體之間的過渡,起先是在近乎寂靜之中出現一個小休止。
後來,傅天夏用鋼琴奏出一些斷斷續續的音型,宛如竊竊私語。
忽然,呈示部的第一主題呈現出來了。
這是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聽到的,民間的,很有俄羅斯風格的曲子,旋律動聽,但卻顯得比較哀怨。他創造性地,把這支悠緩的敘事性曲調納入一個出奇的節奏型,即在每一個三連音當中插進一個休止符的做法。帶來精彩效果就是,把一個主要是抒情的形象變成飛也似地進行和精力充沛的詼諧形象,簡直就無從認出它是直接從民間旋律轉化出來的。
傅天夏代入作曲家的身份,在他指尖,流淌出斯拉夫人那種別人無法替代的風格,樂觀,也許還帶著點逗比。
秦放歌的任務同樣也很重,真要用鋼琴代替交響樂團,可以說,每一刻都不能放鬆。此起彼伏的樂器聲,也是給鋼琴演奏家最好的鼓勵和配合。
好在兩人雖然以前沒什麽合作,這會,卻是配合得相當默契。加上各自都對作品有深刻地了解,配合起來,也就越發的愉快。
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是第一樂章的抒情性的中心,充滿溫暖而誠摯的感情,它包含有兩支互為補充的旋律,同前麵出現過的主題素材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一支旋律是對幸福的向往,接著鋼琴再加以複奏;第二支旋律同樣溫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並沒有絲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輕盈搖動的音型顯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
樂章的發展部主要發展樂章的第二主題。在這裏,這支溫柔的“慰安之歌”有時變成英勇的號召。
傅天夏演奏的鋼琴像急流一般的雙八度的大段進行,奪迴了主角的位置,也加強了音樂的英雄性因素;有時它那憂鬱的疑問式動機經過不斷的模進發展而引入戲劇******。
秦放歌扮演的樂隊角色,與鋼琴之間的展開了激烈競爭,這時候,主題的變化也達到了不可複識的地步,在激烈的衝突中,給人無限的震撼,進入一個新的**。
最後,在再現部中,樂章的一些基本主題都有很大的變化,靠近樂章結束處的一大段華彩樂段,傅天夏為在場的其他人,尤其是學習鋼琴的肖雨然和吳泓芹兩個,展示出了鋼琴演奏家應有的卓越技巧,同時也為整個樂章的音樂的發展作出了總結,集中表達出這一樂章的意誌力和激情的力量。
抒情的靜觀突然為憤怒的爆發所驅散,戲劇性情緒的浪潮在急劇發展,但在後來又為一個新的抒情插句所替代。最後,尾聲的音樂活力充沛,它以其急速奔馳的音流,輝煌地結束這“鋼琴交響曲”的第一樂章。
在這第一樂章裏麵,秦放歌的鋼琴給了大家無比的震撼,但傅天夏的表現卻顯得更加出色,顯示了他紮實的基本功夫,和敏銳的樂感,他在低音區的重音處理得尤其讓人歎為觀止。
在充滿力度感的同時,傅天夏極具個性地,以鮮亮音色處理這幾個和弦,立刻讓人眼前一亮。
此後,他多以粗線條處理,完全符合這一段粗獷的斯拉夫風格,非常大氣。
鄧紅梅就在心底感慨,傅天夏是真正用心思考,用心琢磨過的,非常符合奧斯特洛夫斯基創作的本意。俄羅斯的民族性,在這地方,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在表現出粗線條的同時,又不失精準,力度變化的處理非常恰當,感染力十分強大。
它如同驚濤駭浪般的兩段八度,更是讓人驚歎叫絕。傅天夏在處理這兩段八度的時候,特別注重其連貫性,同時,又充滿著無限的激情,那種排山倒海的其實,給人以強勁的聽覺和情感衝擊。<!--章節內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