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懂得聞鼓而進鳴金而退可為卒,可以聽命列陣布陣而戰是為戰兵,無令死戰不退得令且戰且退便是精兵。


    秦國為什麽是列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除去秦人悍不畏死之外,是因為變化而強軍,所謂強軍是就設立練兵基地練出一個又一個懂得聽命列陣而戰的戰兵,在長久的征戰中又培養出一支又一支沒有命令拚死不退但是得到軍令卻能有序邊打邊退的悍卒。


    當然,秦國的耕戰體係保證秦軍後勤補給充足,作戰時不被糧秣缺乏困擾也是秦國之所以強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呂哲練兵比較係統化,第一步講求的就是士卒要懂得團隊的重要性,在操練中養成服從軍令的習慣,其實這與秦軍的訓練方式沒有什麽不同,所差的就是在實戰中檢驗。


    列國則不然,他們招募男丁進入軍隊也會操練,但是走的是個人武勇的體係,也就是訓練士卒的個人武力,對於士卒協同配合和列陣並不是那麽的講究。


    各有各的優缺點,像是秦軍與呂哲軍,他們的軍隊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看部隊對訓練接受吸收多少才能拉出去作戰,而列國隻要組織起足夠的人手就能作戰。


    係統化的練兵依賴於時間,要是訓練完成的部隊消耗完而後方的部隊數量跟不上,那麽就會出現有組織度的軍隊死光之後,後續部隊的戰鬥力下降到一種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同時,這種風格的軍隊對於指揮係統的依賴性也相當強,要是高層的將領叛變下令投降,那麽整支部隊也就會聽從命令真的就投降了。


    曆史上在巨鹿之戰後章邯的部隊還有作戰的能力,但是一道命令之下沒有喪失作戰能力的幾十萬秦軍立刻就廢了,也不知道是要讚賞秦軍對軍令的服從意識,還是該歎息一支精銳明明還有戰鬥力卻被坑殺殆盡。


    也就是係統化訓練出來的軍隊會在一道投降命令下放下武器,要是列國那種散漫的部隊,明明還有作戰能力統帥卻命令投降,那估計是不想投降的將領抗命。下麵的士卒也兵變,最終整支部隊逃得逃降的降,不會那麽始終如一的保持一致。


    不是開玩笑,也不是胡編亂造。章邯的兵團出自少府和驪山刑徒,成軍之後是有經過一段時間按照秦軍模式的訓練,結果命令投降就真的投降了。而列國中的趙、齊部隊前麵被秦軍長期壓製和按著痛打,不少趙國將領和齊國將領投降,但是趙齊兩國的士卒卻亡命逃跑了。


    若說沒有發生一些什麽令人措手不及的巨變。既是中樞對出征在外的軍隊造成幹擾,秦軍絕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軍隊。


    就拿王賁奔襲邯鄲失敗一事來說,在秦軍因為過度放縱劫掠分得太散的情況下,張耳是連續擊敗了秦軍,可是秦軍在麵臨戰敗的情況下並沒有完全失去戰力,按照訓練養成的慣性秦軍戰敗後並沒有一哄而散,而是且戰且退,所以哪怕是戰敗秦軍的死傷也不是太多,最終各支分散的秦軍還有序地退迴到太原郡。


    而張耳呢?張耳的軍隊先是得勝算是士氣正旺的階段吧,可是被王奔帶著兩萬騎兵連續幾次衝殺迂迴。結果就是再旺盛的士氣也隻是頂了一兩次,最終無論張耳怎麽約束部隊都約束不了,搞得七萬趙軍在王賁的兩萬騎兵連續打擊下四散潰敗。直至王賁帶著騎兵迴轉太原郡,大概是十天之內吧?張耳費了很大的勁才將四散而逃的趙卒聚攏迴不到兩萬人,有大概三萬的趙卒卻是怎麽都聚攏不迴來了。


    軍隊的操練方式決定一支部隊的堅韌性,司馬欣所部中有三萬人是正統秦軍出身,另外的兩萬人也是呂哲從夷陵之戰後一直追隨的六國遺民中挑選出來劃進南部軍團。總體來說,若是按照“卒”“戰兵”“精兵”的等級劃分,司馬欣麾下的五萬士卒雖談不上是“精兵”程度,但也絕對不會是“卒”那麽不堪。


    這麽一支能夠稱為戰兵的部隊。麵對百越接近四十萬人的圍城害怕情緒或許會有,但是絕不至於造成恐慌。


    自司馬欣派少艾、翼伽、李珩出城交戰,期間發生了人神共憤的慘事,暴走的士卒與南越一陣慘烈的廝殺略有損失。再到出城而戰的三部士卒冷靜下來恢複陣勢,那之後的一整個白天雙方在進退之間來迴的酣戰,三部士卒在自身損失兩千餘人的情況下,包含百越人第一批的試探攻城,僅是一個白天百越大概失去了五萬的戰力。


    第一天被逼得出城而戰,以損失兩千人為代價取得二十五倍的戰果。司馬欣對此其實並不感到樂意。在他看來,自身兵力太少哪怕百越不堪一擊可是人數實在太多並不適合野戰,有羅縣城池作為依托打守城之戰損失少對敵軍的殺傷會更甚。


    夜幕來臨雙方罷兵,戰事稍停的百越眾酋長很粗糙地總結了一下,百越的軍隊構造太亂注定是難以統計出正確的死傷數據,得出的結果是當場戰死約是一萬八千餘人,輕重傷兩萬餘,但是跑了多少真的就無法計算了。


    僅僅是一天就沒了快四萬人,對此譯籲宋和騶無諸是一陣陣冷汗直冒,損失了約兩萬五千族人的開明森則是一臉的猙獰。


    百越對華族作戰劣勢很明顯,這點誰也沒有否認過,隻是損了快四萬人隻對呂哲軍造成兩千餘的死傷,並且這個兩千餘還不是全部殺死,有相當一部分的呂哲軍受傷後還被搶迴,他們對此是真的有些驚恐了。


    實際上因為百越人金屬兵器少,司馬欣所部的士卒基本是有甲胄,鈍器想傷人容易但是想殺人必須連續的擊打,司馬欣所部當場戰死的士卒除非是腦袋受到重創,不然都是內傷居多。


    百越人割下呂哲軍的首級不足五百,自己這一邊死了一萬八千,這是多少倍的差距啊?怎麽會不讓譯籲宋和騶無諸被嚇出一身的冷汗。


    在那麽一瞬間,騶無諸就想到要撤兵,以往百越不是沒和華族軍隊打過,百來年的百越與周室諸侯國的戰爭不算少,戰國末期也經常和楚軍打,近年來也和秦軍交過手,可是之前的雙方戰損比沒有這麽誇張過。


    呂哲軍的裝備齊配,每一個士卒身上至少是有一副皮甲,有銅甲的更是不在少數。


    當然是甲胄充足了,畢竟剛剛崛起的那一段時間呂哲沒少命令軍隊捕殺野獸,有那麽一段時期還針對雲夢澤的野水牛、犀牛、鱷魚進行大規模有效率的捕殺,再有惠民政策的關係,獲得的皮毛在全郡之力的製作下,自然是不會缺乏皮甲。


    百越的士兵有太多是拿著削尖木棍、竹槍了,他們想用這種玩意捅死呂哲軍,說實話真的是稍有難度,還不如鈍器對呂哲軍士卒的殺傷性高。


    譯籲宋對呂哲軍的印象不止是全員配甲,他對呂哲軍的弓弩部隊也有著很深的恐懼感。


    秦軍南下與百越交戰過,向來有弓矢之利名聲的秦軍箭陣十分強大,但是譯籲宋觀看了一整個白天,他發現呂哲軍弓弩手的殺傷力比之秦軍還要犀利。


    譯籲宋所謂的犀利不是說呂哲軍的弓弩手比秦軍射的遠或者覆蓋程度,而是呂哲軍的弓弩手布下的箭陣針對性非常的強。


    百越會在一個白天死傷那麽多,隻要是觀看交戰過程的人都能看出雙方近戰過程中呂哲軍士卒的兇悍隻是很小的原因,其實對百越造成大規模死傷的是後麵出城布下戰陣弓弩手。


    事實上若不是有後期出城的弓弩手,哪怕是有李珩這支騎兵在旁策應,少艾和翼伽的兩部步軍再強也有限度,能擋住數萬百越人的衝擊一次、兩次、三次……也總會被衝亂,畢竟百越人占據了絕對的數量優勢,沒有弓弩手布下箭陣阻敵和射出空白地帶作為屏障,連續被衝擊來不及整隊的翼伽和少艾所部肯定是要被衝亂,而一旦失去陣型優勢,疲勞之下敗退也就成了定局。


    騶無諸想撤,譯籲宋和開明森卻是反對。


    開明森反對的原因很簡單,南越死傷了那麽多人,要是隻打了一陣就撤,那實在是太不甘心了。


    譯籲宋震驚於呂哲軍的戰力其實也有退縮的意思,但是打都已經開打了,勞師動眾地圍過來,後麵還有源源不斷的小部落在趕來,現在撤退反而不妥。


    百越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羅縣守軍再怎麽能打也才五萬人,依靠絕對的人數優勢並不是完全沒有打頭。


    譯籲宋在意的是後麵不斷湧來的小部落百越人太多了,多到馬上就要是甌越、閩越、南越三族聯軍的一倍,他認為用那些小部落的百越人去和羅縣守軍磨,哪怕是死傷多一些也能將羅縣守軍的體力磨個趕緊,等待羅縣守軍疲憊之時,那機會也就來了。


    就這般,百越依然是在羅縣城外激怒守軍,或大或小的野戰沒有停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之帝國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大秦之帝國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