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三老爺種植和推廣玉麥
2.小皇帝逐漸開始處理政務,逐步為親政做準備,大臣們也都開始上書要為小皇帝選後。
3.陳家老爺子過世,陳太後基本安分地待在後宮了
4.沈昱靖升官了,沈閎準備讓他外放鍛煉幾年
5.陸雲景依舊是在翰林院,沈閎見他不急不躁,越發欣賞。
接下玉麥的差事之後,朝中諸位大臣表麵上紛紛恭喜,背地裏卻是說什麽的都有。、
總結起來無外乎,外放了好幾年迴來,非但沒得到重用反倒接了這麽個苦差事,沒幾年做不出成績不說,說不定還要下鄉下田。
沈三老爺是典型的讀書人出身,這差事可真是又苦又難出彩。
甚至還有人猜測,是不是因為沈三老爺是陳太後一係的官員,所以被小皇帝嫌棄了才會這樣。
這些亂七八糟的謠言和議論,沈三老爺也是有所耳聞的,不過他根本沒當一迴事兒。
年後開春兒就一頭紮進這項差事中去了。
沈閎對此倒是樂見其成,怕沈三老爺心裏不平衡,還特意把兒子叫到書房鼓勵了幾句。
先帝駕崩時皇帝年紀太小,登基後就被抱離了陳太後身邊,陳太後即便關心兒子,到底也要礙著身份和宮中規矩,加上她本身性格上的一些問題,導致這天底下最尊貴的一對母子的感情其實並不深厚。
而小皇帝漸漸懂事之後,陳太後和陳家又昏招頻出,錯過了原本有望培養母子感情的最佳機會。
到如今小皇帝已經漸漸開始處理政務,陳太後和陳家偏生還不舍得全盤放手,再加上朝中其他各有目的之人的攙和,表麵看起來一片和氣的前朝後宮其實暗潮洶湧。
沈閎是早已置身其中,還想把沈昱靖稍稍提拔一下,跟著學點兒本事撈點兒資曆,有自己看著也不會出事兒。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若是沈三老爺也身居要職,那麽這樣祖孫三人著實太過惹眼。
所以說沈三老爺這個差事雖然是小皇帝的神來一筆,來得著實極好,讓他躲過最白熱化的幾年,待小皇帝親政之後,玉麥的成果也基本出來了。
所以等沈三老爺一頭紮進玉麥田裏去之後,沈昱靖的位子稍稍挪動了一下,從考功司員外郎提升成了從六品的考功司郎中。
雖然品階提升不多,但工作職責卻從原本謄抄打雜等變成了擬寫,是個十分關鍵的位置。
跟沈昱靖同年大考出來的人,如今無論是升是降、是外放還是留京,總歸都是挪了地方,唯獨陸雲景,這都幾年了,還是個翰林侍讀。
若依著沈閎看,陸雲景的位置不動反倒更好,何況小皇帝一直隔三差五地叫他入宮講史。
能在官家年少時一直陪同在身邊,還愁今後的飛黃騰達麽。
理是這個理,但沈閎卻怕陸雲景年輕,父母也不在身邊,參不透這其中的門道,左想右想,還是把沈昱靖叫來囑咐了幾句,想讓他去幫陸雲景寬寬心。
誰知沈昱靖卻抽抽嘴角道:“祖父,前幾天出去吃飯,福喜還提過這事兒,我看阿陸的心態挺平和的。”
“哦?”沈閎饒有興趣地挑眉,“福喜說什麽了?”
“福喜說,聖眷優渥的關鍵就是好感度,建功立業自然是一種方式,但也容易功高蓋主,阿陸如今的情形更加穩妥安全,至於政績,隻要有能力,今後遲早會有的,不用著急。”
“這丫頭真是越大越有意思了。”沈閎捋著胡子自顧自地笑了一會兒,才揮手讓渾身都不自在起來的沈昱靖離開。
沈閎總覺得這個孫女有些不一樣的通透,看著是個耍寶裝乖的,其實心裏都明白得很。
從這之後,他反倒不打算再讓沈福喜沾染朝中這些事情,女孩兒家,就該過得輕鬆些才好,不過西洋那邊的消息或是新鮮玩意兒,他還是喜歡拿去逗逗小丫頭的。
不管做什麽事兒,投入進去之後就很容易忽略了時日長短,沈三老爺一頭紮進玉麥種植這件事兒裏頭,等到終於開始選了幾個州府試種的時候,時間都已經過去三年了。
這三年的時間裏,陳家老太爺中風而後病逝,陳太後終於把蠢蠢欲動的心收斂迴去,老老實實地待在宮中不再生事。
小皇帝已經快到親政的年紀了,這三年間在諸位老臣的教導和幫助下,對一些政事的處理已經似模似樣,所以挑選皇後大婚的事兒,也就被提到了桌麵上。
有了陳太後的前車之鑒,朝中上下對於皇後人選的事兒都格外謹慎,幾位老臣從禮部和宗人府翻出許多舊曆,一起商討人選範圍該如何圈定。
經過不知多少次的吹胡子瞪眼睛之後,終於定下來從開朝存續至今的各大世家中挑選。
世家雖然如今多有沒落,但一些從開朝伊始甚至前朝就存在的世家,大部分還是有些家底兒的,而且對於兒女的教育方麵也比較重視,這樣家庭出來的女孩兒,教養方麵是基本不用擔心的。
這事兒與沈福喜原本沒有任何關係,聽沈三老爺說起小皇帝要選皇後的事兒,她也隻是想起,當年自己就是因為這個烏龍原因才跟陸雲景訂了婚約。
不過也幸虧如此,先把陸雲景給綁定了,不然等她長到能談情說愛的時候,依著陸雲景的年紀,估計娃兒都兩三個了。
若真是那樣,她就隻能躲在房裏偷偷寫幾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話傷春悲秋了。
直到八月底,郭昭派人來送桂花,順便帶了一封信。
信中說,自己也是立後的人選之一,等到開春就要從家裏出發,坐船北上入京。
郭昭對於立後一事似乎並未放在心上,信中通篇寫的都是對兩個人即將再次見麵的雀躍。
別的不說,隻看那一個個張牙舞爪的字,就充分表現了她的興奮。
沈福喜提筆迴信,表示了自己的激動和歡迎,並邀請郭昭入京後住在自己家中,甚至開始心急地計劃起自己如何盡地主之誼,帶她去逛什麽地方吃什麽小吃來了。
2.小皇帝逐漸開始處理政務,逐步為親政做準備,大臣們也都開始上書要為小皇帝選後。
3.陳家老爺子過世,陳太後基本安分地待在後宮了
4.沈昱靖升官了,沈閎準備讓他外放鍛煉幾年
5.陸雲景依舊是在翰林院,沈閎見他不急不躁,越發欣賞。
接下玉麥的差事之後,朝中諸位大臣表麵上紛紛恭喜,背地裏卻是說什麽的都有。、
總結起來無外乎,外放了好幾年迴來,非但沒得到重用反倒接了這麽個苦差事,沒幾年做不出成績不說,說不定還要下鄉下田。
沈三老爺是典型的讀書人出身,這差事可真是又苦又難出彩。
甚至還有人猜測,是不是因為沈三老爺是陳太後一係的官員,所以被小皇帝嫌棄了才會這樣。
這些亂七八糟的謠言和議論,沈三老爺也是有所耳聞的,不過他根本沒當一迴事兒。
年後開春兒就一頭紮進這項差事中去了。
沈閎對此倒是樂見其成,怕沈三老爺心裏不平衡,還特意把兒子叫到書房鼓勵了幾句。
先帝駕崩時皇帝年紀太小,登基後就被抱離了陳太後身邊,陳太後即便關心兒子,到底也要礙著身份和宮中規矩,加上她本身性格上的一些問題,導致這天底下最尊貴的一對母子的感情其實並不深厚。
而小皇帝漸漸懂事之後,陳太後和陳家又昏招頻出,錯過了原本有望培養母子感情的最佳機會。
到如今小皇帝已經漸漸開始處理政務,陳太後和陳家偏生還不舍得全盤放手,再加上朝中其他各有目的之人的攙和,表麵看起來一片和氣的前朝後宮其實暗潮洶湧。
沈閎是早已置身其中,還想把沈昱靖稍稍提拔一下,跟著學點兒本事撈點兒資曆,有自己看著也不會出事兒。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若是沈三老爺也身居要職,那麽這樣祖孫三人著實太過惹眼。
所以說沈三老爺這個差事雖然是小皇帝的神來一筆,來得著實極好,讓他躲過最白熱化的幾年,待小皇帝親政之後,玉麥的成果也基本出來了。
所以等沈三老爺一頭紮進玉麥田裏去之後,沈昱靖的位子稍稍挪動了一下,從考功司員外郎提升成了從六品的考功司郎中。
雖然品階提升不多,但工作職責卻從原本謄抄打雜等變成了擬寫,是個十分關鍵的位置。
跟沈昱靖同年大考出來的人,如今無論是升是降、是外放還是留京,總歸都是挪了地方,唯獨陸雲景,這都幾年了,還是個翰林侍讀。
若依著沈閎看,陸雲景的位置不動反倒更好,何況小皇帝一直隔三差五地叫他入宮講史。
能在官家年少時一直陪同在身邊,還愁今後的飛黃騰達麽。
理是這個理,但沈閎卻怕陸雲景年輕,父母也不在身邊,參不透這其中的門道,左想右想,還是把沈昱靖叫來囑咐了幾句,想讓他去幫陸雲景寬寬心。
誰知沈昱靖卻抽抽嘴角道:“祖父,前幾天出去吃飯,福喜還提過這事兒,我看阿陸的心態挺平和的。”
“哦?”沈閎饒有興趣地挑眉,“福喜說什麽了?”
“福喜說,聖眷優渥的關鍵就是好感度,建功立業自然是一種方式,但也容易功高蓋主,阿陸如今的情形更加穩妥安全,至於政績,隻要有能力,今後遲早會有的,不用著急。”
“這丫頭真是越大越有意思了。”沈閎捋著胡子自顧自地笑了一會兒,才揮手讓渾身都不自在起來的沈昱靖離開。
沈閎總覺得這個孫女有些不一樣的通透,看著是個耍寶裝乖的,其實心裏都明白得很。
從這之後,他反倒不打算再讓沈福喜沾染朝中這些事情,女孩兒家,就該過得輕鬆些才好,不過西洋那邊的消息或是新鮮玩意兒,他還是喜歡拿去逗逗小丫頭的。
不管做什麽事兒,投入進去之後就很容易忽略了時日長短,沈三老爺一頭紮進玉麥種植這件事兒裏頭,等到終於開始選了幾個州府試種的時候,時間都已經過去三年了。
這三年的時間裏,陳家老太爺中風而後病逝,陳太後終於把蠢蠢欲動的心收斂迴去,老老實實地待在宮中不再生事。
小皇帝已經快到親政的年紀了,這三年間在諸位老臣的教導和幫助下,對一些政事的處理已經似模似樣,所以挑選皇後大婚的事兒,也就被提到了桌麵上。
有了陳太後的前車之鑒,朝中上下對於皇後人選的事兒都格外謹慎,幾位老臣從禮部和宗人府翻出許多舊曆,一起商討人選範圍該如何圈定。
經過不知多少次的吹胡子瞪眼睛之後,終於定下來從開朝存續至今的各大世家中挑選。
世家雖然如今多有沒落,但一些從開朝伊始甚至前朝就存在的世家,大部分還是有些家底兒的,而且對於兒女的教育方麵也比較重視,這樣家庭出來的女孩兒,教養方麵是基本不用擔心的。
這事兒與沈福喜原本沒有任何關係,聽沈三老爺說起小皇帝要選皇後的事兒,她也隻是想起,當年自己就是因為這個烏龍原因才跟陸雲景訂了婚約。
不過也幸虧如此,先把陸雲景給綁定了,不然等她長到能談情說愛的時候,依著陸雲景的年紀,估計娃兒都兩三個了。
若真是那樣,她就隻能躲在房裏偷偷寫幾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話傷春悲秋了。
直到八月底,郭昭派人來送桂花,順便帶了一封信。
信中說,自己也是立後的人選之一,等到開春就要從家裏出發,坐船北上入京。
郭昭對於立後一事似乎並未放在心上,信中通篇寫的都是對兩個人即將再次見麵的雀躍。
別的不說,隻看那一個個張牙舞爪的字,就充分表現了她的興奮。
沈福喜提筆迴信,表示了自己的激動和歡迎,並邀請郭昭入京後住在自己家中,甚至開始心急地計劃起自己如何盡地主之誼,帶她去逛什麽地方吃什麽小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