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瓦克之事難辦卻要速辦,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但卻沒人能料到,事態竟會如此急轉直下。
那日喀瓦克的人到底鬧了什麽事兒,很多人都並不知道,但白天就關閉城門,進出嚴加盤查,隻要不傻的人都知道出事了。所以初五之後,京城中過年的氣氛就淡了許多,除非必須要出門,否則大多數人也都選擇留在家裏。
趙氏也在家閑了幾日,每天基本都是做針線,偶爾拈著針就出神兒,不知道是不是惦念遠在沙場的弟弟。
沈福喜最近積極地練習走路,她把自己胖的原因歸結於運動量不夠,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能不胖麽?
所以每天吃過飯,哪怕不能走一走,也要站著消食兒,不肯像以前那樣不是坐著就是躺著。
初八這日已經很晚了,沈三老爺還沒迴來,趙氏和沈福喜都洗漱過,隻著裏衣在內室的炕上。
趙氏靠著燈邊做荷包,沈福喜在練習走路,她覺得自己腿腳不那麽軟綿綿的了,所以大著膽子鬆開了扶著炕桌的手。
然後……還沒走上兩步,她就臉朝下趴在炕被上。
趙氏伸手把女兒拎起來,捏捏她的鼻梁道:“就知道你要摔倒,特意給你鋪厚一些,不然早摔成塌鼻梁了。”
阿阮隔著簾子道:“娘子,郎君迴來了。”
“阿爹!”沈福喜提高聲音喊道。
片刻後,沈三老爺進屋,坐在炕邊由丫頭脫靴換襪,扭身把女兒摟到身邊,親了一口說:“福喜怎麽還不睡。”
“等阿爹!”沈福喜才不會承認自己是在減肥!
趙氏端了熱茶上來問:“怎麽又迴來這樣晚。”
沈三老爺抬手掐掐眉心道:“喀瓦克必須要個說法,朝中分成三派,一派主戰,一派說讓閔二郎伏法,還有一派就是和稀泥的,朝堂上吵吵也就罷了,退朝後議事又吵了個天翻地覆,官家如今也煩得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趙氏聞言咋舌:“閔二郎可是大長公主的幼子,官家也對他很是寵愛,怎麽能輕易交出去認罪。即便真要保和,也不是這樣保法兒的,直接把人交出去,咱們大梁朝的臉麵往哪裏放。”
“說得可不就是這個。”沈三老爺疲憊地靠在引枕上,把玩著女兒肉嘟嘟的小手道,“大長公主今日也入宮了,直接去了太後宮中,不多時太後便將官家也請了過去,足去了大半個時辰,迴來的時候,我隱約看著官家的眼圈有些發紅。”
“官家到底還是顧念情分的。”趙氏欣慰地說。
沈三老爺卻搖搖頭道:“官家雖然顧念情分,可閔二郎卻是個混不吝的,聽說在宮中關著也不老實,已經三番四次惹得官家不快,這件事到底如何了結,現在還著實看不透。”
“行了,在宮中辛苦一日,迴來就不要想這些事兒了。”趙氏上炕給沈三老爺捏著肩膀說,“福喜今日已經能不扶著炕桌自己走兩步了。”
沈福喜條件反射地摸摸鼻梁。
趙氏撐不住笑了,又說:“隻不過剛走兩步又摔了個大馬趴。”
於是八卦毫無預兆地結束,變成父母交流育兒趣事並對年幼女兒進行善意取笑的時間。
沈福喜隻能怨念地跟阿許去睡覺了。
誰知轉天晌午,就有個驚人的消息讓她大大地過了一把八卦癮。
皇上下令將閔二郎交給了喀瓦克使者,允其將人帶迴國處置。
這個命令一下,朝野上下震動,國子監已經有學子開始準備投書抗議。
要求懲罰閔二郎以平喀瓦克人怒火的大臣也都傻了眼,他們雖然一個個義正言辭,但也隻是想在國內處置,給喀瓦克一個說法不就得了,如今把人交過去,豈不是羊入虎口,死定了麽?
官家卻好像鐵了心一般,連大長公主的求見都駁迴了。
而這封飽受爭議的詔書,是沈三老爺擬的……
沈福喜清楚地記得,那日沈三老爺迴家的時候,麵色青白,冷汗浸透了幾層衣裳,卻對宮中發生了什麽三緘其口,次日便告病在家,閉門謝客。
正月裏剩下的日子,沈三老爺都一直在家“養病”,每日穿著家常的衣袍,教兒子習字做文章,教女兒說話,要不就抱著女兒去田氏房裏玩兒,情緒端得穩定,絲毫看不出那日迴家時的張皇。
今年的立春和正月十五都過得十分潦草,宮中慣例的賜宴停了,家中也沒大肆慶祝。
沈福喜盼望的元宵花燈也沒看成。趙氏見女兒失望,叫人從庫房尋了個小走馬燈出來,掛在屋裏給她看,又喂了她兩個湯團,就算是過了元宵節。
這件事情,最後以閔二郎死在去喀瓦克的路上而畫上句點。
大長公主在公主府建了一座佛堂,自己褪盡釵環做居士打扮,開始閉門不出,吃齋念佛。
沈三老爺“病愈”,恢複了正常的工作,每日早出晚歸十分忙碌,直到寒食休沐七日,才算鬆乏幾日。
沈福喜心道,這就算是古代的小長假了吧。
寒食禁火三日,家家折柳插門,接連三日都隻能吃冷食,連點兒熱水都沒有。
沈福喜原本已經能自己吃些東西了,卻因趙氏怕她食冷傷了腸胃,又塞迴給乳母去吃奶了。
寒食的第三日便是清明,這在古代可是極其重要的日子,各家掃墓祭祖自不必提,宮中也格外重視,派大臣分別到諸陵祭祀。
這日一大早,沈府也全家總動員,出城去掃墓祭祀,用沈三老爺文縐縐的話來說就是——出郊省墳,以盡思時之敬。
對沈福喜來說,清明出城就是踏青。
祭掃過祖墳,下人擇一處地勢高平之處,鋪好席子,放好矮桌、墊,眾人席地而坐,飲酒吃席。
很多人家都挑大樹上紮秋千,讓家中孩子輪番上去蕩一會兒。
沈家的秋千紮在兩棵大樹中間,繩子十分粗壯結實,而且是用染色細繩搓起來的,花花綠綠的十分好看,上頭還係著絲絛和鈴鐺,一蕩起來隨風飄揚,還叮鈴鈴地作響。
沈福喜眼巴巴地瞅著沈昱靖,努力伸出小胖手求抱抱求蕩秋千。
沈昱靖抵抗不住這種厚臉皮的賣萌,尋了條寬布條,將沈福喜牢牢綁在自己身上,這才小心翼翼地站到秋千上。
他自己不敢用力蕩起來,隻好叫下人在後麵慢慢地推,隻帶著沈福喜蕩了十幾下給她過過癮,便趕緊下來了。
沈福喜一臉的意猶未盡,也不知多久才能長大到自己蕩秋千。
那日喀瓦克的人到底鬧了什麽事兒,很多人都並不知道,但白天就關閉城門,進出嚴加盤查,隻要不傻的人都知道出事了。所以初五之後,京城中過年的氣氛就淡了許多,除非必須要出門,否則大多數人也都選擇留在家裏。
趙氏也在家閑了幾日,每天基本都是做針線,偶爾拈著針就出神兒,不知道是不是惦念遠在沙場的弟弟。
沈福喜最近積極地練習走路,她把自己胖的原因歸結於運動量不夠,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能不胖麽?
所以每天吃過飯,哪怕不能走一走,也要站著消食兒,不肯像以前那樣不是坐著就是躺著。
初八這日已經很晚了,沈三老爺還沒迴來,趙氏和沈福喜都洗漱過,隻著裏衣在內室的炕上。
趙氏靠著燈邊做荷包,沈福喜在練習走路,她覺得自己腿腳不那麽軟綿綿的了,所以大著膽子鬆開了扶著炕桌的手。
然後……還沒走上兩步,她就臉朝下趴在炕被上。
趙氏伸手把女兒拎起來,捏捏她的鼻梁道:“就知道你要摔倒,特意給你鋪厚一些,不然早摔成塌鼻梁了。”
阿阮隔著簾子道:“娘子,郎君迴來了。”
“阿爹!”沈福喜提高聲音喊道。
片刻後,沈三老爺進屋,坐在炕邊由丫頭脫靴換襪,扭身把女兒摟到身邊,親了一口說:“福喜怎麽還不睡。”
“等阿爹!”沈福喜才不會承認自己是在減肥!
趙氏端了熱茶上來問:“怎麽又迴來這樣晚。”
沈三老爺抬手掐掐眉心道:“喀瓦克必須要個說法,朝中分成三派,一派主戰,一派說讓閔二郎伏法,還有一派就是和稀泥的,朝堂上吵吵也就罷了,退朝後議事又吵了個天翻地覆,官家如今也煩得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趙氏聞言咋舌:“閔二郎可是大長公主的幼子,官家也對他很是寵愛,怎麽能輕易交出去認罪。即便真要保和,也不是這樣保法兒的,直接把人交出去,咱們大梁朝的臉麵往哪裏放。”
“說得可不就是這個。”沈三老爺疲憊地靠在引枕上,把玩著女兒肉嘟嘟的小手道,“大長公主今日也入宮了,直接去了太後宮中,不多時太後便將官家也請了過去,足去了大半個時辰,迴來的時候,我隱約看著官家的眼圈有些發紅。”
“官家到底還是顧念情分的。”趙氏欣慰地說。
沈三老爺卻搖搖頭道:“官家雖然顧念情分,可閔二郎卻是個混不吝的,聽說在宮中關著也不老實,已經三番四次惹得官家不快,這件事到底如何了結,現在還著實看不透。”
“行了,在宮中辛苦一日,迴來就不要想這些事兒了。”趙氏上炕給沈三老爺捏著肩膀說,“福喜今日已經能不扶著炕桌自己走兩步了。”
沈福喜條件反射地摸摸鼻梁。
趙氏撐不住笑了,又說:“隻不過剛走兩步又摔了個大馬趴。”
於是八卦毫無預兆地結束,變成父母交流育兒趣事並對年幼女兒進行善意取笑的時間。
沈福喜隻能怨念地跟阿許去睡覺了。
誰知轉天晌午,就有個驚人的消息讓她大大地過了一把八卦癮。
皇上下令將閔二郎交給了喀瓦克使者,允其將人帶迴國處置。
這個命令一下,朝野上下震動,國子監已經有學子開始準備投書抗議。
要求懲罰閔二郎以平喀瓦克人怒火的大臣也都傻了眼,他們雖然一個個義正言辭,但也隻是想在國內處置,給喀瓦克一個說法不就得了,如今把人交過去,豈不是羊入虎口,死定了麽?
官家卻好像鐵了心一般,連大長公主的求見都駁迴了。
而這封飽受爭議的詔書,是沈三老爺擬的……
沈福喜清楚地記得,那日沈三老爺迴家的時候,麵色青白,冷汗浸透了幾層衣裳,卻對宮中發生了什麽三緘其口,次日便告病在家,閉門謝客。
正月裏剩下的日子,沈三老爺都一直在家“養病”,每日穿著家常的衣袍,教兒子習字做文章,教女兒說話,要不就抱著女兒去田氏房裏玩兒,情緒端得穩定,絲毫看不出那日迴家時的張皇。
今年的立春和正月十五都過得十分潦草,宮中慣例的賜宴停了,家中也沒大肆慶祝。
沈福喜盼望的元宵花燈也沒看成。趙氏見女兒失望,叫人從庫房尋了個小走馬燈出來,掛在屋裏給她看,又喂了她兩個湯團,就算是過了元宵節。
這件事情,最後以閔二郎死在去喀瓦克的路上而畫上句點。
大長公主在公主府建了一座佛堂,自己褪盡釵環做居士打扮,開始閉門不出,吃齋念佛。
沈三老爺“病愈”,恢複了正常的工作,每日早出晚歸十分忙碌,直到寒食休沐七日,才算鬆乏幾日。
沈福喜心道,這就算是古代的小長假了吧。
寒食禁火三日,家家折柳插門,接連三日都隻能吃冷食,連點兒熱水都沒有。
沈福喜原本已經能自己吃些東西了,卻因趙氏怕她食冷傷了腸胃,又塞迴給乳母去吃奶了。
寒食的第三日便是清明,這在古代可是極其重要的日子,各家掃墓祭祖自不必提,宮中也格外重視,派大臣分別到諸陵祭祀。
這日一大早,沈府也全家總動員,出城去掃墓祭祀,用沈三老爺文縐縐的話來說就是——出郊省墳,以盡思時之敬。
對沈福喜來說,清明出城就是踏青。
祭掃過祖墳,下人擇一處地勢高平之處,鋪好席子,放好矮桌、墊,眾人席地而坐,飲酒吃席。
很多人家都挑大樹上紮秋千,讓家中孩子輪番上去蕩一會兒。
沈家的秋千紮在兩棵大樹中間,繩子十分粗壯結實,而且是用染色細繩搓起來的,花花綠綠的十分好看,上頭還係著絲絛和鈴鐺,一蕩起來隨風飄揚,還叮鈴鈴地作響。
沈福喜眼巴巴地瞅著沈昱靖,努力伸出小胖手求抱抱求蕩秋千。
沈昱靖抵抗不住這種厚臉皮的賣萌,尋了條寬布條,將沈福喜牢牢綁在自己身上,這才小心翼翼地站到秋千上。
他自己不敢用力蕩起來,隻好叫下人在後麵慢慢地推,隻帶著沈福喜蕩了十幾下給她過過癮,便趕緊下來了。
沈福喜一臉的意猶未盡,也不知多久才能長大到自己蕩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