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臨淄城的外圍城牆高約有四丈,靠西方向的城牆段綿長怎麽也該有二十裏長,其餘幾個方向的城牆段也沒有一個是少於十五裏長度,整座城池若是從高空往下鳥瞰其實並不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城池模樣,是一種不平均規格的樣子。
第五騎兵軍團、第二混編軍團、部分禁軍前去濟水北線與聯軍作戰,呂哲則是親自帶著餘下禁軍和第三混編軍團、第四混編軍團、部分抵達的第一騎兵軍團,總數超過二十萬的部隊抵達臨淄城下。
衛翰、何懌兩個中郎將軍團長和禁軍序列的武梁、梅鋗聯名稟告韓廣、臧荼並沒有按照協商那般配合漢軍針對東胡軍和陳勝軍,呂哲對此有些迷惑。
呂哲不得不感到迷惑,天下大勢已經無比清晰地展現對漢國有利傾斜,臧荼是從南方北上一路也該看清楚情勢,再則是燕軍、東胡軍、陳勝軍的後路已經被切斷,韓廣怎麽會在如約將聯軍誆騙在原地後又選擇了抵抗呢?
“確認韓廣和臧荼沒有與我們在那邊的人進行聯係?”
“迴王上,韓廣與臧荼沒有派人與我們聯係。”
什麽情況呢?韓廣既然不打算歸附,那麽將聯軍留在原地是個什麽意思?而似乎開戰之後聯軍也是處在一種全局不利的態勢下,戰場周邊也一再確認沒有其他聯軍的存在,韓廣放著配合漢軍殲滅東胡收服陳勝軍換取在漢國有容身之地的大好前途不做,為什麽要臨時變卦?
張良是後麵才過來呂哲這邊,他聽呂哲講出自己的困惑後,謹慎地選擇用詞:“大王,燕國的實際控製者是臧荼與韓廣。”
呂哲馬上就反應過來了,韓廣和臧荼雖然是分別掌握燕國,可是他們手握權力已經快七年。
臧荼經過一連串的挫折該是已經認清現實,而韓廣一直是待在燕地或是遼東、半島沒有見識到中原的變化。說白了,權力是一種毒藥,能夠使人產生一種患得患失的心理。韓廣根本就是不拚一把怎麽都不甘心。
反應迴來的呂哲露出了玩味的笑容,他勸降燕軍是想節約時間來擊敗聯軍,另外也是對那經過訓練的幾萬遼東壯士有垂涎之心,畢竟所謂的“燕趙之士”在武勇上麵還是不錯的。收編之後用於草原胡人的作戰怎麽也能起點作用。另外呢,漢國政權體係已經夠複雜的了,再加入一股燕國原有勢力的官員進來,也是呂哲為以後政權體係考慮的一部分。
濟水北線送來情報已經是那裏開戰後的第八天,在軍情匯報中衛翰和何懌稟告了額外的一些事情。
韓廣背信選擇抵抗。臧荼在原有的部下基礎上又拉攏了一些燕軍將領,想要撇開韓廣自己行事;陳勝那邊派出了吳廣前去漢軍軍營,協商歸附漢軍的事宜。
臧荼撇開韓廣單幹完全可以理解,特別是聯軍連續失利看不到勝利曙光的前提下更是那樣,陳勝派吳廣想要對聯軍反水則是讓呂哲有點意外了。
“大王,陳勝本就是從底層崛起的一方武裝首領,莫不過是想要榮華富貴,見到勢不可為尋找出路很正常。”張良微微笑著:“良以為韓廣到現在也肯定後悔了,隻是拿捏不準背信在先,大王還會不會接受他的歸附。”
可不是嘛。投入濟水北線的漢軍已經增加到二十萬,幾日的作戰中聯軍連接失利損失兵力之下,最後龜縮在營盤裏的聯軍數量下降到不足十五萬,且因為連續失利軍心士氣低落,再則就是聯軍的糧秣最多也就是三個月不到的量,韓廣不後悔那就怪了。
“大王若是可以原諒韓廣,派遣使者再次招撫,韓廣必然是全盤按照大王所說的辦。”張良不知道是出自什麽用意,說出了很明顯建議呂哲原諒韓廣的那些話。
是嗎?再次派人勸降韓廣?呂哲摸著下巴沒有說話。
濟水北線的聯軍後路已經被切斷,聯軍的糧秣最多也隻能消耗三個月。另外臧荼、陳勝都開始了自己的行動,現在那邊的戰事是對漢軍絕對有利的前提,呂哲有必要再去爭取韓廣嗎?
“不!”呂哲似笑非笑地看著張良:“孤不介意在天下大勢明朗的前提下有各方豪傑來投,但是不允許有人在答應之後再次背信。”
張良微微低下腦袋。他再次抬頭的時候,小心翼翼問道:“那大王會怎麽處理韓廣呢?”
呂哲笑而不答。
張良對韓廣太過關注了對不對?這並不是沒有原因。
若是呂哲沒有記錯的話,匈奴南下是在天下沒有大亂之前就有列國人士前去勾結的事情,那些所謂的列國人士中齊、燕、趙、魏、韓、楚都有參與。
最先設想聯絡匈奴南下的是哪一批人?其實不是後麵最為賣力的齊國人士,齊國那些人是因為情勢的需要才大力支持,又是一不做二不休將東胡引入華夏內戰。最先聯絡匈奴的人是韓信啊。是那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韓信,也就是韓國這邊最先開始付之行動。
在韓國那些遺臣遺民聯絡北方胡人之後,趙國的陳餘、張耳之流也參與進去,然後才是燕國、魏國、楚國、齊國也行動起來。
所以吧,呂哲能理解張良為什麽會那麽關注韓廣,各國君王是下命令的人,臣子和那些所謂的名士才是實際操作人,在操作的過程中肯定是要通氣,一來二去也就會建立交情,那麽張良和韓廣成為朋友也不是不可能,現在張良為韓廣說幾句好話也是人之常情嘛。
呂哲的崛起之勢與曆史上很多人都不相同,他完全就是“處身事外”的一種崛起,在崛起後又因為種種原因……比如呂哲開了不少金手指,讓他們這一方勢力壓根就沒有經過太大的挫折就發展到現在這種地步。
以呂哲主導下的擴張方式不是那麽依賴於某個誰出謀劃策,依賴的是最現實的生產力和人口,最多最多也就是作為某個地方的地方官,治理地方有功獲取一些文勳而不是武功(不是武術)。所以吧,文臣謀士想要獲得廣大名聲難度著實不小,也就沒有一個謀士是讓呂哲覺得離不開的對象,倒是治理地方包括在後勤規劃上很出色的一批人讓呂哲有其依賴。
因為這種情況,呂哲對於曾經被曆史記載的那些名人是有親近之意,但是要說因為誰誰誰幾句話就放過一些不能放過的人……屬於不可能。
“來來來……”呂哲邀請張良一同前往戰線前沿,重新站定後遙遙指著臨淄城:“先生且看臨淄城,”頓了頓,含笑問:“是一座雄城吧?”
張良不太明白呂哲是想說什麽。
臨淄城是能算做一座雄城,畢竟臨淄再怎麽說都是齊國數百年作為國都的存在,要是裏麵駐紮上二十萬以上的守軍,守軍依托四丈高城牆和相應守城器械防禦,敵軍想攻進去著實是不太容易。
現在的臨淄城是個什麽情況呢?在呂哲沒有親自率軍抵近城下之前,田安、田角、田間率軍欲要離城,田儋、田橫等一些田氏王族自然是與之火拚了起來。雙方在臨淄城內亂糟糟地廝殺了兩天,軍民死傷多少沒法統計,不過最後田安、田角、田角這一方退守東城倒是手裏還有三萬多的軍隊。
漢軍先頭部隊逼近臨淄城的那當口,正是忠於齊王儋的齊軍攻打東城最激烈的時刻,要不是有三萬多漢軍的先頭部隊加入東城守軍的那方,估計田安那批人就該被驅趕出城了。
“大王現在掌握了臨淄城東,城內有七萬部隊,城外有十五萬部隊將三麵圍住,”張良躬身行禮:“雖然不知道大王為什麽一直沒有下令攻擊,可是若大王想要攻取臨淄……”
呂哲為什麽不下令攻擊?臨淄城在齊國內戰的時候死了一大幫人,好好的一座有二三十萬黔首的城池,在漢軍到來之後城裏剩下的黔首不知道還有沒有五萬。
臨淄城內有太多人成為屍體散落在四處,雖然是臨近冬季不像炎熱的夏季快速腐爛,但是屍體終究還是會腐爛的不是嗎?
漢軍派人聯絡過齊王儋,提議暫時停戰收拾城內的屍體,可是被齊王儋給拒絕了,現在整座城池都在散發著驚人的惡臭,呂哲敢在這種環境下發動攻擊嗎?他不但沒有命令軍隊發動攻擊,反而是讓占據東城的軍隊撤退到城外,然後圍困臨淄的大軍在城外構建起了一道道的防線。
“瘟疫啊,”呂哲納悶地看著張良:“先生怎麽忘記了這個。”
張良尷尬地笑了。他是不是真的忽視了除了自己誰也不清楚。同時,他在呂哲麵前也是從來都沒有展現出一名被曆史記載頂尖謀士該有的智慧。
呂哲對於張良是故意藏拙還是什麽也不是那麽在乎,謀略什麽的從來都是一種輔助性的作用,實力弱才能承托出謀士的重要性,實力強悍到能夠依靠充足的兵力和物資硬推,謀略就是一種拾遺補漏的存在,重要性也不是那麽強。
“隻要你們這幫人不玩什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事情,我也懶得去計較了。”呂哲臉上笑吟吟,心裏卻是這麽默默想著。(未完待續。)
臨淄城的外圍城牆高約有四丈,靠西方向的城牆段綿長怎麽也該有二十裏長,其餘幾個方向的城牆段也沒有一個是少於十五裏長度,整座城池若是從高空往下鳥瞰其實並不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城池模樣,是一種不平均規格的樣子。
第五騎兵軍團、第二混編軍團、部分禁軍前去濟水北線與聯軍作戰,呂哲則是親自帶著餘下禁軍和第三混編軍團、第四混編軍團、部分抵達的第一騎兵軍團,總數超過二十萬的部隊抵達臨淄城下。
衛翰、何懌兩個中郎將軍團長和禁軍序列的武梁、梅鋗聯名稟告韓廣、臧荼並沒有按照協商那般配合漢軍針對東胡軍和陳勝軍,呂哲對此有些迷惑。
呂哲不得不感到迷惑,天下大勢已經無比清晰地展現對漢國有利傾斜,臧荼是從南方北上一路也該看清楚情勢,再則是燕軍、東胡軍、陳勝軍的後路已經被切斷,韓廣怎麽會在如約將聯軍誆騙在原地後又選擇了抵抗呢?
“確認韓廣和臧荼沒有與我們在那邊的人進行聯係?”
“迴王上,韓廣與臧荼沒有派人與我們聯係。”
什麽情況呢?韓廣既然不打算歸附,那麽將聯軍留在原地是個什麽意思?而似乎開戰之後聯軍也是處在一種全局不利的態勢下,戰場周邊也一再確認沒有其他聯軍的存在,韓廣放著配合漢軍殲滅東胡收服陳勝軍換取在漢國有容身之地的大好前途不做,為什麽要臨時變卦?
張良是後麵才過來呂哲這邊,他聽呂哲講出自己的困惑後,謹慎地選擇用詞:“大王,燕國的實際控製者是臧荼與韓廣。”
呂哲馬上就反應過來了,韓廣和臧荼雖然是分別掌握燕國,可是他們手握權力已經快七年。
臧荼經過一連串的挫折該是已經認清現實,而韓廣一直是待在燕地或是遼東、半島沒有見識到中原的變化。說白了,權力是一種毒藥,能夠使人產生一種患得患失的心理。韓廣根本就是不拚一把怎麽都不甘心。
反應迴來的呂哲露出了玩味的笑容,他勸降燕軍是想節約時間來擊敗聯軍,另外也是對那經過訓練的幾萬遼東壯士有垂涎之心,畢竟所謂的“燕趙之士”在武勇上麵還是不錯的。收編之後用於草原胡人的作戰怎麽也能起點作用。另外呢,漢國政權體係已經夠複雜的了,再加入一股燕國原有勢力的官員進來,也是呂哲為以後政權體係考慮的一部分。
濟水北線送來情報已經是那裏開戰後的第八天,在軍情匯報中衛翰和何懌稟告了額外的一些事情。
韓廣背信選擇抵抗。臧荼在原有的部下基礎上又拉攏了一些燕軍將領,想要撇開韓廣自己行事;陳勝那邊派出了吳廣前去漢軍軍營,協商歸附漢軍的事宜。
臧荼撇開韓廣單幹完全可以理解,特別是聯軍連續失利看不到勝利曙光的前提下更是那樣,陳勝派吳廣想要對聯軍反水則是讓呂哲有點意外了。
“大王,陳勝本就是從底層崛起的一方武裝首領,莫不過是想要榮華富貴,見到勢不可為尋找出路很正常。”張良微微笑著:“良以為韓廣到現在也肯定後悔了,隻是拿捏不準背信在先,大王還會不會接受他的歸附。”
可不是嘛。投入濟水北線的漢軍已經增加到二十萬,幾日的作戰中聯軍連接失利損失兵力之下,最後龜縮在營盤裏的聯軍數量下降到不足十五萬,且因為連續失利軍心士氣低落,再則就是聯軍的糧秣最多也就是三個月不到的量,韓廣不後悔那就怪了。
“大王若是可以原諒韓廣,派遣使者再次招撫,韓廣必然是全盤按照大王所說的辦。”張良不知道是出自什麽用意,說出了很明顯建議呂哲原諒韓廣的那些話。
是嗎?再次派人勸降韓廣?呂哲摸著下巴沒有說話。
濟水北線的聯軍後路已經被切斷,聯軍的糧秣最多也隻能消耗三個月。另外臧荼、陳勝都開始了自己的行動,現在那邊的戰事是對漢軍絕對有利的前提,呂哲有必要再去爭取韓廣嗎?
“不!”呂哲似笑非笑地看著張良:“孤不介意在天下大勢明朗的前提下有各方豪傑來投,但是不允許有人在答應之後再次背信。”
張良微微低下腦袋。他再次抬頭的時候,小心翼翼問道:“那大王會怎麽處理韓廣呢?”
呂哲笑而不答。
張良對韓廣太過關注了對不對?這並不是沒有原因。
若是呂哲沒有記錯的話,匈奴南下是在天下沒有大亂之前就有列國人士前去勾結的事情,那些所謂的列國人士中齊、燕、趙、魏、韓、楚都有參與。
最先設想聯絡匈奴南下的是哪一批人?其實不是後麵最為賣力的齊國人士,齊國那些人是因為情勢的需要才大力支持,又是一不做二不休將東胡引入華夏內戰。最先聯絡匈奴的人是韓信啊。是那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韓信,也就是韓國這邊最先開始付之行動。
在韓國那些遺臣遺民聯絡北方胡人之後,趙國的陳餘、張耳之流也參與進去,然後才是燕國、魏國、楚國、齊國也行動起來。
所以吧,呂哲能理解張良為什麽會那麽關注韓廣,各國君王是下命令的人,臣子和那些所謂的名士才是實際操作人,在操作的過程中肯定是要通氣,一來二去也就會建立交情,那麽張良和韓廣成為朋友也不是不可能,現在張良為韓廣說幾句好話也是人之常情嘛。
呂哲的崛起之勢與曆史上很多人都不相同,他完全就是“處身事外”的一種崛起,在崛起後又因為種種原因……比如呂哲開了不少金手指,讓他們這一方勢力壓根就沒有經過太大的挫折就發展到現在這種地步。
以呂哲主導下的擴張方式不是那麽依賴於某個誰出謀劃策,依賴的是最現實的生產力和人口,最多最多也就是作為某個地方的地方官,治理地方有功獲取一些文勳而不是武功(不是武術)。所以吧,文臣謀士想要獲得廣大名聲難度著實不小,也就沒有一個謀士是讓呂哲覺得離不開的對象,倒是治理地方包括在後勤規劃上很出色的一批人讓呂哲有其依賴。
因為這種情況,呂哲對於曾經被曆史記載的那些名人是有親近之意,但是要說因為誰誰誰幾句話就放過一些不能放過的人……屬於不可能。
“來來來……”呂哲邀請張良一同前往戰線前沿,重新站定後遙遙指著臨淄城:“先生且看臨淄城,”頓了頓,含笑問:“是一座雄城吧?”
張良不太明白呂哲是想說什麽。
臨淄城是能算做一座雄城,畢竟臨淄再怎麽說都是齊國數百年作為國都的存在,要是裏麵駐紮上二十萬以上的守軍,守軍依托四丈高城牆和相應守城器械防禦,敵軍想攻進去著實是不太容易。
現在的臨淄城是個什麽情況呢?在呂哲沒有親自率軍抵近城下之前,田安、田角、田間率軍欲要離城,田儋、田橫等一些田氏王族自然是與之火拚了起來。雙方在臨淄城內亂糟糟地廝殺了兩天,軍民死傷多少沒法統計,不過最後田安、田角、田角這一方退守東城倒是手裏還有三萬多的軍隊。
漢軍先頭部隊逼近臨淄城的那當口,正是忠於齊王儋的齊軍攻打東城最激烈的時刻,要不是有三萬多漢軍的先頭部隊加入東城守軍的那方,估計田安那批人就該被驅趕出城了。
“大王現在掌握了臨淄城東,城內有七萬部隊,城外有十五萬部隊將三麵圍住,”張良躬身行禮:“雖然不知道大王為什麽一直沒有下令攻擊,可是若大王想要攻取臨淄……”
呂哲為什麽不下令攻擊?臨淄城在齊國內戰的時候死了一大幫人,好好的一座有二三十萬黔首的城池,在漢軍到來之後城裏剩下的黔首不知道還有沒有五萬。
臨淄城內有太多人成為屍體散落在四處,雖然是臨近冬季不像炎熱的夏季快速腐爛,但是屍體終究還是會腐爛的不是嗎?
漢軍派人聯絡過齊王儋,提議暫時停戰收拾城內的屍體,可是被齊王儋給拒絕了,現在整座城池都在散發著驚人的惡臭,呂哲敢在這種環境下發動攻擊嗎?他不但沒有命令軍隊發動攻擊,反而是讓占據東城的軍隊撤退到城外,然後圍困臨淄的大軍在城外構建起了一道道的防線。
“瘟疫啊,”呂哲納悶地看著張良:“先生怎麽忘記了這個。”
張良尷尬地笑了。他是不是真的忽視了除了自己誰也不清楚。同時,他在呂哲麵前也是從來都沒有展現出一名被曆史記載頂尖謀士該有的智慧。
呂哲對於張良是故意藏拙還是什麽也不是那麽在乎,謀略什麽的從來都是一種輔助性的作用,實力弱才能承托出謀士的重要性,實力強悍到能夠依靠充足的兵力和物資硬推,謀略就是一種拾遺補漏的存在,重要性也不是那麽強。
“隻要你們這幫人不玩什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事情,我也懶得去計較了。”呂哲臉上笑吟吟,心裏卻是這麽默默想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