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淵不知道自己此刻的神情,是不是充滿了感激與敬意。
他是真覺得歡喜。
在進宮之前,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這承明殿的一百暗衛中,有那麽一、兩個,欠過他一條命,還有那麽三、四個,他也能說得上話。若情況有變,會有人及時將消息送到陳太後那裏,為他們贏取一些時間。
他要的,也就隻是這些許時間而已。
隻要能出了承明殿的殿門,他就有絕對的把握活下去。這些天趁著布置抓捕南山會黨羽之機,他已經悄悄掩起了一支兵馬。
那支隊伍人數雖不多,卻個個皆是死士,屆時有了這股力量護持,殺出金陵城也非難事。
可是,他卻不曾想到,劉筠對此事的態度,竟是如此的……寬容。
此時此刻,他頭一次對劉筠,生出了一種類似於敬重的感情,也頭一次承認,這位皇帝在某種程度上,是個重情之人。
於劉筠而言,這道旨意是大漢朝君主許下的承諾。
而對孟淵來說,卻是再也沒有什麽比這更好。
他是在生死邊緣打過轉的,早便明白,他得到的再多再好,若沒有她在身旁,便毫無意義。他這一生隻為了她,亦隻有她,隻要她得安好,旁的他皆可拋卻。
如今不過是削去兵權罷了,這些明麵兒上的東西他要來何用?且他手裏的力量,也不是一道旨意便真能削去的。這隻是劉筠的一個態度,而這種態度,於孟淵而言才最重要。
再者說,有了這個伯爺的爵位,亦可就此脫離國公府繁雜的世子之爭,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相較於孟淵的喜動顏色,何靖邊此時卻是一臉的沉思。
太常寺專管祭祀,算是個閑職,傅庚從都察院調至太常寺,明麵兒上看是降職了,然依照本朝舊例,文臣封爵那是少之又少的,傅庚卻得此殊榮,由此可知其簡在帝心,何靖邊覺得,待事情平息後,傅庚隻怕還有起複之日。
倒是孟淵,卻是實打實吃了個明虧。宣慰使為從三品,非為實缺,隻是一個虛銜,是依著前唐的規製設立的,已經空置許多年了。前些時候劉筠才說要清丈全國土地河流,正在遴選合適的官員,沒成想最後卻落在了孟淵的身上。
若單論品級,宣慰使比孟淵之前的衛指揮僉事高了半級,但若論實權,比前者可就差得遠了,也就名字好聽點兒,實則就是個土地官兒,還要全國各地跑,比在工部治水還要辛苦。
不過,這也是明麵兒上的事。
調孟淵為宣慰使,削去了孟淵的軍權,其實是以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式,對勇毅郡主的敵國皇族身份按下不表。若細思起來,這倒真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對朝局的影響亦極微,隻要處置得宜,往後也不會掀起什麽波瀾。
大殿裏安靜了下來。
不知什麽時候,紀成德已經退了出去,劉筠負手而立,靜默地望著殿門外的夜空。
天空是深深的墨青色,在宮燈的餘光外四處鋪散,雨仍未歇,白亮的雨線綿綿密密,像是永遠也不會停息。
良久後,劉筠淡然的聲音方再度響起:“霜降後路便不好走了,西北猶冷,朕想最先看到熹平布政司的魚鱗冊。”
熹平布政司便是才被納入大漢朝版圖的原契汗國土,以原契汗首都大梁(現更名為熹州)為治所,下轄十五府五十三縣,是大漢朝最大的布政司。
“臣遵旨。”孟淵肅聲道。
劉筠向他看了一眼,眸中含了些許淡笑:“往後這幾十年,孟卿家怕是不得消停了。”
既是負責丈量全國土地山川,那就需要在各地到處跑,確實是個辛苦的差事。
孟淵冰眸乍亮,若寒星湧現,躬身道:“臣為陛下丈量大好河山,踏遍萬裏疆土,令百姓民生上達天聽,此乃臣之幸也。”言罷單膝點地,語聲鏗鏘:“所謂盛世,必先有明君,而後有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升平,臣躬逢其會,願為陛下肝腦塗地。”
無論如何,劉筠實有明君風範,殺伐果斷之餘更有寬廣胸襟,孟淵此語實是發自肺腑。
劉筠微怔,旋即淡然一笑。
他沒想到,兩道明升暗降的旨意,竟換來了這個出了名的刺兒頭真心的折服。
想必孟淵這番話裏有一多半兒的原因,便在於他這個皇帝對傅珺的輕輕放過吧。
“罷了,起吧。”他看著孟淵搖了搖頭,語氣含了幾分無奈,“你啊,打小兒就是個擰強筋。”言罷又看了傅珺一眼,再度搖頭溫笑:“郡主也是,打小兒就麻煩不斷的。”說著終是忍不住笑出聲來。
望著他溫和的笑臉,傅珺與孟淵四目相顧,皆從對方臉上尋見了幾許迴憶與溫情。
他們之間的緣分,還真是一言難盡得很。
許多年前的聽濤小築,他們的命運有了初次的交錯,往後便有了上元節的星空與煙花,有了江南三月、杏林飄雪時的那一曲《亂紅》。
這十丈軟紅,萬萬個人來了又去,卻總有那麽幾個人纏繞在命運的藤蘿間,將對方做了迴憶的背景,刻印成永恆的畫卷。
那一刻,莊嚴肅穆的承明殿再不複往\/日\/的冰冷肅殺,似有杏花恬淡的香氣,穿透重重疏雨,宛然而來,又悄然而去。
直到傅珺他們跨出承明殿的殿門時,劉筠的唇邊仍是笑意溫和。
傅珺轉眸看他。
他立在大殿的深處,禦案上的燭火映出他的剪影,清朗依舊、修健如初,卻又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威嚴,袍袖上的金龍在光線下熠熠生輝。
即便對這個封建社會有著諸多不滿,此刻的傅珺卻也不得不承認,她實在幸運,遇見了一位明君。
她遠遠地向他蹲身,複又站定。
他離得她極遠,一如她漸漸行出他的視線。
往昔的光陰終究如水逝去,他們總需各自向前。
他循著他的路,一如她追尋著她的。
那麽,便在這迴首的一刻,將這夜的疏雨薄寒,作年華杯中淡酒,彼此對飲,再含笑話別。自此後,水闊天長,天各一方,她唯願他平安喜樂,事事安好。
身邊傳來熟悉的暖意,旋即手便被一隻大掌包裹住。
傅珺迴身看向孟淵。
他澈然的雙眸湛亮而清,像是清潤的雨絲浸入了其中,洗淨一切雜質,唯留純淨與溫暖。
她心下亦暖,情不自禁向他一笑,迴手握住他的手,兩個人相攜而行,那一雙玄青與墨黑交錯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了了漫天細雨中……
他是真覺得歡喜。
在進宮之前,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這承明殿的一百暗衛中,有那麽一、兩個,欠過他一條命,還有那麽三、四個,他也能說得上話。若情況有變,會有人及時將消息送到陳太後那裏,為他們贏取一些時間。
他要的,也就隻是這些許時間而已。
隻要能出了承明殿的殿門,他就有絕對的把握活下去。這些天趁著布置抓捕南山會黨羽之機,他已經悄悄掩起了一支兵馬。
那支隊伍人數雖不多,卻個個皆是死士,屆時有了這股力量護持,殺出金陵城也非難事。
可是,他卻不曾想到,劉筠對此事的態度,竟是如此的……寬容。
此時此刻,他頭一次對劉筠,生出了一種類似於敬重的感情,也頭一次承認,這位皇帝在某種程度上,是個重情之人。
於劉筠而言,這道旨意是大漢朝君主許下的承諾。
而對孟淵來說,卻是再也沒有什麽比這更好。
他是在生死邊緣打過轉的,早便明白,他得到的再多再好,若沒有她在身旁,便毫無意義。他這一生隻為了她,亦隻有她,隻要她得安好,旁的他皆可拋卻。
如今不過是削去兵權罷了,這些明麵兒上的東西他要來何用?且他手裏的力量,也不是一道旨意便真能削去的。這隻是劉筠的一個態度,而這種態度,於孟淵而言才最重要。
再者說,有了這個伯爺的爵位,亦可就此脫離國公府繁雜的世子之爭,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相較於孟淵的喜動顏色,何靖邊此時卻是一臉的沉思。
太常寺專管祭祀,算是個閑職,傅庚從都察院調至太常寺,明麵兒上看是降職了,然依照本朝舊例,文臣封爵那是少之又少的,傅庚卻得此殊榮,由此可知其簡在帝心,何靖邊覺得,待事情平息後,傅庚隻怕還有起複之日。
倒是孟淵,卻是實打實吃了個明虧。宣慰使為從三品,非為實缺,隻是一個虛銜,是依著前唐的規製設立的,已經空置許多年了。前些時候劉筠才說要清丈全國土地河流,正在遴選合適的官員,沒成想最後卻落在了孟淵的身上。
若單論品級,宣慰使比孟淵之前的衛指揮僉事高了半級,但若論實權,比前者可就差得遠了,也就名字好聽點兒,實則就是個土地官兒,還要全國各地跑,比在工部治水還要辛苦。
不過,這也是明麵兒上的事。
調孟淵為宣慰使,削去了孟淵的軍權,其實是以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式,對勇毅郡主的敵國皇族身份按下不表。若細思起來,這倒真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對朝局的影響亦極微,隻要處置得宜,往後也不會掀起什麽波瀾。
大殿裏安靜了下來。
不知什麽時候,紀成德已經退了出去,劉筠負手而立,靜默地望著殿門外的夜空。
天空是深深的墨青色,在宮燈的餘光外四處鋪散,雨仍未歇,白亮的雨線綿綿密密,像是永遠也不會停息。
良久後,劉筠淡然的聲音方再度響起:“霜降後路便不好走了,西北猶冷,朕想最先看到熹平布政司的魚鱗冊。”
熹平布政司便是才被納入大漢朝版圖的原契汗國土,以原契汗首都大梁(現更名為熹州)為治所,下轄十五府五十三縣,是大漢朝最大的布政司。
“臣遵旨。”孟淵肅聲道。
劉筠向他看了一眼,眸中含了些許淡笑:“往後這幾十年,孟卿家怕是不得消停了。”
既是負責丈量全國土地山川,那就需要在各地到處跑,確實是個辛苦的差事。
孟淵冰眸乍亮,若寒星湧現,躬身道:“臣為陛下丈量大好河山,踏遍萬裏疆土,令百姓民生上達天聽,此乃臣之幸也。”言罷單膝點地,語聲鏗鏘:“所謂盛世,必先有明君,而後有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升平,臣躬逢其會,願為陛下肝腦塗地。”
無論如何,劉筠實有明君風範,殺伐果斷之餘更有寬廣胸襟,孟淵此語實是發自肺腑。
劉筠微怔,旋即淡然一笑。
他沒想到,兩道明升暗降的旨意,竟換來了這個出了名的刺兒頭真心的折服。
想必孟淵這番話裏有一多半兒的原因,便在於他這個皇帝對傅珺的輕輕放過吧。
“罷了,起吧。”他看著孟淵搖了搖頭,語氣含了幾分無奈,“你啊,打小兒就是個擰強筋。”言罷又看了傅珺一眼,再度搖頭溫笑:“郡主也是,打小兒就麻煩不斷的。”說著終是忍不住笑出聲來。
望著他溫和的笑臉,傅珺與孟淵四目相顧,皆從對方臉上尋見了幾許迴憶與溫情。
他們之間的緣分,還真是一言難盡得很。
許多年前的聽濤小築,他們的命運有了初次的交錯,往後便有了上元節的星空與煙花,有了江南三月、杏林飄雪時的那一曲《亂紅》。
這十丈軟紅,萬萬個人來了又去,卻總有那麽幾個人纏繞在命運的藤蘿間,將對方做了迴憶的背景,刻印成永恆的畫卷。
那一刻,莊嚴肅穆的承明殿再不複往\/日\/的冰冷肅殺,似有杏花恬淡的香氣,穿透重重疏雨,宛然而來,又悄然而去。
直到傅珺他們跨出承明殿的殿門時,劉筠的唇邊仍是笑意溫和。
傅珺轉眸看他。
他立在大殿的深處,禦案上的燭火映出他的剪影,清朗依舊、修健如初,卻又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威嚴,袍袖上的金龍在光線下熠熠生輝。
即便對這個封建社會有著諸多不滿,此刻的傅珺卻也不得不承認,她實在幸運,遇見了一位明君。
她遠遠地向他蹲身,複又站定。
他離得她極遠,一如她漸漸行出他的視線。
往昔的光陰終究如水逝去,他們總需各自向前。
他循著他的路,一如她追尋著她的。
那麽,便在這迴首的一刻,將這夜的疏雨薄寒,作年華杯中淡酒,彼此對飲,再含笑話別。自此後,水闊天長,天各一方,她唯願他平安喜樂,事事安好。
身邊傳來熟悉的暖意,旋即手便被一隻大掌包裹住。
傅珺迴身看向孟淵。
他澈然的雙眸湛亮而清,像是清潤的雨絲浸入了其中,洗淨一切雜質,唯留純淨與溫暖。
她心下亦暖,情不自禁向他一笑,迴手握住他的手,兩個人相攜而行,那一雙玄青與墨黑交錯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了了漫天細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