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心意相通
誰主風流:情長路更長 作者:晨風琪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雪心中暗樂,性格一向含蓄的母親和慕容雲見麵還沒超過五分鍾,就以“媽”自居,可見她對這個女婿有多滿意!盡管慕容雲是“心懷歉疚的探望久未謀麵的親人”,在樓下時又是一副緊張兮兮的模樣,她怎麽也沒想到他第一次見自己的父母就直接喊“爸、媽”;一起工作那麽多年,她深知慕容雲是用客氣禮貌作為拒絕他人接近的手段,但他似乎與生俱來具有某種特質,隻要他願意,總是能迅速的在陌生人之間建立信任感,總能迅速的消除初相見的拘謹和生疏。
“媽,”沈雪笑道,“飲食這方麵您不須擔心,我們這位慕容關長,本身還是個大廚,南北大菜,中餐西餐,會做的可不少。”
“我看你最近明顯胖了,”沈雪媽媽輕輕的拍了女兒膝蓋一下,“在家時肯定都不是你燒飯。”
沈雪媽媽雖是隨意的一句批評意味的話,也道出了老兩口已知道女兒和“女婿”未婚同居的事實。
沈雪滿臉通紅,恨不得立即找個地洞鑽,偷眼去看慕容雲,這家夥雖也有些尷尬,不過掩飾得好,不大看得出來。
“我這一陣兒又上班又得學習,沒有空嘛!”應對完,沈雪裝作若無其事的撇開這個話題,“媽,提到飲食,我們有個問題要請教您。”
“什麽問題?”
“寧杭在江南,又是典型的魚米之鄉,飲食的主角應該是米飯,可走在大街小巷,處處都倒影著一派麵食的風光,沿街望去,各種包子、各種餅、各種麵條、各種片兒川,把寧杭裝扮得猶如一個麵食的家鄉;慕容也說,他看到這些景象,就像處在中原大地,倒不像是走在水岸的稻穀旁,也和他到過的其它江南之地的飲食習慣明顯不一樣,我也解釋不清,為什麽會這樣?”
“這個問題問你們的媽媽就對了,”沈雪父親接過話茬,“她的答案非常精準。”
沈雪的父親退休之前在寧杭市園林處工作,是一位高級園藝師;母親是江浙省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慕容雲得體的把隻吸了幾口的香煙按滅在煙灰缸裏,神情自然而又恭謹的望向“嶽母”,他也確實想弄清這個問題。
沈雪媽媽聲音柔和、語速適中的說:“寧杭麵食的普及,要追溯到南宋王朝的懷舊中;靖康之難後,北宋王朝的遺民隨著南宋的建立逐漸在寧杭落腳,從朝廷之上到百姓之家,無不懷念中原的飲食;麵食自漢代張騫傳入中土以來,經曆大唐的發展,到了宋朝,已成為漢家百姓最日常的食物,無疑也是最樸素、最具代表、也最能體現家國之思的食物;從中原移居到寧杭的百姓,天天思念包子、饅頭和麵條,在這種思鄉之情的影響下,麵食文化也開始向寧杭轉移;宋末吳自牧編寫的《夢粱錄》中,從不同層麵記錄了自宋人南渡以來,麵食在寧杭的普及,書中列舉了一排排的麵食名稱,諸如‘豬羊庵生麵’、‘絲雞麵’、‘三鮮麵’、‘筍潑肉麵’、‘大熬麵’等,比今天我們能吃到的不知要豐富多少倍,這種吃麵的傳統和習慣一直從南宋初期延續到今天;所以,如今說起寧杭的飲食,當地很多人都會一本正經地告訴你:‘寧杭,其實是一個吃麵的城市’;現在寧杭最著名的麵食館‘奎元館’,其中被多位大家所稱道的‘蝦爆膳麵’,原本在南宋時期,就已經開始香飄故國了;曆史就是這樣,總在不經意間,留下它的痕跡和情感。”
“怎麽樣,”沈雪對慕容雲眨眨眼,“慕容關長,受教了吧!”
“是,是,”慕容雲中肯的說:“咱媽的博學不僅令人茅塞頓開,解惑的語言也特別具有感染力,我仿佛被帶入了那個遙遠的時代。”
沈雪“噗哧”一笑,“咱媽年輕的時候曾當過博物館的講解員,無論參觀者多少,謂誰,寥寥幾句話,媽就能勾勒出一件文物、一件展品千百年來所傳承的深遂廣袤的畫麵和意境,讓聆聽者迅速投入到曆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故事中去,這就叫引人入勝!”
沈雪媽媽微笑著拍了拍女兒的手,“又沒有外人在,你就不用誇獎媽媽了。”
閑聊了一會兒,沈雪媽媽起身去廚房準備晚飯;沈雪迴自己房間換上家居短衫、短褲,也走進了廚房。
廚房裏,母親紮好圍裙正準備燒菜;沈雪雙手攬住母親的肩頭,探頭到母親麵前,臉龐上展開了一個溫柔、幸福而寧靜的微笑。
母女心意相通,沈雪媽媽抬手在女兒臉上輕刮了一下,“你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媽媽的評價,是不是?”
“隻有一點點,”沈雪自信的說:“如果女兒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我會特別特別在意爸爸媽媽的意見;現在嘛,我相信自己的眼光和選擇,更相信我領迴來的人爸爸媽媽肯定也滿意。”
“你爸肯定滿意,你還沒看到嗎,從你們兩個一進屋,他就兩眼放光。”
“那您呢?”
喜悅不知不覺浮上了沈雪媽媽的眉梢眼角,不答反問:“你和我說,慕容這孩子隻比你大三歲,他真是你們的關長,還在國外任過外交官?”
“媽,”沈雪樂了,“你和爸不都在新聞中見過他嗎,怎麽會有假?這兩年你們都不催我找男朋友了,我還能給你們領迴來個身份造假的女婿?”
“在電視中看得不清,以為本人會老氣橫秋的,今天看,就是一個穩重的年輕人;見到這孩子,我對孔子的那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媽,我和你說過他的履曆,他二十九就是正處了,如果不重不威,何以服眾?我工作這麽多年,沒見過比他有既會做人,又會做官的好領導;有些人天生就是當領導的,他就是其中之一。”
“不害臊,媽又沒說不滿意,你也不用這麽誇自己的男朋友吧?”
“媽,”沈雪笑道,“飲食這方麵您不須擔心,我們這位慕容關長,本身還是個大廚,南北大菜,中餐西餐,會做的可不少。”
“我看你最近明顯胖了,”沈雪媽媽輕輕的拍了女兒膝蓋一下,“在家時肯定都不是你燒飯。”
沈雪媽媽雖是隨意的一句批評意味的話,也道出了老兩口已知道女兒和“女婿”未婚同居的事實。
沈雪滿臉通紅,恨不得立即找個地洞鑽,偷眼去看慕容雲,這家夥雖也有些尷尬,不過掩飾得好,不大看得出來。
“我這一陣兒又上班又得學習,沒有空嘛!”應對完,沈雪裝作若無其事的撇開這個話題,“媽,提到飲食,我們有個問題要請教您。”
“什麽問題?”
“寧杭在江南,又是典型的魚米之鄉,飲食的主角應該是米飯,可走在大街小巷,處處都倒影著一派麵食的風光,沿街望去,各種包子、各種餅、各種麵條、各種片兒川,把寧杭裝扮得猶如一個麵食的家鄉;慕容也說,他看到這些景象,就像處在中原大地,倒不像是走在水岸的稻穀旁,也和他到過的其它江南之地的飲食習慣明顯不一樣,我也解釋不清,為什麽會這樣?”
“這個問題問你們的媽媽就對了,”沈雪父親接過話茬,“她的答案非常精準。”
沈雪的父親退休之前在寧杭市園林處工作,是一位高級園藝師;母親是江浙省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慕容雲得體的把隻吸了幾口的香煙按滅在煙灰缸裏,神情自然而又恭謹的望向“嶽母”,他也確實想弄清這個問題。
沈雪媽媽聲音柔和、語速適中的說:“寧杭麵食的普及,要追溯到南宋王朝的懷舊中;靖康之難後,北宋王朝的遺民隨著南宋的建立逐漸在寧杭落腳,從朝廷之上到百姓之家,無不懷念中原的飲食;麵食自漢代張騫傳入中土以來,經曆大唐的發展,到了宋朝,已成為漢家百姓最日常的食物,無疑也是最樸素、最具代表、也最能體現家國之思的食物;從中原移居到寧杭的百姓,天天思念包子、饅頭和麵條,在這種思鄉之情的影響下,麵食文化也開始向寧杭轉移;宋末吳自牧編寫的《夢粱錄》中,從不同層麵記錄了自宋人南渡以來,麵食在寧杭的普及,書中列舉了一排排的麵食名稱,諸如‘豬羊庵生麵’、‘絲雞麵’、‘三鮮麵’、‘筍潑肉麵’、‘大熬麵’等,比今天我們能吃到的不知要豐富多少倍,這種吃麵的傳統和習慣一直從南宋初期延續到今天;所以,如今說起寧杭的飲食,當地很多人都會一本正經地告訴你:‘寧杭,其實是一個吃麵的城市’;現在寧杭最著名的麵食館‘奎元館’,其中被多位大家所稱道的‘蝦爆膳麵’,原本在南宋時期,就已經開始香飄故國了;曆史就是這樣,總在不經意間,留下它的痕跡和情感。”
“怎麽樣,”沈雪對慕容雲眨眨眼,“慕容關長,受教了吧!”
“是,是,”慕容雲中肯的說:“咱媽的博學不僅令人茅塞頓開,解惑的語言也特別具有感染力,我仿佛被帶入了那個遙遠的時代。”
沈雪“噗哧”一笑,“咱媽年輕的時候曾當過博物館的講解員,無論參觀者多少,謂誰,寥寥幾句話,媽就能勾勒出一件文物、一件展品千百年來所傳承的深遂廣袤的畫麵和意境,讓聆聽者迅速投入到曆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故事中去,這就叫引人入勝!”
沈雪媽媽微笑著拍了拍女兒的手,“又沒有外人在,你就不用誇獎媽媽了。”
閑聊了一會兒,沈雪媽媽起身去廚房準備晚飯;沈雪迴自己房間換上家居短衫、短褲,也走進了廚房。
廚房裏,母親紮好圍裙正準備燒菜;沈雪雙手攬住母親的肩頭,探頭到母親麵前,臉龐上展開了一個溫柔、幸福而寧靜的微笑。
母女心意相通,沈雪媽媽抬手在女兒臉上輕刮了一下,“你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媽媽的評價,是不是?”
“隻有一點點,”沈雪自信的說:“如果女兒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我會特別特別在意爸爸媽媽的意見;現在嘛,我相信自己的眼光和選擇,更相信我領迴來的人爸爸媽媽肯定也滿意。”
“你爸肯定滿意,你還沒看到嗎,從你們兩個一進屋,他就兩眼放光。”
“那您呢?”
喜悅不知不覺浮上了沈雪媽媽的眉梢眼角,不答反問:“你和我說,慕容這孩子隻比你大三歲,他真是你們的關長,還在國外任過外交官?”
“媽,”沈雪樂了,“你和爸不都在新聞中見過他嗎,怎麽會有假?這兩年你們都不催我找男朋友了,我還能給你們領迴來個身份造假的女婿?”
“在電視中看得不清,以為本人會老氣橫秋的,今天看,就是一個穩重的年輕人;見到這孩子,我對孔子的那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媽,我和你說過他的履曆,他二十九就是正處了,如果不重不威,何以服眾?我工作這麽多年,沒見過比他有既會做人,又會做官的好領導;有些人天生就是當領導的,他就是其中之一。”
“不害臊,媽又沒說不滿意,你也不用這麽誇自己的男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