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每個勢力隻能帶五萬士卒前去是吧?呂哲雖然不相信各方會按照五萬的限製來幹,可是明麵上的戲碼肯定是要裝模作樣地演一演,這樣大家的麵子上才算過得去。
張良與魏豹都在思期行營,呂哲將兩人找來,最開始說的是魏韓移都的可行性。
陳郡和泗水郡很可能馬上就要成為戰場,魏韓說心裏不擔驚受怕絕對是假的。呂哲很明白的告訴張良與魏豹,南陽郡那邊目前有一支八萬人的秦軍盤踞在北部,現在想要奪取整個南陽郡極為不現實,不過出兵掃清南陽郡中部和南邊並不是沒有可能,隻是該怎麽掃清南陽郡中部和南邊需要大家一起商量出一個章程。
“北部的秦軍會不會向中部以南發動進攻?”魏豹可不止一次被秦軍攆著跑了,剛開始魏國是在潁川郡複立的,一度還有可能拿下整個潁川郡,後麵秦軍隻是出動五萬兵馬就讓魏國差點又亡國了,還是跑到陳郡秦軍又沒有追擊才得以幸免。
“關於這點不用擔心,本侯已經調遣一個軍團前去就近監視秦軍,量蒙毅也沒有膽子在旁邊有大軍監視的情況下向南進攻。”呂哲說著提起了這一次讓兩人過來的主要話題:“攻略南陽郡中部與南部一點不難,隻由本侯的兵馬前去征繳卻是不太合適的。”
張良立刻就說:“韓國自然是要出兵。”
魏豹人是傻了一些,可是沒完全傻掉,也聽出了話外之音:“呂侯的意思是魏韓皆要出兵,會盟兵力不足則由呂侯的士卒換上魏韓戰衣?”
瞧,魏豹不但不傻還很聰明嘛!呂哲就是這麽個意思,每個勢力隻能在會盟地點擁有五萬的軍隊,這裏的“每個勢力”不是包括了魏韓嗎?而魏韓需要抽調部隊去南陽郡打下一片退路的容身之地,以魏國隻有八萬韓國三萬的部隊,抽去攻打南郡就空了,呂哲這邊的士卒將戰袍一換。暫時掛靠在魏韓旗幟之下不是很好嗎?
蒯通臉上的表情是一副笑嗬嗬的模樣,他剛才可是看見張良偷偷向魏豹打眼色了,那麽魏豹點出關鍵的問題該是張良事先就猜出來的,不是魏豹有多麽聰明。是張良覺得魏豹適合把話題挑明。
魏韓將話題挑明是很有好處的,他們雖然是呂哲的保護國,但是一個沒什麽用處的保護國要來做什麽?作為被保護國怎麽也要展現出自己的作用,哪怕隻有那麽一點點的作用也好。另外,十分幹脆的挑明。那也是表示出“完全聽從、完全配合、完全服從”的“三完”方針,對於魏韓來說表現這樣的態度是很有必要的。
魏軍的戰袍顏色是紅色,韓軍的戰袍是藍色,兩個國家因為是比較傾向於呂哲這邊,戰袍的製式與呂哲軍並無太大的區別,其中魏軍因為戰袍與呂哲軍換裝之後顏色一樣,若是沒有擺出旗幟幾乎是看起來一模一樣,而韓軍的戰袍款式與呂哲軍除了顏色之外也沒什麽不同。
戰袍製式一樣,從這裏就能看得出魏韓向呂哲靠攏的決心有多強。不過不靠攏也不行啊,舉目四望就沒一個好東西。他們想生存下去也就隻能投靠暫時沒表現出對北方有什麽**的呂哲。因為戰袍製式一樣,暫時“成為”魏軍的五萬呂哲軍連戰袍都不需要換了,倒是韓國那邊拿不出五萬套藍色的戰袍有點麻煩。
“那就不穿戰袍了吧?”蒯通抱歉地對張良拱了拱手:“韓國勢微,有幾萬沒有戰袍的士卒,似乎說得過去?”
張良除了苦笑還能說什麽?他就不吐槽關於不穿戰袍卻是每名士卒手上都有製式兵器的事了。
呂哲見兩人都替各自的寡君的答應下來,也不拖泥帶水:“那麽就由二位帶著部隊先行?”
一答應下來部隊都能隨時隨地的拉走,敢請是早拿定主意了啊?張良與魏豹對視一眼,恭敬行禮應了聲“遵命!”,隻能是各自帶著不是魏軍不是韓軍的呂哲軍返迴。
“這樣一來會盟地點我們就有十五萬兵力,哪怕齊、燕、楚三國結成聯軍。雙方的兵力也能持平,發生混亂的時候不會吃太大的虧。”提議假裝成魏軍韓軍的蒯通掏起酒葫蘆灌了幾口,又道:“趙國那邊主上可談妥了?”
呂哲頷首:“趙使已經返迴,我料定趙王歇哪怕不同意在會盟保持一致。也不會與齊、燕、楚任何一國同流合汙。”
趙國對列國的怨氣一直不小,自戰國一來趙國一直是作為阻止秦軍東出的屏障,以前被賣了無數次也就罷了,各國相續複立後列國還是拿趙國當肉盾,屢次求援哪怕是一粒麥子一個士兵了列國都沒有送去,趙國心裏肯定是恨極了列國。除非是有什麽天大利益。不然趙國絕對是不會與一直在悶頭發展看戲的齊或燕結盟的。
“反正我想不出巨鹿被霸占,被秦國攻打時沒有拿過齊與燕任何支援的趙國會對兩個白眼狼有什麽好臉色。”說著呂哲停了下來,像是在思考什麽似得,補充:“趙王歇這一次南下帶上了趙欣,連作為嫁妝的戰馬也帶了五萬匹,顯然是不會與齊燕有什麽勾結。再則,要是有什麽勾結,得知齊燕發布動員後,也不會是待在兩三百裏外猶豫著是不是該繼續南下。”
蒯通卻是覺得自家主上說得太篤定了一些,要知道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事情可是不少,邦交之間更不是談什麽怨恨或者怨氣,一切還要看價碼到底出不出得起。不過吧,懷疑什麽事情總是要拿出能站得住腳的證據或者依據,他雖然不太確定趙國會不會如呂哲所講那樣,但也隻能沉默。
約定好每方隻能帶五萬士卒前往會盟地點,呂哲又做出一套相應的部署,在得到各方確定的時候,特別是得知楚國公主熊女也啟程向會盟地點趕的消息,呂哲總算是願意動彈了。
思期與慎這個會盟地點剛好是相距三十裏,恰好是各方約定其餘部隊不能接近三十裏的限製。
在呂哲重新出發之際,楚國那邊也是經過交涉後將部隊留在九江郡內的芍陂湖澤南麵,這裏離會盟地點慎大約是四十裏,熊心與項梁等人也是帶著以項氏子弟兵為骨幹的五萬楚軍,浩浩蕩蕩重新向會盟地點趕去。
呂哲這邊與楚國雙雙挪動,齊與燕那邊也開始動彈。
根據斥候的探查,齊燕兩國確實是各自帶著五萬部隊前行,隻不過斥候很認真地查看齊燕留在原地的聯軍煮飯時升起的炊煙,依照五十人食一鍋的慣例,留在原地的齊燕聯軍估計隻有三十萬左右,也就是說齊燕這邊有十萬人不知道被調到哪去了。
要是真的想要查一支軍隊的動向,認真地查探總是能發現蹤跡,呂哲帶著部隊來到慎的時候,派出去的斥候已經探明齊燕消失的十萬軍隊大概的動向。
看著用夯土壘高,高度大約是在十八米上下,形狀與金字塔差不多的會盟台,呂哲對著旁邊人說:“顯然,最基本的互信是沒有的,不然齊燕也不會玩這樣的花樣。”
哪來的什麽互信,呂哲與齊國打過的交道隻有屈指可數的一次,那次似乎還是不歡而散。至於燕國,呂哲更是一次交道都沒有打過。
魏韓的軍隊已經進入南陽郡地界,現在是配合駱搖指揮的呂哲軍在掃蕩南邊的南陽郡本地勢力,隻用了四天時間呂、魏、韓三方聯軍已經掃平胡陽以東的大股土著武裝,占地大約是一百二十裏方圓,現在正打算向南陽郡的首府宛城進發,隻要能消滅盤踞在那裏的牛氏武裝,也是南陽郡本地勢力最大的武裝,魏韓在南陽郡落地生根的障礙也就隻剩下秦國會不會來搗亂了。
南陽郡攻略順利,哪怕這一次泗水郡、陳郡會成為戰場,魏韓也算是有了容身之地,張良十分清楚這一次是真的會在慎爆發戰爭,隻是不太確定是誰會先動手,動手之後的陣營又會是怎麽樣,但是看呂哲哪怕是知道齊燕有隱藏大軍都十分鎮定,心裏也就有了一些譜了。
齊、燕肯定是一個陣營,呂、魏、韓算是一個陣營,趙、楚很難說會是怎麽個情況,不過張良也大略知道呂哲已經針對趙、楚做出布置,那麽趙、楚該是會持中立的立場。他唯一有些沒搞懂的是呂哲對秦國的態度,按理說呂哲應該異常排斥或敵視秦國,可是看呂哲的表現似乎根本不是那麽一迴事,所表現所布置好像還將立場傾斜向了秦國?
“張先生?”蒯通都唿喚三次了,他在問關於自家主上向韓王借張良的事情,張良本人是什麽態度。
張良很不好意思的道歉說自己失神了,請蒯通重複之後,笑道:“呂侯強盛對韓國有益,若是良能對呂侯的強大盡綿薄之力,自然是樂意的。”
蒯通笑得更爽朗了,本來互相聘用臣子就不是一件什麽大不了的事情,這是古已有之的常例,又何況乎韓國現在是在呂哲的保護之下?那麽張良要是在呂哲這方獲得重用,怎麽也能反哺韓國的。
“關於我王與魏王說起的稱王,不知道是呂侯本人是什麽態度?”張良問出了早就想問的問題。(未完待續。)
每個勢力隻能帶五萬士卒前去是吧?呂哲雖然不相信各方會按照五萬的限製來幹,可是明麵上的戲碼肯定是要裝模作樣地演一演,這樣大家的麵子上才算過得去。
張良與魏豹都在思期行營,呂哲將兩人找來,最開始說的是魏韓移都的可行性。
陳郡和泗水郡很可能馬上就要成為戰場,魏韓說心裏不擔驚受怕絕對是假的。呂哲很明白的告訴張良與魏豹,南陽郡那邊目前有一支八萬人的秦軍盤踞在北部,現在想要奪取整個南陽郡極為不現實,不過出兵掃清南陽郡中部和南邊並不是沒有可能,隻是該怎麽掃清南陽郡中部和南邊需要大家一起商量出一個章程。
“北部的秦軍會不會向中部以南發動進攻?”魏豹可不止一次被秦軍攆著跑了,剛開始魏國是在潁川郡複立的,一度還有可能拿下整個潁川郡,後麵秦軍隻是出動五萬兵馬就讓魏國差點又亡國了,還是跑到陳郡秦軍又沒有追擊才得以幸免。
“關於這點不用擔心,本侯已經調遣一個軍團前去就近監視秦軍,量蒙毅也沒有膽子在旁邊有大軍監視的情況下向南進攻。”呂哲說著提起了這一次讓兩人過來的主要話題:“攻略南陽郡中部與南部一點不難,隻由本侯的兵馬前去征繳卻是不太合適的。”
張良立刻就說:“韓國自然是要出兵。”
魏豹人是傻了一些,可是沒完全傻掉,也聽出了話外之音:“呂侯的意思是魏韓皆要出兵,會盟兵力不足則由呂侯的士卒換上魏韓戰衣?”
瞧,魏豹不但不傻還很聰明嘛!呂哲就是這麽個意思,每個勢力隻能在會盟地點擁有五萬的軍隊,這裏的“每個勢力”不是包括了魏韓嗎?而魏韓需要抽調部隊去南陽郡打下一片退路的容身之地,以魏國隻有八萬韓國三萬的部隊,抽去攻打南郡就空了,呂哲這邊的士卒將戰袍一換。暫時掛靠在魏韓旗幟之下不是很好嗎?
蒯通臉上的表情是一副笑嗬嗬的模樣,他剛才可是看見張良偷偷向魏豹打眼色了,那麽魏豹點出關鍵的問題該是張良事先就猜出來的,不是魏豹有多麽聰明。是張良覺得魏豹適合把話題挑明。
魏韓將話題挑明是很有好處的,他們雖然是呂哲的保護國,但是一個沒什麽用處的保護國要來做什麽?作為被保護國怎麽也要展現出自己的作用,哪怕隻有那麽一點點的作用也好。另外,十分幹脆的挑明。那也是表示出“完全聽從、完全配合、完全服從”的“三完”方針,對於魏韓來說表現這樣的態度是很有必要的。
魏軍的戰袍顏色是紅色,韓軍的戰袍是藍色,兩個國家因為是比較傾向於呂哲這邊,戰袍的製式與呂哲軍並無太大的區別,其中魏軍因為戰袍與呂哲軍換裝之後顏色一樣,若是沒有擺出旗幟幾乎是看起來一模一樣,而韓軍的戰袍款式與呂哲軍除了顏色之外也沒什麽不同。
戰袍製式一樣,從這裏就能看得出魏韓向呂哲靠攏的決心有多強。不過不靠攏也不行啊,舉目四望就沒一個好東西。他們想生存下去也就隻能投靠暫時沒表現出對北方有什麽**的呂哲。因為戰袍製式一樣,暫時“成為”魏軍的五萬呂哲軍連戰袍都不需要換了,倒是韓國那邊拿不出五萬套藍色的戰袍有點麻煩。
“那就不穿戰袍了吧?”蒯通抱歉地對張良拱了拱手:“韓國勢微,有幾萬沒有戰袍的士卒,似乎說得過去?”
張良除了苦笑還能說什麽?他就不吐槽關於不穿戰袍卻是每名士卒手上都有製式兵器的事了。
呂哲見兩人都替各自的寡君的答應下來,也不拖泥帶水:“那麽就由二位帶著部隊先行?”
一答應下來部隊都能隨時隨地的拉走,敢請是早拿定主意了啊?張良與魏豹對視一眼,恭敬行禮應了聲“遵命!”,隻能是各自帶著不是魏軍不是韓軍的呂哲軍返迴。
“這樣一來會盟地點我們就有十五萬兵力,哪怕齊、燕、楚三國結成聯軍。雙方的兵力也能持平,發生混亂的時候不會吃太大的虧。”提議假裝成魏軍韓軍的蒯通掏起酒葫蘆灌了幾口,又道:“趙國那邊主上可談妥了?”
呂哲頷首:“趙使已經返迴,我料定趙王歇哪怕不同意在會盟保持一致。也不會與齊、燕、楚任何一國同流合汙。”
趙國對列國的怨氣一直不小,自戰國一來趙國一直是作為阻止秦軍東出的屏障,以前被賣了無數次也就罷了,各國相續複立後列國還是拿趙國當肉盾,屢次求援哪怕是一粒麥子一個士兵了列國都沒有送去,趙國心裏肯定是恨極了列國。除非是有什麽天大利益。不然趙國絕對是不會與一直在悶頭發展看戲的齊或燕結盟的。
“反正我想不出巨鹿被霸占,被秦國攻打時沒有拿過齊與燕任何支援的趙國會對兩個白眼狼有什麽好臉色。”說著呂哲停了下來,像是在思考什麽似得,補充:“趙王歇這一次南下帶上了趙欣,連作為嫁妝的戰馬也帶了五萬匹,顯然是不會與齊燕有什麽勾結。再則,要是有什麽勾結,得知齊燕發布動員後,也不會是待在兩三百裏外猶豫著是不是該繼續南下。”
蒯通卻是覺得自家主上說得太篤定了一些,要知道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事情可是不少,邦交之間更不是談什麽怨恨或者怨氣,一切還要看價碼到底出不出得起。不過吧,懷疑什麽事情總是要拿出能站得住腳的證據或者依據,他雖然不太確定趙國會不會如呂哲所講那樣,但也隻能沉默。
約定好每方隻能帶五萬士卒前往會盟地點,呂哲又做出一套相應的部署,在得到各方確定的時候,特別是得知楚國公主熊女也啟程向會盟地點趕的消息,呂哲總算是願意動彈了。
思期與慎這個會盟地點剛好是相距三十裏,恰好是各方約定其餘部隊不能接近三十裏的限製。
在呂哲重新出發之際,楚國那邊也是經過交涉後將部隊留在九江郡內的芍陂湖澤南麵,這裏離會盟地點慎大約是四十裏,熊心與項梁等人也是帶著以項氏子弟兵為骨幹的五萬楚軍,浩浩蕩蕩重新向會盟地點趕去。
呂哲這邊與楚國雙雙挪動,齊與燕那邊也開始動彈。
根據斥候的探查,齊燕兩國確實是各自帶著五萬部隊前行,隻不過斥候很認真地查看齊燕留在原地的聯軍煮飯時升起的炊煙,依照五十人食一鍋的慣例,留在原地的齊燕聯軍估計隻有三十萬左右,也就是說齊燕這邊有十萬人不知道被調到哪去了。
要是真的想要查一支軍隊的動向,認真地查探總是能發現蹤跡,呂哲帶著部隊來到慎的時候,派出去的斥候已經探明齊燕消失的十萬軍隊大概的動向。
看著用夯土壘高,高度大約是在十八米上下,形狀與金字塔差不多的會盟台,呂哲對著旁邊人說:“顯然,最基本的互信是沒有的,不然齊燕也不會玩這樣的花樣。”
哪來的什麽互信,呂哲與齊國打過的交道隻有屈指可數的一次,那次似乎還是不歡而散。至於燕國,呂哲更是一次交道都沒有打過。
魏韓的軍隊已經進入南陽郡地界,現在是配合駱搖指揮的呂哲軍在掃蕩南邊的南陽郡本地勢力,隻用了四天時間呂、魏、韓三方聯軍已經掃平胡陽以東的大股土著武裝,占地大約是一百二十裏方圓,現在正打算向南陽郡的首府宛城進發,隻要能消滅盤踞在那裏的牛氏武裝,也是南陽郡本地勢力最大的武裝,魏韓在南陽郡落地生根的障礙也就隻剩下秦國會不會來搗亂了。
南陽郡攻略順利,哪怕這一次泗水郡、陳郡會成為戰場,魏韓也算是有了容身之地,張良十分清楚這一次是真的會在慎爆發戰爭,隻是不太確定是誰會先動手,動手之後的陣營又會是怎麽樣,但是看呂哲哪怕是知道齊燕有隱藏大軍都十分鎮定,心裏也就有了一些譜了。
齊、燕肯定是一個陣營,呂、魏、韓算是一個陣營,趙、楚很難說會是怎麽個情況,不過張良也大略知道呂哲已經針對趙、楚做出布置,那麽趙、楚該是會持中立的立場。他唯一有些沒搞懂的是呂哲對秦國的態度,按理說呂哲應該異常排斥或敵視秦國,可是看呂哲的表現似乎根本不是那麽一迴事,所表現所布置好像還將立場傾斜向了秦國?
“張先生?”蒯通都唿喚三次了,他在問關於自家主上向韓王借張良的事情,張良本人是什麽態度。
張良很不好意思的道歉說自己失神了,請蒯通重複之後,笑道:“呂侯強盛對韓國有益,若是良能對呂侯的強大盡綿薄之力,自然是樂意的。”
蒯通笑得更爽朗了,本來互相聘用臣子就不是一件什麽大不了的事情,這是古已有之的常例,又何況乎韓國現在是在呂哲的保護之下?那麽張良要是在呂哲這方獲得重用,怎麽也能反哺韓國的。
“關於我王與魏王說起的稱王,不知道是呂侯本人是什麽態度?”張良問出了早就想問的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