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的時候,但旦帶著一幫老人來了。
老人不在少數,一眼望過去黑壓壓地好幾十人。
“太初哥……”但旦站在門口朝屋裏大喊了一聲,把身後的老人領進院子。
程太初從屋裏走出來,掃了一眼那幫老人家,看向走到麵前的但旦:“什麽情況?”
其中一位年紀最大,但頗有一些書生氣的老人家,站了出來:“程老板,關於搬遷的事情,我們有一件事想親耳聽你說說。”
程太初以為這些人想趁著這次搬遷,想為兒孫多謀一些福利。
真要是如此,也是人之常情!
程太初趕緊招唿道:“各位大伯,快請進屋。我給大家倒一杯茶,有什麽事咱們坐下來慢慢說。”
那位老人家擺擺手:“不用麻煩了,咱們就站在院子裏說就幾句說是。”
程太初一邊叫把人請到桂花樹下,一邊叫但旦去搬板凳。
其實家裏哪有那麽多的板凳?
大家意意思思,推了幾位年紀最大的老人家,在桂花樹下坐了下來。
但旦拿著一次性杯子跑了出來,給每位老人家倒上一杯開水。
程太初對最年長的那位老人家,麵帶微笑,十分溫和有禮的問道:“不知道各位老人家前來,是有什麽事想聽我親口做出承諾?”
那位老人家迴頭看了一眼所有老家夥,才注視著程太初。
老人家不緊不慢地說道:“程老板,你也看見了,我們這些人都是半截身子埋進黃土裏的老家夥。兩千多戶人家,家家都有老年人。這一次,我們前來,就是想說說身後之事。”
程太初看了但旦一眼,後者小聲地說道:“我對各位老人家說了,說太初哥會修公墓,隻要是搬遷的家庭,都會有一個名額,夫妻合葬。但是大家還是想親耳聽你說說情況……”
程太初明白了。
但旦雖然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助手,但在生死大事上,這些老人家肯定是希望能從他這裏,把身後之事弄個清楚。
華夏的老百姓,對身後之事看得很重。
尤其講究一個入土為安。
農村不像城市,家裏老人去世,花錢買一塊公墓。
農村家庭的老人去世後,都是葬在自家的土地裏,或者在附近的山上尋一塊山水好的地方下葬。
他現在要求大家搬遷,老百姓肯定就沒地兒安葬了。
老人家繼續說道:“其實我們心裏也清楚,這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後代子孫,兒子若在,每年清明帶著孫子祭拜一迴,兒子若沒了,後代子孫也就把我們給忘了。但是……人嘛,就講究這個。”
程太初點點頭:“我懂!”
他說道:“各位老人家,公墓的事情,我很早就已經想到了。地兒也選好了,就在安置小區那一帶。這件事情,我也是跟鎮長他們商量好的。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那位老人家追問道:“不知具體位置是在什麽地方?”
程太初說道:“各位老人家是想親自去看一眼嗎?那就有點遠了,我們年輕人都要步行幾個小時呢。”
那位老人家迴頭跟身後的幾人商量了一下,說道:“我們這都這把年紀了,指不定今天晚上睡下去,明天早上就醒不來。不去瞧上一眼,搬遷這事,我們不安心。”
程太初想了想,說道:“各位老人家,要不這樣。我這邊現在就聯係一輛車,帶大家去瞧一眼?”
“好好好……”
“對對對,最好是今天能去看上一眼。”
程太初給但旦使了一個眼色,後者馬上就去走到旁邊聯係車子。
一個小時後,一輛大巴車遠遠地朝著程家村按喇叭,最後停在村口。
程太初帶著一幫老人家出門,坐上大班車,往安置小區那一帶的區域出發。
大巴車出了水湖鎮,往縣城的方向開去。
大約開了半個小時,就停在了一處拐角處。
程太初把一幫老人家請下車,指著公路邊上的山坡說道:“各位老人家,咱們得從小路上去,才能看見規劃出來的公墓所在地。”
山路難行,又是一幫上了年紀的老人家。
等程太初小心翼翼的領著一幫老人家爬上了山坡,已經又過去半個小時。
站在山坡上,程太初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小山坡。
那些本來是綠蔭成群,但因為修公墓的事情,已經有工人在砍伐樹木。
“各位老人家,就是那個位置。”
最年長的那位老人家,不由自主地歎了一口氣:“這人死了,最終隻剩下一杯黃土。按理說,活到我們這把年紀,什麽事情都應該早就看開了。可生與死,還真不是人人都能看得開。”
“確實是!”程太初說道:“黃土歸黃土,總要留下一塊墓碑,供子孫後代奠基!我也是有父母的人,我本人也快有孩子了,我能明白各位老人家的心情。”
最年長的老人家點點頭,不再說話。
但其他老人家,卻有話要說。
“程老板,這公墓收錢嗎?”
“程老板,咱們農村人,本來就是死了就葬在自家土地上,或者在附近的山上尋塊風水不錯的地兒,把骨灰盒埋下去。但我聽我兒子說,隻有城市人才會為去世的老人尋一塊公墓。但公墓都是要花錢賣的,還說什麽二十年後,還要繼續交錢,不然就把骨灰盒給扔了,賣給其他人……”
這個問題,就有點為難程太初了。
百年之後的事情,他連自己都說不清,又怎麽給眼前這幫老人家做保證?
程太初想了想,說道:“請各位老人家放心!這塊公墓,是專供搬遷戶家庭用的,絕對不收取一分錢。隻要你們的子孫後代去祭奠,隻要我程太初還活著,隻要上麵的政策不變,就絕對不會有任何人敢動這裏的一塊石頭!”
換句話來說,你們自己的子孫後代都不當迴事,就算墓碑立在那裏,又有什麽意義呢?
但是,人嘛都講究一個入土為安。總希望自己死後,兒孫能把自己放在心上,每年的清明節能前來燒香祭奠!
老人不在少數,一眼望過去黑壓壓地好幾十人。
“太初哥……”但旦站在門口朝屋裏大喊了一聲,把身後的老人領進院子。
程太初從屋裏走出來,掃了一眼那幫老人家,看向走到麵前的但旦:“什麽情況?”
其中一位年紀最大,但頗有一些書生氣的老人家,站了出來:“程老板,關於搬遷的事情,我們有一件事想親耳聽你說說。”
程太初以為這些人想趁著這次搬遷,想為兒孫多謀一些福利。
真要是如此,也是人之常情!
程太初趕緊招唿道:“各位大伯,快請進屋。我給大家倒一杯茶,有什麽事咱們坐下來慢慢說。”
那位老人家擺擺手:“不用麻煩了,咱們就站在院子裏說就幾句說是。”
程太初一邊叫把人請到桂花樹下,一邊叫但旦去搬板凳。
其實家裏哪有那麽多的板凳?
大家意意思思,推了幾位年紀最大的老人家,在桂花樹下坐了下來。
但旦拿著一次性杯子跑了出來,給每位老人家倒上一杯開水。
程太初對最年長的那位老人家,麵帶微笑,十分溫和有禮的問道:“不知道各位老人家前來,是有什麽事想聽我親口做出承諾?”
那位老人家迴頭看了一眼所有老家夥,才注視著程太初。
老人家不緊不慢地說道:“程老板,你也看見了,我們這些人都是半截身子埋進黃土裏的老家夥。兩千多戶人家,家家都有老年人。這一次,我們前來,就是想說說身後之事。”
程太初看了但旦一眼,後者小聲地說道:“我對各位老人家說了,說太初哥會修公墓,隻要是搬遷的家庭,都會有一個名額,夫妻合葬。但是大家還是想親耳聽你說說情況……”
程太初明白了。
但旦雖然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助手,但在生死大事上,這些老人家肯定是希望能從他這裏,把身後之事弄個清楚。
華夏的老百姓,對身後之事看得很重。
尤其講究一個入土為安。
農村不像城市,家裏老人去世,花錢買一塊公墓。
農村家庭的老人去世後,都是葬在自家的土地裏,或者在附近的山上尋一塊山水好的地方下葬。
他現在要求大家搬遷,老百姓肯定就沒地兒安葬了。
老人家繼續說道:“其實我們心裏也清楚,這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後代子孫,兒子若在,每年清明帶著孫子祭拜一迴,兒子若沒了,後代子孫也就把我們給忘了。但是……人嘛,就講究這個。”
程太初點點頭:“我懂!”
他說道:“各位老人家,公墓的事情,我很早就已經想到了。地兒也選好了,就在安置小區那一帶。這件事情,我也是跟鎮長他們商量好的。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那位老人家追問道:“不知具體位置是在什麽地方?”
程太初說道:“各位老人家是想親自去看一眼嗎?那就有點遠了,我們年輕人都要步行幾個小時呢。”
那位老人家迴頭跟身後的幾人商量了一下,說道:“我們這都這把年紀了,指不定今天晚上睡下去,明天早上就醒不來。不去瞧上一眼,搬遷這事,我們不安心。”
程太初想了想,說道:“各位老人家,要不這樣。我這邊現在就聯係一輛車,帶大家去瞧一眼?”
“好好好……”
“對對對,最好是今天能去看上一眼。”
程太初給但旦使了一個眼色,後者馬上就去走到旁邊聯係車子。
一個小時後,一輛大巴車遠遠地朝著程家村按喇叭,最後停在村口。
程太初帶著一幫老人家出門,坐上大班車,往安置小區那一帶的區域出發。
大巴車出了水湖鎮,往縣城的方向開去。
大約開了半個小時,就停在了一處拐角處。
程太初把一幫老人家請下車,指著公路邊上的山坡說道:“各位老人家,咱們得從小路上去,才能看見規劃出來的公墓所在地。”
山路難行,又是一幫上了年紀的老人家。
等程太初小心翼翼的領著一幫老人家爬上了山坡,已經又過去半個小時。
站在山坡上,程太初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小山坡。
那些本來是綠蔭成群,但因為修公墓的事情,已經有工人在砍伐樹木。
“各位老人家,就是那個位置。”
最年長的那位老人家,不由自主地歎了一口氣:“這人死了,最終隻剩下一杯黃土。按理說,活到我們這把年紀,什麽事情都應該早就看開了。可生與死,還真不是人人都能看得開。”
“確實是!”程太初說道:“黃土歸黃土,總要留下一塊墓碑,供子孫後代奠基!我也是有父母的人,我本人也快有孩子了,我能明白各位老人家的心情。”
最年長的老人家點點頭,不再說話。
但其他老人家,卻有話要說。
“程老板,這公墓收錢嗎?”
“程老板,咱們農村人,本來就是死了就葬在自家土地上,或者在附近的山上尋塊風水不錯的地兒,把骨灰盒埋下去。但我聽我兒子說,隻有城市人才會為去世的老人尋一塊公墓。但公墓都是要花錢賣的,還說什麽二十年後,還要繼續交錢,不然就把骨灰盒給扔了,賣給其他人……”
這個問題,就有點為難程太初了。
百年之後的事情,他連自己都說不清,又怎麽給眼前這幫老人家做保證?
程太初想了想,說道:“請各位老人家放心!這塊公墓,是專供搬遷戶家庭用的,絕對不收取一分錢。隻要你們的子孫後代去祭奠,隻要我程太初還活著,隻要上麵的政策不變,就絕對不會有任何人敢動這裏的一塊石頭!”
換句話來說,你們自己的子孫後代都不當迴事,就算墓碑立在那裏,又有什麽意義呢?
但是,人嘛都講究一個入土為安。總希望自己死後,兒孫能把自己放在心上,每年的清明節能前來燒香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