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草原戰事一應的作戰部署和調動是按照事先的計劃來進行,順利與否不是呂哲去不去就近關注就能改變的事情,出巡的路線選擇那邊純粹就是表現出一種姿態,皇帝和中樞重視這一場戰場的態度。
這一次戰爭是深入草原,最深入的距離會超過一千五百裏,參戰的部隊包括深入草原和相關後勤維持的人數超過百萬,無論怎麽說都是一場曠世大戰。
實際上參戰人數超過百萬,真正投入作戰的部隊沒可能那麽多,像是深入一千五百裏以上的騎兵就不會超過五千人,他們也是一種襲擾和破壞性質,並不是百萬軍隊會進行平線推進作戰姿態。
“太尉署的計劃是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全掌握漠南,將胡人驅趕到漠北。”呂哲看著自己的嫡長子:“這一次草原戰爭將會是比較漫長的一個過程。”
呂議當然懂啦。他很清楚與草原胡人的戰爭跟華夏大地的內戰不一樣,草原胡人是遊牧民族。
遊牧民族就是那種遊動性很強的一個族群,他們不像農耕民族會固定待在一個棲息地,隨著季節的變換追逐肥美草場而居。這樣的民族特性會注定一件事情,遊牧民族沒有農耕民族對土地的不舍和留念,遊牧民族重視的是他們的牛羊等牧畜,隻有牧畜對他們才是最重要的,選擇什麽樣的土地進行棲息也是取決對牧畜的放養條件。
“胡人已經多次吃到教訓,他們不會再與我們進行正麵會戰啦。”呂議依然是坐沒坐姿地靠在車壁上,臉上也是笑嘻嘻的模樣:“想要用一兩場決定性的決戰來分出勝負可不容易啊。”
呂哲聽到自己嫡長子的言論沒有表現得太過驚訝,呂議給予他的印象就是自小聰慧,並且是聰明得有些過頭。不過嘛,他雖然有諸多的猜測,但是也沒有想過要深究,畢竟呂議再怎麽也是他的骨血。
確實,帝國這一次不是要馬上解決胡人,說白了集結那麽多的軍隊不過是一次大規模的梳理行動。能抓住多少胡人就抓住多少,不能抓住也就將胡人驅趕得遠遠地。
“除開會進入西域的十五萬國防軍,遼東一線到河套一線的部隊,他們最大的任務是鞏固已經占領的草原區域。”呂哲“嗬嗬”笑了兩聲。這才接著說:“真正投入草原深處的部隊不會超過五萬,也基本會是小股部隊的穿插襲擾。”
“千裏奔襲嘛。”呂議挪了挪屁股,眼珠子也是亂轉:“代價小,改被動為主動,多路出擊又不用擔心損耗過大。這個戰術很不錯的。”
一路最多五千騎兵。最少是一千騎兵,從規模上來講確實不大。這樣的戰術對後勤依賴依然是有,但是隨著人數的減少後勤依賴也被降低到一定程度,最重要的是都以機動性極強的騎兵為主力,隨後可以撤出戰場而不拖泥帶水。
曆史上首次使用“千裏奔襲”戰術的人是白起,也就是長平之戰中那支“秦軍飛騎”。白起善用騎兵進行奔襲破壞了趙軍的後勤補給線,為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無獨有偶的是在隨後的曆史中,趙國將領李牧在與匈奴人的交戰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戰術,他針對匈奴的逼近派出了那支狄人為主騎兵。狄人騎兵僅是出動了兩千人,他們繞路奔襲了吊在匈奴大軍後麵的牧人大隊。殺傷不多卻是宰殺了和驅散了相當多的牛羊,迫使入侵趙地的匈奴大軍撤退。
第三個案例就比較出名了,正是霍去病的千裏奔襲,他率領少量的漢軍騎兵千裏逐突,進行了名留青史的封狼居胥偉業,不但俘虜了匈奴人在狼居胥山的眾多薩滿,更是將匈奴人用來祭祀用的各種金人和祭奠用的器具拉迴了漢帝國。
以上戰例有些廣為人知,有些則是隱沒於曆史長河,有些已經發生,有些則是還沒有發生。坐在王車內的三個父子。要是知道他們腦海中在迴憶什麽,估計都是在腦海裏出現了“霍去病”的名字。
呂議是趁呂哲在與窗外的人講話,他低聲偷偷對自己的兄長呂啟說:“要是我再年長一些,這件事情我就去幹了!”
呂啟的反應是失笑。他們現在都是九歲。不但這一次出巡沒有他們的份,以他們皇子的身份想要獨領一軍在後勤沒有保障,以及深入敵後,等等充滿未知風險的軍事行動中去領軍,估計是沒有哪個統軍大將敢讓他們去做這種極其危險的事情。
出巡隊伍出了南陵,先是走向北大道。在一個岔路口轉向之後,沿著國道再行十八裏已經進入夷陵的地界。
夷陵是多山地形,它的北西南三麵環山,隻有東麵是平原。夷陵的東麵是哪?不就是南陵方向嘛。
十幾年前,呂哲在夷陵起兵,他在這裏與六國反叛勢力和秦軍都有過交戰,與百越人打得最多,戰場從夷陵縣城到周邊各處都留下了痕跡。
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曾經的金戈鐵馬早就隨風而逝,看不到曾經的烽煙,唯有隨著季節的變化留下了大自然的風景。
“咱們當初是在岸邊與幾萬桂越人酣戰的吧?”蘇烈騎跨高頭大馬,馬鞭遙指南邊:“我記得當初是你帶著弓弩部隊埋伏在岸邊,陛下親率大隊進行正麵阻擊?”
梅鋗似乎也是陷入了迴憶,點了點頭,說道:“是啊,現在的第一艦隊中郎將辯良,當時是他頂替我指揮正麵的弓弩部隊,我是跟衛翰和徐誌埋伏在岸邊的蘆葦叢。”
如果沒有搞錯,那一次作戰也是呂哲唯一一次親自上場廝殺,而似乎人沒有殺多少個還負了點傷。從那次之後,呂哲再也沒有親自上場廝殺。
跟隨呂哲從夷陵崛起的那些將士,許許多多原本是基層軍官的人,他們現在都成了軍方的中高層將領,一些原本是士兵的人現在也成了軍官,可以說隻要是沒有在崛起過程中陣亡的人,哪怕是傷殘了也能轉到其它地方發展,並且發展得相當不錯。
要是按照其它朝代的尿性,“太祖”崛起的地方基本上是被稱唿為龍興之地。然後會有無數人將某塊地畫個“圈圈”,寫個標語或是立個碑,來一個“太祖當初在這裏xxxxxx”,可能要特別強調當時的艱難。然後再述說誰誰誰有今天是多麽的不易。
其實那也是應有之意吧,也不全然是為了宣傳或是什麽,對於精神上的升華能夠起到典故作用。
當初的夷陵在六國人士叛亂之後就已經成為白地,一場大火將原本就顯得破敗的夷陵變成了徹徹底底的廢墟,後麵還是呂哲下令重建才會恢複生氣。
夷陵現在的建築基本是經過重建。十來年的春夏春冬過去,曾經的新屋有了歲月的痕跡,生活在這裏的人其實也不是叛亂發生之前的那些人。
“自從陛下將烈士園定在夷陵,夷陵又經過新一番的重新規劃,原本居住在這裏的人口差不多全遷移前去南陵,留下的是看顧墓園的人。”梅鋗遙指大道兩旁靜立等候的人,他也特別指著其中一人,臉上似乎也帶著嘲諷:“看到了吧?”
蘇烈眯著眼睛看去,說道:“那個家夥啊?讓他詆毀軍方,活該被調過來守靈。”
他們說的是誰?是稍前凱旋儀式上跳出來興風作浪的那個儒生莊青。
莊青與許多當時在儀式上搗亂的儒生其實都沒有被殺。不是呂哲有多麽仁慈或是軍方大度,是這些儒生的作為從律法層麵來說並沒有犯罪,那該怎麽殺或是囚禁?
沒有殺,也沒有囚禁,不代表那些儒生會沒事,不知道有多少軍方或是貴族放話要收拾這些儒生,最後叔孫通等人向呂哲求了個情,像是莊青就被調過來守護烈士園,其餘的儒生也都有各自的安排。
詆毀軍方,然後被安排守護烈士園。軍方對這樣的處置雖然並不感到滿意,可是想想也覺得非常解氣。軍方是這麽想的,莊青不是詆毀軍方嗎?那就一輩子去守護詆毀對象的身後安身之地,沒有什麽比這個更能諷刺人的事情了。
王車停頓。呂哲是左右牽著兩個兒子的手一起下車。
皇帝露麵,靜立等候的人都是彎腰行禮,口唿:“參見陛下!”
呂哲不需要去搭理行禮的人,他鬆開抓住兩個兒子的手,目光巡視著停留在一個身穿道士服裝的老者身上。
必須說明一點,現在這個年頭可還沒有道教。有的是黃老學派,而黃老學派並不等於是道教,所以絕對沒有什麽道士,要是有也是術士。
另外還必須嚴正聲明一點,現在流行的是“巫”,宗~教的一些人員行法事的時候,不是身穿道袍手持桃木劍念念有詞,應該是身穿獸皮毛顯得破破爛爛的衣服,手拿著一種纛和幡,用著學自動物的姿態跳一種儺舞,還要懂得唱一種叫作儺歌的曲子。
身穿道士服裝的老者是烈士園的總負責人,他的名字叫盧生。
盧生是誰?他是燕地人。還不知道?那就說一個事件,有一術士曾經向始皇帝進言道“亡秦者胡”,直接導致始皇帝糾結三十萬大軍北征匈奴。這個盧生就是向始皇帝進言的那個術士。
這麽一個人怎麽成了夷陵烈士園的總負責人?其實是盧生自己跑到南陵毛遂自薦,他經由趙高的推薦,果然見到了呂哲。
當時的呂哲並不知道盧生是誰……不是說呂哲不知道那麽出名的“亡秦者胡”事件,是呂哲沒有將看到的盧生和那件事情聯係起來。
盧生很是能言善道,在介紹自己的名字之前與呂哲一陣天南地北的胡侃。是天南地北,也就是不限製地域性,說到了哪裏就算是哪,表現出來的是見多識廣。
古時候交通不便利,很多時候遠行的危險性遠要比想象中更加嚴重,路上可能被強盜襲殺也可能成了猛獸的口中食,所以到處遊曆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呂哲很驚訝盧生的閱曆豐富,亦是清楚有限條件下有這樣豐富的閱曆代表著什麽。他也就問起了盧生的名字,一聽“盧生”這兩字總算是將一些曆史事件給聯係起來。
盧生看到呂哲的表情變化,當時說了一些話,他說自己是燕人,做很多事情其實是有目的性的,也就是所謂的“敵我有別”,意思就是說,他裝神弄鬼也是逼不得已,像是拿出“亡秦者胡”的讖言,目的是為了消耗秦國的國力。
很簡單的一個解釋,無非就是陣營決定立場,敵我交鋒上麵任何事情都有了一個解釋,就好像是“彼之仇寇,吾之英雄”那般,事情不分對錯,隻分敵我。那麽這也就說得通了,六國有那麽多人反秦,盧生是其中的一個,他做了一些什麽事情,不管怎麽被人詬病,那也是站在反秦的需要上麵。
帝國的建立就是站在秦國崩潰的基礎上,從某些方麵來講帝國也是受益者之一,帝國統治者呂哲更沒有任何立場去指責盧生的一些裝神弄鬼。
盧生後麵又是一陣言論,最後談到了關於夷陵烈士園的情況,自薦說自己在方術上麵很有名氣,拿出相當多的理由來說服呂哲聘任。
呂哲可能是出於將盧生控製的出發點,或者其它什麽想法,同意了盧生的自薦,盧生也就成了夷陵烈士園的總負責人。
烈士園從建立到現如今幾年過去了,盧生擔任園長以來倒也顯得盡職,從未在一些事情上有過差錯,最讓呂哲感到滿意的是盧生沒有像之前那麽活躍,動不動搞出一個讖言什麽的玩意出來。
“陛下!”盧生快步向前,揖禮道:“儀式已經準備妥當,您是……?”
呂哲是出巡前來祭奠一下陣亡將士們,也是給軍方展現一種姿態,大戰前再次振奮一下軍心士氣什麽的。不過呢,這次前來不算是祭祀,隻能算是一種緬懷,但也足夠了。
古時候關乎到祭奠並不是能夠隨隨便便,畢竟“國家大事在祭在戎”絕不是說笑,誰要是拿這種事情開玩笑,下場絕不會比紂王好到哪去……(未完待續。)
草原戰事一應的作戰部署和調動是按照事先的計劃來進行,順利與否不是呂哲去不去就近關注就能改變的事情,出巡的路線選擇那邊純粹就是表現出一種姿態,皇帝和中樞重視這一場戰場的態度。
這一次戰爭是深入草原,最深入的距離會超過一千五百裏,參戰的部隊包括深入草原和相關後勤維持的人數超過百萬,無論怎麽說都是一場曠世大戰。
實際上參戰人數超過百萬,真正投入作戰的部隊沒可能那麽多,像是深入一千五百裏以上的騎兵就不會超過五千人,他們也是一種襲擾和破壞性質,並不是百萬軍隊會進行平線推進作戰姿態。
“太尉署的計劃是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全掌握漠南,將胡人驅趕到漠北。”呂哲看著自己的嫡長子:“這一次草原戰爭將會是比較漫長的一個過程。”
呂議當然懂啦。他很清楚與草原胡人的戰爭跟華夏大地的內戰不一樣,草原胡人是遊牧民族。
遊牧民族就是那種遊動性很強的一個族群,他們不像農耕民族會固定待在一個棲息地,隨著季節的變換追逐肥美草場而居。這樣的民族特性會注定一件事情,遊牧民族沒有農耕民族對土地的不舍和留念,遊牧民族重視的是他們的牛羊等牧畜,隻有牧畜對他們才是最重要的,選擇什麽樣的土地進行棲息也是取決對牧畜的放養條件。
“胡人已經多次吃到教訓,他們不會再與我們進行正麵會戰啦。”呂議依然是坐沒坐姿地靠在車壁上,臉上也是笑嘻嘻的模樣:“想要用一兩場決定性的決戰來分出勝負可不容易啊。”
呂哲聽到自己嫡長子的言論沒有表現得太過驚訝,呂議給予他的印象就是自小聰慧,並且是聰明得有些過頭。不過嘛,他雖然有諸多的猜測,但是也沒有想過要深究,畢竟呂議再怎麽也是他的骨血。
確實,帝國這一次不是要馬上解決胡人,說白了集結那麽多的軍隊不過是一次大規模的梳理行動。能抓住多少胡人就抓住多少,不能抓住也就將胡人驅趕得遠遠地。
“除開會進入西域的十五萬國防軍,遼東一線到河套一線的部隊,他們最大的任務是鞏固已經占領的草原區域。”呂哲“嗬嗬”笑了兩聲。這才接著說:“真正投入草原深處的部隊不會超過五萬,也基本會是小股部隊的穿插襲擾。”
“千裏奔襲嘛。”呂議挪了挪屁股,眼珠子也是亂轉:“代價小,改被動為主動,多路出擊又不用擔心損耗過大。這個戰術很不錯的。”
一路最多五千騎兵。最少是一千騎兵,從規模上來講確實不大。這樣的戰術對後勤依賴依然是有,但是隨著人數的減少後勤依賴也被降低到一定程度,最重要的是都以機動性極強的騎兵為主力,隨後可以撤出戰場而不拖泥帶水。
曆史上首次使用“千裏奔襲”戰術的人是白起,也就是長平之戰中那支“秦軍飛騎”。白起善用騎兵進行奔襲破壞了趙軍的後勤補給線,為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無獨有偶的是在隨後的曆史中,趙國將領李牧在與匈奴人的交戰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戰術,他針對匈奴的逼近派出了那支狄人為主騎兵。狄人騎兵僅是出動了兩千人,他們繞路奔襲了吊在匈奴大軍後麵的牧人大隊。殺傷不多卻是宰殺了和驅散了相當多的牛羊,迫使入侵趙地的匈奴大軍撤退。
第三個案例就比較出名了,正是霍去病的千裏奔襲,他率領少量的漢軍騎兵千裏逐突,進行了名留青史的封狼居胥偉業,不但俘虜了匈奴人在狼居胥山的眾多薩滿,更是將匈奴人用來祭祀用的各種金人和祭奠用的器具拉迴了漢帝國。
以上戰例有些廣為人知,有些則是隱沒於曆史長河,有些已經發生,有些則是還沒有發生。坐在王車內的三個父子。要是知道他們腦海中在迴憶什麽,估計都是在腦海裏出現了“霍去病”的名字。
呂議是趁呂哲在與窗外的人講話,他低聲偷偷對自己的兄長呂啟說:“要是我再年長一些,這件事情我就去幹了!”
呂啟的反應是失笑。他們現在都是九歲。不但這一次出巡沒有他們的份,以他們皇子的身份想要獨領一軍在後勤沒有保障,以及深入敵後,等等充滿未知風險的軍事行動中去領軍,估計是沒有哪個統軍大將敢讓他們去做這種極其危險的事情。
出巡隊伍出了南陵,先是走向北大道。在一個岔路口轉向之後,沿著國道再行十八裏已經進入夷陵的地界。
夷陵是多山地形,它的北西南三麵環山,隻有東麵是平原。夷陵的東麵是哪?不就是南陵方向嘛。
十幾年前,呂哲在夷陵起兵,他在這裏與六國反叛勢力和秦軍都有過交戰,與百越人打得最多,戰場從夷陵縣城到周邊各處都留下了痕跡。
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曾經的金戈鐵馬早就隨風而逝,看不到曾經的烽煙,唯有隨著季節的變化留下了大自然的風景。
“咱們當初是在岸邊與幾萬桂越人酣戰的吧?”蘇烈騎跨高頭大馬,馬鞭遙指南邊:“我記得當初是你帶著弓弩部隊埋伏在岸邊,陛下親率大隊進行正麵阻擊?”
梅鋗似乎也是陷入了迴憶,點了點頭,說道:“是啊,現在的第一艦隊中郎將辯良,當時是他頂替我指揮正麵的弓弩部隊,我是跟衛翰和徐誌埋伏在岸邊的蘆葦叢。”
如果沒有搞錯,那一次作戰也是呂哲唯一一次親自上場廝殺,而似乎人沒有殺多少個還負了點傷。從那次之後,呂哲再也沒有親自上場廝殺。
跟隨呂哲從夷陵崛起的那些將士,許許多多原本是基層軍官的人,他們現在都成了軍方的中高層將領,一些原本是士兵的人現在也成了軍官,可以說隻要是沒有在崛起過程中陣亡的人,哪怕是傷殘了也能轉到其它地方發展,並且發展得相當不錯。
要是按照其它朝代的尿性,“太祖”崛起的地方基本上是被稱唿為龍興之地。然後會有無數人將某塊地畫個“圈圈”,寫個標語或是立個碑,來一個“太祖當初在這裏xxxxxx”,可能要特別強調當時的艱難。然後再述說誰誰誰有今天是多麽的不易。
其實那也是應有之意吧,也不全然是為了宣傳或是什麽,對於精神上的升華能夠起到典故作用。
當初的夷陵在六國人士叛亂之後就已經成為白地,一場大火將原本就顯得破敗的夷陵變成了徹徹底底的廢墟,後麵還是呂哲下令重建才會恢複生氣。
夷陵現在的建築基本是經過重建。十來年的春夏春冬過去,曾經的新屋有了歲月的痕跡,生活在這裏的人其實也不是叛亂發生之前的那些人。
“自從陛下將烈士園定在夷陵,夷陵又經過新一番的重新規劃,原本居住在這裏的人口差不多全遷移前去南陵,留下的是看顧墓園的人。”梅鋗遙指大道兩旁靜立等候的人,他也特別指著其中一人,臉上似乎也帶著嘲諷:“看到了吧?”
蘇烈眯著眼睛看去,說道:“那個家夥啊?讓他詆毀軍方,活該被調過來守靈。”
他們說的是誰?是稍前凱旋儀式上跳出來興風作浪的那個儒生莊青。
莊青與許多當時在儀式上搗亂的儒生其實都沒有被殺。不是呂哲有多麽仁慈或是軍方大度,是這些儒生的作為從律法層麵來說並沒有犯罪,那該怎麽殺或是囚禁?
沒有殺,也沒有囚禁,不代表那些儒生會沒事,不知道有多少軍方或是貴族放話要收拾這些儒生,最後叔孫通等人向呂哲求了個情,像是莊青就被調過來守護烈士園,其餘的儒生也都有各自的安排。
詆毀軍方,然後被安排守護烈士園。軍方對這樣的處置雖然並不感到滿意,可是想想也覺得非常解氣。軍方是這麽想的,莊青不是詆毀軍方嗎?那就一輩子去守護詆毀對象的身後安身之地,沒有什麽比這個更能諷刺人的事情了。
王車停頓。呂哲是左右牽著兩個兒子的手一起下車。
皇帝露麵,靜立等候的人都是彎腰行禮,口唿:“參見陛下!”
呂哲不需要去搭理行禮的人,他鬆開抓住兩個兒子的手,目光巡視著停留在一個身穿道士服裝的老者身上。
必須說明一點,現在這個年頭可還沒有道教。有的是黃老學派,而黃老學派並不等於是道教,所以絕對沒有什麽道士,要是有也是術士。
另外還必須嚴正聲明一點,現在流行的是“巫”,宗~教的一些人員行法事的時候,不是身穿道袍手持桃木劍念念有詞,應該是身穿獸皮毛顯得破破爛爛的衣服,手拿著一種纛和幡,用著學自動物的姿態跳一種儺舞,還要懂得唱一種叫作儺歌的曲子。
身穿道士服裝的老者是烈士園的總負責人,他的名字叫盧生。
盧生是誰?他是燕地人。還不知道?那就說一個事件,有一術士曾經向始皇帝進言道“亡秦者胡”,直接導致始皇帝糾結三十萬大軍北征匈奴。這個盧生就是向始皇帝進言的那個術士。
這麽一個人怎麽成了夷陵烈士園的總負責人?其實是盧生自己跑到南陵毛遂自薦,他經由趙高的推薦,果然見到了呂哲。
當時的呂哲並不知道盧生是誰……不是說呂哲不知道那麽出名的“亡秦者胡”事件,是呂哲沒有將看到的盧生和那件事情聯係起來。
盧生很是能言善道,在介紹自己的名字之前與呂哲一陣天南地北的胡侃。是天南地北,也就是不限製地域性,說到了哪裏就算是哪,表現出來的是見多識廣。
古時候交通不便利,很多時候遠行的危險性遠要比想象中更加嚴重,路上可能被強盜襲殺也可能成了猛獸的口中食,所以到處遊曆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呂哲很驚訝盧生的閱曆豐富,亦是清楚有限條件下有這樣豐富的閱曆代表著什麽。他也就問起了盧生的名字,一聽“盧生”這兩字總算是將一些曆史事件給聯係起來。
盧生看到呂哲的表情變化,當時說了一些話,他說自己是燕人,做很多事情其實是有目的性的,也就是所謂的“敵我有別”,意思就是說,他裝神弄鬼也是逼不得已,像是拿出“亡秦者胡”的讖言,目的是為了消耗秦國的國力。
很簡單的一個解釋,無非就是陣營決定立場,敵我交鋒上麵任何事情都有了一個解釋,就好像是“彼之仇寇,吾之英雄”那般,事情不分對錯,隻分敵我。那麽這也就說得通了,六國有那麽多人反秦,盧生是其中的一個,他做了一些什麽事情,不管怎麽被人詬病,那也是站在反秦的需要上麵。
帝國的建立就是站在秦國崩潰的基礎上,從某些方麵來講帝國也是受益者之一,帝國統治者呂哲更沒有任何立場去指責盧生的一些裝神弄鬼。
盧生後麵又是一陣言論,最後談到了關於夷陵烈士園的情況,自薦說自己在方術上麵很有名氣,拿出相當多的理由來說服呂哲聘任。
呂哲可能是出於將盧生控製的出發點,或者其它什麽想法,同意了盧生的自薦,盧生也就成了夷陵烈士園的總負責人。
烈士園從建立到現如今幾年過去了,盧生擔任園長以來倒也顯得盡職,從未在一些事情上有過差錯,最讓呂哲感到滿意的是盧生沒有像之前那麽活躍,動不動搞出一個讖言什麽的玩意出來。
“陛下!”盧生快步向前,揖禮道:“儀式已經準備妥當,您是……?”
呂哲是出巡前來祭奠一下陣亡將士們,也是給軍方展現一種姿態,大戰前再次振奮一下軍心士氣什麽的。不過呢,這次前來不算是祭祀,隻能算是一種緬懷,但也足夠了。
古時候關乎到祭奠並不是能夠隨隨便便,畢竟“國家大事在祭在戎”絕不是說笑,誰要是拿這種事情開玩笑,下場絕不會比紂王好到哪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