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兆兒在床上躺了三天,大夫來了,開了些滋補的藥方子又走了,李氏和程雪兒來了,也不知道她怎麽了,隻知道在一邊抹眼淚。
程兆兒沒睜眼,三天的時間,她一點沒睡著,但是,她也沒睜開眼睛過,她的思緒卻是越來越清晰。
她忽然覺得光是如她之前那般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佛曰:普度眾生!可是,當這些人自己沉溺麻木,不願求生,亦不願死去,隻是這麽渾渾噩噩,大概,即便神佛有靈,也會長歎一聲,默默的搖頭,丟手不管吧!
她知道,她不能坐以待斃,不能讓丈夫在沙場上的浴血奮戰變得這麽的沒有價值,變成一個可恥而悲傷的笑話!既然無法改變戰爭,那隻有改變這些因為巨大的災難和打擊變得麻木不仁的人!
他們麻木,就敲醒他們,他們喪失了希望,就給他們創造一個希望!
她不是聖母,她做這一切隻是為了自救!
三天過後,程兆兒從床上爬起來了,旁若無人的穿好了衣服,叫了馬車,和程長慶及李氏打了聲招唿,拒絕了家裏人的陪同,一個人又去了白塔寺。
她決定答應鴻濟大師,參與到鴻濟大師之前提的大事中去,不僅要參與,也許她還能做得更多!
鴻濟大師是得道高憎,他一直慈悲為懷,悲天憫人!他的師傅是一代大師明真大師!而如今鴻濟大師一直醞釀的大計劃,便是明真大師生前提過的方案的延續。
明真大師是皇家寺廟的主持,在大夏朝的名氣,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傳說。這位大師是真佛轉世,無論什麽人在他麵前,都無所遁形,看一眼,就能立刻推斷出此人的前世今生,煞是神奇!
明真大師的地位很高,平日裏即便皇帝想要見他也不是想見就見的。
在他六十歲的時候。更是不留一句言語。自行卸下皇家寺廟主持之位飄然遠去,杳然無蹤!
明真大師最終享年一百三十五歲,聽說死時。肉身成聖,身有金光,宛如一具已經塑了金身的佛像,不腐不滅!
而鴻濟就是他一百二十歲的時候雲遊在外收的弟子。也是關門弟子!在整個大夏朝也是極有名氣的一個人。
隻不過,鴻濟也是不喜束縛的性子。因此,沒有留在皇家寺廟,在外修行雲遊,直到十年前。來到白塔寺處,被這裏毓秀的景致和傑出的人文所吸引,所以便留在這兒當起了主持來。
按照他的說法。沒準哪一天他膩了這裏,便又走了。
程兆兒因為第一次去白塔寺就得遇鴻濟大師。兩人因此結緣,此後,大約是真有緣分,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遇見,兩人便逐漸熟稔起來。
如今,說是相處甚好的朋友也不為過了。
如今流民眾多,鴻濟大師當然不會不管,他先是開放了白塔寺所有的廂房,供給流民居住,寺中僧侶每日都要給這些人施粥飯,替死去的人念往生咒!
可是,白塔寺再大也有限,即便已經極為的儉省克難,仍然容不下這麽多人。早就人滿為患了。
於是,鴻濟大師就和程兆兒說起了他的一個宏大的計劃,這個計劃是延續了他師傅明真法師的誌願,那就是建一個流民所。
建立一個大的,可容納千人的房屋群,收容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甚至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幫助他們重新安家。
而和程兆兒說起的目的,自然隻有一個:“捐銀子!”
這些房屋群建起來,木材、人工都需要銀子,他隻是一個和尚罷了,無牽無掛,孑然一生,哪裏有這些身外之物?
他沒有,但是,周圍有善心的富戶有。
反正富戶人家添香油錢也是添,出了這些銀子,是積德的好事情,大家和樂而不為呢?
不僅程兆兒,城中的富戶都被鴻濟大師走訪了個遍。
程兆兒如今算是很有銀子了,讓程家一家花銷,可能幾百輩子也花不完!歐陽璟的燭鋪簡直可以用日進鬥金來形容,如今在整個大夏的發展勢頭極為猛烈,即便他在金都分身乏術,那鋪子每個月的盈利竹青都親自給程兆兒送來。
眼見著銀票的數額越來越大,從每個月幾千兩,到如今每個月過萬兩銀子。除了這些,還有李均平那兒給的鋪子裏的分成等等,程兆兒前幾年的辛苦,如今全都有了迴報。
即便程兆兒什麽也不做,這些銀子也完全足夠她挖空半座山來儲存起來,更可況,她還有蜂蜜鋪子幫她盈利。
想必在鴻濟大師眼裏,程兆兒就是一個移動的金元寶啊!
程兆兒雖然有銀子,對於這樣的事情卻沒有多大的興趣,她求佛和施粥是為了尋求一種精神寄托,期待有福報。
但是,如鴻濟大師的意思,建造這流民所卻不是那麽容易的,鴻濟大師這宏願是發下了,但是,具體能不能成行還是個問題。
流民所的選址,官府的支持,以及後續逐漸物資的投入,都不是簡單的。
而且,這事有鴻濟大師號召,富戶參與的必定不少,到時候,人多了,紛爭就多,程兆兒曆來討厭紛爭,她寧可自己安安靜靜的做善事,也不希望看著有人打著行善的幌子,這樣的人,即便出了銀子,心不誠,也不能給自己積多少德吧!
更可況,程兆兒從不認為自己是個聖潔的大善人!她的心不大,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她自己小小的目的罷了!
如今,看到街上那些流民的姿態,她受到很深的觸動和衝擊,她從沒有什麽時候,如現在這般,那麽想要是做點什麽,來敲醒這些麻木沉寂的靈魂!
也許在鴻濟大師所做的善事基礎上,她還可以加點什麽。她決定答應鴻濟大師的計劃,哪怕鴻濟大師不一定做不成這件事兒,她也要幫忙促使他成功。
如此想著,她便把自己醞釀的三天的事情和鴻濟大師說起了。
程兆兒的意思:流民所自然要辦起來的,但是,僅僅是收容卻不行?(未完待續。)
程兆兒沒睜眼,三天的時間,她一點沒睡著,但是,她也沒睜開眼睛過,她的思緒卻是越來越清晰。
她忽然覺得光是如她之前那般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佛曰:普度眾生!可是,當這些人自己沉溺麻木,不願求生,亦不願死去,隻是這麽渾渾噩噩,大概,即便神佛有靈,也會長歎一聲,默默的搖頭,丟手不管吧!
她知道,她不能坐以待斃,不能讓丈夫在沙場上的浴血奮戰變得這麽的沒有價值,變成一個可恥而悲傷的笑話!既然無法改變戰爭,那隻有改變這些因為巨大的災難和打擊變得麻木不仁的人!
他們麻木,就敲醒他們,他們喪失了希望,就給他們創造一個希望!
她不是聖母,她做這一切隻是為了自救!
三天過後,程兆兒從床上爬起來了,旁若無人的穿好了衣服,叫了馬車,和程長慶及李氏打了聲招唿,拒絕了家裏人的陪同,一個人又去了白塔寺。
她決定答應鴻濟大師,參與到鴻濟大師之前提的大事中去,不僅要參與,也許她還能做得更多!
鴻濟大師是得道高憎,他一直慈悲為懷,悲天憫人!他的師傅是一代大師明真大師!而如今鴻濟大師一直醞釀的大計劃,便是明真大師生前提過的方案的延續。
明真大師是皇家寺廟的主持,在大夏朝的名氣,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傳說。這位大師是真佛轉世,無論什麽人在他麵前,都無所遁形,看一眼,就能立刻推斷出此人的前世今生,煞是神奇!
明真大師的地位很高,平日裏即便皇帝想要見他也不是想見就見的。
在他六十歲的時候。更是不留一句言語。自行卸下皇家寺廟主持之位飄然遠去,杳然無蹤!
明真大師最終享年一百三十五歲,聽說死時。肉身成聖,身有金光,宛如一具已經塑了金身的佛像,不腐不滅!
而鴻濟就是他一百二十歲的時候雲遊在外收的弟子。也是關門弟子!在整個大夏朝也是極有名氣的一個人。
隻不過,鴻濟也是不喜束縛的性子。因此,沒有留在皇家寺廟,在外修行雲遊,直到十年前。來到白塔寺處,被這裏毓秀的景致和傑出的人文所吸引,所以便留在這兒當起了主持來。
按照他的說法。沒準哪一天他膩了這裏,便又走了。
程兆兒因為第一次去白塔寺就得遇鴻濟大師。兩人因此結緣,此後,大約是真有緣分,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遇見,兩人便逐漸熟稔起來。
如今,說是相處甚好的朋友也不為過了。
如今流民眾多,鴻濟大師當然不會不管,他先是開放了白塔寺所有的廂房,供給流民居住,寺中僧侶每日都要給這些人施粥飯,替死去的人念往生咒!
可是,白塔寺再大也有限,即便已經極為的儉省克難,仍然容不下這麽多人。早就人滿為患了。
於是,鴻濟大師就和程兆兒說起了他的一個宏大的計劃,這個計劃是延續了他師傅明真法師的誌願,那就是建一個流民所。
建立一個大的,可容納千人的房屋群,收容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甚至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幫助他們重新安家。
而和程兆兒說起的目的,自然隻有一個:“捐銀子!”
這些房屋群建起來,木材、人工都需要銀子,他隻是一個和尚罷了,無牽無掛,孑然一生,哪裏有這些身外之物?
他沒有,但是,周圍有善心的富戶有。
反正富戶人家添香油錢也是添,出了這些銀子,是積德的好事情,大家和樂而不為呢?
不僅程兆兒,城中的富戶都被鴻濟大師走訪了個遍。
程兆兒如今算是很有銀子了,讓程家一家花銷,可能幾百輩子也花不完!歐陽璟的燭鋪簡直可以用日進鬥金來形容,如今在整個大夏的發展勢頭極為猛烈,即便他在金都分身乏術,那鋪子每個月的盈利竹青都親自給程兆兒送來。
眼見著銀票的數額越來越大,從每個月幾千兩,到如今每個月過萬兩銀子。除了這些,還有李均平那兒給的鋪子裏的分成等等,程兆兒前幾年的辛苦,如今全都有了迴報。
即便程兆兒什麽也不做,這些銀子也完全足夠她挖空半座山來儲存起來,更可況,她還有蜂蜜鋪子幫她盈利。
想必在鴻濟大師眼裏,程兆兒就是一個移動的金元寶啊!
程兆兒雖然有銀子,對於這樣的事情卻沒有多大的興趣,她求佛和施粥是為了尋求一種精神寄托,期待有福報。
但是,如鴻濟大師的意思,建造這流民所卻不是那麽容易的,鴻濟大師這宏願是發下了,但是,具體能不能成行還是個問題。
流民所的選址,官府的支持,以及後續逐漸物資的投入,都不是簡單的。
而且,這事有鴻濟大師號召,富戶參與的必定不少,到時候,人多了,紛爭就多,程兆兒曆來討厭紛爭,她寧可自己安安靜靜的做善事,也不希望看著有人打著行善的幌子,這樣的人,即便出了銀子,心不誠,也不能給自己積多少德吧!
更可況,程兆兒從不認為自己是個聖潔的大善人!她的心不大,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她自己小小的目的罷了!
如今,看到街上那些流民的姿態,她受到很深的觸動和衝擊,她從沒有什麽時候,如現在這般,那麽想要是做點什麽,來敲醒這些麻木沉寂的靈魂!
也許在鴻濟大師所做的善事基礎上,她還可以加點什麽。她決定答應鴻濟大師的計劃,哪怕鴻濟大師不一定做不成這件事兒,她也要幫忙促使他成功。
如此想著,她便把自己醞釀的三天的事情和鴻濟大師說起了。
程兆兒的意思:流民所自然要辦起來的,但是,僅僅是收容卻不行?(未完待續。)