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有些震驚的看著眼前這位學生,很難以相信此人的才學竟然如此驚人。出口成章,邏輯清晰,而且言行字字珠璣。如果是科舉考試,如這般文采思路和觀點隻怕中個前三甲是不成問題了。“年輕人很不錯,從今日開始,老夫自現在開始便正式收你為弟子。”林逋顯然心情不錯。

    “先生請受學生一拜。”張子雲說著便行了拜師之禮。沒有花一文錢,便成為了林逋的弟子,心理自然是甚為高興。惹得一旁眾多的學子大為羨慕。不管家境富裕與否,100兩都不會是一個小數目,一般普通的一個縣令一年的俸祿也就50兩這樣。100兩,足以讓一個不是很貪的貪官奮鬥很久了。

    “關於為官之道的問題,我想先和大家講一個故事。”林逋繼續道,坦然的接受了張子雲的拜師之禮。朝他點了點頭,示意其坐下。“在老夫還是年少之時,曾在京城的書院求學。在書院裏,有一位和我很是要好的同窗。但是,這位同窗家境卻非常貧寒,經常是餓著肚子來上課,家裏窮得連米都買不起,其父母,早早便在一場官司中雙雙被陷害斃命。此同窗與之相依為命的,隻有一位比他年紀稍大的姐姐,無法可想之下,姐姐為了供養其親弟弟讀書博取功名,隻得委身將自己賣到了煙花之所,此同窗在求學之道上非常之努力。進入書院僅僅兩年時間,便通讀四書五經,熟知六藝,博覽群書之下,文章詩詞也是做得極好,深得書院院長賞識。慢慢的名聲漸起,在後來的科舉考試中,一舉奪魁,被當今天子點為頭名狀元。隨後官拜翰林院大學士,深得皇上器重。這位同窗因為是出身貧寒,對平民百姓的窮苦生活最為同情。絲毫見不得貪官汙吏,朝政之時每每上書,痛陳當朝之弊,於貪贓枉法之輩,更是恨之如蛇蠍,幾年為官下來,被其揭發上告的官員不下數十人。致使其得罪朝中官員權貴甚多。最後終於被人抓住了一些其為官上的失誤之處。被貶至了偏遠之地,下放為一方牧守。此人心灰意賴之下,辭官歸隱,便整日裏作文寫詩為樂。借以遣懷。”林逋環視眾人,“這個故事就暫時簡略的說至這裏,不知眾位對此人的為官之道有何想法,不妨評價一二。”

    “嫉惡如仇,為官清廉,此類品行之人如得我朝重用,必是我朝之福。”說此話之人,卻是京城來的袁鬆濤。“隻是不知此人姓甚名誰,否則學生定要將其著作好好閱讀一番。”

    “雖為貧窮之身,卻不曾失去其誌向。其發憤苦讀之事跡,其為官之後的傲骨,都深深隻得我輩學習之。”說話之人是秦觀。“以文章詩詞抒寫平生之誌,留取生前生後名。”“官場失意,歸隱山田,吟詩作樂。正是我輩之夙願。”卻是蔡聽雨搖起了折扇,有板有眼的說道。一臉高深莫測的神態。在當時的社會寒士苦讀以求取功名,以及為官清廉剛正不阿,都是被世人甚為推崇的。而因為不願與渾濁的官場同流合汙而歸隱山田以詩詞文章流傳於世,更是成了世外高人。

    “中庸者,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吾觀此人之行為實不可取。其姐姐委身青樓辛苦送其讀書考取功名,此人功臣名就之後居然不之珍惜。為官清廉嫉惡如仇是為不錯,卻以一人之力而對抗整朝之貪官權貴,早就注定了被流放千裏的命運。其行為表示實為幼稚之極。如若其懂得中庸之道,留在朝中,於朝廷尚可有所貢獻,於天下百姓尚可行仁義之事。而其歸隱山田之後,卻是一事不做,於家於國,毫無用處。不種糧食不耕田不納稅。成了白吃白喝,混吃等死之輩,閑了無事還要寫詩寫文浪費國家紙張筆墨,純粹是該拉到菜市口砍頭之人。”後麵一學生起身說了這一番話,手裏還拿著一本破舊的中庸殘本。

    林逋聽得目瞪口呆,望著那剛起身說話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尊書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盤文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盤文彬並收藏至尊書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