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章邯率軍出現在這裏純粹是出於偶然和碰巧,他們原本是在進行拉練,是處在歸迴的途中,接近這一片區域的時候外派的斥候探知了五六千胡人的行蹤,章邯考慮到麾下秦軍進行了長久的拉練不是最佳的作戰狀態並沒有想去接戰,派人用最快的速度去聯絡巡哨的友軍之後本是想著繞開迴營,沒想到已經進行迂迴最終還是碰上了。


    發現敵軍不去進行交戰這種行為很可恥?如果這樣理解就是大錯特錯了。章邯是在拉練軍隊,不是帶著軍隊巡視或是做防衛任務。軍隊所講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得到什麽樣的任務就去完成那件任務,不是自己的任務就要極力避免不必要的行為,章邯那樣的選擇不帶任何的錯誤,再則他們已經野外拉練了三四天,士卒正是處在疲憊不宜交戰的狀態。


    這片區域的地形並不是多麽複雜,至少不是山路漫漫之類的環境,可是草叢非常茂密也有多片樹林,雙方雖然都派出了斥候作為眼睛極力避免出現意外,可是老天爺好像是純心戲耍那般,一支因為士卒疲勞不適合交戰的秦軍,一支想要保持隱秘性去接人的胡人軍隊,兩支部隊偏偏就是那麽碰上了,並且是在遠離了樹林的一片草叢不是茂密的地段才互相發現對方,那一刻看見對方的兩幫人馬估計都是有點發愣?


    兩邊人馬遭遇的地點是一個什麽樣的環境?那是一片方圓大概十裏左右的平地,西邊是一片範圍不小的樹林,北側是地形複雜的溪水與山包地帶,南邊是一片盆地,東邊則是平坦的平原。


    胡人部隊是剛剛出了樹林大概二三裏,秦軍則是剛剛從山地出來大部隊才渡過一條小溪。兩支人馬中的胡人是從西朝東方向,章邯所率的秦軍是從北朝東南方向,他們哪怕是兩支友好的隊伍也必然是會在半路上交織而過,更別提是兩支本來就敵對的隊伍,想轉身顯然都不可以,胡人部隊是要去接冒頓等人,秦軍轉身歸形成一種半渡而擊的險狀,且也沒有誰會選擇待在原地,剩下隻有一個選擇了,那就是交鋒。


    秦軍是最先從錯愕當中迴過神來的那一方,他們吹響了整隊的號角,騎兵們很快就排成五十人一排的縱隊,隨即立刻進入向前的姿態。


    等待秦軍吹響號角胡人才從錯愕中反應過來?這支胡人肯定會以為這裏出現的敵軍是想要進行攔截,防止他們前去接應冒頓和各族代表,也是吹響了前進的號角。


    “嗚嗚”的號角聲在這片大地被頻繁吹響,地麵在馬蹄的奔踏中也奏響了“轟隆”的響聲,秦軍在衝鋒前齊聲高喝一聲“嘿!”隨後就是一言不發的沉默,胡人這邊則是不斷發出“喲嗬——喲嗬——”的呐喊。


    人數差不多相等,胡人那邊是個什麽情況章邯不清楚,但是他清楚己方不適合做肉搏交戰,一開始就是下達使用遠程攻擊方式不做肉搏接觸的命令。


    接下來的所發生的事情就簡單了,秦軍利用軍械的優勢進行遊動式的波段連射,於距離胡人部隊三百米外就扣動扳機發射弩箭,每次是三排一共一百五十名秦軍騎兵為同一波段,發射完畢的這一批在前行中向東北方向機動,後麵是進入待射狀態的袍澤重複進行波段式射擊,隨後又是進行偏移機動,慢慢的秦軍的騎兵大隊呈現一種半迴旋的姿態,依靠這種迴旋機動保持距離不斷射箭。


    胡人這邊剛開始也是想著進行遊動騎射來著,可是他們萬般沒有想到秦軍的弩箭射程會那麽遠,預防不及之下奔跑在前隊的胡人騎兵看到秦軍射來第一波弩箭的時候還想嘲笑,嘲笑對麵的敵軍沒有膽子慌亂了才會在雙方距離那麽遠的時候慌亂中亂射箭,但是發著尖銳破空聲的弩箭讓胡人臉上的嘲弄變成了驚懼。


    帶著尖銳聲落下的弩箭前頭箭鏃破開了皮甲、撐開了衣服、鑽入了血肉,一聲聲的慘叫和悶哼變成了嘲笑胡人的無知,用實際發生的一切來告訴他們……三百米外射箭並不是出於秦軍的慌亂,是用先進技術製造出來的軍械在教導他們什麽叫長途殺傷。


    遠處躲避在暗處觀看的漢軍斥候看到的是什麽?是秦軍迴旋式的連綿波段式射擊,是胡人前鋒衝上去像是削果皮一樣被弩箭層層地削掉,結果就是秦軍在迴旋中保持著距離發射弩箭,胡人一片哀嚎中不斷有人中箭落馬,哪怕是胡人沒有被射中也會出現遲疑降低馬速,或是在馳騁中撞上因為中箭失去駕馭者亂跑的無人戰馬出現混亂,所發生的一切讓追逐變得更為困難。


    “秦軍好像根據自己的現狀發現了對自己有利的戰法啊?”


    “之前還在納悶為什麽騎兵帶蹶張弩,畢竟那玩意的後坐力可不是一般大。沒想到秦軍真的克服了馬背上發射時帶來的後坐力……”


    並不是完全的克服,秦軍在迴旋射擊時不少騎兵發射的方向和角度並不理想,甚至有發生從馬背上掉落下去的意外。


    要知道那是大批量戰馬馳騁的狀態,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掉落下馬背,馳騁的戰馬可沒有辦法因為會發生撞人就緊急刹住,所以在騎戰中要是有誰掉落馬背基本上是會被撞翻,然後被奔騰而過的馬蹄子踩成肉泥。


    秦軍從開始發射到三千騎兵射空蹶張弩的弩箭耗時並不是太久,他們取得的戰果是殺死殺傷大約二百餘胡人,己方因為不慎造成的損失是十三人。而秦軍損失的十三人還是因為將自己捆綁在馬背的結繩不對,若是秦軍騎兵沒有進行捆綁損失估計不止這些。


    精銳步軍靜止不動的箭陣命中率大概是十比一,騎兵遊動發射的通常情況下箭矢的殺傷比例是在五十發命中一發的概率,所以秦軍發射三千弩箭造成二百左右的殺傷已經算是高比例,差不多就是十三枝弩箭有一枝命中,雖說是因為風勢和場地的關係,但是從戰果上判定不得不說章邯訓練出了一支精銳的騎兵隊伍。


    秦軍僅是一個梯次的射箭就迂迴,不止是外圍觀看的人發現了,與之交戰的胡人很快發現秦軍隻能每人射一次,這種發現讓很多人在內心裏都大大鬆了一口氣。


    可不是嘛!要是秦軍能夠無限循環地從三百米之外就可以對交戰對象造成殺傷,那簡直就是嚇死人了。誰遭遇到這麽一支部隊都會發怵,隻能是在追逐中承擔難以估計的損失,期望抵近之後進行還射或是肉搏。


    胡人大軍的指揮官發現敵軍有意迂迴,且迂迴的方向是穿插到東南方向,他很快知道敵軍的意圖,敵軍顯然已經失去交鋒的欲~望要離開?他不知道敵軍是在調整姿態準備下一輪的交鋒,還是真的要離去。


    胡人的部隊出現在這裏是為了接應冒頓等人,他們的首要目標是保證與冒頓等人先行會合,因此也沒有追逐秦軍的欲~望。正在胡人指揮官要發布新的指令時,東南方向的斥候帶來了消息,一個是已經找到冒頓等人,另一個消息是有大隊的漢軍正在朝這裏逼近。


    冒頓這邊呢?他們停在原地觀看了有一會,早先追在他們屁股後麵的張蒼所部已經重新接近到不足四裏。冒頓顯然是不會選擇停留在原地,讓身邊的人吹響聯絡的號角,己方也換上體力充沛的戰馬,隨後徑直向著接應自己的大軍馳騁。


    章邯本來已經要率軍脫離,他們也確實是拉開了與胡人部隊的距離,隻要稍微地迂迴就能安全離開,可是外圍的斥候帶來的消息讓章邯有了新的選擇,他們可以按照原計劃離開,也能保持現有的距離進行觀望。


    “部分士卒解開捆綁的繩套對勁弩進行裝填,其餘將士保持警戒。”


    章邯早就想看看漢軍的騎戰方式,今次或是一個機會?他也做好了另一項準備,雖然沒有得到助戰的命令,可是必要的時候並不打算冷眼旁觀。


    正在趕來的漢軍數量並不多,看裝扮應該是承擔外圍巡視任務的遊騎兵臨時集合而成,數量絕對不會超過二千。


    “那片山地邊緣出現一支大概五百人左右的胡人騎兵,這支五千左右的胡人騎兵是來接應他們的?”章邯毫無意外地發現了冒頓等人,稍微思量一下也就猜出一些大概。


    “漢軍趕來之前兩批胡人會進行會合,我們現在趕上去也阻止不了。”一名校尉裝扮的秦軍如此說道。


    確實,他們出現在這裏本來就是出於湊巧,事先也沒有發現山地那邊會有一支胡人,落在了情報的後手,等待發現了也來不及在兩支胡人迴合前做出什麽攔截措施。


    差不多是在冒頓與前來接應的部隊會合時,為數大概在二千左右的漢軍也抵達了這片平原,同時張蒼等七百左右的遊騎兵也出了山路。


    前來的漢軍確實是幾支不同序列的遊騎兵所臨時組成,身在現場職銜最高的也不過是一名校尉,他們來到現場並沒有直接就衝向胡人部隊,而是占據了西北方向的位置,派出人手與出現在這裏的秦軍進行聯係。


    “那支秦軍是章邯所部,他們是在四天前離開大營進行拉練,出現在這裏是出於偶然。之前他們已經與那批胡人進行過較量,提醒我們那批胡人有著很強的紀律性。”


    章邯說那支胡人部隊有紀律性並不是胡扯,很少有草原騎兵能夠冒著不斷落下的箭矢身上下還能做到隊形不大亂,那批胡人又能用極短的時間調整隊形呈現出攻擊姿態,顯然不會是什麽不堪的烏合之眾。


    “除了那些,沒別的了?”


    “秦軍並沒有說其它。”


    漢軍的那名校尉叫張連,他有受過南陵軍事學院的培訓,很清楚一支擁有極強紀律性的部隊代表著什麽。


    “我們有一些情報顯示匈奴人有一支精銳部隊早先活動在西域方向,近期才朝東方開拔。那支胡人騎兵隸屬的是匈奴大王子冒頓麾下,出現在這裏的胡人騎兵會不會就是他們?”


    冒頓的部隊該是匈奴之中比較精銳的一支,不過漢軍聽說冒頓的部隊會攜帶一種畫有蒼狼頭模樣的旌旗,不管是在什麽場合都會打出蒼狼旌旗,出現在這裏的胡人騎兵沒有看到什麽旌旗,張連又沒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說那些話不過是在瞎猜,估計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太可能。


    說句實在話,前期漢軍對於這一次攔截行動並不怎麽重視,畢竟兩軍大戰前的情報刺探是一種很普遍的行為,發現有人前來刺探軍情進行攔截也是一項再正常不過的小規模軍事行動,稍微讓他們有些意外的是發現一支五千人左右的胡人接應部隊,也是在發現有這支胡人前來接應漢軍才真正的重視起來。


    能讓人安排部隊進行接應那必然是什麽重要人物親自前來刺探軍情,漢軍外圍的遊騎兵臨時集結追來後,大營也出動了一萬騎兵正在趕來的路上,不過因為距離和地形的關係並不會那麽快前來。


    漢軍騎兵到來的時候其實已經排列好攔截縱隊,所謂的縱隊是一種散兵形態的小隊互相連接,每個小隊是包含隊率在內的五十一名騎兵,局部又由五個小隊形成二百五十人的中隊,然後由中隊形成一千人的大隊,目前二千左右的漢軍騎兵就是呈現一種雁形陣的姿態。


    雁形陣其實就是一種有利於遠程殺傷的陣型,畢竟它的整體模樣就是兩隻由眾多士兵形成的倒“v”字翅膀,發射箭矢的覆蓋範圍比較大。


    張連瞧見不遠處的胡人部隊在調整隊形,似乎是在做衝鋒準備?他看一眼張蒼所部的七百餘人,然後對旁邊的吹號手下令道:“發出準備作戰的信號!”


    “嗚嗚嗚——”的號角聲在被吹響,轟鳴的馬蹄聲踩踏地麵進行伴奏,接下來的一幕卻是令人有些出乎意料……(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之帝國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大秦之帝國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